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共含6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姚沛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
最近就农村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时,不少老师反映,农村初中生实际辍学率远高于国家控制的3%的标准,一些地区,实际辍学率高达40%。这些地区并非特别贫困,学生流失多半因为厌学。“30%~40%的辍学率是下面公认的。上面一检查,下面就得作假,把流失的学生再找回来,顶个名,谎报辍学率。”吉林省双辽市某偏远村庄的一位老师对记者说。据他了解,农村偏远一点的学校,辍学率得有50%;离城近的,怎么也有20%~30%;平均下来有40%。
吉林省东丰县一位当过6年班主
任的老师,以本校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初一入学人数有110人左右,到了初二上学期,还能有100人,而初二结束时,就剩60人左右了;中考前,只剩30人。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有的县,为了降低统计报表中的辍学率,将升学有望的学生单独组成班级,其余的组成职业技术班,其实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但可以拿到毕业证。”参与调查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现象比较严重。
老师们普遍反映,初二学生流失最多,因为在这个时期,能不能考上高中已见眉目。一方面,一些学生学习跟不上,产生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家长面对成绩,认为孩子升学没希望,不如回家种地,或者学点手艺,打工挣钱。
“主要是厌学的太多。10个流失生中,也就1个是家长不让念的`,其余9个,都是孩子学不进去,家长也没招儿。”双辽市某校一位张姓教师表示,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法》无能为力。
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的统计表明,辍学学生中,有53%是因为厌学。“从学校方面讲,应试教育压力太大。素质教育在会上、材料上有体现,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落实。教学以主科为主,不少课程学生不愿意学,感觉偏难,在现实生活中能应用的很少。同时,音体美活动少,学生被限制,丧失很多乐趣。”一位姓韩的
农村老师说。
双辽市某村的
张老师告诉记者,学校设施不那么齐全,光靠老师一张嘴,很难吸引学生。“像我校,语音室没有;图书室倒是有,但不对学生开放;试验室太小,老师只能把器材拿到教室进行操作,学生亲自演练的机会少;全校没有一台像样的微机,只有二三十台城里中学淘汰的286、386,老师连像样的课件都做不了。”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最近就农村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时,不少老师反映,农村初中生实际辍学率远高于国家控制的3%的标准,一些地区,实际辍学率高达40%。这些地区并非特别贫困,学生流失多半因为厌学。“30%~40%的辍学率是下面公认的。上面一检查,下面就得作假,把流失的学生再找回来,顶个名,谎报辍学率。”吉林省双辽市某偏远村庄的一位老师对记者说。据他了解,农村偏远一点的学校,辍学率得有50%;离城近的`,怎么也有20%~30%;平均下来有40%。
吉林省东丰县一位当过6年班主任的老师,以本校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初一入学人数有110人左右,到了初二上学期,还能有100人,而初二结束时,就剩60人左右了;中考前,只剩30人。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有的县,为了降低统计报表中的辍学率,将升学有望的学生单独组成班级,其余的组成职业技术班,其实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但可以拿到毕业证。”参与调查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现象比较严重。
老师们普遍反映,初二学生流失最多,因为在这个时期,能不能考上高中已见眉目。一方面,一些学生学习跟不上,产生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家长面对成绩,认为孩子升学没希望,不如回家种地,或者学点手艺,打工挣钱。
“主要是厌学的太多。10个流失生中,也就1个是家长不让念的,其余9个,都是孩子学不进去,家长也没招儿。”双辽市某校一位张姓教师表示,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法》无能为力。
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的统计表明,辍学学生中,有53%是因为厌学。“从学校方面讲,应试教育压力太大。素质教育在会上、材料上有体现,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落实。教学以主科为主,不少课程学生不愿意学,感觉偏难,在现实生活中能应用的很少。同时,音体美活动少,学生被限制,丧失很多乐趣。”一位姓韩的农村老师说。
双辽市某村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学校设施不那么齐全,光靠老师一张嘴,很难吸引学生。“像我校,语音室没有;图书室倒是有,但不对学生开放;试验室太小,老师只能把器材拿到教室进行操作,学生亲自演练的机会少;全校没有一台像样的微机,只有二三十台城里中学淘汰的286、386,老师连像样的课件都做不了。”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社会实践报告
最近就农村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时,不少老师反映,农村初中生实际辍学率远高于国家控制的3%的标准,一些地区,实际辍学率高达40%。这些地区并非特别贫困,学生流失多半因为厌学。“30%~40%的辍学率是下面公认的。上面一检查,下面就得作假,把流失的学生再找回来,顶个名,谎报辍学率。”吉林省双辽市某偏远村庄的一位老师对记者说。据他了解,农村偏远一点的学校,辍学率得有50%;离城近的,怎么也有20%~30%;平均下来有40%。
