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二十四节气谷雨简介(共含6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发型总监And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谷雨简介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其来源于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谷雨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已准备匆匆离去,而夏天的脚步却越来越近。
据《淮南子》记载,当初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的时候,天空落下无数的谷米,好似滂沱大雨,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谷雨由来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是什么时候
谷雨是在公历每年4月19~21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30°。
谷雨时间:4月19日,22:45:21,农历三月廿七
谷雨的气候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渐远,气温回升加快。这时候的的作物,无论是越冬作物,还是春种作物,都借助着阳光疯狂生长,甚至可以用一天长高一节来形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谷雨的三候
谷雨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大杜鹃)便开始鸣叫,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戴胜鸟(花蒲扇)开始在桑树上出现。
谷雨的习俗
(1)赏牡丹:
“国色天香绝世姿,开逢谷雨得春迟。”谷雨前后,正值牡丹花盛开,姹紫嫣红,争奇斗妍,因此牡丹花也叫谷雨花,它是花卉中唯一一种以节气命名的花。
民间流传着“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的说法,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2)摘春茶:
南方谷雨有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不管这天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中国茶叶学会等有关部门还曾倡议将每年农历“谷雨”这一天作为“全民饮茶日”,并在这一日举行各种和茶有关的活动。
(3)祭仓颉:
陕西白水县谷雨节气祭祀文祖仓颉习俗,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相传,仓颉创造文字,功盖天地,黄帝为之感动,以“天降谷子雨”作为其造字的酬劳,从此便有了“谷雨”节。
此后每逢谷雨节气,附近村民都会组织庙会来纪念仓颉。
谷雨的食材
(1)食香椿:
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香椿又叫做椿芽、香椿头,其是香椿树的幼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以及维生素c等,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等功效。
(2)少燥热: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返回目录>>>
谷雨节气的风俗人情
1、喝谷雨茶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季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在我国中国南方有着谷雨摘茶的习俗,经春雨滋润,油茶树芽叶圆润翠绿色,叶质软润,营养丰富,香味逼。,而中国茶学好等相关部门提倡也将每一年阴历谷雨这一天作为“全员喝茶日”,并举办各种各样和茶相关的主题活动。
2、食香椿
北方地区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左右是香椿发售的季节,这时候的香椿香醇可口营养成分高,有“雨后香椿嫩如丝”之说。
3、走谷雨
古时候有“走谷雨”的风俗习惯,谷雨这一天青年人女性走村串亲,或是到郊外走一走,寓意与当然相结合,增强体质。
4、祭仓颉
自汉朝至今,陕西白水县谷雨有祭拜文祖仓颉的习俗。每一年谷雨节令,周边群众必须机构庙会图片留念仓颉,迄今陕西省的一些地区还保存此风俗习惯。
5、禁杀五毒
谷雨之后气候变暖,病害进到高繁殖期,以便缓解病害对农作物及人的损害,农家院一边进田杀虫,一边贴到谷雨贴,开展驱凶纳吉的祷告。这一习俗在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一带十分时兴。
“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谷雨最关键的特性是春雨绵绵不绝,有益于谷类生长发育。而谷雨的来历也关键和文祖仓颉相关,自然谷雨这一天的风俗人情也是丰富多彩。谷雨是初春的最后一个节令,谷雨一过就来到夏季,借着灿烂春色,让我们一起去看花踏青,不负好春光吧!
