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孩子说的话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恰饭爱恰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不要对孩子说的话(共含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恰饭爱恰饭”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不要对孩子说的话

篇1:不要对孩子说的话

不要对孩子说的话精选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妈妈说的话,很可能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话说出去,或许就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注意,有些话是不能随便说的哦。

先检讨检讨我说过的不该说的话吧。

1、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孩子看到一个糖果广告就吵着要吃。那时候都是夜里9点了,我哄孩子说明天再买,结果他闹得越来越凶,最后我受不了了,就大声冲他喊“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再闹妈妈不要你了”,可怜的孩子,当时是安静下来了,可是晚上就不和我一起睡了。

2、孩子跟小区的孩子争秋千,还推了别人一下,把人家一个小女孩弄哭了。我没问缘由,就说了自己家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以后妈妈再也不带你出来了”,哎,想想当时孩子可怜的样子,真是后悔啊。

3、孩子断奶早,听说这样的孩子免疫力会差。所以从他两岁起,我就一直给他服用优尔胶囊。孩子也不知道,因为我都是渗入牛奶中再给他服用的。可是有时候孩子吃晚饭连牛奶也不想喝,闹得我心烦了,我就恐吓他“妈妈小时候都喝不上牛奶,现在给你喝你都不喝,真是太不懂事了”,效果也总是不太好

为了让妈妈们心里更有数,不要再说一些儿童禁语,我还特地找来另外一些不能说的话与各位妈妈分享,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妈妈们一定要记在心上哦。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篇2:不要对孩子说的话

关于不要对孩子说的话

1、“这像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儿吗!”

当一个5岁的小宝宝由于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撒娇,哭泣,或者一个四五岁的小宝宝不想在大巴士上安安静静地呆着的时候,小宝宝其实就是在做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的事儿。当然,如果孩子表现得更加地成熟、懂事、得体,父母会十分满意和高兴,但当你要求他“合理”时,你实际上是在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他会出现这样“不合理”的行为的原因之前,就说出了这样带有责备性质的话。这时,你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孩子带给你的影响(让你尴尬或者难堪)。真正地去关心他的感受,理解他并给他以足够的体恤和同情——他是不是因为觉得呆在这里很烦闷?或者他饿了?

2、“你真是个没用的孩子!”

和小宝宝开玩笑,听起来是一个挺值得一用的开发小孩子幽默能力的好点子,但是比方说如“你怎么又忘记了把东西放好,你是不是猪脑子啊!”这样的“kidding”,却很可能让孩子感到受伤或者气馁。尽管有些父母想,这样嘲笑一下孩子,也许会对他将来承受更多人际关系的复杂会有帮助——他会因为有过这样的“训练”而变得“坚强”!这是错误的。作为孩子的父母,你的任务是爱他、支持他、帮助他、教导他,而不是应该把这种装腔作势的.“挫折训练”隐藏在“玩笑”里。如果心里并不是真心觉得他很蠢很没用,那就请你不要那么说。

3、“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家孩子一样啊!”

这样把小宝宝与其他家人的孩子比较的方式,最大的话能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小宝宝自己觉得像个不良少年,同时加剧他与其他小朋友的对立情绪。也许父母是想通过这种比较让孩子能更听话或者更努力地学习,但它除了会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说他不行,他就会越觉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时也要正视孩子的弱点。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行为,发扬或改进,才是正确之道。

4、“别跑!你会摔跟头的!”

也许爸爸妈妈们自己认为自己的关心和关怀简直是相当细致了,可爸爸妈妈的这种提醒其实在告诉小宝宝“我早就知道了你会吃亏的”——这会让孩子觉得很沮丧,他越努力(想做得更好)越会遭遇失败(“跑了就会摔跟头”)!其实你可以叮嘱他“把鞋带系好了再出去玩儿”,这时你谈论的是他的鞋子,是装备的准备,而不是孩子的“无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发生什么事情,孩子往往越会忽视你的提醒,因为他觉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总结:有这样4句话,最好不要说。“这像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儿吗!”“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家孩子一样啊!” “别跑!你会摔跟头的!”“你真是个没用的孩子!”这些话非常伤小孩子的心,请爸爸妈妈们牢记。

限制孩子说话是错的

孩子喜欢问问题,有的父母会觉得很烦,而打断孩子的话,或要孩子安静。当别人问孩子问题时,有的父母却经常替孩子说话。这样做,会剥夺孩子练习说话的机会,导致孩子自我表达能力差,并会渐渐不再跟父母说话,严重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利于日后的社会交际。

有的父母误以为多对孩子说几次,孩子就应该懂得如何做,即使在安慰孩子时,也是喋喋不休地指出孩子的过失,叮咛告诫他应该如何做,而忽略孩子的难处。父母这一做法会让孩子感到麻木,变得了无生气,没有自信。另外,唠叨还会使父母自己的脾气变得暴躁,情绪变得无法控制。