吉林省东丰县一位当过6年班主任的老师,以本校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初一入学人数有110人左右,到了初二上学期,还能有100人,而初二结束时,就剩60人左右了;中考前,只剩30人。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有的县,为了降低统计报表中的.辍学率,将升学有望的学生单独组成班级,其余的组成职业技术班,其实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但可以拿到毕业证。”参与调查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现象比较严重。
老师们普遍反映,初二学生流失最多,因为在这个时期,能不能考上高中已见眉目。一方面,一些学生学习跟不上,产生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家长面对成绩,认为孩子升学没希望,不如回家种地,或者学点手艺,打工挣钱。
“主要是厌学的太多。10个流失生中,也就1个是家长不让念的,其余9个,都是孩子学不进去,家长也没招儿。”双辽市某校一位张姓教师表示,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法》无能为力。
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的统计表明,辍学学生中,有53%是因为厌学。“从学校方面讲,应试教育压力太大。素质教育在会上、材料上有体现,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落实。教学以主科为主,不少课程学生不愿意学,感觉偏难,在现实生活中能应用的很少。同时,音体美活动少,学生被限制,丧失很多乐趣。”一位姓韩的农村老师说。
双辽市某村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学校设施不那么齐全,光靠老师一张嘴,很难吸引学生。“像我校,语音室没有;图书室倒是有,但不对学生开放;试验室太小,老师只能把器材拿到教室进行操作,学生亲自演练的机会少;全校没有一台像样的微机,只有二三十台城里中学淘汰的286、 386,老师连像样的课件都做不了。”
近年来,我们国家把控制初中学生辍学作为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地区和学校,隐性辍学问题令人头疼不已。
隐性辍学生指由于种种原因(家庭困难、人际关系不良、对学习丧失兴趣等),大部分时间不在学校就读,但是学籍在册,并参加毕业考试或补考的学生。对这类辍学学生的存在,学校出于自身考虑一般不予以承认。在每年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督导评估时,学校会把这些学生叫回学校,但条件是要发给他们初中毕业证。随着年级的升高,隐性辍学的学生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初三年级尤为突出。
笔者曾经为一些只毕业不升学的'初中学生监考,有很多学生草草答卷甚至只写上考号和姓名交卷了事,事后得知他们都是初中没上完就离开学校的学生,参加考试对他们来说只是拿初中毕业证的必要程序,可以不来学校上课而只等混个毕业证。这实在是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无奈和失败。(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栾焕俊)
农村初中学生隐性辍学应该引起重视
近年来,我们国家把控制初中学生辍学作为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地区和学校,隐性辍学问题令人头疼不已。 隐性辍学生指由于种种原因(家庭困难、人际关系不良、对学习丧失兴趣等),大部分时间不在学校就读,但是学籍在册,并参加毕业考试或补考的学生。对这类辍学学生的存在,学校出于自身考虑一般不予以承认。在每年的教育督导评估时,学校会把这些学生叫回学校,但条件是要发给他们初中毕业证。随着年级的升高,隐性辍学的学生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初三年级尤为突出。 笔者曾经为一些只毕业不升学的初中学生监考,有很多学生草草答卷甚至只写上考号和姓名交卷了事,事后得知他们都是初中没上完就离开学校的'学生,参加考试对他们来说只是拿初中毕业证的必要程序,可以不来学校上课而只等混个毕业证。这实在是义务教育的无奈和失败。(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栾焕俊)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浅议的论文
摘要:义务教育中一直有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即辍学。对此,回避不是科学的方法。农村初中生辍学有教育自身的原因、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对此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希望能真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使各部门形成合力,都做一点事,使初中学生尽可能都能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对策
中国教育的较大问题之一是基础教育薄弱,因而积淀了大批素质较低的人口,普遍存在的初中生辍学现象会对此推波助澜。从我国义务教育这一战略高度来说,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初中生辍学问题,设法从根本上减少辍学现象之发生,倘若讳疾忌医,情况可能会更糟。
一、辍学原因分析:
1、教育自身原因。我认为,学生辍学的本质核心根源,主要还是教育本身的弊端,尽管我们也在不断的改革。我们的教育弊端主要表现在:教改措施落实不够,教育方式单一,实质上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无情趣;教师队伍不稳定,相当部分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着无心从教、厌教、懒学等现象。
2、社会原因。一方面,读书难以直接改变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或压力的驱使下,家长支持子女外出打工以增加收入,大量青少年也渴望像外出的民工一样,年终时腰包鼓鼓回家过年,因此便中途辍学而成为了低学历的从事一些简单工种的民工。我国自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之后,人们在心理上还难以适应。
