数码相机定位的优化设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霸戟蛟龙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数码相机定位的优化设计(共含8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霸戟蛟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数码相机定位的优化设计

篇1:数码相机定位的优化设计

数码相机定位的优化设计

研究的是数码相机在交通管制中定位物体特征点的优化设计问题. 将数码相机成像问题简化为针孔成像问题后,研究了靶标图像与数码相机像平面上图像间的旋转和平移关系, 为了使二维图像获取三维信息, 建立起图像间的透视投影模型. 利用该模型, 通过确立标定点与相应的二维图像坐标, 运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投影矩阵, 实现对相机内、外部参数的标定. 标定过程中, 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和科学可信性, 由此解得较为精确的内、外部参数, 获得基于此模型的.圆心在像平面的坐标表示, 分别为A(321,189)、B(422,196)、C(639,212)、D(582,502)、E(284,501). 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已建立的模型进行检测, 通过对比BP神经网络与透视投影求得圆心值与实际圆心值的均方根误差, 论证了该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并基于已有工作, 建立了双目视觉定位模型, 得到两部相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模型的进一步讨论中, 研究了椭圆中心偏移问题, 对像平面上椭圆的中心坐标进行了修定, 得到实际的中心为:A(325,191)、B(427,201)、C(642,216)、D(584,504)、E(288,505). 以及讨论了图形的畸变问题, 确定了相应的关系.

作 者:张广生 马志霞 王齐峰 史腾飞 张煜 ZHANG Guang-sheng MA Zhi-xia WANG Qi-feng SHI Teng-fei ZHANG Yu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RU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5(6) 分类号:O224 关键词:字:透视投影   图像二值化   BP神经网络   双目视觉系统  

篇2:数码相机定位模型研究

数码相机定位模型研究

本文针对如何确定像的坐标和相机间的距离,设计了一个计算系统,可以算出物平面上的点对应的像点的坐标,也可以通过像点和靶标中的特征点算出数码相机间的.距离.该问题的核心是用数码相机摄制物体的相片来确定物体表面某些特征点的坐标.其中涉及到几何问题与凸透镜成像问题.

作 者:钟瑜 谢娜娜 李丽帆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重庆万州,404000 刊 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25(3) 分类号:V275.1 关键词:相机定位   凸透镜成像   最小二乘解   超平面拟合  

篇3:数码相机的设计报告

数码相机的设计报告

一、前言

现有传统相机市场为少数大厂家所占领,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品牌效应,但很遗憾的是在此却很少看到中国自己的影子。而数码相机作为一个新型产品,市场前景十分诱人。因此成为国内厂家要和这些大的传统相机厂家分一杯羹的最后赌注。上到国家政策,下到一些小厂措施,都积极备战。当然那些大厂家也不甘示弱,也在做着努力。可以预见,对这块领土的争夺战将十分激烈。纵观商海浪潮——神话永远有,但神话不是永久存在。市场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充满着令神话覆灭的危机,但也不乏创造神话的机遇。面对这场充满看不见硝烟的中国数码相机保卫战,为企业服务的背后将有着更大更深远的历史意义——想来让人激动和兴奋。

二、现阶段市场状况分析

报纸、电视、杂志、万维网,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有关数码产品的信息向我们涌来,显然对数码相机这块大蛋糕的争夺之战已经开始了。

新款数码相机不断推出——新的概念。一是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二是数码相机本身就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相机的新事物;三是数码相机有着其前瞻性、时尚性特点;四是它存在的基础就是最新的科技技术。

基于此,在技术上没有太大差别的数码相机,后起厂家若想赶超传统厂家,很显然在技术上是很难有太大作为。只有在找寻现有市场盲点的同时创造市场。竞争重点也就放在产品外观创新、服务、人性化设计、时尚把握、市场群定位上了,以此祈求可以打开市场,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与数码相机形象匹配的产品市场形象——时尚、前卫、高科技、人性化等全新形象。

三、市场调查

以此为出发点,我对传统相机和现有市场上的数码相机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及相应设计取向:

1、总趋势

传统相机在光学上的技术优势,成像上的效果,数码相机在短时间还无法对其实现替代,特别是对于专业选手,更是不可能。因此数码相机在设计考虑时,目前应着重与非专业选手的需求。

2、造型上

传统相机造型是以机械美、科技美为主要诉求卖点,在这些方面已达到极至。美的很,也十分具有诱惑力。因此数码相机造型在现阶段设计上就应避开这些,在吸取其这方面优点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时尚、前卫及人性化等方面,况且这些也是与时代特征——科技以人为本、感性营销策略等相一致的。就像美国航空把诉求点放在高科技上,获得成功。而法国则把诉求点放在服务上,同样在世界上也不甘落后。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产品”要获得成功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是必须的。

3、产品功能上

在产品功能设置上,传统相机以其高科技的完善支持,可谓功能全面,因此造成了其复杂——复杂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境界。或许专业选手就是喜欢它的复杂,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就勉为其难了。面对一款高档相机,也只有望而兴叹。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尴尬,面对一款光学相机却不知如何用好。傻瓜相机的诞生就是一种弥补市场的措施,但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数码相机。这也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数码相机设计应该是易操作和易使用的,。能够抓住最大群体的非专业用户,其成功就不得了了。毕竟专业用户又有多少,况且他们似乎对数码相机还不屑一顾的。