返回目录>>>
谷雨的传说故事
民间流传着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和芍药打头,牡丹修脚的说法,还有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的'谚语,形容这一节气百花盛开的人间春色。民谚之中,有着一个凄婉的传说:传说在唐代高宗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乡曹州发大水,他凭借着这个本领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颗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几年后,谷雨的母亲得了重病,谷雨一边要照顾母亲,一边要做事,很是辛苦,这时有位美丽的女子出现在他的家里,并每天都来照看他的母亲,谷雨与这位女子日久生情,就在谷雨想提出与这位姑娘成亲的时候,却得知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颗牡丹。牡丹仙女约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后来,牡丹花仙的仇人秃鹰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为其酿造花蕊丹酒医病。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上的血,酿下丹酒供恶贼饮用,却被秃鹰抓走关押。谷雨历尽艰险,在自己生日那天,终于闯入魔洞战胜秃鹰,救出了众花仙。当大家准备回家时,尚未咽气的秃鹰一支暗剑刺中了谷雨。牡丹修女恼怒万分,拿起谷雨的板斧,将垂死挣扎的秃鹰砍成了肉泥!回转身来,抱起谷雨的尸体,泣不成声。谷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这些花朵们的生命。从此,在谷雨死的那一天,天空就会下起雨,所有的牡丹都会开放,以此来纪念谷雨。
返回目录>>>
二十四节气简介 -资料
立春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四川盆地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
惊蛰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四川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四川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
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四川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盆地北部多为13℃至15℃,盆地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四川西南部金沙江、安宁河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盆地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盆地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清明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盆地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 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川西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四川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盆地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盆地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4 月是凉山州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谷雨
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谷雨时节的四川盆地,“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盆地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盆地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盆地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四川盆地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但是盆地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盆地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什么是谷雨
谷雨是什么意思?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谷雨时节的四川盆地,“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盆地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盆地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盆地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四川盆地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但是盆地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盆地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三月中旬,自雨水后,土膏萌动, 雨水增多,最适于及时的春播,民间 有谷雨前后种瓜种豆之说。故人云: “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 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种,自 上而下也。”意指谷雨前后,天气土 壤湿度温和,雨水明显增多,适于各 种农作物的生长,正是种瓜点豆,插 秧务棉的大好时节。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时节对现代农 业气候的真实含义。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群芳谱》曰:“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则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谷雨,顾名思义也就是播谷谷雨的意思。换句话说,这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因为在谷雨时节雨水会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谷雨前后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关于谷雨是什么意思,古人曾有“雨生百谷”之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增多,这时期雨水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也需要雨水才能播种出苗,雨水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生长,故称“谷雨”。
谷雨气候
一、风沙
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意味着春将尽,夏将至,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并不消停。
4月底到5月初,气温毕竟要比3月份高得多,土壤干燥、疏松;空气层不稳定,上层风动量下传,锋面气旋活跃,共同引发的大风、沙尘天气比较常见。
1993年、1995年、、的谷雨期间,都出现了强沙尘暴、沙尘暴。其中,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的黑风,瞬时最大风速达34米/秒(12级),能见度陡降为零,风沙形成的沙暴壁高达300-400米,上下有三层结构,每层有一球状尘团滚动,最下层呈现黑色,中上部红黄相间,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各地的气温急剧下降,最低气温降到-2-2℃。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至今令人毛骨悚然。
大范围的浮尘天气,昏黄的天空,落下的黄尘,让诗人所描绘得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景象暗然失色。
二、春旱
淮河流域是江南春雨和北方春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
谚语云:“清明谷雨雨常缺”,意思是说,在这两个节气期间,雨水紧缺。谷雨期间,海南岛、川西、广西西部、西北、华北的人们更加渴望雨水,一般年景,晴天多、日照强、蒸发大、多风沙、空气干,此时的雨水更是贵如油。越冬作物冬小麦、油菜等进入成熟期需要雨水,春天播下的谷子、玉米、高粱、棉花、蔬菜等,也要有雨水才能根深苗壮,茁壮成长,此时下场透雨,就相当于是在下粮食啊!
如果冬季降雪少,容易出现旱象。对于十年九春旱的地区,采取节水灌溉、实施人工增雨等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春旱也是林草火灾的帮凶,林区加强林火监测,防火宣传,可以说是到了紧要的阶段。
三、强对流天气
一般来说,4~8月是一年中强对流天气的高峰期。进入5月,在南方的许多地区,局部的雷暴、冰雹、狂风、龙卷等灾害性天气会明显增多。防雷、防雹、防风提上日程。
四、大暴雨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江南一带,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也就进入了一年一度的前汛期。
云雨中夹裹着的强对流天气,不仅会带来冰雹、雷暴等灾害性,有的还会伴随着短时间的、局地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24小时的雨量可达300或400毫米以上,造成江河横溢和严重内涝,而时间较长的暴雨还会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谷雨诗歌
当惊蛰和清明在早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季节里轻轻走过,当偶有一股寒流翻山越岭却始终无法抵达,谷雨,携着灵性,带着暖情,翩然而至。谷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柳絮飞落,杜鹃夜啼,樱桃红熟。“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唐代】孟浩然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
《芍药》
【唐代】王贞白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白牡丹》
【唐代】王贞白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点评:白牡丹,国色天香,纯洁可人。春雨过后,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堪比佳丽。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唐代】周朴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点评:已然谷雨季,春风和融,诗人在草色萋萋中踏上归程,友人啊,要不要随我同去?
