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夏至介绍(简介)
二十四节气夏至介绍
2022年6月21日17点13分40秒为夏至,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90°,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此后渐短。
夏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公元前七世纪,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对于古人来说,夏至既是节气,也是节日,称为“夏节”或“夏至节”。
世界各地都有夏至相关节俗
夏至的确立基于对太阳运行规律的总结。“北半球白昼最长”这一特征是如此明显,在世界其他地区,虽然并未发展出中国这样独具特色的“二十四节气”系统,但很早确立“夏至”并将之作为一个重要节日来纪念的也并不少见。
“欧洲一些国家的仲夏节就是源自夏至。”华东理工大学讲师刘捷表示,在莎士比亚名著《仲夏夜之梦》中,所反映的就是中世纪晚期英格兰以及欧洲许多地区都存在的仲夏欢会娱乐的节日氛围,“那里和中国北方一样,都是忙完麦收的时节,所以会祭祀谷物女神、以鲜花编制花冠、点燃篝火舞蹈欢会等。
而“圣约翰节”被葡萄牙人传播到巴西之后,与当地民俗融合,形成了巴西六月节。此时恰逢南半球巴西的“冬至”,六月节是巴西最重要的冬季节日,庆祝活动从6月13日一直延续到7月中旬。狂欢主要由篝火、四对舞、露天音乐会组成,在有些地区,还有赤脚走炭火、举办假婚礼等活动。玉米制品是节日的传统食物,这体现出巴西六月节与南美洲传统丰收庆典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刘捷还提到,英国著名的史前时代遗址巨石阵可能也是欧洲先民观测二分二至的历史遗迹。巨石阵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人们猜测巨石阵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覃霄则提及,日本三重县早在江户时期就开始流行夏至祭,至今还有保留。每当夏至凌晨,众人聚在神社夫妻岩前的海滩,身着白色衣服,一半身体浸泡在海水之中,朝拜从海天相连处生起的“天照大神”。而在爱媛县,则有冬至用柚子泡在水里洗澡的习俗。
夏至物候特点
我国古人将夏至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 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鹿角解:古人认为,麋与鹿虽属同科,但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腹而鸣。
半夏生:半夏,药名,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生物开始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