4、色彩上

传统相机由于是以机械美和科技美为主要诉求点,在色彩上主要是以银色和灰色为主要基调,可谓是色彩单一,面对其主要诉求点,其稳健、持续的作风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必需的。它也因此赢得了专业用户的由衷爱戴。但面对今天这个追求时尚、个性、多样化的后工业时代,由于其的市场定位,也势必会失去一大批非专业用户,为做出弥补,它们也推出了所谓的傻瓜相机,但事实上傻瓜相机只不过是一种简化版。事实上,他们也不敢随便就改变这一诉求点,要不它的麻烦就大了。这也就为数码相机暂时留下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因为它还没成熟,还没形成自己固定的市场角色。这一角色会是如何样子?通过与传统相机相比较,可以预见它应该是时尚、前卫、新潮、高科技、人性化的、面对最大消费群的大众时尚用品而绝对要区别传统相机的,在色彩上也就必然要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了。

5、材料使用上

传统相机在此方面很少考虑不同材料所具有的特有魅力。实际上,设计上对同一产品进行不同材料的使用是设计成功的一条非常有效的和节约成本的手段之一。像苹果电脑,相同的品牌、技术、类似的造型元素,仅仅以半透明的材料为机壳,就创造了世纪末的一个神话,形成一种潮流——G4流行风。苹果电脑厂家也因此摆脱困境,走向新的辉煌。我觉得,在面对产品开发阶段,不带任何“成见的设计”,不带任何“成见的评判”,将会使企业走向最可能成功的道路。创新之路绝非一条,没有一条企业也一定走不太远。因此,作为全新的数码相机在创新方面所应考虑得也就很多很多了,而材料方面也是绝不可以放松的因素。

6、产品精神、文化等高级功能

我将分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个复杂的问题

(1)、产品、企业方面

细细想来,在众多成功的产品都有一个特点——它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都传达给人每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更高深的东西,我们专业称为精神、文化价值或精神、文化功能,通俗的讲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家东西看上去很美,这件东西给人感觉很舒服或很好诸如此类明显的表现。另外有许多不明晰的表现也同样具有此类含义,如某些人在买商品时会考虑商品是不是适合自己的.身份或它能不能代表自己的喜好。此时商品已经不再简单的是一件商品了,它已经被赋予了人格化的价值,被人化了。其价值也就不能简单的以其实际的物质价值为标准了。也就像上海有些五星级的大酒店,一瓶两三万元人民币的酒,开瓶费最高达7200人民币。也因此引出“一天开出一辆桑塔纳”的戏言。可见五星级酒店所包容的一系列商品种类,实实在在的已经是一种象征和寓意,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的价值而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同样作为商品类型之一的相机,传统相机做的是专业用户,其精神文化价值就在于一个专业形象。例如SONY所带给人们的是最先进的和最好的最优的等一系列与好相关的形象概念。靠的是它企业一流的科技,第一时间的创新——始终处于行业领头羊位置,国内好像还没有哪个企业达到这一境界。这就是产品的精神文化价值了(当然它还包含更多内容),也是企业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企业使自己产品具备精神、文化价值是一个企业实现腾飞,摆脱别人阴影的根本,也是一个企业实现高效率高利润的根本所在。要达到这些,靠某个部门某个人是很难实现的,它的实现必须有一种战略指导思想,具有把人团结起来,使之产生很高热情,产生想干点事的强烈欲望,能够产生良好的创新,这当然就是每一个企业都追求的境界了。

(2)、

人的方面

从人发展需求的规律来看,产品具备精神、文化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的科技越发展,人类距离自然也就越远”。也就是说人类存在规律同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是不能再画等号的——尽管人类有其自然性(原始动物性)的一面。

A、社会经济

就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而言,是随着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次提升的。当社会生产力达到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境界后,人们就会对消费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产品包含除实用功能之外的更多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甚至于民族宗教的更多功能(价值)。

欧洲18世纪工业革命之初,当大量机械制品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数量涌向市场时,大多数人是欢呼雀跃的——尽管那些产品是粗造滥制和丑陋不堪的,因为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物质生产无法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有就是最好的了。

二战后40~50年代的欧洲经济落后,物质同样匮乏。人们生产最迫切要求是满足人们生命需求。因此产品以简洁、实用、耐用为最高原则,很少有人去关心其它方面的东西。

在经过60~70年代发展的后,很多国家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于是在人们深层埋藏着的那份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欲求便被提升了起来。也因而80~90年代至今时代对人性化的关注提到了一个至高境界——形成人性化设计、科技以人为本等时代主题特征。这很显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中国达到这一阶段也不过在90年中期,才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才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中国正为赶上这班末班车而努力着。那作为生存在这一大环境下的生产企业还有何理由不跟上来。因此产品具备精神、文化等价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B、人类社会

上面我们提到,人是一种超越其自身原始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生命形式。因此人类除具有和动物一样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外,还具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内容。试验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需求有从低到高发展的规律——或许这也就是人类得以不断发展的动力吧。这种需求从低到高主要分五个层次:

首先:生理需求

也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属首要、必要条件。

其次:安全需求

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满足了生存需要后,很自然就要求生存的没有危险,使自己的生命得到保障,这还基本属生存需求的进一步延伸。

次之:社会需求

最主要的内容是归属和爱情方面的要求。人类数群居动物中最高形式了,任何一个人在生活中拥有一点自己的朋友、失业、爱情、或其它的他可以作为其中一员存在的氛围,在这里他可以找到一些快乐和愉悦。

再次:尊重需求

也就是自己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最后:自我实现的需求

属最高需求了,即人的价值有可以实现的机会和有可以实现的条件和能够实现并可以得到承认。像那些在拥有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富贵人,他们所追求的或许也就是能够实现自价值并得到承认了。

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有着更简单明了地说明“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