假如你一定要重复地说,那么就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将唠叨的语气改为提醒。唠叨让人厌烦,易招致怒气,提醒的语气听起来则有帮助的意味,孩子会感到父母和自己是在一起的。

篇3:不要对孩子轻易许诺教育随笔

不要对孩子轻易许诺教育随笔

今天午休时,班里的孩子们都乖乖地、有序上床睡觉了,可是嘉豪怎么也不上去睡觉,坐在桌子边噘着小嘴,斜着眼瞅着我。

我不禁疑惑了:咦,这孩子怎么了?我蹲下身去,小声地问道:“怎么了,宝贝?”“老师,你说话不算话,哼!”嘉豪说完白了我一眼,把头扭了过去。我一惊,同时大脑迅速旋转着:“我给孩子许过什么?那可不好,孩子还记着呢。”

我赶紧笑着问道:“宝贝,老师忙忘了,说说老师对你说什么了,好吗?”嘉豪噘着小嘴说:“你昨天说我们的节目被选上了,可是你原来说过,如果选上了就给我们买香蕉吃呢,我们都等了一天了!”

哦,我一拍脑门,猛然想起来是有这回事。

当时,园里计划举办庆祝六一节,要求各班出几个节目选排。为了迎接这个快乐的节日,也为了我们的节目被选拔上,我们班除了正常的上课外,就全身心地准备演出的节目了。选节目,排队形,练节目......每天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我们班的节目能被选排上,在排练中看到孩子们特别的辛苦,怕孩子们受不了,就鼓劲道:“只要我们的节目被选拔上,老师就给大家买香蕉吃!”听到这话,当时孩子们都特别高兴,练得也特别起劲,看到孩子们如此理解心意,我也很欣慰。

可是,由于忙着排节目,当时许下的诺言过了几天也就忘了,可孩子们却牢记在心里了呢。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羞愧,也为孩子等待诺言兑现的坚守精神而高兴,因为我知道:等待诺言兑现的孩子,也一定是一个坚守诺言的孩子!

想到这儿,我赶紧对嘉豪说道:“你说得很对,宝贝,老师一定会兑现诺言的,不过呢,你现在先去乖乖睡觉,等你醒来时,你和小伙伴们就一定会看到香蕉了,好吗?”“真的吗,老师?”嘉豪怀疑道。“真的,宝贝,我们拉钩!”“拉钩上吊一年不许变!”我和孩子都笑了,嘉豪很高兴地爬上床睡觉去了。

趁着孩子们睡觉的机会,我请保育员老师帮忙,去超市买了香蕉回来。看着诱人的香蕉和熟睡的孩子们,我在想着孩子们醒来后吃着香蕉开心的.样子,我不禁笑了......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轻易许诺,否则你会失信于人,也就是说做不到的事情不要给孩子轻易许诺,因为我们都不愿看到孩子们那种从憧憬变成失落的表情,那种感觉真的令人很难受;一旦我们作出承诺,就应该尽力去实现它。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守信习惯,老师、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身教大于言传,给孩子讲十遍守信的道理,都不如你守信地去做一件事。我们要坦诚对待孩子,无论再小的事,也要对孩子说实话、说真话,而且尽量说到做到,这才是最好的“诺言教育”。

篇4:千万不要对孩子说的十句话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在孩子脑海里扎根,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不要对孩子说过于严厉的话。那么,哪些话父母绝对不能对孩子说呢?

1.你为什么就不能够像-----

孩子被对比,很可能增加他们本能的敌对情绪,甚至耿耿于怀。

应该向孩子讲清楚你的具体要求。重点放在你希望他改变的不良行为上。

2.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被话刺伤的孩子只会心生叛逆,把事情弄得更糟。

要和颜悦色,耐心讲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你简直笨到家了

这话只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有的因此产生自卑感,不求上进。

家长[微博]正面积极的鼓励和卓有成效的帮助,才是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掌握生活本领的根本方法。

4.走开,能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

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产生无以名状的孤独感。

倘若你的确想独自呆一会儿,可以耐心向孩子解释:我很乐意与你在一起,只不过现在太忙,请原谅。

5.少罗嗦,闭嘴

孩子会认为父母对我的意见一点也不重视。长此下去,孩子会变得毫无主见,依赖性极强,把自己看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6.老老实实去做,不然-----

空洞的威胁最终将损害家长的威信。孩子反而会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瞧你怎么办。

最好办法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偿罚手段。

7.妈妈求你了

教育最怕出现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软硬不吃,但千万别说妈妈求你了。说这话就意味着父母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心里更加篾视你。

8.我没本事

和孩子谈话时把自己的自卑感表露无遗。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

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9.揍死你

当你说这话时,表明你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这是一句根本无法兑现的大话。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10.你滚吧,想去哪里去哪里

