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戏花影日记(共含6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XXX”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戏花影日记
八月初的夏天,太阳依然浑身万丈金辉,把一池荷花照得熠熠生辉,荷花姑娘们头顶粉红,身穿绿色裙子,早晨刚起床就争先对着池水梳洗打扮,她们的倩影在水中荡漾起来。强烈的太阳光没有减少她们对生活的热情,各个说着话,一会低着头整理衣服,一会又趴在水上看小鱼游戏。太阳看着荷花的慵懒,忍不住把光线变来变去,一会把花心影子投在小鱼身上,一会收了强光,和花影挤眉弄眼。
一只野猫正在躲避猎狗追击,一不小心跳到了荷花身上,荷花惊的浑身哆嗦,细碎的影子洒满了池塘,花影张牙舞爪,狠狠地给野猫偷拍了照片。天空的小鸟笑呵呵地看见了这一切,就悄悄的现在荷花肩上,嘴巴啄着她的.脖子,安慰她一番,突然,追野猫的猎狗不知趣的客串进来,它把鼻子抬得高高的,在荷花丛中想嗅嗅野猫踪迹,荷花冷不防用花粉扑在狗的鼻子上,它不由的打起了喷嚏,看着狗那狼狈相,花影忍不住跳起了舞。
月亮皎洁,挂在天空。荷花池里黑乎乎一片,野猫又回来了,它喵喵叫醒荷花,希望和她开个派对,于是,猫走了猫步时装秀,荷叶紧紧挤在一起成了T台,夜色下的池水花影更丰富多彩。
这首饶有趣味的小诗,作者也有争议。起因是这样的:有人查遍了《东坡七集》并未发现此作,而在谢枋得的《叠山集》中却发现了此诗,于是便欲“正名”为谢枋得所作,我觉得这有些过于唐突。无论是《东坡七集》或者《叠山集》都经过后人辗转抄录编纂,遗漏诗作和窜入他人诗作的情况并不罕见,谢枋得是个十分崇敬苏轼的人,他的外号“叠山”,就是从苏轼的一首七律诗中的首句“溪上青山三百叠”而来,相传《千家诗》曾经过谢枋得的编订,喜欢苏轼诗作的他,极有可能特地将这首诗推荐在《千家诗》的选本中。还有一个感觉就是,这首诗太像苏轼的风格了,我们可以拣出苏轼另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来比较一下:“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和这首诗中呼童扫花影的“天真”举动如出一辙,同样也是在貌似无理、貌似调侃的语气中隐喻了发人深思的道理。苏轼的诗有诙谐、灵动的特点,有时充满童趣,语言也颇有几分“打油诗”的特色。他曾说:“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对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这个人才华横溢,他的诗风格往往出奇出新,并非用“豪放”两字就能一概而论。他自己曾说过这样两句话:“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虽然这两句原本不是说他自己,但这里“请君入瓮”,将此语拿来形容东坡先生的诗,也十分恰当。单说这首诗:有人说诗中的“花影”,是形容朝廷中当政的小人,难以驱去,赶不尽,除不绝。这样解诗不免呆板无味。如果真是形容小人,那苏轼的水平也太差劲了,“明月花影”,这是何等雅致的景物,用来形容小人,一点攻击力也没有。大家见骂人时,谁把对方骂成“花影”?像刘禹锡《聚蚊谣》,把小人形容为蚊子,罗隐把尸位素餐的昏官形容为木偶,这才叫讽刺。那么此诗中的喻义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此诗喻义深远,其中有着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常言道:“如影随形。”有形就有影,有因就有果,世间的种种琐事,正像花影一样萦绕在花前,挥不尽,抛不去,只要有日月轮回,只要还停留在这世上,你就躲不开、赶不走这永远跟着你的影子,不管你喜不喜欢它。东坡喜欢禅,我觉得这首诗中颇有禅意。
我眼看花,
似花非花,
风中摇曳,
梦中潇洒,
梦里有她,无她,
是她,非她,
