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书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kaizuokuo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溪书事(共含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aizuoku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西溪书事

篇1:西溪书事

作者:范仲淹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

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

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蠲考珠。

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西溪书事翻译:无

西溪书事字词解释:无

西溪书事背景:无

西溪书事赏析:无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江苏市吴县人)。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缫邸K稳首诓赡伤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相关推荐:

野色范仲淹

御街行范仲淹阅读答案

篇2:西溪

唐代 李商隐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译文

近郊这一带西溪的风光最美,可是有谁能和我一起共同把酒消忧。

苦吟诗句比柳恽还要入迷,伤心流泪成天像杨朱那样担忧犯愁。

只能和野鹤为友追随这位飞禽中的君子,以寒松为师向这位山中大夫稽首。

飘泊在海角天涯常常意绪恶劣,但这孤寂寥落的生活却胜过那喧闹烦嚣。

注释

西溪:位于梓州(今三台县城)西。

郭:外城。

酒壶:这里指饮酒。

苦吟: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防:这里念fāng,相比,抵当。柳恽(yùn):《梁书·柳恽传》:“柳恽字文畅,河东解人,少工偏什,为诗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琅琊王融书之斋壁。入梁,为秘书监,终吴兴太守。”

常病意:常常意绪恶劣。

岑(cén)寂:冷清,寂寞。

创作背景

一般注家均认为这首诗是作者居梓州幕府时所作,清代学者冯浩编于大中九年(855)。李商隐此时期诗中多次写到西溪,是因他常到这里来散心。此诗也是到西溪散心触景伤怀而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伤怀之作。首联点题,并慨叹只能独游,无人相伴,即和结句“岑寂”相应。是此诗表现的主旨,可谓此诗诗眼

以下三联均是表现诗人生活的孤独岑寂。颔联写每日里只能像柳恽那样苦吟诗歌,又像杨朱那样伤心流泪因傍徨无路而担心犯愁,写出生活的凄苦。解释这两句,历代注家所论,似均欠当。冯浩曰:“柳仲郢父子皆工诗文,而杨本胜贤而文,恳索其所作四六。此其藉欤?”如此释诗,可说是所有李商隐诗的注释者所犯的通病,殊不足取。由于李商隐之诗,每多朦胧隐晦,注家们遂不免疑神疑鬼了见有“柳”字,就疑是柳仲郢,见有“杨”字,就疑是指杨本胜。理解这两句,首先必须详细体会第二句,“谁堪共酒壶”中的“谁堪”二字,这两句即紧承第二句,落实“谁堪”二字。因此,这两句内在含义即是:有人比得上柳恽的文采,但我却怕他苦吟;有人比得上杨朱的.见识,但我却又怕他过于多泪。

颈联写只能与野鹤寒松为友,也是突出生活的孤独,从中也看出诗人对周围世俗的烦厌,诗人认为这西溪郊外的野鹤寒松远甚过那些世俗,才是自己的知己,见出诗人的孤高品性。尾联是诗人自我排解,远在天涯,人越来越“常病意”,在这样的时候,感到岑寂孤独远甚过烦嚣欢娱。关于尾联,历代往释家大抵偏于“病”字。如何焯曰:“第三句,因病废诗。”屈复曰:“天涯病客,以岑寂为佳耳。”对于本诗第七句,有必要分析这五个字的节奏:

其一、如果将商隐看成有病,应读为“天涯多病——意”。且不要说唐人诗中极少上四下一格的句式,即使有,也不宜用在此句。因为如果变为上四下一格,则“意”字放在此句,简直毫无作用。

其二、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有病或多病,则与第二句“谁堪共酒壶”,委实大相矛盾。唐人诗中,凡说及有病,多提戒酒,绝不可能提到无人陪伴饮酒。

其三、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多病正宜于“岑寂”,亦不可能有“欢娱”之事,是则第八句简直是画蛇添足,毫无意义。

其四、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第一句“近郭西溪好”,也就毫无着落了。一个多病之人,还能出游郊外,还能欣赏西溪的景色,也是很难置信的。

基于上述理由,此句中的“病”字不应释为名词,而应释为形容词,将“病意”二字连读,如此,则全诗脉络皆可贯通了。

全诗写得孤傲清凉,但实际上诗人心中是悲苦已极,使全诗具有极凄苦感伤的情味。

篇3:印象西溪

微风拂过脸颊,枝头的叶子旋转翻身仿佛舞女似的翩翩起舞,这就是我钟爱的——西溪。

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这是西溪;

疏枝绿,硕果红,盈盈一水鱼儿跃,这是西溪;

一带回环浸落日,半湾曲抱映朝虹,这是西溪;

孤山狼藉后,此地香未已,这是西溪;

