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寒溪,寒溪孟郊,寒溪的意思,寒溪赏析(共含9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紫薯怪紫薯臭臭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唐代诗人孟郊寒溪诗歌原文
霜洗水色尽,寒溪见纤鳞。幸临虚空镜,照此残悴身。
潜滑不自隐,露底莹更新。豁如君子怀,曾是危陷人。
始明浅俗心,夜结朝已津。净漱一掬碧,远消千虑尘。
始知泥步泉,莫与山源邻。
洛阳岸边道,孟氏庄前溪。舟行素冰折,声作青瑶嘶。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珪。明明宝镜中,物物天照齐。
仄步下危曲,攀枯闻孀啼。霜芬稍稍歇,凝景微茫齐。
痴坐直视听,戆行失踪蹊。岸童劚棘劳,语言多悲凄。
晓饮一杯酒,踏雪过清溪。波澜冻为刀,剸割凫与鹥。
宿羽皆翦弃,血声沉沙泥。独立欲何语,默念心酸嘶。
冻血莫作春,作春生不齐。冻血莫作花,作花发孀啼。
幽幽棘针村,冻死难耕犁。
篙工磓玉星,一路随迸萤。朔冻哀彻底,獠馋咏潜鯹。
冰齿相磨啮,风音酸铎铃。清悲不可逃,洗出纤悉听。
碧潋卷已尽,彩缕飞飘零。下蹑滑不定,上栖折难停。
哮嘐呷喢冤,仰诉何时宁。
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冻飙杂碎号,齑音坑谷辛。
柧椾吃无力,飞走更相仁。猛弓一折弦,余喘争来宾。
大严此之立,小杀不复陈。皎皎何皎皎,氤氲复氤氲。
瑞晴刷日月,高碧开星辰。独立两脚雪,孤吟千虑新。
天欃徒昭昭,箕舌虚龂龂。尧圣不听汝,孔微亦有臣。
谏书竟成章,古义终难陈。
因冻死得食,杀风仍不休。以兵为仁义,仁义生刀头。
刀头仁义腥,君子不可求。波澜抽剑冰,相劈如仇雠。
尖雪入鱼心,鱼心明愀愀。恍如罔两说,似诉割切由。
谁使异方气,入此中土流。翦尽一月春,闭为百谷幽。
仰怀新霁光,下照疑忧愁。
溪老哭甚寒,涕泗冰珊珊。飞死走死形,雪裂纷心肝。
剑刃冻不割,弓弦强难弹。常闻君子武,不食天杀残。
劚玉掩骼胔,吊琼哀阑干。
溪风摆余冻,溪景衔明春。玉消花滴滴,虬解光鳞鳞。
悬步下清曲,消期濯芳津。千里冰裂处,一勺暖亦仁。
凝精互相洗,漪涟竞将新。忽如剑疮尽,初起百战身。
千古梅香氲寒溪散文
夕阳下,氤氲在樟树香中,远远望去,西边奇峰耸立,重岩叠翠,山脚下,长江蜿蜒而过,东边明镜般的湖泊镶嵌在这座历史上叫做武昌的古城。当年一代名家苏轼被贬黄州后,被江对岸西山的奇峰异水吸引,常渡江而来与好友赏梅喝酒,吟诗作对。“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樊口的酒,西山的梅让诗人永远难忘,公元1086年他在汴京(今开封)与曾做过武昌县令的邓圣求夜值玉堂(翰林院)时,作《武昌西山诗并引》,苏辙、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三十余名士唱和,可见当时诗人们吟咏西山胜景之盛况。尽管西山远不如北京的西山枫叶如霞,山势雄伟,亦不如昆明的西山,蜿蜒五百里滇池,水光山影,似梦如仙,但她以独特的山水文化写就几千年历史。
曾经在西山东麓郎亭峰,有飞流直下,穿林漱石,纳于一溪。盛夏时节,寒气自溪中而出,清凉的雾气萦绕溪面,探入水中,有刺骨之感,故得名“寒溪”。乾隆进士吴省钦在《寒溪》中写道:“人苦长夏热,我爱长夏寒。溪流沁苍雪,箬叶光团团。临流不可漱,顾我衣裳单。”此诗写出溪流渗透了草木之色,霜雪之寒;竹叶亦凝聚了水的颜色和寒气。毫无污染的草木和流水让人心旷神怡,清澈的溪水似乎要洗尽人的五脏六腑,凉凉的溪水时而一路瑶琴轻弹,时而一路琵琶骤响,水珠飞溅到两岸的梅树、竹林或松树上晶莹剔透。
与陕西省留坝县城南三十三公里马道镇北凤凰山下的寒溪相比,西山的寒溪没有萧何月夜追韩信的历史故事,没有“不是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的美谈,更没有“寒溪夜涨”的奇功。但西山的寒溪是一位秀丽的江南女子,将最美的容姿展现给世人:冬季或是早春,满山遍野的野梅在葳蕤茂密的林中浓而不艳、冷而不淡。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令人流连往返,而寒溪边的梅花又仿佛得了溪水的灵气,更是别有一番风姿。当你选择晓日、薄寒、细雨、轻烟、夕阳、晚霞等场景去寒溪边探访梅花,你会看到有的艳如朝霞。