身影如花!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变化,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变化。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变化,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倏忽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有人评论说:“上瑶台”比喻小人在高位当权;“扫不开”比喻正直之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三四两句以太阳刚落,花影消失,明月东升,花影重映,比喻小人暂时销声匿迹,但最终仍然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从诗人一生仕途坎坷,政治失意的情况来分析,产生鄙视群小,痛恨官场腐败的感情也许是可能的。但诗歌作为文艺作品,它显然不能是生活的实录,它比生活本身应该更概括,更集中,更有典型性,因此,一定要坐实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难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了。
冯雪峰:花影
憔悴的花影倒入湖里,
水是忧闷不过了;
鱼们稍一跳动,
伊的心便破碎了。
被拒绝者底墓歌
他死了,人把他葬在山里,
连他底幽恨葬在一起。
小山底脚下,靠着衰林,
是他底坟儿,低低的。
他底爱情未曾死;
也有春风在墓头吹来荡去。
只是那无情的樵女们
清丽的歌声,却总隔着林儿的。
将有一天,他以未死的爱情,
在墓上开放烂漫的花;
春风吹送出迷人的幽香,
他不能忘情的姑娘会重新诱上。
等她姗姗地步来撷花的时候,
花刺儿已把她底裙裳钩住了。
呵,他将钩住()不放,
等她业已懊恼了。
夜末。破晓。
时过。境迁。
悲欢。苦乐。
泪落。无言。
一.启
九月熹微的曙光,冲淡夜幕后,最终还是无力地止步在山林前,止委遣一支柔光,深访丛林。曚昽的光扑到脸上,唤醒还沉浸在朦胧月色中蒙眬的我。
最后看了一眼我曾留足的地方,我准备离去。任由最后的晚风吹散离歌的符调,扬起篝火的余烬,这些东西散在风中,或许更好。又瞥见几道熟悉而又模糊的身影隐入薄雾,匆匆离去的动作里只留下他们心里潜伏的恋恋不舍,如此倥偬迫促,又留下多少泪合。
一切都已经变更,心却仿佛仍留在昨天,留湎在昨夜的梦里,昨夜的歌声里。
朝阳的召唤愈加强烈,不由我再作停留。哭也罢,笑也罢,淡然无失也罢,都已成印影,唯一能触到的,只剩继续向前的路。
离林子边缘愈近,夜的痕迹愈淡,心中的怅惘愈深。
路旁的景象自头至尾无一点变化,都被罩在清晨的雾霭中,看似近在咫尺,伸手去摸却又遥不可及。我只能寂寞地走着,甚至都不知道脚下,是一条怎样的路。
二.行
空气微润,多少有些清新之感,树上地下,又布满晨露——那些夜离去时留给白昼的泪。可这般湿润的环境里,竟飘来了一股烟味,我的脚步不由得一顿。但烟味一点也不呛人,反而充满那木本纯粹的香郁。
循味而行,我抵达一个陌生的地方。
那儿有一个人,一团火,一小团黑暗。
那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
那火熊熊燃烧,焰力旺盛。
那黑暗浓重如墨,抱为一团。
“你是谁?”我问他。
“守夜人。”他回答我。
“这里空气这么湿,你怎么生的火?”
“用我的心。”他指了指自己正在淌血的胸口。
“你何苦如此折磨自己?”
“为我的信仰。”
“信仰?什么信仰?”
“夜。”他又指了指那团黑暗。
“可天就要明了,夜将会逝去。”
“不会,它只是睡着了。”
“你就如此自信?”
“是的。也正是白昼,让夜显出了自己的珍贵。”他的声音很低哑。
“那生火干嘛?”
“最需要温暖的,往往是最寂寞的,夜如此。”
“可你所做的只为信仰?”我看着他瘦削的脸庞和嶙峋的躯身。
“只为信仰。”他重复。
看着他笃信的样子,我有些惭愧:自己一天又一天地活着,又为了什么?
“你没有信仰。”他说。
“何谓信仰?”我茫然地问。
“追随自己的心。”他指向自己残缺的胸口。
“你的回答太空虚。”
“呵呵。”他的笑声沙哑喑暗。
“笑什么?”
“信仰本身就是虚无的啊。”他微笑。
“那你又如何感知它?”
他没有直接作答,而是问:“那你回答我,那些整日奔忙于自己的事业、工作的人,都为了什么?”
“财富,名声。”
“那些为了自己、家人而劳碌的人呢?”
“家庭,生活。”
“那些,便是他们的信仰。”
“你认为我的信仰应该是什么?”
“问你自己。我只想说,有时候,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白昼的刚强与热度,而忽视了夜的执着和冷漠。但具体要如何走下去,还是要看你自己的选择。而现在,你所能做的只有你眼前应该做的,否则,迷惘的结果只有一事无成。”
“现在?”
