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十四节气之小满(共含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henshen198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满谚语1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蚕老一个闪,麦熟一眨眼。
蚕老不宜留,留下断丝头。
牲口管理要认真,怀孕母畜最要紧。
若要母畜把胎保,千万莫喂霉烂草。
蜜蜂采粉把粉传,粮棉瓜果菜都增产。
蜜蜂分有三类型,蜂王、雄蜂和工蜂。
蜂王、雄蜂司生殖,工蜂昼夜忙做工。
工蜂累,工蜂忙,采粉蜜,轮站岗,喂小蜂,造王浆。
晴暖无风天,寻找粉蜜源。
发现粉蜜源,回巢舞翩翩,群蜂得信息,蜂拥齐参战。
蜂找蜜源,平地五千(米),升高一千,在此范围,奔波往返。
四月、五月花源广,放蜂酿蜜好时光。
放蜂地点,认真挑选,蜜源中心,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切忌火烟,不能积水,离人畜远,臭气农药,不能沾边。
受螫痛难忍,迅速拔螫针,氨水来点涂,效果挺灵敏。
冬季管理重保温,还要严防鼬鼠损。
小满过后温度升,时时注意防鱼病。
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节到小满,亲鱼催产。
昼夜守鱼塘,情况了指掌,发现新问题,处理不过晌。
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小满小满,还得半月二十天。
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小满谚语2
麦倒似地毯,绑竖大减产,等待三五日,就能见好转。
临近收割麦扑地,抓紧收获莫迟疑。
今年乌麦拔得净,来年地里就干净。
枪杆乌霉拔个遍,来年地里就少见。
麦种去杂在田间,运到场里难分辨。
去杂务必连根拔,大穗小穗莫剩下。
去杂用镰砍,低穗剩田间。
去杂去了,深挖细找,无一漏网,质量提高。
麦套棉两亲家,收了麦子又摘花。
麦套花生能增产,技术措施要把关。
小满节气到,快把玉米套(串)。
麦田把水浇,快把玉米套。
小满后,芒种前,麦田串上粮油棉。
先种后浇较牢靠,先浇再种遭鼠咬。
挖得深,盖得薄,结得棒子像牛角。
播时拌种,幼苗喷药,防治技术要配套。
小满十八天,不熟自干。
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
小满十日刀下死。
小满十日见白面。
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
大麦上场小麦黄,豌豆在地泪汪汪。
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小满谚语3
临近收割麦扑地,抓紧收获莫迟疑。
小满前后,点瓜种豆。
小满十日满地黄。
小满栽早禾,不够养鸭婆。
树木成了林,沙窝不起尘,能防干热风,小麦高产稳。
播时拌种,幼苗喷药,防治技术要配套。
小满不起蒜,留在地里烂。
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
大麦上场小麦黄,豌豆在地泪汪汪。
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今年乌麦拔得净,来年地里就干净。
串种技术严,苗足苗齐是关键。
小满后,芒种前,麦田串上粮油棉。
冷收麦,热进仓。
麦套棉两亲家,收了麦子又摘花。
热干风,风干热,三管齐下就是祸。
先种后浇较牢靠,先浇再种遭鼠咬。
小满种棉花,有柴少疙瘩。
去杂务必连根拔,大穗小穗莫剩下。
小满十八天,不熟自干。
秧过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小满桑葚黑,芒种小麦割。
小满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
小满三候:苦菜秀 靡草死 小暑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物候学的国家,《诗经》记载:“四月秀罗、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物候专著,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及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中都记载了有关物候的内容,并逐渐发展成一年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中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 (意思是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物候学的国家,《诗经》记载:“四月秀罗、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物候专著,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及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中都记载了有关物候的内容,并逐渐发展成一年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后,三后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 (意思是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二十四番的花信风是:小寒三候梅山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三候瑞兰矾(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帆);立春三候春桃望(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三候菜杏李(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三候桃棣微(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三候海梨兰(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三候桐麦柳(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三候丹糜栋(一候牡丹花、二候酴糜花、三候栋花)。从中我们可知在一年的花信风中,梅花最先见,栋花最后开。经过二十四番花信风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反映物候的谚语,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在此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自然界的植物开始茂盛、丰腴,春作物也正值生长的旺盛期。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2度以上,处处呈现的是夏日夏景。正可谓“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坠,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荣见丰收”。