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考前预习的知识考点分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tayc金知乎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高三地理考前预习的知识考点分析(共含6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tayc金知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三地理考前预习的知识考点分析

篇1:高三地理考前预习的知识考点分析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⑴产业转移

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

③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发达国家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②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⑵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①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②发达国家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

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伴随着污染转移和扩散,发展中国家应注意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①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如日本;②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篇2: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在综合题中考查占8--10分;

26题考查:地形部位的判读,通视条件,量算水平距离,方向的判读,山区交通线选线的原则;

26题考查:量算水平距离,计算相对高度,通视条件,地形部位的判读;

27题考查:描述地形、地势特征,河流流向判断,估算长度,描绘剖面图,山区发生的地质灾害;

重要性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部位判读、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地球运动

篇3: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地球运动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2分;

14年27题考查:日出早晚问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

重要性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是地理高考复习中的重难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要考点,成为体现地理高考试题难度的重要知识点。有关此内容的高考试题的总体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出奇。在高考地理卷中出现了不少好题,尤其近年多和二十四节气结合考查。

(三)气候

篇4: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水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4分;

28题、29(2)考查:湖泊对河流的影响,溯源侵蚀,水利工程建设,水文特征;

30题(1)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

29题(2)、30(1)考查: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影响含沙量的因素;

重要性

河流相关知识是历年高考地理考查的重点内容,多以等高线、区域、与河流有关的数据和图表等资料切入,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天气系统

篇5: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天气系统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分;

13年28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数值大小和风向变化),天气系统名称和过境时特征,气流运动特征

重要性

天气系统既有事实性知识,也有原理性知识。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高考侧重考查风向、降水位置、天气过程、天气系统的判断等。试题经常以等压线图、天气系统图为载体,考查解读信息能力、调用知识能力,以及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从试题类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但以选择题居多

高考等温线复习资料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5.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高考模拟复习试题

例1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据此回答(1)~(2)题。

(1)薰衣草精油是由薰衣草提炼而成,每100千克薰衣草约萃取0.5千克精油。薰衣草精油生产的区位指向属于( )

A.市场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2)加拿大铝土矿蕴藏很少,但从其他国家进口铝土矿,炼铝能力居世界前列,其原因是( )

A.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水能资源丰富,炼铝成本低

C.铁路运输发达,便于原料输入

D.科研力量强,具有人才优势

【解析】 第(1)题,从题干中可知,每100千克薰衣草原料中仅能获取0.5千克精油,说明该工业生产原料消耗量大,为原料指向型工业。第(2)题,有色冶金工业为能源指向型工业,加拿大有丰富廉价的水能,是发展炼铝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 (1)B (2)B

针对训练1 倾斜的椰树是北太平洋岛屿的一大奇观,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椰树林景观分布的首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光热 D.降水

(2)椰子汁生产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与下列哪一组食品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相同( )

A.面包、食盐 B.速冻食品、饼干

C.鲜奶、果酱 D.豆浆、酱油

(3)下列反映工业区位主导因素与上述部门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影响椰子树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光热条件,椰汁加工接近的是原料产地,鲜奶、果酱加工也是接近原料产地,④工业的主导因素为原料。

答案 (1)C (2)C (3)D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例2 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下图中河流可通航。据此回答(1)~(2)题。

(1)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接近燃料地 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大量廉价劳动力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

A.燃料运输费用 B.铁矿石运输费用

C.产品运输费用 D.废弃物的排放量

【解析】 从图中观察M地的位置可知,M地位于煤田,又临近工业地域,钢铁需求量大,故第(1)题选A。将炼铁厂迁至N地港口,缩短了铁矿石的运距,可减少铁矿石的运费。

【答案】 (1)A (2)B

针对训练2 如图为某工厂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工厂可能是( )

A.集成电路制造厂 B.家具厂

C.炼铝厂 D.乳制品厂

(2)该工厂从阶段Ⅰ发展到阶段Ⅱ反映了( )

A.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步增强

B.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步增强

C.劳动力素质对工业的影响在逐步增强

D.信息网络的通达性已成为工业布局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 第(1)题,集成电路制造厂的主导区位为科技,家具厂的主导区位为市场,炼铝厂的主导区位为能源,结合图示,可排除A、B、C,选D。第(2)题,从图中可知,工厂由阶段Ⅰ布局在原料地到阶段Ⅱ布局在市场,说明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步增强。

答案 (1)D (2)B

篇6: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气候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2分;

15年27题考查:气候类型判读,描述气候特征,比较降水差异,气温变化原因分析

14年28题考查:比较降水差异,气温变化原因分析,昼夜温差变化分析

13年30题(2)考查:气候特征原因分析

重要性

气候是高考高频点的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及分数可见其重要性。气候的考查方向一般为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解题时注意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结合,分析各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以及分布规律,并推理出具体的分布地区。

(四)水

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八年级必背地理考点知识内容

关于高一政治的知识考点分析

高一化学预习重点知识

高三地理区位因素分析概括

中考数学考前考点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知识考点总结

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点预习试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背诵知识内容

高三考前发言稿

高三地理考前预习的知识考点分析(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三地理考前预习的知识考点分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