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风零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共含5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风零”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篇1: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记得小的时候,总想做很多的事情,我想要是我每一件事情都会做多好啊。可是妈 妈总是和我说,让你做的事情你就不做,不让你做的事情你偏要做。在妈 妈的眼中,我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自己把饭吃好,不要那么的磨蹭(我吃饭吃的慢,经常都是吃的最早,而总是最后一个吃完)然后把学习学好。其它的事情都不是我的年纪该管的。只要我们学习好了,她们脸上也有光,再苦都值得。后来每次我想做事情的时候妈 妈总是让我去学习,以致后来我就什么都不做了。也使我变得什么都不会做,什么也不想做的毛病。

我很希望我什么都会,起码自己生活中如果想吃什么可以自己做,不需要去外面买,再说了,现在外面的东西都很不卫生,可是我现在却是什么都不会。其实我并不比别人笨,我只是比别人懒。但是跟身边的人接触多了,我也开始有一些改变了。朋友们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于是我也开始学习,于是我也学会了包包子,蒸馒头,烙饼,擀面条等等,虽然我做的不怎么好,起码我现在也会做了,这也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吧。

老公是东北人,他很喜欢吃面食,源于我总不会做而结婚好几年我都没有做过,想吃了就在外面买一点回来。可总是有点时间限制的,于是乎我想着我也去做一点吧,就试着做了几次。前两天,我想着再做一次吧,这东西说快也很快的,只是简拼的时候要浪费一点时间而已

说干咱就干,我就发了面,这时候小家伙也跟过来了,见到有面团,她可开心了。说,妈 妈我也来帮你吧,我让她洗了手就直接撕了一个小面团给她,其实我也在想着,你来就只能帮我把面团浪费掉,根本就是来捣乱的。我拿一小块给你把你打发就行了,反正就当作是买橡皮泥了。

结果面团很开心的就在那里玩开了。她根本据把面团当成了橡皮泥,一会说是小白兔,一会说是鱼,一会儿有说是房子什么的,我都忘了有哪些了。我继续忙我的事情,过了一会,她见我在烙饼,她就学我的样子拿着擀面杖在那里滚来滚去,还真把面团给擀成饼形状了。这下子她更来劲了,说:“妈 妈,你看,我做好了,我还要。”

这下我可为难了,心里在那里左右打架。一个声音说:那面团在你的手里捏来捏去的还能吃不?你还要面团,我才和了多少的面啊,再给你我的早餐就不够了。另一个声音又说:不就是一个面团吗?都给她又能怎么样?现在孩子是在学习,如果你不给她,那就不是一个面团的事情了,就将是打击你孩子的自信心了。还有她想学习的心情了,还有她的动手能力,你总不能让她也养成你这样的习惯吧,这样可不好哦。

当然我还没有让这种思想战争维持很久,很快就结束了,我决定让孩子玩的尽兴,让她养成好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我一放手,孩子可高兴了,于是拿起面团,也不去捏形状了,直接放到案板上压扁就擀了起来,你还别说,孩子的学习能力真的很强,她的样子非常的认真,而且被她擀的那个饼还真是有模有样的,饼的形状也出来了,还挺圆的,真的非常不错哈,这里我们也表扬一下可惜家里没有相机,要不这图片是一定要记录的。等我烙完饼后,把她擀的告诉她,她非常的自豪,说:“这是我自己做的饼,很好吃呢!”

其实孩子真的很容易满足,只要作为家长的稍稍放点手,她们就会非常的开心。而且做什么都非常的有劲,那也代表这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

如果你还在为是不是该让孩子做家务或者做一些你觉得不适合孩子年龄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也请你赶紧松开你的手,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许会浪费你的部分物品,可是你不久的将来会得到跟多的东西。

篇2:能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

能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

培养孩子爱劳动是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让孩子从小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增强他们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应培养他们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识,这样可以促使孩子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及各部分器官都得到锻炼,同时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所以,要利用幼儿期这个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多种多样的劳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爱劳动呢?

