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二十四节气表时间表(最新)
2023二十四节气表时间表
小寒 阳历2023年01月05日 22:54
大寒 阳历2023年01月20日 16:19
立春 阳历2023年02月04日 10:33
雨水 阳历2023年02月19日 06:24
惊蛰 阳历2023年03月06日 04:29
春分 阳历2023年03月21日 05:15
清明 阳历2023年04月05日 09:07
谷雨 阳历2023年04月20日 16:07
立夏 阳历2023年05月06日 02:15
小满 阳历2023年05月21日 15:04
芒种 阳历2023年06月06日 06:15
夏至 阳历2023年06月21日 22:53
小暑 阳历2023年07月07日 16:25
大暑 阳历2023年07月23日 09:44
立秋 阳历2023年08月08日 02:14
处暑 阳历2023年08月23日 16:52
白露 阳历2023年09月08日 05:16
秋分 阳历2023年09月23日 14:39
寒露 阳历2023年10月08日 21:05
霜降 阳历2023年10月24日 00:11
立冬 阳历2023年11月08日 00:27
小雪 阳历2023年11月22日 21:55
大雪 阳历2023年12月07日 17:28
冬至 阳历2023年12月22日 11:23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历史价值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气还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文化等仍有实用价值。比如,从现在十分流行的中医养生来看,秋季起于立秋节气,紧邻大暑,又热又湿;秋季结束于霜降,已近立冬,气候又干又冷。秋初和秋末虽然同在一个季节,但气候却完全相反,医生遇到的季节病和中医养生需要预防的病也截然不同。所以,治病和养生简单地跟着四季走还不够,更要跟着节气走。
宋英杰认为,尽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__人的生活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__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了__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 中国二十四节气表
★ 初一作文0
★ 0的想象作文
★ 0的收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