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视角看千万工程调研行(详细内容)
空中视角看千万工程调研行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墅丰村深受粗放式发展之苦,各家养猪、养鸭,弄得村里臭气熏天。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墅丰村从环境整治入手,在腾退猪圈、鸭棚后,将当地名人丰子恺的漫画元素融入到村庄建设中,依托江南传统村落特色风貌,建成集漫画文创和研学为主题的“子恺漫画村”。错落有致的民居外墙绘上大幅漫画,废弃的水塔被改成观赏风车,让人仿佛置身丰子恺笔下的漫画世界。
6月15日,空中俯瞰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洛东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子恺漫画村”的打造,也为当地农民增收打开了新空间,墅丰村开始探索起主辅分离式“共享农房”模式。
沈林锋将房子前后一分为二,后面的主屋自己居住,前面的辅屋则按照每平方米每月60元的价格租给村委会,用以引入民宿、染坊、画校等各种业态。“现在我每年光租金就能拿到2万多元,村里的旅游收入还能拿到分红。”沈林锋说,“如今环境越来越美,荷包越来越鼓,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千万工程调的积极影响
二十年来,嘉兴不断重塑乡村功能、激活村庄经营、唤醒沉睡资源,对村庄的人、财、物、地、产、景、文等资源统筹规划、配置、组合、营销,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的大片高标准农田。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步入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田成方,机械化作业与美丽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缪家村村民缪锦章对“千万工程”给家乡带来的变化感受深刻。
“过去土地往往被水网、地势分割成零碎小块,村里对土地进行了综合整治,现在耕地成片成方,很少被建设用地阻隔开,大大方便了机械化操作。”缪锦章说,“种出来的大米品质也更好了。”
如今,土地综合整治已在嘉兴全域铺开,家家户户的“小田”连成了“大田”,实现了农户集中居住、农田连片耕作。分散的宅基地也化零为整,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土地要素供给。
“以前耕地少、土地分散,农民自己种地赚不了钱,撂荒又可惜。现在,‘千万工程’把农业真正变成有奔头的产业。”缪锦章说。
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双桥村的百姓大舞台上,一群村民正拿着油纸伞、扇子等道具排练舞蹈。同一时间,不远处的乒乓球室内,爱好运动的老人们在球桌上你来我往挥拍、一决高下。
礼堂书屋、百姓大舞台、文化公园、健身场馆……近20处文体设施,为当地村民构建起“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村里每月会在文化礼堂举办老年读书会,大家一起读书看报交流,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双桥村村民朱文珍说。
在嘉兴,农民之“富”,不止于物质富裕,更体现在精神富有。
走进秀洲区洪合镇凤桥村的智慧书房,文化新气象扑面而来:馆内藏书15000余册,配备阅览座位100余个,无人值守、自助服务、智慧化管理……阅览室里,村民们利用空余时间查阅着最新的农业资讯和种植养殖知识。
据悉,嘉兴用8年时间整合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实现书刊的统一检索和通借通还,让“智慧”走进了农村的家家户户。
近800座文化礼堂,5000余支村级文艺团队和志愿服务队伍,每年5万余场次的农村文化活动……在城乡携手共进中,嘉兴始终把乡村与城镇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让繁华的城市与安宁的乡村互融共生、共治共享。
“千万工程”背后的七大“法宝”
一、千条万条,让群众受益是第一条
考验‘千万工程’是否真正让农民受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千万工程”之所以受到欢迎,就在于真正让群众受益,从而赢得了群众实实在在的口碑。
比如,地处钱江源头的金星村,是衢州开化实施“千万工程”的样板村。过去,村民靠“种种砍砍”为生,“千万工程”在全省开展后,金星村逐步推进绿化美化、垃圾集中收纳等。到2006年初,这里成为山林茂密、绿树成荫的生态村,被评为全省首批全面小康示范村。
说到底,衡量工作得失的标准,就看是否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全心全意办好群众需要的、想要的实事,我们的事业才能有“源头活水”、生生不息。
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
二、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最优解”
如今,走进浙江的农村,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每个村子都有不同的乡土风貌、精神气象。在推进“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浙江既最大程度尊重了农村发展的原貌,也遵循了不同村子自身发展的规律,“量身定制”出了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
比如,前段时间省委书记易炼红在衢州市调研时考察的清漾村,就是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生态和文化资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绿富美”;而靠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金华东阳市花园村,则是借“千万工程”的东风,走上了以工富农、以工强村的城镇化之路,现在已经是年营收超过600亿元的“村域小城市”。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千万工程”从一开始就注重“千村千面”“万村万象”,立足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分类确定建设模式,制定“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正是掌握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科学方法,不搞整齐划一、不做过头事,才让浙江千万乡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最优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系统推进而不是零敲碎打