1、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根据孩子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培养劳动观念。他们常常喜欢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小事,得到表扬后显得异常兴奋,家长应加以鼓励,使孩子感到自己做得对,高兴地坚持下去,由无意识的模仿动作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孩子还常会一面伸手一面说“我来”,要自己吃饭、洗手、穿衣服……这又是进行爱劳动教育的好机会。家长一定要耐心鼓励和帮助孩子独立做这些事,切莫为图省事而包办代替,使孩子对劳动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2、让孩子量力而行。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和时间。如让三四岁的孩子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自己吃饭、漱口、洗脸、穿脱衣服等,让五六岁的孩子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擦桌椅、扫地、洗手帕等,让七八岁的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如打扫环境卫生等等。孩子劳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在20分钟以内。

3、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孩子开始学习劳动时,家长必须言传身教,一步步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以后再逐步让他自己干。并要注意安全、卫生,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4、经常鼓励和表扬。对孩子的劳动成果,家长应及时地表扬和鼓励,还要鼓励孩子不怕困难,敢于实践,动脑筋想办法,使劳动进行得又快又好。

孩子的劳动与成人不同,不应以他们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而是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篇3: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父母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不是对孩子放手不管,而是根据孩子的意愿,顺应孩子的天性,对孩子加以合理引导,让孩子自主地发展,让孩子更加愉快、健康、自由地成长。【教子现场】 有位家长问马卡连柯:“我的孩子现在无法无天,谁都管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马卡连柯反问:“你经常给孩子叠被吗?” 家长:“是的,经常叠。” 马卡连柯又问:“你经常给孩子擦皮鞋吗?” 家长:“不错,经常擦。” 马卡连柯说:“原因就在这里。” 【专家解析】 很多父母溺爱孩子,怕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因而剥夺了孩子的自主能力,事事替孩子包办,使孩子不但失去了动手的能力,而且缺乏独立的精神,形成了懦弱的性格,这必将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发展。 父母的本意都是为孩子着想,怕孩子受伤,或者出什么问题,因此很多东西替孩子决定,很多事情代孩子办理,这样做看似杜绝了危险的出现,减少了问题的产生,而本质上却夺走了孩子自由成长的权利,“造就”了孩子的无能。 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因为孩子的能力,就是在动手的过程中形成的;孩子的自信,也是在自己做事的时候培养的;孩子的自主意识也是在父母放手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养成;孩子对自我良好的认识与肯定,也是在身心投入的过程及其劳动果实中确认的。所有这些优良品质、能力,都是孩子将来成功的基石,缺一不可。而这些,都是在父母充分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 当然,父母怕孩子有危险、出问题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在孩子安全的基本前提下,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由孩子自主地去决定要做的事情。 父母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就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思考、自主决定,父母只提供建议。同时教给孩子管理自己的能力。因为孩子小,父母在放手的时候也要进行关注,及时给孩子引导和呵护。 父母给孩子自由空间,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父母要把握好这个度,既有放手又有关注,否则,本意再好都有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 【建议父母的妙招】 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在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使他学会宽容和谦让、理解和融洽,并使其求知欲得到满足,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支招一:给孩子独立自由的空间 方法示例 张宇磊是个上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因为父母对他疼爱有加,所有的事情都为他包办了,所以张宇磊什么家务都不会做。父母还时刻担心他的'安全,虽然学校距家很近,但是每天父母再忙也会抽时间去接送他。甚至在张宇磊与别的孩子玩时,张宇磊的父母也在一旁陪伴,怕张宇磊与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打起架来吃亏。 父母几乎成了张宇磊的影子,除了上学时间不跟着张宇磊,剩下的几乎所有时间父母都陪伴在他的身边。张宇磊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他感觉到憋闷、压抑、不开心。本应是快乐的童年,在张宇磊眼里却变得很沉闷。 张宇磊不但不快乐,动手能力不强,还形成了懦弱的性格。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都向后退缩,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独立的意识,没有向前的勇气…… 操作提示 父母应该给孩子独立自由的空间,只要孩子不伤害到自己,不侵犯别人,不破坏环境,孩子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父母还可根据条件给孩子安排一个独立的房间,在这里孩子享有充分的自由。孩子在其中休息、玩耍、学习、发泄不满等,父母不擅自去干预,这对于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以及能力的培养都非常有益。 支招二: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方法示例 阿夏是个很贪玩的男孩子,学习不用功,每一次都需要妈妈监督才回家写作业。为了改变儿子贪玩的习惯,阿夏的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知道孩子想要自由,就与阿夏商量,如果他每天放学后把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剩下的时间都由他自由支配,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阿夏听妈妈这样说,非常高兴,就同意了妈妈的要求。从此以后,阿夏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业,甚至有伙伴来找他玩,他也坚持先做完作业,然后才高高兴兴地跟伙伴们一起出去玩。一段时间后,阿夏的成绩不但提高了,也比以前快乐了许多。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情况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时间,有利于孩子学会自主地安排事情,提高生活的独立决断力。给孩子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会使孩子更加快乐,学会独立思考,这些都可以为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支招三: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和选择 方法示例 马勇波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他思路开阔,有很多的想法与主意,上马勇波课的老师都说他以后有发展前途,有创造天赋,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建树的人。 其实,马勇波同别的孩子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只是他的父母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让马勇波自己选择、决定,并且让马勇波说出这样决定的理由,同时还引导马勇波多从其他角度去考虑问题,让马勇波自己去判断哪一种决定正确。 这样坚持下来,马勇波养成了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和问题,他都会自己思考一番,自己去作决定,并且从各个角度去周密考虑,所以他的思路比别人开阔,点子比别人多,主意也比别人的好。 操作提示 父母当然要当好孩子的参谋,但在孩子发展前途的关口,父母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要代替孩子选择,更不要让孩子为实现父母的理想作出不情愿的选择和牺牲。父母只有从小就给孩子多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选择与决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开阔的思路,才能全面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支招四: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 方法示例 有一位到美国探亲的中国学者,遇到了这么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看报,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和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大一点的女孩对他说:“你们家需要保姆吗?我是来求职的。” 学者好奇地问:“你会什么呢?年纪这么小……”女孩解释说:“我已经九岁了,而且我已经有了十四个月的工作经历,请看,这是我的工作记录单。我可以帮助你照看孩子,帮助他学习功课,和他一起做游戏……” 女孩观察到学者没有聘用她的意思,又进一步说:“你可以试用我一个月,不收工钱。只要你在我的工作记录单上签个字就可以,它有助于我将来找工作。”中国学者指着那个五六岁的孩子问:“她是谁?你还要照顾她吗?” 女孩的回答更令人感到惊奇:“她是我的妹妹。她也是来找工作的,她可以用小推车推你的孩子去散步,她的工作是免费的。” 操作提示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从小学会独立生存的技能,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父母应该尽早入手,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不能只关注孩子身体是否健康、学习成绩是否优异,而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精神是否独立、人格是否成熟。 让孩子在社会上能自立、自强地生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要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经过锤炼,学会独立生存。 操作提示