这些抽象的理论也许显得有些空洞,但它毕竟是科学,而现实社会也就是与之相一致的存在着发展着,并一步步验证着它的正确性。这已经不再是纯学术上的理论了,已经为众多企业奉为经典而坚决执行着它。诺基亚、摩托罗拉、联想、海尔、苹果电脑、TCL手机等——归纳为简单语言就是“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产品的策略性设计”思想——以此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上的需求。

虽然人类各种高级需求的满足不一定完全通过设计物来实现,但作为人类接触面最大的商品,可以说是时时处处都伴随着人们。它无疑是人类情感最好的载体——人类情感的物化物。人们往往在自己购买的产品后寄托它于自己的各种情感,赋予它更多以物质价值所无法衡量的价值内涵。很显然,在我们进行产品研发阶段,就应该实行并行工程,在认真研究消费群可能的高级需求后,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阶段就赋予消费群可能要赋予的精神、文化、情感等高级价值内容的话,使产品在被消费群见到的第一时间就深深地打动他。相信这也是消费者要在产品上寻找的除实用功能之外的东西。因此,可见使产品具有精神、文化、情感等价值是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结果。因此所谓的人性化设计和策略性设计决不是几个设计师的心血来潮,它有着自己的渊源。

(3)、技术方面

可以说,技术是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了。但技术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为人类做出贡献、服务必须有一个媒介作为它的物化载体,也就是我们身边的各种机器设备了。这就很自然产生了一种关系问题——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一提到关系问题,相信是每一个人都很头痛的事——因为不管你是那种角色,都要每天面对各种关系,去处理和协调它,很麻烦的。同样面对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人类一直在做着努力,试图解决它协调好它。在事实与愿望之间中有哪一点差距。到现在这一关系该如何解决,仍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设计界也因此诞生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派别、未来主义等不同的派别来各自解读着这一关系。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但他们又不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从时代的背景和未来可以看到,前辈们的探索,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为我们今天解决这一关系指明了一个大的方向。也就是以人为中心来看待这一关系,技术应该是为人类服务的。在这一基础上对机器分类对待,那些人们随身携带的,非随身携带的;使用频繁的,和一般的;以大量高技术为支持的系统平台终端产品,低技术产品;——这样一直分下去,相信每一个厂家都会找到自己的产品在为人类服务的众多产品中的准确定位,也会相应的找到解决自己产品与人的相应关系的良好方法。

拿我们的数码相机为例来分析技术、机器(数码相机)、人的关系。

首先是以电脑和网络中心的技术群的诞生、发展、成熟、普及是各种不可能变成可能,它从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式。因此形成了以此为中心的产品开发、创新浪潮。而数码相机的诞生就是一切改变后的必然产物,是适用于新技术、新时代、新环境、新人类的全新概念的新生事物。很显然厂家在开发与设计时就应赋予它全新概念。

其次考虑这一新产品在适用于人时的最好形式,它包含设计理念确立(与人的关系)、产品设计管理运作,及在此基础下的产品造型设计、产品材质设计、产品色彩设计、产品界面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营销战略制定、产品广告设计的一系列内容。并建立相应的产前、产中、产后及市场运营、售后甚至与回收等透明机制,以可以有效检验在产品最初阶段设计阶段的一系列考虑是不是达到了预期效果,便于及时调整修改,以达到最好解决数码相机服务与人的目的。这也是工业设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了这些,

产品也就必然要求具有精神与文化等高级的价值内容。也只有这样,产品才会很好的达到实现高利润的目的。

7、自由飞翔

现阶段各厂家生产的数码相机大多还没能脱出传统相机的阴影,还在沿着传统相机的路在前进。它所遵循的游戏规则仍然是传统相机的——业界对传统相机的认可形式。

上面我们也略微提到——数码相机是新时代发展的新事物,虽然它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相机的必要,但它似乎也没必要完全再沿着传统相机的路走下去。它应该具备更多与新时代相一致的自己的语言和声音,要不哪来的创新和前瞻性!又怎样体现它的新?有少量企业已作了一定尝试——北京数码节,几款全新造型的数码相机,基本上找不到传统相机的影子——全新理念、全新思路、全新色彩、另类材质、全新造型却取得了轰动效应。其实这就是新时代新人类所期盼的——“他们希望在产品上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靠——靠的就是创新,靠的就是企业老板前瞻性的决策与果断,靠的就是工业设计的魅力与不安于现状,靠的就是对时代对人的真切关注,靠的就是她可以用属于自己的形式自由飞翔!

四、产品设计

鉴于传统相机的种种优点、特点及因此而形成的市场盲点——忽视了大量非专业用户;鉴于现有数码相机的尴尬角色——没能形成特有的定位;鉴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资源特别是技术很难形成长时间的垄断局面,一切变得越来越透明,一切似乎都有共享、共生的可能,企业最有效竞争的最后手段似乎只剩下对人类创造力、创新速度和企业决策者胆识等智利因素的竞争了;鉴于大时代下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张扬及时代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我们的设计产品如果还沿着别人的路走,而不能够大胆创新、大胆开拓市场、创造市场、从而引导市场,那我们将很难有走很远的机会,更不用说创造神话了。

不过在这里有一句话是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是TCL的品牌,我们在知名度上是没有问题的,既然市场存在巨大未开发领域,相信我们只要紧跟时代脉搏,把握任何的可能,大胆创新,我们将很有可能打赢这场保卫战,我们将很可能成为这一新事物的市场引导者和领头羊——神话的缔造者!