整治农村的人居环境,是解决农村问题的突破口。但整治环境,牵动的是一连串的问题。系统考虑、统筹协调,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才能取得实效。
实施“千万工程”,浙江一开始就没有局限在环境整治上,而是把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一起抓,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齐头并进,统筹推进“美丽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共富乡村、数字乡村”,一体实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并且把城市和农村作为整体来通盘考虑,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有观点认为,“千万工程”是系统观念与系统方法在“三农”工作实际中的成功应用与实践。
我们可以看到,后来无论是“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还是县域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都将各方面因素“打包”考虑、一体推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浙江农村的“地平线”才有了不逊色于城市“天际线”的美丽图景。
四、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如果说“千万工程”在20年前率先破题,那么“20年坚持办好一件事”的执着,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地寻找最适合乡村发展的路径,是浙江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重要原因。
“千万工程”一干到底,反映的是浙江的决心和定力。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在持之以恒的实践创新中,积小胜为大胜,重塑了浙江农村环境,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时代风云变幻,保持战略定力是成功的关键。如果“新官不理旧账”,那么,再好的战略都只是“空中楼阁”。
五、迭代创新是有效的打法
定力不等于定式,迭代创新才是有效的打法。在战略实施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内因外情,会有新的进展、新的问题、新的需求、新的机遇,这就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迭代战术、创新打法。
20年来,浙江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确定整治重点,先易后难、层层递进。“千万工程”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深化和升华,“千万工程”触及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紧跟时代、创新迭代是“千万工程”到如今仍能焕发蓬勃生机、不断赋予浙江农村发展新内涵的内在基因。下一步,浙江将加快构建“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千万工程”新画卷。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我们要注重战术迭代、打法创新,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六、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
用调研来“接地气、通下情”,一直是党员干部发现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
20年前,浙江省委书记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118天跑遍11个市、25个县(市、区),一次次深入村庄调研,在深入调研、深度交流、深层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千万工程”。20年来,“千万工程”的每一次深化,也都是基于调查研究的结果。
“千万工程”的实践告诉我们,眼睛向下、脚踏实地,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所作的决策才能击中“痛处”、挠到“痒处”、恰到“好处”。这不仅体现在“千万工程”。
不了解真实情况,拍脑袋做决定,是做不好工作的。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才能多出一些像“千万工程”这样带着“泥土味”的科学决策。
七、“看不见的政绩”同样耀眼
追求政绩很正常,但如何追求政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却大有不同。为官一方,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正如“千万工程”,不仅在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等“看得见”“见效快”的地方下功夫,也在治理体系构建、乡村产业培育、乡风文明建设、文化传承发展等“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这充分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
要政绩不等于搞“政绩工程”,要形象不等于搞“形象工程”。“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
从“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战略,从“不以GDP论英雄”到“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都是在为长远计、为子孙谋,。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既做显功、也做潜功,干在实处、干出实绩,美好蓝图方能成为现实美景。
“千万工程”背后的这些“法宝”,既道出了“千万工程”成功的秘诀,也蕴含着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普遍方法。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我们才能更好推动“千万工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深化,实现更多像“千万工程”这样的精彩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