篇4:让孩子自己做

让孩子自己做

从穿脱衣服到洗脸,甚至给自己冲一杯牛奶,你2岁的孩子可能在时时向你发出信息――“让我自己做!”并且坚决拒绝你的帮助。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2岁的儿子告诉我:“妈妈,我要自己做早饭。”他一定是看见我每天给他冲奶粉了:先倒水,后倒奶粉,再一搅拌就成了,觉得既容易又好玩。还没等我擦干净手,他已经站在小凳子上,打开了奶粉罐的盖子,舀了满满的一勺奶粉,动作迅速有力地倒进了他的小杯子里。不出我的所料,少一半倒在了杯子里,多一半撒在了桌子上。

同我儿子一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认为他自己能够做任何事情。可是,这给父母带来的问题是,如果把成人能够轻而易举就做好的事情交给孩子去做,那么很可能就不得不时常面对一团糟的局面,也不得不做好筋疲力尽的准备。这真是令人非常头疼的事情。

此时,你若想帮他一把吧,他会坚决拒绝,因为不愿被父母“小看”,他可能在你想伸出援。手时还会抗议地大叫。你若堵气不管他,残局还得收拾,真是左右为难。不过,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们则认为,孩子这种为自立而反抗的行为是儿童发育阶段的一个进步。