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未病先防的养生中仍然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医学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我们重点讲讲“风疹” 的防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古代医家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一,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二,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三,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迅速,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块成片,或呈丘疹样,此起彼伏,疏密不一,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当我们了解了发病的机理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治疗。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型:(一)风热证 其疹色红赤,痒甚,遇热加重,脉见浮数,此为感受风热之邪;(二)风湿证 皮疹色白或微红,兼有身重,脉见浮缓,身受风湿之邪郁于肌肤:(三)胃肠积热证 疹色红赤,兼见脘腹疼痛,大便秘结或泄泻,脉多见数风疹色红为热,腹痛便秘为腑气不通,胃肠积热之征。在治疗上应以疏风祛湿,清泻血热为原则。
饮食调养上对各种类似的皮肤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下面列举食疗方三款:
芹菜拌豆腐:
[配料] 芹菜150克,豆腐1块,食盐、味精、香油个少许。
[做法] 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
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搅匀即成。
[功效]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特点] 清凉适口,夏令佳菜。
[冬瓜草鱼煲]:
[配料] 冬瓜500克,草鱼250克,食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切三角块,草鱼剖净,留尾洗净待用。先用油将草鱼(带尾)煎至金黄色,取沙锅一个,其内放入清水适量,把鱼、冬瓜一同放入沙锅内,先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炖至2小时左右,汤见白色,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平肝、祛风、利湿、除热。
青椒炒鸭块:
[配料] 青椒150克,鸭脯肉200克,鸡蛋1个,黄酒、盐、干淀粉、鲜汤、味精、水淀粉、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鸭脯肉劈成2寸长、6分宽的薄片,用清水洗净后淋干;将鸡蛋取清和干淀粉、盐搅匀与鸭片一起拌匀上浆;青椒去籽、去蒂洗净后切片。
锅烧热后加油烧至四成热,将鸭片下锅,用勺划散,炒至八成熟时,放入青椒,待鸭片炒熟倒入漏勺淋油。
锅内留少许油,加入盐、酒、鲜汤、烧至滚开后,再将鸭片、青椒倒入,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装盘即成。
[功效] 温中健脾,利水消肿。
有条件的朋友,在这个季节还可以常饮如下饮品。
荸荠冰糖藕羹:
[配料] 荸荠250克,藕150克,冰糖适量。
[做法] 荸荠洗净去皮,藕洗净切小块。沙锅加水适量,将荸荠、藕同入锅内文火煮炖20分钟时,加入如冰糖再炖10分钟,起锅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利湿,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小得盈满为小满
每年5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交小满节气。“小满”同前述的“惊蛰”、“清明”一样,是反映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现象的节令。其意思是自然界植物比较茂盛、丰满了,以麦类为主的夏收作物的子粒逐渐饱满,但尚未到最饱满的时候。
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日:“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在《悟遵宪度抄本》中也云:
“麦粒将已充足,亦为小满。”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夏熟作物尤指小麦的子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此时节,除东北和青藏高原未进人夏季以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都在22C以上,为“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的真正物候意义上的夏季。而在长江以南地区,那满山的映山红红遍山野,洁白的桅子花、黄色的棣棠花、紫色的丁香花都在争红斗绿。
民以食为天、以地为业,农事以物候节时而生、而存。所以,农人们在“小满”节后是十分繁忙的。长江及以南地区的谚语“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就说得十分明白。.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足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子也等待着农人们去春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子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得细心照料呀—“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缥丝。如《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缥丝,昼夜操作”。
与此同时,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也正如宋人陈造在《早夏》诗中所说:“鲥鱼入市河豚罢,已是江南打麦天。”夏收作物已经成熟收获。你说忙不忙!
不过,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流行这样的农谚:“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说的是如果“小满”期间雨水偏少,就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干旱。因此,南方地区的农谚又赋予“小满”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用“满”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阳寸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这方面的谚语还有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就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的说法;四川省还有“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均超越了作物颗粒饱满之意,而是指雨水多的意思了。
