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家长教育心得:放手――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共含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百年一瞬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家长教育心得:放手――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家长教育心得:放手――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文/张晓霞
在《小麦进城》这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几句有关孩子问题的父母对白,感觉非常受益。妈妈说:“做父母的管孩子也都是为了孩子好,自己吃过的苦不想让孩子再吃,自己受过的罪不想让孩子再受,自己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孩子再走。他们怎么就不懂做父母的心呢?”爸爸说:“该经历的就得让他们经历,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说不定他们会生活得比我们更好。你看小麦不就是个例子吗?”的确,剧中的主人公小麦,从小西沟来到北京城,遭到婆婆的百般刁难和排挤。一向被婆婆看不起的小麦却凭着自己的一股韧劲儿和真诚,不但赢得了所有人的信赖和尊敬,还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这让一向以家庭教育好自居的婆婆也对她另眼相看,从而也证明了剧中爸爸的那句话“说不定他们会生活得比我们更好”。
其实,剧中的妈妈并不是个例,她反映了很多妈妈的心声:都希望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高的追求和起点,希望孩子不再有苦难和挫折,希望孩子一帆风顺,希望孩子永远生活在真空般的幸福之中。一旦孩子的言行与父母的期待和希望不一致,父母便恐慌、焦虑、伤心甚至愤怒。剧中的妈妈便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大儿子的婚姻因为娶了一个农村的媳妇让她非常震惊和愤怒;二儿子的婚姻因为媳妇不顺自己的意而大发脾气;女儿的婚姻因为不合自己的.意而大哭大闹。看到这儿,我不仅想到:如果再有第四个、第五个孩子,是否能结一个让妈妈非常满意的婚呢?在我心里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的观念不变、我们的出发点不变、我们的保护意识不变,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对孩子不放手,到头来即使有十个、八个孩子也没有一个让我们完全满意的。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也是非常之多。我在一次家长会结束后与几个家长聊天,有几个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差的家长感叹:“如果我的孩子能达到一般我就心满意足了。”事实上是这样吗?几个孩子成绩在中游的家长也感叹:“人家那些前几名的孩子是怎么长的呢?”还有一个孩子成绩在班级前三名的家长却说:“你们不知道,我的压力也很大、也很着急,我儿子的总分跟第一比差20多分呢。”这样看来,没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满意的,为什么?是我们过高的期望值和永无止境的高标准在做怪,我们都想以自己的标准,以社会的主流标准,以目前大家都渴望的标准在衡量着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家长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一学习成绩更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
假如每个家长都能知道孩子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在这方面突出的,就有在那方面优秀的,孩子就会活得相对轻松,家长也不会这么的焦虑和辛苦了。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认真仔细地观察、体会他的独到之处,然后把他的特长发挥到极至,这也就完成了我们的任务。如果我们一味地用一种统一的标尺去卡孩子,当然就会有孩子受到伤害,家长也会因此感受到焦虑和挫败。
这样看来,还是剧中的爸爸更加智慧,他说:“孩子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吧。”我们缺少的也就是这样一种豁达和洒脱,缺少的也是这样一种开放、大度和从容的心态。当我们真的对孩子放手,哪一个孩子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会活出各自的精彩。这部电视剧的结尾用事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证明。
请,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美文
另一次,你在酒桌上讲一个笑话,你讲啊讲,讲到最后,没有人笑,大家都在碰杯,都在调侃,似乎根本没听你的笑话。你突然觉得很尴尬。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领导、你的朋友,还有陌生人,都沉浸在各自的氛围中,没有看到你的狼狈,也没有注意到你的尴尬。
有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他的`笑话。有一次他和同事、领导吃饭,中途起身到外面透透风,等透好风回来,发现包厢门锁上了。
他敲了好几下,里面听不见,又试着想打开,却没有成功。
他就在大厅里等。报纸翻完了,他们没有出来。再和服务台的小姐聊天,聊完了,他们还是没有出来。
一个小时后,他想该结束了,就去看,却已是人去房空,他们早就从旁边的通道走了。看来大家都把他忘了。
朋友说:“我一直认为自己在单位里大小是个人物,但这顿饭,让我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
这个故事很残酷,但不得不令你思考。
真的,许多人都高估了自己,都以为自己会有很多观众,其实,NO!
在饭桌上,你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所以你碰倒酒杯,别人不会在意。你讲的笑话不是不可笑,而是你的级别不够。你被锁在房外,没有人记得来找,因为你无关紧要。
许多人因此悲观失望了。
但,难道我们不能从中体悟到什么,从此活得更潇洒吗?