3、家庭原因。有些农村家长,送子女上学只是为了跳出农门,想法简单而现实。子女如果学习成绩不好,估计跳不出农门,就干脆让其辍学,反正会识字、会算帐就够了。父母离异、病故及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一般来说性格孤僻内向,加之学习成绩不佳,心理压力大,故选择辍学以求解脱。
4、学生自身原因。目前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因娇生惯养,孩子大多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懒惰,不能克服自然、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影响,自己放弃了学习。大多处于13至16岁的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剧烈,个性突出,一般具有叛逆心理,心里素质差,加之有些家长和教师观念未转变或者是自身素质的因素,简单粗暴地惩戒学生频率较高,致使学生因受责骂而赌气,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厌学、逃学、最终弃学。
二、辍学应对策略:
面对农村学生辍学现象,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些许思考和建议,把它说出来,但愿对改善现状有所裨益:
1、地方教育局综合评价农村初中学校时应把巩固率所占积分至少提高到60%,这也是把实质上的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否则学校及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绩的积分而给学生所施加的压力(如“题海战术”等)会把更多的学困生“逼上梁山”,即辍学。
2、落实素质教育政策,明确素质教育的概念和操作定义。改革中学考试制度,对部分课程实行开卷考试,切实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除中考和其他大型的联考外,平时考试让代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科学出题,让每一次平时考试都变成对学生自信心的加油和充电,力争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机制;而我们现今的平时考试的客观效果并不是这样,可以说,依然是在反反复复地打击着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心,等到没有了自信心,学生也就辍学了。现今的初中生大部分害怕考试、讨厌考试。期中期末考试时,学生因为不会做、又不能作弊、也不能交卷而如坐针毡,望着学生一双双怨恨的目光,有责任心的监考老师心如刀割,这种感受很多教师已经体味够了。
3、依法办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硬性规定不补课不上晚自习,向每星期五天里的白天课堂要效果,让学生多一点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阅读的时间、观察生活的时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外国。教育办得好的国家,给学生的自由空间大,人家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强,最终能真正为人类创造点东西出来,而我们的学生呢?这恐怕也是至今没有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人荣获诺贝尔奖之原因吧。如果家长及社会有关部门因为怕麻烦,把对学生的晚上及节假日的管理也推给学校,那么,不仅对教师不公平,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为学生确实需要一片自由发展的蓝色天空啊!
4、建议在教师聘用制度上别搞花架子,要切实实行岗位制,定岗定资。对于多年实践证明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师,无论职称文凭的高低都要大胆使用,放在恰当的岗位上,以肯定其工作能力和质量,使之能体会到“多劳多得”,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充分调动起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能用平和的心态,正常的'而不是扭曲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
5、强化班主任工作,是稳定学生防止辍学至关重要的举措。稳定的班集体,离不开积极能干的班主任。班主任必须由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担任而不是任何教师都可以硬性地让他担任。防止辍学现象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耐心细致的工作。
6、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只靠学校靠教师是不够的,它离不开家长及社会各部门的有效配合。
以上是我对现今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一点思考和建议,尚恳望教育同仁和关心教育的领导及有志之士斧正。
总而言之,实行义务教育乃科教兴国、构建和谐社会之大事,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是与此格格不入的。防止初中生辍学是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党和政府一贯都很重视。为了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学校、家庭、社会等有关部门确实应该精诚配合,多做点实事。愿我们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力争早日把学校办成学生的乐园,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圆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而努力奋斗!
★ 严重反义词
★ 严重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