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疏枝缀玉缤纷怒放的壮观景色。再看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刚强的力度和曲线的`韵律。当你走在幽静的山中,“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若是一场雪后,西山银装素裹,梅花在白雪的映衬下,冰清玉洁,而袅娜在寒溪水面的雾气升腾起来,在梅树间飘散,梅花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仙景。
江南多雨,一场雨后,满地落英,寒溪漂浮的花瓣随着溪水淌去。溪水和梅花是有灵性的,宛若世间钟情的男女,将终生的守望凝成生命最后的归宿,永远相随。梅冰肌玉骨、傲立冬雪、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性历来深为人们所钟爱,多少诗人将重情刚烈忠贞的女子比喻为梅,不是么?寒溪边灵泉寺内三贤亭中,有一块梅花石刻碑《呤香别馆外史梅花和题诗十二首石刻》,其梅花造型优美,笔力刚劲,风格洒脱,气魄雄浑,是清代名人兵部尚书湖南衡阳人彭玉麟所作。
石碑刻下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彭玉麟约在三十三岁前,曾在附近乡下任教师,学馆隔壁有一个寡居的女子徐氏,二十岁左右,知书达理,姿色秀丽,对彭玉麟钟情却又羞于启齿,后来得知彭玉麟喜欢画梅花,便叫丫环送上一折纸扇,求他画梅,彭玉麟亦很欣赏徐氏,便欣然提笔,顷刻画成,并随梅赋诗一首:俊俏天香笑亦愁,芳姿原是几生修;料知有意林和靖,无限深情在里头。诗中,彭玉麟把自己比作林和靖,将徐氏比作国色天仙的梅花,诗与画、情与景互为相融。徐氏赏画吟诗后,情动心中,更加爱慕彭玉麟的学识和人品,旋即修书一封和诗一首:独倚妆台眺远愁,敢因薄命怨前修,挣得秀才半张纸,书香吹到下风头。
自此二人经常书信往来,感情日渐加深,并订下了白头之约。后彭玉麟弃教从商,在衡阳一家当铺当管帐先生。一次在曾国藩弹尽粮绝之际,私自作主借给曾国藩五千两白银,当时正值太平军和清朝的战事激烈,曾国藩兵退长沙后,洪秀全进军湖南。彭玉麟怕借助军款之事被洪秀全查出,连夜匆忙收拾行李,投奔曾国藩,他本想带徐氏同走,但考虑到曾国藩一个道学家恐怕难以接受他和徐氏之事,想以后再做安排,于是只身前往。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音信难通,他无法及时告知徐氏他的行踪。徐氏见彭玉麟不辞而别,以为负情于她,心有别意,刚烈而痴情的女子便投河自尽。后来彭玉麟听到徐氏自尽的消息后,万分伤感,想起从前的山盟海誓、情深似海,如今阴阳两隔,从此将徐氏比作梅仙,每天就寝前要画一幅梅花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并在画幅上加盖“古今第一伤心人”印章。
据史载,1861年夏,时任广东按察史的彭玉麟率领清军来古城鄂州与太平军展开激烈的战争,西山成为兵家的指挥中心和险要扼道,这场拉锯战丝毫不影响彭玉麟每晚就寝前画一幅梅花,而西山的梅花给了他更多的灵感和哀思。在西山石刻留存的十二首自题诗中,仅从以下三首便可以窥见他对徐氏的那份情感:(一)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别有闲情逸韵在,水窗烟月影横斜。(二)自从一别衡阳后,无限相思寄雪香;羌笛年年吹塞上,滞人归不到潇湘。(三)故园消息谁通讯,玉瘦香寒总不知;驿使未归江路远,教人何处寄相思。款款深情,缕缕怀念让人感动。一个人、一块石刻、一些诗歌、一段凄凉的爱情故事给西山寒溪和梅花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时代的悲剧让一段凄凉的爱情在历史中搁浅。你看寒溪边一片片飘零的花瓣,不正是世人一叶叶深情的思念么?可人世间多少无奈又何曾不是象梅花一样随着寒溪流走了呢?