人生盛宴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也许你很少有机会坐在上位,许多时候你只是一个配角,那么,不要为难自己、苛求自己,而应该照顾自己、欣赏自己,然后学会自饮自乐、知足长乐。
其实,你并没有那么多观众,不要因为这样而悲哀,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座位,拥有这样的心态,比拥有很多的观众更重要。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父母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不是对孩子放手不管,而是根据孩子的意愿,顺应孩子的天性,对孩子加以合理引导,让孩子自主地发展,让孩子更加愉快、健康、自由地成长。【教子现场】 有位家长问马卡连柯:“我的孩子现在无法无天,谁都管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马卡连柯反问:“你经常给孩子叠被吗?” 家长:“是的,经常叠。” 马卡连柯又问:“你经常给孩子擦皮鞋吗?” 家长:“不错,经常擦。” 马卡连柯说:“原因就在这里。” 【专家解析】 很多父母溺爱孩子,怕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因而剥夺了孩子的自主能力,事事替孩子包办,使孩子不但失去了动手的能力,而且缺乏独立的精神,形成了懦弱的性格,这必将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发展。 父母的本意都是为孩子着想,怕孩子受伤,或者出什么问题,因此很多东西替孩子决定,很多事情代孩子办理,这样做看似杜绝了危险的出现,减少了问题的产生,而本质上却夺走了孩子自由成长的权利,“造就”了孩子的无能。 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因为孩子的能力,就是在动手的过程中形成的;孩子的自信,也是在自己做事的时候培养的;孩子的自主意识也是在父母放手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养成;孩子对自我良好的认识与肯定,也是在身心投入的过程及其劳动果实中确认的。所有这些优良品质、能力,都是孩子将来成功的基石,缺一不可。而这些,都是在父母充分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 当然,父母怕孩子有危险、出问题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在孩子安全的基本前提下,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由孩子自主地去决定要做的事情。 父母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就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思考、自主决定,父母只提供建议。同时教给孩子管理自己的能力。因为孩子小,父母在放手的时候也要进行关注,及时给孩子引导和呵护。 父母给孩子自由空间,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父母要把握好这个度,既有放手又有关注,否则,本意再好都有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 【建议父母的妙招】 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在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使他学会宽容和谦让、理解和融洽,并使其求知欲得到满足,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支招一:给孩子独立自由的空间 方法示例 张宇磊是个上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因为父母对他疼爱有加,所有的事情都为他包办了,所以张宇磊什么家务都不会做。父母还时刻担心他的'安全,虽然学校距家很近,但是每天父母再忙也会抽时间去接送他。甚至在张宇磊与别的孩子玩时,张宇磊的父母也在一旁陪伴,怕张宇磊与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打起架来吃亏。 父母几乎成了张宇磊的影子,除了上学时间不跟着张宇磊,剩下的几乎所有时间父母都陪伴在他的身边。张宇磊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他感觉到憋闷、压抑、不开心。本应是快乐的童年,在张宇磊眼里却变得很沉闷。 张宇磊不但不快乐,动手能力不强,还形成了懦弱的性格。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都向后退缩,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独立的意识,没有向前的勇气…… 操作提示 父母应该给孩子独立自由的空间,只要孩子不伤害到自己,不侵犯别人,不破坏环境,孩子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父母还可根据条件给孩子安排一个独立的房间,在这里孩子享有充分的自由。孩子在其中休息、玩耍、学习、发泄不满等,父母不擅自去干预,这对于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以及能力的培养都非常有益。 支招二: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方法示例 阿夏是个很贪玩的男孩子,学习不用功,每一次都需要妈妈监督才回家写作业。为了改变儿子贪玩的习惯,阿夏的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知道孩子想要自由,就与阿夏商量,如果他每天放学后把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剩下的时间都由他自由支配,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阿夏听妈妈这样说,非常高兴,就同意了妈妈的要求。从此以后,阿夏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业,甚至有伙伴来找他玩,他也坚持先做完作业,然后才高高兴兴地跟伙伴们一起出去玩。一段时间后,阿夏的成绩不但提高了,也比以前快乐了许多。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情况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时间,有利于孩子学会自主地安排事情,提高生活的独立决断力。给孩子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会使孩子更加快乐,学会独立思考,这些都可以为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支招三: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和选择 方法示例 马勇波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他思路开阔,有很多的想法与主意,上马勇波课的老师都说他以后有发展前途,有创造天赋,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建树的人。 其实,马勇波同别的孩子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只是他的父母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让马勇波自己选择、决定,并且让马勇波说出这样决定的理由,同时还引导马勇波多从其他角度去考虑问题,让马勇波自己去判断哪一种决定正确。 这样坚持下来,马勇波养成了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和问题,他都会自己思考一番,自己去作决定,并且从各个角度去周密考虑,所以他的思路比别人开阔,点子比别人多,主意也比别人的好。 