“对,少年,该继续上路了。奔向白昼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守夜的人,注定一生寂寞。你所走的路也许并不是自己真正的选择,但记住,只要信仰还在,一切的一切,就不会再有任何的谬误和遗憾。”
良久,他、我,相视无言。在他深邃如夜的眸子里,我似乎看见了我一直缺失的东西。
我深鞠一躬,重新回到了我来时的道路,对过去的怀恋和对未来的困惑,似乎都淡了许多。
三.离
晨雾渐渐散去,林子的边缘近在眼前。没错,前方就是我的明天,我的未来。我没有再犹豫,毅然迈出了最后一步,迈向又一个陌生的地带。而那一刹那间,明亮的阳光蓦地刺痛了我的双眼。
留给过去的最后一泪,就此滴落。
破晓。骄阳。
境迁。人还。
苦乐。清欢。
无言。呐喊。
离乱的花瓣,只是花瓣。——题记
1。春
雪褪,冰释,花梦,花开;
阡途,陌路,花开,花海;
春阳,煦风,花海,花彩;
灿雨,细霖,花彩,花沛;
雨过,天晴,花沛,花白。
2。河
水底鱼凫,河面纹圈圈,岸头蛙跃,河面涡团团;
翠鸟憩苇,河上摇挂灯,蜻蜓点水,河上微捻芯;
轻舟渔火,河水影幢幢,白瓣落英,河水影绰绰。
3。影
追随彼岸卉园的花,如愿以偿地落在河上。
花第一次看到了素颜的自己,一团白白的影子连在水下,落水产生的纹波,使影多了些褶皱也多了些飘忽不定。
——花轻浮,风止静,彼岸远;
——影晰现,水安停,交面衔。
吹落花的风,在此白昼也消停了。暮云叆叇,西方天空只是浓艳的一抹红晕,散落的色彩染红了花的白裳,河水一片赤红,然花影愈红。
——白日西,散夕红,云簇彩;
——红水东,聚朝白,影垫采。
夜如潮水,盖卷河水。远远地有一叶小舟拂水而来,船桨声竟也有了几分河水清洌的味道。船上亮着几盏渔灯,灯与灯影,一齐赶向花和花影。可河面上飘起了雾气,氤氲开来,愈加浓厚,原本正在靠近的清晰的渔火,变得隐隐约约。
——夜幕落,星惨淡,月息叹;
——夜雾起,灯隐冷,影矜怜。
雾水浸湿了花瓣,洗去白天浮染的铅华,花重又素颜,影继续映白。
——雾里看,花亦泪,教惜颜?
——水中望,影也真,难虚明。
纵然模糊了灯光,船可仍徐缓驶来,划水声清楚依旧。浓雾中,船头率先显现。花还在河面的中央,孤零零的。船在驶近,拖拉着人形的波纹。就要到花跟前时,船终于还是轻轻地侧偏了一下船头,拱起的水波将花推向了一边。轻轻的动作凌乱了水轨,也凌乱了河面。一时间,河面的水纹相互交叠,花影显得支离破碎。
——舟轻桡,扰花颜,芳其远;
——船乱水,碎水面,影织连。
花趁此得到了前往彼岸的助力。船侧舷的渔灯,聚照着花的背,光芒正像是花所散发的。影只觉得其光怪陆离,便隐遁在这光采里,河面上,河水中,消失了花影。
——灯撩撩,花靓靓,得娇颜;
——河泛泛,波粼粼,失影还。
河比花想象的要宽。夜雾在时间的推移中消散,东边的天空又开始发白,但晨光略显晦暗,天格外地阴沉。借着昏沉的光,花已经能远远望见彼岸,甚至听到那边隐隐的花语——那是花的语言,也是海的梦呓。
——望岸穿,听风畔,花探眼;
——顾底晖,闻水滩,影滋怜。
影要随花去彼岸,无论繁华还是喧阗,止托心于此,影于是又浮现在水中。陪伴愈近的河岸而来的,是愈加低沉的天空。花心影情,仍阻不住雨执意要落的决意,雨说来就来。先是零散的雨点挨个融入河中,里面不多的几个雨点再次润湿花儿,落过雨的花瓣多了透明的斑块,像沉重的纱。雨继续加大,像石子一般敲打河面,河面上瞬间铺满了无数圆圈水纹,重重叠叠。花艰难地支撑着身子。
——花沐雨,雨绝停,势蓄之;
——雨击花,花残延,芳逝也。
覆盆之雨摧垮了花的最后防线。片片白瓣散落到水上,没有沉落,像一条条白舟,只是少了灯火,少了桨。影似乎还在维持着花完整的模样,但最终还是消亡在水中。
4。尸
水面,已看不出是水面。
遍布整条河的,是无数朵破碎的花,各自静静轻浮着。
为花海而行的花,组成了又一片海。
——尸海。
彼岸卉园,心向往之,终不能至。
有言道,花有重开日;殊不知,此花非彼花。
那花影呢?
它只是一直在等待,等待下一朵飘落入水的花。
高一:吕妮娜
★ 花影苏轼
★ 诗歌:戏
★ 半帘花影外的倔强
★ 戏雪作文
★ 人生如戏-作文
★ 人生如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