总结以上种种,对数码相机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大体方向是简洁、美观、亲和、时尚、前卫,同时是易操作的,易用和个性化的。

第一、造型上

这一点我们暂且称为形,应该说它是产品与人交流中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了,色彩是另一因素。它们属第一感性因素,同技术、结构、机能相比它们有着更大的可变可能,有着一定的自由度。

1、个性化设计

在造型上我们有可能根据不同市场群、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民俗习惯等差异性,做出相应调节。面对特别要求的用户,似乎也可以开展定制业务,以手板制品来满足他们的要求是应该没有问题的。这样也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开业界之先河,也会大大促进设计人员设计水平的提高速度。当然,收费要相应的大大提高。

2、模块化设计

为节约成本,我们可以在设计时把设计元素做模块化处理,做到一件多用,各件互用。这样做也会有效控制成本,增强产品的连续性和保持产品风格的相对稳定性。

3、人性化设计

适应广大的非专业用户需求——简洁、美观、在视觉、心理上都给人亲切、易用的平民感觉,让我们的产品成为每一个消费者的可心伙伴。

第二、色彩上

色彩是最廉价和有效提高产品个性化、人性化设计及附加值的手段了,色彩有数之不尽的相貌、表达不完的情感内容、极其丰富的特性内容,并且不同色彩的运用会对产品的质感、质量、美感、感性价值产生巨大差异。据我的一位专业老师讲苹果电脑的色彩设计就请了世界上最一流的色彩专家和食品专家等共同来设计其产品色彩。相信苹果电脑的成功一定有这方面的原因了。

另外,造型和色彩也是使产品具备精神、文化、情感等高级价值的最关键因素了。因此我们的产品应充分把色彩设计和造型完善结合,争取在第一感性方面就紧抓住每一个消费者的心,我们也争取在这方面做到——使我们的产品看上去的感性价值远远大于标签上的价值。应该说这也是我一位一向很敬佩的一位老师的常言了,同样也是一名工业设计者最大的愿望之一。

第三、材质上

产品在材质上的设计变化,会有效提升产品的视觉美感和手感,对塑造产品的时尚感、前卫感、人性化、个性化等因素的力量也是绝不亚于造型和色彩的。举例来说,有人喜欢红色、有人喜欢绿色、黄色、灰色,难道没人喜欢磨沙感,、细腻感、木质感等吗?可见它们同那些造型上的方圆、长短、胖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都是很值得去认真来研究的必要内容。

对以上这些运用的熟练、成熟程度是衡量一个设计师成熟的标准;对这些运用的成熟程度也是衡量一件产品是否具备深厚内涵的标准之一。这些似乎也是工业设计师解决技术与人之间矛盾,平衡技术与人关系,使技术人化的最重要的可用因素了。这也应该是工业设计使产品具备“态”的必要因素了,同“形”她二者共同构成“形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神兼备。

第四、技术、结构、机能等

相对于前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应该属理性或隐性内容了。它们只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才会显现出来的优劣。相信没有哪一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要求拆开了去看结构、机能,有的也只有操作一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了。由此可见,如果在技术、结构等隐性因素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自己的产品想在大量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靠哪些因素?很显然只有在第一感性因素方面先做好文章,也就是做好设计开发阶段做好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工作了。当然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是必须要跟上的。

第五、营销

就是在产品销售中,包括产品包装、广告内容、宣传策略等都要和第一阶段产品的设计理念相一致,并尽可能的强化它、贯彻它。其实这里做的事也是营销中的最高境界——销售自己的产品文化、企业理念。可想而知一旦做到,那些购买产品的自然是接受产品文化、理念的,试想一个已经接受了你的文化和理念的人,他还能做哪些?

五、结束语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产品开发设计是一个系统体系,以上这些只是大系统中的最主要部分,各个因素之间是互相关联和共生的,绝对不可以顾此失彼。所以把它们分开来,是为了容易说明问题。真正运作过程中是要把它们糅合在一起考虑的,再加上各种文化、人文、美学、审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力学等圈圈条条以及行业标准、国家政策、环保等要求就构成了产品设计一套可以压死人的庞大知识体系,稍有不慎就可能使产品失败、使企业丧失商机。因此

面对产品设计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大系统来运作。

篇4:手机数码相机的低压闪光灯设计

手机数码相机的低压闪光灯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手机数码相机用低压闪光灯电路设计、主要器件选用要求。

关键词:低压闪光灯FlashLED电荷泵

手机的周边设计是增加手机附加功能、增加手机的卖点、增加手机的新的利润主要方法。每年推出的数百种新款手机,无非是增加或改变了手机的外观形状和颜色、键盘灯和显示屏的颜色和亮度、声音重现的方式和质量、铃声和弦的变化、附加拍照功能或能上网、接收电视和电台、MP3播放等等。手机增加数码相机功能几乎成了手机新设计方案的必然趋势,目前市场上的手机数码相机大多是选用30万像素VGA格式的CMOS镜头,100万至200万像素的CMOS镜头选用已经成为当前手机设计的主流。为了给手机数码相机拍照时补光,闪光灯也就成了手机的必需品。

闪光灯是拍照的辅助工具,它是摄影光源的一种,当拍照时,周围环境的自然光源(日光)或人工光源(灯光等)不足的时候,闪光灯就成了弥补这一不足的机动光源。各种相机内置或外加的万次闪光灯,最通用的都是通过振荡电路和变压器升压,经大电容器储存能量,在需要的瞬间释放并感应出高压,激发惰性气体发出脉冲光源,从而获得极强的瞬时功率。