《谷雨后一日子大再有诗次其韵》
【唐代】王炎
花气浓于百和香,郊行缓臂聊翱翔。
壶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浅红蒙短墙。
平畴翠浪麦秋近,老农之意方扬扬。
吾侪饱饭幸无事,日繙芸简寻遗芳。
闲中更觉春昼长,酒酣耳热如清狂。
自怜藿食徒过计,袖手看人能蹶张。
《老圃堂(一作薛能诗)》
【唐代】曹邺
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点评:这首诗是曹邺描写自己的耕读生活,很显然受了东晋陶渊明的影响。曹邺有《田家效陶》诗云:“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大姑小叔常在眼,却笑长安在天外。”诗所描写的景象会让我们想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避秦人。
《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
【唐代】许浑
酒阑横剑歌,日暮望关河。
道直去官早,家贫为客多。
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
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
点评:送行之作,前二句写送别之情与景,三四句写远游之起因,第五句是缑氏之景,第六句是南方之景,扣南游二字,七八句劝人早回家。全诗写的“悲壮郁勃”。
《谷雨》
【宋代】朱槔
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
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
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
点评:谷雨来临之际,诗人慢品生活百态,春风略花拂面,家禽越牢闭口,好一番似虚如梦的春景,天公如此作美!
《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宋代】林和靖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
点评:林和靖即林逋,“梅妻鹤子”的那位兄台。要赶上现在,有人又要在他的取向上挖猛料了。幸好古人宽容,你想怎么矫情都可以。“三巡”是讲新茶泡了三泡颜色还如松色,浓淡相宜,禁得起泡,好茶啊。林老是在说,朋友喝得对路了,那意兴是越来越浓,茶泡了若干泡也没觉出它的淡来。
《蝶恋花》
【南宋】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赏析:春来,绿水新涨一篙深,盈盈地涨平了水面。水边芳草如茵,鹅儿的脚丫蹒跚,鲜嫩的草色,在微风习习吹拂里,染绿了河塘堤岸。画船轻缓移动,绕着九曲水湾游转,望去,横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却又像启船时一样遥远。江南水乡,春寒迟迟农事也晚。村北,村南,谷雨时节开犁破土,将田耕种遍。春麦已结秀穗随风起伏连岗成片,山冈上桑树茂盛,桑叶卖家很贱,转眼就可以,品尝新面,收取新茧。
《木兰花慢》
【元代】王恽
谷雨日,王君德昂约牡丹之会,某以事夺,北来祁阳道中,偶得此词以寄。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想前日芳苞,近来绛艳,红烂灯枝。
刘郎为花情重,约柳边、娃馆醉吴姬。
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
春风百匝绣罗围。看到彩云飞。
甚着意追欢,留连光景,回首差池。
半春短长亭畔,漫一杯、藉草对斜晖。
归纵酴醿雪在,不堪姚魏离枝。
点评:谷雨时节,且看绿肥红瘦,国色天香,怎能不心旷神怡?徜徉于牡丹丛中,踏着花瓣铺就的通幽小径,轻嗅淡淡花香,何等快意!