最后通牒式的话让孩子没法应对,他虽然不想离家出走,但更不想就此低头。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逞一回英雄,真的离家出走了。

篇5:不要对孩子说“高考不要紧张”

不要对孩子说“高考不要紧张”

“考试不要紧张啊!”这句家长常说的安慰语言,事实上对孩子产生的是负面心理暗示。昨日在徐汇区科委举行的刘博士心理阳光室考前心理放松辅导活动,吸引了众多临考学子和家长的参与,而专家也就考生和家长咨询的误区一一发出提醒。徐汇区康健街道等也将从即日开始陆续对考前学子进行自我冥想放松的训练,帮助克服考前焦虑。

晚上看书突然“失明”

两个月前,正在准备高考的蓓蓓开始看见荤菜就想吐,饭也吃得很少,每天晚上躺到床上就觉得头脑“唰”地变得很清醒,辗转反复到凌晨才能睡着,可是第二天五点多她就会自动醒来。最近一次模拟考试,一直名列前茅的她考砸了,她很沮丧,妈妈责怪她:“看,都是你不用功造成的!这几天你不是作业做到一半跑出来看一会电视,就是喜欢和我唠叨两句。”昨天晚上看书时,她忽然觉得周围一片黑暗,谁也看不见,她吓得大哭起来。

徐汇区社区社会事业示范项目、刘博士心理阳光室负责人刘素珍表示,蓓蓓是一种典型的慢性考前焦虑症,突然看不见是高度紧张后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暂时性失明,看电视、聊天正是下意识寻求缓解焦虑的手段,而家长的误解往往会加重孩子的紧张心理。考前焦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徐汇区康健街道的临考学子,就有50%存在考前焦虑,其中,1/3学生已达到重度焦虑状态。而多位来求询的初二、高二学生反映,虽然他们不是毕业班学生,但现在就提前感到紧张心慌,因为家长、老师已经开始为他们准备高考的复习资料,高三学生的备考气氛也对他们造成心理压力。刘博士表示,这种慢性的考前焦虑可能会延续一年以上,逐渐影响“准毕业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绩。

“不要紧张”暗示“紧张”

很多家长、老师喜欢在考前勉励孩子:“不要紧张啊!”根据心理规律,孩子潜意识中接受的.只有“紧张”两字,越是限制他,就越会发生不想看到的局面。另外,孩子虽然懂得不要紧张,但如何能做到不紧张,他们并不明白。

其中,一些自我约束力较强的学生,虽然成绩相对优秀,但他们接受自己的暗示性也强,往往更容易感受到考前焦虑,同时他们的自我要求和期待远高于一般学生,心理压力也更大。有些优秀学生喜欢表面上说“不紧张”、故作洒脱,但他们只是把情绪封闭起来,而到考试时,他们表现得比一般人更焦虑。因为他们始终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焦虑:“我一向都考得很好,怎么会和其他人一样紧张呢?”刘博士指出,紧张是人体内的一种状态,和学习成绩并没有关系。

对这类学生,首先要学会自我识别考前焦虑。考前焦虑的具体表现有出汗、呼吸急促、心慌、手湿、食欲下降、失眠、易惊醒等。紧张情绪会干扰理性思维,导致学生考试状态不佳甚至失常发挥,如果掌握放松方法,就可以把放松当作工具来代替紧张。

自我冥想有助临场发挥

相对“不要紧张”,外界的良性心理暗示更能帮助临考学子镇定情绪,而自我冥想放松是比较容易操作和学习的一种方法。青春期的女性是相对情绪化、受暗示性强的人,是适合学习冥想放松的易感人群。

自我冥想放松术的施术者方柏儒表示,自我冥想放松是一种浅度催眠,冥想过程中,首先对全身肌肉、关节、脏腑等部位进行彻底放松,而生理的放松能反射到心理状态,使紧张情绪逐渐缓解、消失。自我放松做得越多,不仅能帮助临考学生迅速进入高质量的复习状态,还会使他的放松能力越来越强,在关键考试前,他也许只需做几次深呼吸、做几个扩胸等舒展运动,就能使情绪稳定下来,从而使理智、思考、分析、判断、归纳能力都得到提升。

在训练过程中,易感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快通过2至3次放松训练,就基本掌握自我放松的技巧,一般人通过6至7次学习,也能逐渐掌握其要领来控制紧张情绪。从下周起,徐汇区康健街道将准备对临考学子进行系统的自我冥想放松训练。

要对孩子说的话

妈妈要对孩子说的话

请你不要对我失望作文700字

不爱说话孩子教育随笔

不要对设计的好坏轻易下结论交互设计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作文600字

孩子学习不认真

七夕将至 千万不要对剩女说的话

和娃娃说话的孩子作文

不爱说话的孩子教育随笔

不要对孩子说的话(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不要对孩子说的话,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