以高亮度LED为闪光灯源的低压闪光灯的出现,给传统的闪光灯带来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低压闪光灯不需要振荡电路、不需要升压变压器和储能大电容器,FlashLED只需要3.5―4.5V的直流电压、120-250mA的电流就可使其发出mcd―7500mcd的高亮度光线,照亮需要辅助光的被摄主体。LED低压闪光灯电路简单、高效、省电、低成本、占PCB面积特小,特别适用于手机、数码相机和手持设备,因此将赢得整个手持影像产品市场的.青睐。

FlashLED的选用

LED闪光灯的选用第一要点就是高亮度和能通过大电流,LED发光的亮度与通过电流成正比。用在手机键盘的LED,其使用电流大约是7-12mA,其亮度大约是20-40mcd;用在STN-LCD屏背光的LED,其使用电流大约是14-20mA,其亮度大约是100-1000mcd;而用作闪光灯的LED,其使用电流大约是120-250mA,其亮度大约是2000-7500mcd;由此可见,手机上不同用途的LED,其性能也是完全不同的。

闪光灯用FlashLED选用的主要技术参数是:

1)亮度(Iv),目前产品能达到最高亮度大约是7500mcd;

2)脉冲峰值电流(IFP),一般要求100-400mA;

3)封装,当然是越小越好,一般是5.2X5.2X2.5mm。

随着LED技术的突飞猛进,用作闪光灯的FlashLED技术参数提高很快,早期的FlashLED为了提高其亮度是在一个芯片封装中放入5颗管芯,随着单颗管芯亮度的不断提高,分别出现4颗、3颗,乃至2颗管芯。FlashLED的外形图如图1。

实现白光的LED是基于氮化镓(GaN)蓝光LED技术,LED闪光灯目前都是一颗LED闪光灯安装几个蓝色LED管芯加上黄磷滤色镜的结构原理来发出白光的,这也是最经济实用的方案;用一颗RGB(红绿蓝)三色管芯LED也是可以合成白光,但一颗RGBLED比一颗LED闪光灯价格贵,红绿蓝三色要分别调控亮度才能合成白光,使用成本较高,只有在需要调节闪光色温和多彩的高级方案中才选用。

LED闪光灯内几颗LED管芯并联使用,所以需要较大的工作电流。电路图符号如图2。

LED闪光灯都带反光罩和透镜如图3,因此在几米的距离内能提供均衡的光线。

FlashLED的主要技术参数是亮度(IV)、视角(θ)、前向电压(VF)、前向电流(IF)、功耗(Pd)、峰值电流(IFP)、管芯数量和外形尺寸。表1是常用FlashLED性能表。

FlashLED的亮度(IV)与通过的峰值电流(IFP)成正比,IV与IFP关系见图4。

表1常用

FlashLED性能表

参数

符号

SLMW250

SLMW350

LWH1033

LH-1214

61-25UWC

NBCW011T

前向电压

VF

3.2-3.4V

3.3-3.5V

3.4-3.6V

3.0-3.8V

3.5V

3.6V

前向电流

IF

50mA

80mA

60mA

30mA

25mA

50mA

峰值电流

IFP

100mA

400mA

100mA

100mA

100mA

100mA

功耗

PD

200mW

280mW

80mW

114mW

110mW

400mW

反向电压

VR

5V

5V

5V

5V

5V

5V

反向电流

IR

篇5:优化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机械优化设计以前,总感觉企业的生产,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劳动等都是一种简单的过程,总有一定的套路可循。但自接触了机械优化设计这门学科以后,让我认识到在人类的生产中,我们总是意向于得到我们最满意的效果,如加工零件怎样最省材料又不影响零件的加工,饭店厨师对于菜系的烹饪顺序等,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其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智慧!就老师上课用以举例的割木材问题中怎样剧料使材料最省为例,细分下来积累的计算量足以令我们筛选一宿!总上的种.种,就迫切的需要我们掌握一套系统的机械优化设计方法。

翻阅相关书籍,才了解到机械优化设计虽然只有从近代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其体系的迅速完善我想是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如今,机械优化方法也是各类决策方法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机械优化设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已经广泛的机械设计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计算机处理技术日益改进,作为新产品的开发与改进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如何大幅度的缩短产品的使用周期,如何提高新产品的设计质量,以及降低新产品的设计成本这些方面等对于企业缩减开发成本,更快的抢占同类产品的市场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应当与时俱进,跟上学科发展的势头,把机械优化设计作为学习生活中研究与关注的对象,在平时的处事中长存优化的思想。

篇6:优化设计心得体会

摘要:优化项目原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性,尽量增加建设单位的使用与销售面积,在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

关键词:历史遗留工程;结构设计优化;结构型式及布置优化;新型材料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060138-02

1 项目概况

,受某建设单位委托,对一个历史遗留工程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现将设计心得记录如下。

本项目所在地吉首,因故停工。四栋高层建筑,分别为D、E1、E2及H栋。D栋为地下两层、地面以上为25层的高层建筑,屋面标高83.40m;E1、E2为地下两层、地面以上为28层高层建筑,屋面标高88.30m;H栋为地下两层、地面以上25层高层建筑,屋面标高79.00m。总建筑面积12.5万m2,已建约3.6万m2,优化部分建筑面积约8.9万m2。

D栋建筑带五层裙房(其中第五层原设计为一个转换夹层),其余三栋建筑均带三层裙房(其中三层原设计为一个转换夹层),裙房做商业用途,裙房以上为住宅。

四栋建筑结构均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均在裙房顶转换,均属高位转换。项目所在地吉首抗震设防烈度小于六度。

D栋原来已经施工到第五层(夹层),E1栋原已施工到转换层以上一层(第四层),E2栋原非塔楼部分已经施工到第四层,塔楼部分施工到地面一层。H栋西单元施工到转换层以上部分(第四层),余下两个单元施工到地面一层。优化前项目现状见图1、图2及图3;