“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沿长江江南早稻已进人分孽后期或拔节始期,应及时烤田控制无效分孽,保穗增粒促高产。中稻此时要争取早栽,以利增加养分的积累继而提高有效穗数。此时也正是苗期棉花的快速生长期,要及时定苗、移苗、补苗,以利早发健长。
另外,沿江棉区,此时雨水较多,加之土壤戮重、通透性差,应勤中耕松土,以促根壮苗。
此时,淮河以北的黄淮、华北冬麦区,小麦已接近成熟、的麦收季节。同时,也是春播作物旺盛生长、夏播作物准备播种之时,自然也忙得不亦乐乎。不过,“小满”节后,上述地区的小麦就进人乳熟后期,最忌高温干旱天气。若在此时出现30℃以上的日平均气温和低于30%的空气相对湿度,并伴有每秒3米以上风速的“干热风”天气,就会给小麦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就有了“麦怕四月(指农历)风,风后一场空”,“小满不满,麦有一险”等地方农谚。这也意味着对麦田管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干热风”灾害的预测防御,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对北方的果树而言,此时正进人第一次果实膨大期,“小满”节令期间,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易出现初夏旱导致落果或致使花芽分化受阻。因此,要适时辛卜水防旱。
另外,小满此时也是西北高原收获被誉为“软黄金”的羊绒的时期。在抓紧采绒的同时,还要注意天气变化,谨防早采使山羊受到强低温天气的影响,如流行于西北的农谚“小满温和春意浓……抓绒剪毛防冷风”,就说明采绒时要兼顾防冷。
返回目录
小满节气是几月几日
20进入小满的时间为,公历年5月21日星期五 ,农历辛丑年四月初十。
小满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当然此时的降雨大多集中于南方地区。由于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黄赤交角处的华南一带交汇,这时华南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而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即将到达芒种的时候,降雨的范围会逐渐扩大,此时江南地区进入了梅雨时节,西南地区也即将进入雨季。
返回目录
小满习俗介绍
一、祭车神
在一些农村地区,有一个古老的小满习俗,就是祭祀车神。传说“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节日期间,人们会在水车上放置鱼肉、香烛、白水等物品用来祭拜。并将白水洒入田中,祝福田地水源充足,不至于干旱。
二、夏忙会
有些地区在小满期间举办夏忙会,也就是集市交易,有骡马、粮食、农耕工具、布匹、杂货、小吃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和购买生产工具,买卖牲畜,为夏收做好充足的准备,一个会期大约就是三到五天,有时候还会邀请剧团唱戏助兴。
三、祭蚕
传说小满节气是蚕神的诞辰,所以在江浙一带养蚕的地区,在这期间都有一个祈蚕节。自古以来,农村纺织的原料,在北方以棉花为主,在南方以蚕丝为主。蚕丝就是靠养蚕抽丝而得,所以在我国南方农村,尤其是江浙一带养蚕非常兴盛。因为蚕比较难养,所以人们一般在四月放蚕时就会举行祈蚕节,祈求养蚕有个好的收成。
四、吃苦菜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曰: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江西苏区有歌谣唱:苦苦菜,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苦苦菜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小满吃苦菜,也能忆苦思甜。
小满现象最明显的地区
小满”是指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的现象。麦类作物在气温回升的时候开始成长,到“小满”的时候籽粒开始饱满,“小满”大约出现在每年的5月下旬,成都平原由于盆地地形,不宜散热,再加上纬度较低,春天来的早,“小满”之前就已经籽粒饱满,而东北地区纬度高,种植的是春小麦,“小满”时小麦还未达到籽粒饱满,台湾岛长夏无冬,小麦什么时候都可以生长,也就是说麦类籽粒饱满什么时间都可以出现。而在华北平原,麦粒作物已经达到了籽粒饱满的状态,很快就要趋于成熟,可以说是小满现象最明显的地区。
返回目录
2021小满宜什么忌什么
2021年小满的具体时间为
【公历】:2021年5月21日 3点36分58秒 星期五
【农历】:辛丑年四月初十。
【星座】:双子座
【甲子纳音】:大林木
【生辰八字】:辛丑 癸巳 己巳
【冲】:冲兔(癸卯)煞东
【彭祖百忌】:己不破券二比并亡 酉不宴客醉坐颠狂
【吉神宜趋】:天恩 三合 四相 民日 要安 除神 时阴 鸣犬
【宜】: 祭祀 祈福 斋醮 求嗣 安机械 纳畜 移徙 入宅 安机械 塑绘 起基 竖柱 上梁 作灶 安门 安香 出火 盖屋 启钻 安葬
【凶神宜忌】:地曩 朱雀
【忌】: 动土 破土 嫁娶 嫁娶
返回目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之小满的农业谚语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小满小满,还得半月二十天。
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小满每天赶,芒种不容缓。
小麦要增产,后期多喷黄腐酸。
麦到小满昼夜黄。
小满三日望麦黄。
小满旬日满地黄。
小满十八天,不熟自干。
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
小满旬日刀下死。
小满旬日见白面。
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
大麦上场小麦黄,豌豆在地泪汪汪。
大麦不外小满,小麦不外芒种。
冷收麦,热进仓。
灌浆足墒,粒饱穗方。
麦黄不喜风,有风减收成。
小满桑葚黑,芒种小麦割。
西瓜怕热雨,麦子怕热风。
风刮小麦倒,自己把头翘。
风刮麦扑地,如若人工立,根断茎受损,籽粒变瘦秕。
麦倒似地毯,绑竖大减产,等待三五日,就能见好转。
邻近收割麦扑地,抓紧收成莫迟疑。
今年乌麦拔得净,来年地里就干净。
枪杆乌霉拔个遍,来年地里就少见。
麦种去杂在田间,运到场里难分辨。
麦前把炕换,砸碎堆田边。
去杂务必连根拔,大穗小穗莫剩下。
去杂用镰砍,低穗剩田间。
去杂去了,深挖细找,无一漏网,质量进步。
麦前不锄不长苗,麦后不锄不长桃。
麦前不锄地,麦后草来欺。
麦前锄上三遍地,麦后雨多沉住气。
麦前治住蜜,过麦沉着气。
树木成了林,沙窝不起尘,能防干热风,小麦高产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