《牡丹图》
【明代】唐寅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点评:牡丹自古以来是花中贵族,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牡丹素有“国色天香”、“富贵之花”、“花中之王”的美称。唐寅题诗牡丹图,花开谷雨前后,颜色花中独一。
《采茶歌》
【清代】乾隆皇帝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点评:乾隆皇帝这一首《采茶歌》读来朗朗上口,很有民歌的感觉,写了江南茶农在谷雨日采茶的辛苦,表现了自己对民生的关心。
《七言诗》
【清代】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点评:表面上是指竹子一节一节地生长,实指竹子清高的节操及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十四节气谷雨是什么意思
雨生百谷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
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也已进入夏季。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谷雨的传说
开天辟地以后,人类经过了几十万年没有文字的日子。到黄帝时代,朝中出了个能人仓颉。他立志要使人间摆脱没有汉字的苦难,辞官外出,遍访九州,回到家乡杨武村,独独一个住在沟里没人处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玉帝听到这件事,大受感动,决定重奖仓颉。奖啥呢?奖了个金人。
那一天晚上,仓颉正在甜睡,忽听有人喊他;“仓颉,快来领奖。”仓颉迷迷糊糊地挣开眼睛,却见满屋子明光耀眼。他不知这是啥缘故,急忙坐起来四下里看。这一看不要紧,却看见地上立着个金人。他心里嘀咕了:这是咋搞的,哪儿来的这金人?莫非是在做梦?正想着,东邻西舍的公鸡呜呜啼叫,不一会天亮了,金人仍稳稳当当地立在地上。他想起梦中听见的喊声,明白了这金人是天上神仙给自己的奖品。又一想,自己只做了应该做的事,不配受这样的奖励。
于是,他朝空三拜,算是对神灵的感谢。第二天,他叫来全村的小伙子,连抬带推地把金人送到黄帝宫中。黄帝问起金人来历,他只说偶然捡的,并说这是天下之物。理应为天下人共用,自己偶然捡得,不敢占为私有,特来晋献。黄帝深知他的人格高尚,笑着收受了。可是,过了四五天,正当黄帝和群臣观赏金人时,突然飞来一道霞光,金人不见了。黄帝心里非常难受,却弄不清金人哪儿去了,便派人去给仓颉报讯。
却说仓颉正在酣睡,梦中又听到有人大喊:“仓颉,玉帝给你奖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仓颉在梦中说:“我想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那人又说:“好,我去报告玉帝让他把金人收回去,给你送些谷子。”听到这儿,仓颉醒来了,一看窗外,只见满天繁星,知道是在做梦,也就没有多想,又呼呼地入睡了。
第二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仓颉正要出门,却见满天里向下落谷粒。那谷粒下得比雨点还密,足足下了半个时辰,地上积了一尺多厚方才停住。仓颉既奇怪又高兴,急忙跑出门去,只见那谷粒铺遍了整个村子,铺满了山川平地。乡亲们也十分惊异,个个人都向家里揽谷子。
这时,仓颉忽然想起梦中的情景,知道是玉帝对自己的奖励,便急忙去读黄帝报说。他走到半路,碰见了黄帝派来的人,相互说清情况,又一块去见黄帝。 黄帝听了仓颉的一番汇报,也深感仓颉的功劳是应该大力表彰的。于是,他把下谷子雨这一天做为一个节日,叫做谷雨节,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这一天都要欢歌狂舞,感谢上天。从此,谷雨节便一直延续下来了。白水人民都把这一天做为祭祀仓颉的节日。
谷雨的风俗
谷雨饮食风俗——谷雨茶
在谷雨这一天,桃江、安化县一带村民在谷雨这天采摘鲜茶叶炒制,加上芝麻、炒绿豆、花生仁制作成擂茶,俗称“谷雨茶”。会喝茶的人都懂,“吃好茶。雨前嫩尖采谷芽”。清明见芽,谷雨见茶,真正的好茶采自谷雨时节,味道非常香醇。采茶专家介绍,谷雨又名“茶节”,谷雨前采摘的茶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尝新茶,相沿成习,此时也是采茶、制茶、交易的大好时机。相传喝了谷雨茶能解凉消毒,寓意在夏天不易生痱子、疱子。