2 原设计不足

2.1 E1、E2及H栋的第三层(夹层)裙房层高3.9m,而转换梁最高有3.0m高,本层变成了一个死层,即不能正常使用,也不方便检修(见现场照片图2)。

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是:1)转换梁最小受剪截面超限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7.5.1条,本项目均采用2002版旧规,以下不赘述),转换梁高度增加太大。2)人为放大较多。裙房部分剖面图见图4;

2.2有不少转换梁的底面纵筋配筋不够,不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10.2.8条规定。此条规定:框支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区不应小于0.3%。此条是强条。

估计是人为放大截面后,忽略了最小配筋率要求。

2.3 E1、E2及H栋夹层(转换层)层高3.9m,但转换梁梁高普遍为2.4~3.0m,出现大量的短柱,柱的剪跨比小于1.5。

2.4 D栋转换层层高4.5m,但上部结构剪力墙布置过多,位移角最大值1/4300_h,远小于《高规》之4.6.3条规定1/1000_h要求; 1)导致建筑上部结构刚度过大,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侧移刚度比不满足《高规》附录E之E.0.2条规定;本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1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re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风度的60%。

2)导致含钢量太高。D栋裙房以上部分结构布置平面图见图5;

2.5隔墙均采用当地常见的混凝土砌块,容重取到18.8kN/m3;相比实心烧结粘土砖的容重19.0 kN/m3,隔墙荷载容重取值过大。

2.6原设计仍然采用低强度钢材,梁柱箍筋均用HPB235(Ⅰ级钢),剪力墙水平及竖向分布筋和楼板钢筋均采用HPB235(Ⅰ级钢),梁柱纵筋均采用HRB335(Ⅱ级钢),不符合国家规范大力提倡采用高强度新型材料的精神。

2.7因为以上各种原因,所以该项目,标准层的含钢量达到了66.3kg/m2,明显偏高,过于浪费。

3 优化设计

3.1将所有未施工部分的隔墙墙材均改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不大于6kN/m3,大大降低隔墙荷重。

3.2所有钢材均采用HRB400(Ⅲ级钢)。

1)随着生产工艺的进步与提高,高强度钢材与低强度钢材的材料价格也相差不多,通过钢材市场询价,常用的Ⅰ、Ⅱ、Ⅲ级钢的差价在100元/每吨内。采用高强度钢材,可以大大降低含钢量,节省建安成本与造价。

2)箍筋采用Ⅲ级钢,减小了箍筋直径,减小了箍筋制作难度。

3)减少了钢筋送检批次。

4)减少钢筋种类,减少了材料出料出错概率。

5)采用三级钢箍筋后,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梁高较高时,采用较小直径的箍筋,立不稳,虽然节省了钢材,但钢筋绑扎时比较困难,钢筋笼容易变形,在以后的设计中吸取经验并加以改进。

3.3减少荷载、采用高强钢筋,采用宽度较大的转换梁,转换梁宽不小于高度的1/2;仔细核对计算书与计算模型,并采用PKPM之SATWE与TAT两个不同的计算程序对比计算后,E2栋转换梁最高2.2m,且仅有两根,大部分都在1.8~2.0m梁高。H栋转换梁梁高最高2.0m,大部分为1.8m左右梁高。

3.4 E1栋已经施工完毕,塔楼部分夹层无法使用已成事实,无法改变。裙房非塔楼部分净高最小尚有2.2m,另增设楼梯由二层上夹层,增加建设单位的使用面积近600m2。

3.5 E2栋的非塔楼部分裙房已经施工完毕,塔楼部分只施工到地面一层,将塔楼部分裙房顶(转换梁层)标高提高600mm,层高变为4.5m,错层高度在转换梁高度范围内,不影响水平力在本层的水平传递。加之梁高大部分为1.8~2.0m左右,有非常良好的使用空间,为建设单位增加使用与销售面积近2046.5m2。

3.6 H栋西端建筑纵向长度三分之一的范围,已经施工到转换层(第四层),施工缝穿过转换梁,所以不能采取E2栋局部提高层高的做法。但因为H栋层数相比较少,通过第3条所述的办法,转换梁梁高大部分在1.8m,还有1.9~2.2m的净高,较好地提供了新的使用空间,给建设单位新增了1181.2m2的使用与销售面积。

3.7 D栋的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了剪力墙数量,取消了墙肢长度大于8m的长墙肢,墙肢长度大部分取在2m左右,核心筒适当开洞,从而降低了上部结构的刚度。优化后的D栋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6;

3.8优化后,E2栋的转换层上下层等效侧向刚度比:

_方向下部刚度=0.2251E+08 _方向上部刚度=0.1655E+08 _方向刚度比=0.7353

Y方向下部刚度=0.2359E+08 Y方向上部刚度=0.1911E+08 Y方向刚度比=0.8098。

满足《高规》附录E之E.0.2条规定要求。

3.9优化后,D栋的转换层上下层等效侧向刚度比:

_方向下部刚度= 0.2683E+08 _方向上部刚度=0.2920E+08 _方向刚度比=1.08

Y方向下部刚度= 0.2834E+08 Y方向上部刚度=0.3023E+08 Y方向刚度比=1.09。

满足《高规》附录E之E.0.2条规定要求。

3.10采用高强度钢材后,计算配筋面积减少,比较显著的有两个部位:

1)梁柱箍筋,普通可以减少一个直径等级。尤其次梁,因为不参与整体刚度,且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非抗震区的非框架梁箍筋最小可以用到直径6,大大降低了钢筋用量。