炎炎夏日,寒溪以其独特而闻名:避暑福地。三国时,吴王孙权建都于鄂,吴王黄武初年在寒溪上择地建“避暑宫”。据《舆地纪胜》记载:吴王有避暑殿在寒溪山间,西山寺即故基,并介绍此地六月“无暑气”。吴王避暑宫由议政殿、武昌楼、读书殿组成,是一组仿汉朝时期建筑。避暑宫在东晋太元年间辟为西山寺,只保留孙权避暑的一间侧殿。这间侧殿经历了一千七百年的废兴,至今遗迹犹存。
三大名泉滴滴、涵息、活水分布殿前,松林、竹坞、梅圃环绕殿的侧面和后面,松涛阵阵,竹林密布,苍郁蔽日,葱茏如褥,更有梅香氤氲,四周环境清幽,葱翠为屏,隔绝了尘寰杂声,是一处极好的仙景福地。苏东坡曾有诗赞此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多少年来这里泉声,松涛,竹雨,梅香与寒溪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声不息而自静,风不吹而自凉,自孙权后多少文人墨客将此地作为读书的好处所,于是有了另外的风景:溪水淙淙,石泉潺潺,竹雨潇潇,梅香阵阵,书声朗朗……朱峙山先生在诗中写道:“寒溪古寺读书堂,云木森森夏亦凉。名士担当天下任,每从儒雅谙苍黄”。历史的遗迹提醒着后人勤奋读书,“书堂夜雨”成为历代文人名士读书的胜地。
时光在流逝,因为自然和非自然等诸多因素,历史带走了寒溪最后的一滴水,只有当年的吴王避暑宫依然深情地守望着干涸的寒溪,而新的吴王避暑宫于一九九九年迁址椅子山顶重新仿建,主体建筑有武昌楼、避暑殿、读书堂、议政殿等,面对这些气势恢弘,壮丽雄伟充分体现汉代建筑艺术风格的建筑,我沉默。或许历史需要现代构建,面对众多历史古迹无论是修缮还是重建,终将会被未来的历史再次掩进史卷。一百年、两百年、一千年后,新的建筑会不会成为瓦砾?后人们站在这里会想些什么?
或许只有梅花,一年又一年,永远开不败。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苏轼,游武昌寒溪西山寺的意思,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赏析 -诗词大全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作者:苏轼 朝代: 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
我来已百日,欲济空搔首。
坐看鸥鸟没,梦逐?走。
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高谈破巨浪,飞屦轻重阜。
去人曾几何,绝壁寒溪吼。
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徐行欣有得,芝?在蓬莠。
西上九曲亭,众山皆培v。
却看江北路,云水渺何有。
离离见吴宫,莽莽真楚薮。
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
尔来风流人,惟有漫浪叟。
买田吾已决,乳水况宜酒。
所须修竹林,深处安井臼。
相将踏胜绝,更裹三日糗。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苏轼,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的意思,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赏析 -诗词大全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作者:苏轼 朝代: 散人出入无町畦,朝游湖北暮淮西。
高安酒官虽未上,两脚垂欲穿尘泥。
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
千摇万兀到樊口,一箭放溜先凫p。
层层草木暗西岭,浏浏霜雪鸣寒溪。
空山古寺亦何有,归路万顷青玻璃。
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
幅巾不拟过城市,欲踏径路开新蹊。
(路有直入寒溪不过武昌者。
)却忧别后不忍到,见子行迹空余忄妻。
吾侪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
行逢山水辄羞叹,此去未免勤盐齑。
何当一遇李八百,相哀白发分刀圭。
(李八百宅在筠州,〔相传能拄拐日八百里。
〕)
寒浅的意思:
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英语翻译
Cold light
拼音:hán jiān
解释: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出处:郑愁予《雨说》: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寒江吟,寒江吟孟郊,寒江吟的意思,寒江吟赏析 -诗词大全
寒江吟作者:孟郊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冬至日光白,始知阴气凝。寒江波浪冻,千里无平冰。
飞鸟绝高羽,行人皆晏兴。荻洲素浩渺,J岸澌颉
烟舟忽自阻,风帆不相乘。何况异形体,信任为股肱。
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结交非贤良,谁免生爱憎。
冻水有再浪,失飞有载腾。一言纵丑词,万响无善应。
取鉴谅不远,江水千万层。何当春风吹,利涉吾道弘。
寒,寒元稹,寒的意思,寒赏析 -诗词大全
寒作者:元稹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江瘴节候暖,腊初梅已残。夜来北风至,喜见今日寒。
扣冰浅塘水,拥雪深竹阑。复此满尊X,但嗟谁与欢。
《寒闺怨》诗歌赏析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赏析一: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戌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所以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捕捉起来,描写出来,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
赏析二:
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封建女性生活、命运和痛苦的'诗作,这首闺怨诗是表现闺中少妇思念征夫的。此诗前两句写深秋孤寂之景,后两句写缱绻绵长的思念之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内的人还没有入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剪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僵硬起来了。这才意识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准备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需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因此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仍需为征夫寄寒衣。)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一去不返,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浸入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该是何等滋味,然而诗人却截取思妇裁制冬衣时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这一细节,其余一概不提,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最平常的事物和行为中往往包含深刻的哲理和本质,白居易就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掘和表现深义。
寒闺怨原文及赏析
原文: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译文
清冷的月光洒向宁静的小屋,梧桐的树影映在屋门口的珍珠帘子上。
秋霜欲下,玉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寒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
注释
1.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
2.真珠帘:真珠即珍珠,形容帘子的华贵。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夭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一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
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捕捉起来,描写出来,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
★ 桃花溪
★ 寒忆美文
★ 抒情散文《夜寒》
★ 寒作文高二
★ 王维——《青溪》
★ 梅花溪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