谷雨这一天,除家庭饮“雨前新茶”之外,还有结伴饮新茶、添乐趣的饮茶风俗,故民间有“三月茶社最清出”的说法。这一天的各地茶馆也装饰一新,迎接茶客。茶友们相约聚在一起喝一盅清香高雅的“雨前茶”,交谈各自的饮茶经验。旧时的一些文人雅士饮“雨前茶”,讲究一观二品三思。
一观,茶叶冲水后渐渐下沉缓展,接着徐徐舒展,上下翻飞,情趣盎然;二品,茶色银澄碧绿,幽香芬芳,入口由涩转甜,喉清心爽,回肠荡气;三思,品后闭目回味,凝思遥想,似见湖面烟波浩渺,渔帆点点,恍然如游神,富有诗情画意。据说,宋代诗人苏子美,就是在杭州西湖畔,水月坞畅怀豪饮“雨前茶”后,诗兴大发,留下了“三访水庵”一诗,为后人传诵。
谷雨饮食风俗——禁杀五毒
谷雨节时尚禁杀五毒的习俗。谷雨今后气温增高,病虫害进来高繁殖期,为了缓解虫害对作物及人的危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采用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非常时尚。谷雨贴,归于年画的一类,以上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外貌或道教神符,有的还附有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迟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文字表明。山东的谷雨贴,普通进行黄表纸制作,以朱砂画出禁蝎符,贴于墙壁或蝎穴处,寄托大家查杀害虫、希望丰收、安宁的心思。
二十四节气中,带雨字的有两个——雨水和谷雨。相比之下,笔者对谷雨二字情有独钟。就温度而言,雨水在立春之后,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下的雨是冷雨,冷飕飕的,淋了是要生病的。谷雨则不同,寒冷退去,微暖来临,此时的雨,接近暖雨,不再冰冷。
谷雨最有情致,是观雨的好时节。那些充满雅趣的听雨楼、观雨轩、瞻雨亭等名称,在谷雨时,越发有看头,不再是苦风凄雨的格调。虽说古时文人,对绵绵秋雨素有感情,因雨感怀,借雨抒情写意,好诗妙句不少,但相比于春雨,不可同日而语,到底没有谷雨来得温润。好雨知时节,谷雨时看雨,看的就是单纯的雨,不必担心淋了冷雨受寒,不必见雨起意伤怀,与凄凉无关。抬眼望去,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绿带雨,烟雨朦胧。若是在江南,在小桥流水的小镇上,正是最美的季节。当年,读戴望舒写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寂寥的雨巷”,笔者曾想,丁香花开,大概就是三四月份,正是谷雨时节。谷雨时的雨,响在小巷子里,落在小桥边,滴在石板上,挂在油纸伞下,也在一首首关于春雨的诗词里。
谷雨时节,润物细无声的还有风。有雨就是湿润的风,湿漉漉的可以闻到植物的气息。天朗气清时,则是惠风和畅,温柔拂过脸颊,正是呼朋引伴,踏青访绿,寻茂林修竹的好时光。谷雨的春风春雨,俘虏了太多中国文人的笔墨,早已浸入了传统文化的骨髓,成了某种浪漫的文化想象。
不过,说谷雨,雨是一方面,重点还是谷字。古时谷雨,与生活有关,与劳作有关,更与生计有关。鸣鸠拂其羽,布谷鸟提醒播种了。“谷雨前,好种棉”“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这些活泼的俗语说的便是谷雨的重要性。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先种好,秋才有收。这不仅是务农者对老天的感恩,也是顺应天时做出的生活安排。
谷雨是农耕时代最有希望的节气。耕者,种花者,还有茶人,无不带着收获的美好愿望,欢喜地忙碌着。在许多人文画里,农人披着蓑衣,扛着爬犁,牵着牛,播完种子,在斜风细雨中,从田里归来,满脸洋溢着的都是笑。这番图景,笔者年少时在乡下还常见到。犹记得,那时候赤脚走在泥土里,泥从脚趾缝间滑出,细软滑腻,一点都不冰凉。春的希望,连忙碌也是甜的。虽说到收获的季节,还要经历夏的炎热和秋的等待,但有了希望,一切都是美好的。
谷雨是属于乡村的,属于田野的,属于绿色万物的。在如今的城市里,这些已经变得遥不可及了。如果说作为耕作者的作息提示,谷雨的意义慢慢在失去,那么作为一种好好生活的精神寄托,谷雨依然在召唤和暗示着忙碌的人们。
★ 二十四节气简介
★ 二十四节气作文
★ 二十四节气教案
★ 二十四节气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