2)板钢筋,除了大客厅板,大部分的板钢筋,在板厚100mm的情况下,基本上都是直径8间距200的板筋设置,大大减少了板钢筋用量。

3.11 H栋的原来施工缝留在了框支转换梁上,梁跨的三分之一处,为了加强新旧梁混凝土的咬合,防止在施工缝处出现剪切破坏,除了将旧混凝土面凿毛以外,还在旧混凝土梁断面上加装了抗剪钢板,钢板10mm厚,嵌入旧混凝土梁内100,外伸100,钢板与梁宽等宽,在梁高上下三分之一处各设一道。

4 优化结果与优化效益

4.1增加约4000m2的使用与销售面积,按商业面积5000元/m2的售价,增加近两千万的销售收入。

4.2通过以上优化措施后,标准层每平方米的含钢量降低到38.84kg/m2,每平方米减少约17.2kg用钢量。按5000元/吨的螺纹钢材料费,约节省780万的材料成本。

4.3已经封顶的D栋,见图7。

4.4已经拆架的D栋,见图8。

4.5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E1栋分层钢筋下料汇总表,总结出E1栋优化前后钢筋含量对比表,见表1。

5 结语

5.1建筑工程结构专业设计,最重要的是结构概念设计,针对具体项目的使用功能及具体项目情况,选用合理的结构型式。

5.2要尽可能地满足建设单位提出的使用功能要求,从结构专业角度出发,为建筑专业提供所需的建筑空间要求;

5.3在安全前提下,要尽可能地降低建筑安装施工成本,做到即安全又经济。

篇7:优化设计心得体会

【摘要】幂函数是新课标教材新增的内容,新教材将幂函数研究的对象限定为五个具体函数,通过研究它们来了解幂函数的性质. 教材重在从图上看出图像的对称性,着重从对称的角度应用这一性质,也就是说,对奇偶性的要求较低,习题不需要过难,要循序渐进。在深入研究幂函数知识基础上,反复对教材进行钻研,对自己的学生了解,认真辅导的基础上设计我设计了教学过程。通过对幂函数的研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幂函数;优化设计;类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77-02

幂函数是新课标教材新增的内容,而相比起人教版的旧教材,幂函数的地位和难度都有所下降,新教材将幂函数的位置放到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后,并且将幂函数研究的对象限定为五个具体函数,通过研究它们来了解幂函数的性质.教材从整数指数的幂函数自然引入,给出定义后,也只是推广到其他整数指数的情况,但是要指出_为其他实数时仍有意义,留待课外解决,对于函数的奇偶性,虽然给出了一般定义,但是应该知道,教材重在从图上看出图像的对称性,着重从对称的角度应用这一性质,也就是说,对奇偶性的要求较低,习题不需要过难,要循序渐进。

课外部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函数的图像,通过它们的图像,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它们的性质。但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在反复研究了教材对幂函数的内容知识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我又认真制定了幂函数知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幂函数的研究,理解、掌握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掌握研究幂函数的一般方法;

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类比、联想的学习方法,提高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培养积极思考,通过自主探索获取新知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与性质及研究幂函数的一般方法.

对幂函数图象的共性的归纳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让幂函数的知识讲解有更好的完美教学效果,我设计制定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建构概念

1.1定义的给出: 本节课教学任务较重,难度较大,但鉴于课前对相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充分准备,因此我采取了由指数函数直接引入幂函数定义的方法.指出对于关系式:ab=N,当底数a为常数,b作为自变量,N为b的函数时,就构成了指数函数;当指数b为常数,底数a为自变量,N为a的函数时,构成的函数就称为幂函数.

由此得到幂函数的定义:

形如y=_a(αIR)的函数称为幂函数.(目前我们只研究指数为有理数的情况)

1.2概念的辨析: 在给出了幂函数的定义后,请学生举出了大量幂函数的例子,目的在于对幂函数进行辨析,学生举的例子中含有已学过的函数y=_0,y=_,y=_2,因此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感知到幂函数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学习幂函数是为了对幂函数进行更一般的研究.

2 联想类比,自主探究

2.1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幂函数,利用图形计算器通过画图,探究它们的图象与性质.并将自己的探究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会选择幂指数不同的多个幂函数进行研究,分别记录它们的图象与性质,并在探究过程中对幂指数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2.2图象展示:在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将他们研究的幂函数从形态上看不同的图象分别画到黑板上,在学生的相互补充、我及时纠错和引导下,最终得到了十种不同形态的图象.由我补充了学生遗漏的y=_的图象,最后黑板上一共展示了十一种不同形态的幂函数的图象.

3 深入探究,归纳性质

3.1对图象的进一步探究: 在得到了十一种不同形态的图象后,我指出,幂函数的情况比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情况复杂得多,继而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去把握幂函数的图象呢?

学生提出根据幂指数的不同范围分α>1,0

篇8:优化设计学习心得

传统的结构优化设计,实际上指的是结构分析,其过程大致是假设-分析-校核-重新设计。重新设计的目的也是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但它只属分析的范畴;且只能凭设计者的经验作很少几次重复以通过“校核”为满足。结构优化指的是结构综合,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假定-分析-搜索-最优设计四个阶段。其中的搜索过程是修改并优化的过程。它首先判断设计方案是否达到最优(包括满足各种给定的条件),如若不是,则按某种规则进行修改,以求逐步达到预定的最优指标。

由于在建筑产品中结构造价所占的比重很大,通过对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度,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从而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当建筑方案产生后,结构从选型和布置开始就存在优化与否的问题,再加上后续每一道工序的精心设计、准确计算、合理选用等全过程的优化设计才能产生优化的结构。

2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意义?