2岁大的孩子充分显现出了想模仿大人的天性。他们注意看父母打开大门,打开电视,倒洗涤液洗碗,然后他们会想:“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做呢?”然后就非常渴望由自己亲自动手来做。

另外,2岁左右的孩子们有了 “我能做” 这种想法,也是因为他们双手的灵活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们每天大约要花去多半天的时间活动双手,琢磨双手怎么样工作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一旦他们发现自己能够对双手有点控制能力了,就非常想去实践一下,非常渴望测试一下自己最近又更灵活的手指。他们愿意自己拉拉锁,敲打计算机键盘,拨打电话,种植花草等等,总之,各种事情都想尝试。

然而,生活当中,你和你的“小能手”在他能够适合做哪些事情的问题上时常产生分歧。也许你的孩子没有兴趣把自己的衣服挂在衣架上,但是他却对清洗鱼缸和水草特别着迷。因此,父母为了遏制孩子自信的过于膨胀,就会强调他能做哪些事情,并且给予孩子充足的空间让他去做。但是,即便在最好的环境之下,“恩恩怨怨”也是在所难免的。

一心想自立的孩子,为了独立,他会抛开他平时最爱的`人――父母。比如穿衣服或把鞋扣紧这类事情,要比孩子预料的困难得多,但是孩子为了证明自己能行,他会坚决抵抗父母的帮忙。实际上,孩子这种反抗行为完全表达了他对父母的爱和信任,因为孩子只有在感觉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勇敢地坚持自己做事情。父母的爱恰恰是孩子独立和探索外面世界所需要的动力。

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努力做到:当孩子正在做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的事情,需要父母的存在却不需要父母插手代办的时候,能够找到其他方式来帮助孩子。

为了避免孩子受挫或者与孩子产生冲突,父母不妨采取以下的策略:

止步不前:父母迅速地参与和帮助是在自找麻烦。因为任何形式的干涉都会引起孩子的不耐烦,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好心来包办。而且,孩子的愤怒和挫败感往往总是针对他正在做的事情而发泄,而不是针对父母。

协同合作:与孩子合作完成一件任务。先把一项工作分成2~3个部分,每人负责一部分。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成功的几率,一方面又能提供给父母帮助孩子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理念。

调整工作内容:父母可以做一些适当调整从而适合孩子自己动手完成。看到孩子把水或牛奶洒得满桌、满地都是,与其发火,不如换成适合孩子使用的小一号的器皿,那么就减少了洒漏的机会。还有,如果在拉链头上系上一根短带,那么孩子就比较容易抓住上下拉动了;如果洗手池前放一个小凳子,也就用不着每次需要父母把一切准备好,孩子才能刷牙洗脸了。另外,提供给孩子成年人工具的幼儿版小工具,比如玩具式小笤帚,小铲子、小耙子,这些东西就能满足孩子想模仿大人做事的欲望了。 从容不迫:不要使孩子感觉匆忙,仓促了事。只要条件允许,就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他做家务杂事。冬天,如果孩子坚持自己穿上厚厚的外衣、戴帽子、戴手套,那么父母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即便心里很清楚孩子肯定会多花去2~3倍的时间才能完成,父母也要静静地站在一边让孩子自己完成。不久,你就会发现孩子能够自己穿衣了,而且速度也加快了。小小的成功,比如自己倒水喝,自己拉上衣服的拉链,都能给予孩子一种胜任感。如果父母还把其他的一些简单的工作交给他,比如把在超市买的物品放到结算柜台上;让孩子负责接电话;让他把洗衣粉倒在洗衣机里等等,孩子就会受到更大的鼓舞,因为父母的这些做法正在向孩子表明,你们认为他有能力做好事情。

篇5: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幼儿教育

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幼儿教育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二、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注意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的故事,以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

三、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幼儿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家长经常说孩子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

自己事情自己做作文

做自己想做的作文

做自己想做的事高中作文

幼儿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自己事情自己做小学五年级作文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课稿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散文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优秀教案

家长教育心得:放手――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做自己想做的人:领悟成功的真谛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