操作提示 父母当然要当好孩子的参谋,但在孩子发展前途的关口,父母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要代替孩子选择,更不要让孩子为实现父母的理想作出不情愿的选择和牺牲。父母只有从小就给孩子多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选择与决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开阔的思路,才能全面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支招四: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 方法示例 有一位到美国探亲的中国学者,遇到了这么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看报,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和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大一点的女孩对他说:“你们家需要保姆吗?我是来求职的。” 学者好奇地问:“你会什么呢?年纪这么小……”女孩解释说:“我已经九岁了,而且我已经有了十四个月的工作经历,请看,这是我的工作记录单。我可以帮助你照看孩子,帮助他学习功课,和他一起做游戏……” 女孩观察到学者没有聘用她的意思,又进一步说:“你可以试用我一个月,不收工钱。只要你在我的工作记录单上签个字就可以,它有助于我将来找工作。”中国学者指着那个五六岁的孩子问:“她是谁?你还要照顾她吗?” 女孩的回答更令人感到惊奇:“她是我的妹妹。她也是来找工作的,她可以用小推车推你的孩子去散步,她的工作是免费的。” 操作提示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从小学会独立生存的技能,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父母应该尽早入手,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不能只关注孩子身体是否健康、学习成绩是否优异,而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精神是否独立、人格是否成熟。 让孩子在社会上能自立、自强地生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要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经过锤炼,学会独立生存。 操作提示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幼儿教育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二、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注意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的故事,以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
三、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幼儿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家长经常说孩子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
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作文
每每孩子放假,都是我最纠结的时候。因为工作我不能常常陪在他身边,中午不能给他做可口的饭菜,不能陪他一起学习、娱乐,也不能督促他完成假期作业……三口之家的我们只能留孩子一个人在家,很纠结,也很无奈。
这个寒假我依然纠结,尽管我尽量的把工作时间统筹到一起,依然有时要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不过还好,孩子对吃的不挑剔,中午有时吃我早上做好的饭菜,有时自己下个面条或者煮个方便面就填饱了肚子。
最难的就是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了,因为爱玩是每个人的天性,于是每每出门前我都把这天要完成的作业,比如说数学写几张卷子,语文写寒假作业几页,读书读多长时间,英语要背诵哪课的单词,要运动什么的都写到一张纸上。刚开始几天,孩子完成的还不错,每天我上班之前能按时起床,完成作业。去补习班上课之后就不行了,因为回来的晚(上午10::10-12:10的课到家差不多一点),自己弄点儿吃的,休息一会儿,或者是偶有同学来找他玩,我布置的作业就会有部分完不成,完不成的时候,我生气,他也不高兴。
又一天,孩子的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我罚他去完成,他写着写着小宇宙就爆发了,说他的同学放假了就开始玩,几天都没有写作业,还有的出去旅游了,只有他天天按规定写作业,还得必须完成……说我得寸进尺!我想想,我得寸进尺了吗,我觉得没有啊?不就是给他布置了一下每天要完成的作业吗?可是他那儿却有一大堆的理由等着我——说我霸道,不讲理,非要他完成我规定的事情,他说,你让我完成的事情,我哪些没完成啊,寒假作业买了,七下五三买了,书买了,你不就是怕我假期里作业写不完吗?可是哪次我没把作业写完啊?这不就是放假吗?你让我有放假的感觉好不好?怎么我觉得放假比上学还紧张啊?您放我连着休息几天不行吗,我这么认真的完成作业了,你还这么对我,声声泪,句句血,仿佛我就是后娘一枚。我说,我也是为你好啊,家长和老师都不希望你浪费大把的时间,也不希望你到假期最后几天突击作业啊……反正就是我有说法,他有理由,家里的气氛一度紧张。而他在委屈中完成了当天作业任务。
终于我也正式放假了,一家人一起打扫房间,采购,准备过年,欢天喜地。
除夕早上,孩子对我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写其他作业了,但是我想把语文全写完,然后,您让我休息一天不写作业,好不?本来过年这几天就没想让他写作业的,于是,我说,好吧!不过有十几页呢?他说没事。结果那天午休后他就起来写,一直写到到晚饭前,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他居然完成了,还主动过来包饺子,贴对联。我心中暗喜,看来主动比被动动力大得多啊。
以后的两天,恰好是初一、初二,我也没有提作业的事情,初三下午,我还没说,午饭后他就开始了他的作业,我想还行,挺自觉。接下来的几天,他的作业我没安排,结果,他也完成了,有时是一两张卷子,有时是四五张,有时是英语阅读理解,有时是背单词,有时是读随时想看的书,有时他也会出去找同学玩玩,我也默许了,就这样,在寒假结束前两天他的作业完成了。
开学前一天,看着孩子细心的整理自己开学报到要交的作业,我不禁感慨,是啊,有的'时候,是不是我们做家长的也得寸进尺了呢,有的时候,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成长也挺好的,不是吗?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不是吗?
开家长会的时候,经常听老师说某某同学经常丢三落四,上课的时候不是忘带课本就是作业本、笔记本,其实追究到最后,其实是因为家长们包揽了太多:家长天天记着几点提醒孩子起床;几点上课;今天上午什么课;下午什么课;甚至是每天接送孩子到校门口,认为孩子只要学上好了就行。
其实,这真不好,因为孩子从生下来那一刻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我们该对孩子负责,也应该学会适当的放手。让他们经受风雨的洗礼他们才会真正的成长,也许,这当中,他们会摔跤,但是,这又有什么,我们哪个人没有摔过跤呢,摔疼了,才会知道自己没走对,不是吗?
所以,我建议家长朋友们,对孩子放手,放开,给他们责任,让他们自己成长!相信,他们会长成他们自己想要的模样!
★ 家长教育孩子心得
★ 家长教育孩子感言
★ 教育孩子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