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中,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相比较,层数越多,总建筑面积增大,单位建筑面积占用的土地面积就越小,节约了用地成本,但建筑层数的增多,建筑总高度也会加大,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也要加大,这时占用的土地节约量就不与建筑层数增加比例相同了。另如屋盖部分,一栋楼只有一个屋盖,并不会因为层数的增加而有所改变,它的成本下降会比较明显。对于基础部分而言,虽然也是各层共用的,但是层数增加,传给基础的荷载将会增大,我们需要增大基础,这样单位面积的造价有所降低,但是却没有屋盖的效果那样明显。

3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要求

3.1 经济性

考虑到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经济性不只是为了控制投资成本,更是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是指在满足安全性、功能性以及环保性的基础之上,尽可能降低投资成本。

3.2 环保性

近年来,我国开始在各个行业内提倡、普环保节能理念,同时根据各行业的特性,分别出台了节能、环保方面的要求及规章制度。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而言,可以通过选用节能环保建材、优化建筑结构整体布局来体现其节能、环保,如优化给排水设施、使用节能门窗等。当然,对于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的废料处理、废水排放也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方式。

3.3 功能性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本质就是要为使用者提供最安全、最全面、最优质的物质生存环境。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之上,现代人类对建筑设施的功能性需求也日益提高。所以,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建筑设施的协调性、美观性、舒适性以及实用性,以努力满足使用者对物质环境的需求。

3.4 安全性

建筑作为现代人类最主要、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它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所以,其安全性是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所必须考虑到的一项基本要求。如果只是对建筑结构的功能性、经济性进行了考虑,而忽略了对建筑机构设计安全性的决策、设计与建设,那么这样的设计是没有任何优越性可言的,还可能会带来一些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安全性是最首要的考虑因素。

4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几点体会

4.1 始终树立精品意识

对结构优化设计的过程是结构工程师打造设计精品的过程。要求结构工程师不仅要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更要有尽心尽力、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品意识。设计单位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必须实施精品战略、走精品之路。改变以往在管理上重业务经营轻技术质量,造成设计人不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无关紧要,使优化设计失去内在动力。通过结构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对设计质量和经济指标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实现设计产品技术质量与经济的统一。要落实各级技术岗位责任制,通过各环节层层把关,把提高设计质量、创设计精品的工作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之中。

4.2 搞好结构的概念设计

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非常重要,竖向荷载与建筑物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横向荷载与建筑物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高层建筑的横向荷载有着决定的作用。 剪力墙应均匀、对称、双向布置,从而减少结构的扭转影响,同时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 结构构件受力力求均匀,体型宜简单,有时应为了结构布置而改变建筑布局。 建筑质量与构件竖向布置变化应均匀。 建筑外墙应适当加厚,边缘构件及角部适当加强,构造构件及配筋应按规范配置。 通过对结构主体多次试算,优化调整构件布置,使结构整体性,抗震性更加合理,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4.3 正确理解运用《规范》

《规范》是在设计中必须遵循的“最低”标准,是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科技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全面理解规范条文的概念、定义、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是正确运用《规范》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一方面必须熟悉、理解和吃透规范条文的真实含义,另一方面必须客观理性地正确对待规范。对《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要不折不扣的执行,而对《规范》中的“非强制性条文”工程师可以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概念和实践经验,在《规范》条文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设计对象、环境和使用条件,以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目标。创造性地灵活选用规范中的数据。

4.4 进行正确的结构计算一体化

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的不断完善和全面应用,使结构工程师从繁重复杂的结构计算中解脱出来。工程师可以在概念、经验和估算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进行可靠的分析计算,经过多次计算比较和调整,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和经济。在利用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进行结构计算时,要注意:(1)不能盲目的依赖计算机。因计算软件的缺陷和设计人员不加分析的盲从而导致设计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对用于结构设计的计算程序的基本理论假定、应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以及程序与规范的结合一定要搞清楚;(2)对于输入的几何图形、构件尺寸、荷载数据等应认真核对、力求准确无误。避免因数据输入错误造成计算分析结果的错误或较大的误差。比如,高层建筑标准层荷载数据的输入出现错误,其累加后对结构计算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将导致计算结果要么不安全、要么不经济;(3)对计算参数的选取要正确合理。选取不同的计算参数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计算结果,要根据实际结构的具体情况和计算程序的功能要求合理选取。(4)注意实际结构与计算模型的差异。所有的计算理论和设计程序都是建立在一些假定和理想的计算模型之上的,而实际结构的受力状态又是千差万别的,一味地依赖电脑或计算手册的计算结果进行结构设计会给结构留下较多的隐患,所以任何构件的计算都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结构的约束关系,并利用结构概念、工程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合理,以确保最终结构设计的正确。

5 结束语

结构工程师要将优化设计贯穿于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精益求精的完成每一项设计工作,创作出既保证结构达到《规范》要求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建筑师的创作思想和令业主满意的产品,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的效果。总之,全面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通过对各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思考,实现功能适用、安全可靠,成本减低、节能环保的目标,从而满足使用者功能性,舒适性的需要,符合投资者经济性的要求,保障社会的生态环境,环保,持续,较高的社会效益,优化设计过程中,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性,降低技术,减少材料,同时也反对以为重视技术,采用新材料,忽略建筑成本。

优化教学设计

设计定位怎么写

干式变压器优化设计论文

英语优化设计教案

数码相机用什么电池

数码相机网络推广策划书

无反数码相机推荐

优化教学设计学习心得总结

水利工程优化设计探讨论文

优化教学设计 的论文

数码相机定位的优化设计(集锦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数码相机定位的优化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