西溪——“杭州之肾”也。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众多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就好比西溪的灵魂,初秋的水跳跃、活力。一阵秋风吹去,河面上便泛起粼粼波光,此时最佳的观赏地就是河面上的桥中央,你会感觉到它正向你袭来,仿佛充满着生命力。那星罗棋布的池塘,风吹水皱,鱼翔浅底;那雾气氤氲的岛渚,芦苇摇曳,百鸟飞翔;那水光树影间的寺庵,粉墙黛瓦,若隐若现。眼前的景致,充盈着恬淡与清雅,荡漾着旷达与野趣,还捎带着几份妩媚与神秘,俨然一轴素雅的水墨风光长卷,散发着温馨柔和,流淌着诗情画意。

从周家庄的湿地码头乘船,沿着河汊纵横的河道慢慢地前行。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游船剪开墨绿色如丝绸般平滑的河面,宛如在绿色的时空隧道里穿行。田野的沉寂,樟树的芬芳,芦草的茂密,柿树的遒劲,杨柳的轻柔,河汊的宁静,野花的斑斓,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悄悄地告诉我,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植物的王国、候鸟的天堂。游船静静地掠过碧绿的水面,绿色世界里静寂无声,平素有些寥落的心此时真正的平静下来。贴近清澈的水面细细观看,水底袅袅浮动的水草清晰可见。位于中心水域的秋雪庵是西溪最美的地方,四面环水,只有靠划桨小船才能进入。“西溪芦”曾是清代西湖18景之一,而秋雪庵就是西溪观芦的最佳处。坐船靠近秋雪庵时,一群群野鸭会神气地从芦苇丛中钻出,横穿过“河路”,消失在另一片芦苇荡中,每当微风吹过,一丛丛的芦苇都似向你点头弯腰。

一曲菱歌,一湾碧水,三月摇橹西溪,穿梭在湿地芦苇、水道之间,岸边时有垂梅探头,“弯腰”垂入水面状似恭迎贵宾,微风中,阵阵沁凉的花香袭来,江南柔情令人迷醉。

西溪的流水,清澈明亮。西溪的泽域,广袤柔美。西溪的植衣,青翠妖娆。西溪的民俗,质朴淳厚。西溪的资源,丰沛富饶。五月的西溪湿地,真的有些令人难忘。

十月的西溪满园秋色。一走进西溪公园的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几盆五颜六色的花,它们像一个个友好的迎宾小姐,对着游客招手和微笑,花盆后是三株枝繁叶茂的柿树,柿树上那一个个红红的柿子,象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把树枝压弯了,它们却在绿叶丛中露出半个小脑袋,让人看了馋涎欲滴。

喜欢浓妆艳抹的西湖但更喜欢自然、未经雕琢、淳朴如村姑的西溪,原生态的西溪。

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是西溪;

古色古香,黛青瓦垅,马头白墙,是西溪;

花开十万家,一半傍流水,是西溪;

一条横木过前溪,村女齐登采叶梯,亦是西溪。

阳光、清风、蓝天、白云

这是我的青春

六月,注定是被繁忙和伤感堆砌的,好像在一杯柠檬汁中投进一颗黄连,五味杂陈。

空闲时伏在桌上,透过写满阳光的窗户向操场望去,那样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三年前,我们一起走在阳光倾洒的操场,对着这棵老树幻想他的过去,他的青春。一片叶子飘落,捧在手心,写满我们的梦想与纯真,接着便是没心没肺的笑声,明眸中折射着天空的纯净—

那时的天,也就那么蓝着,仿佛接纳了我们所有的欢声笑语,像是一层薄薄的蓝纱,随风飘动—

清风,轻风

伴着袭人花香,漾起满树白雪,阳光被透绿的树叶剪碎,斑斑驳驳的落在手心,摇曳着它独特的明媚,吻在我们扬起的脸上。深吸一口气,仿佛整个夏天都簇拥过来,抬头又正好与阳光四目相对,她就这样照着一个老操场,一棵老树,一群少年。

书包,校服,单车

这是我们的青春

我们大把的时光留在校园,这看似枯燥的日子也就在我们的低声抱怨中悄然流逝了,回不去的是那时特有的快乐

黑板上一道道费解的数学题张牙舞爪,讲台下的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这画面真是融洽,散发着全部青春的气息。偶尔的一两句耳语引得四周人的会心一笑,就这样调剂着紧张的日子,我们走过的无数个朝夕

我喜欢独自仰望蓝天,看大把的时光怎样穿过我单薄的青春。但我想,就算有一天我独自望夕阳,忆及的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汗水,眼泪

还记得长跑比赛后的她,汗水不断地从额头渗出,她大口喘着,用力扯出一个微笑,她的瞳孔折射出阳光的骄傲,那一刻,仿佛所有的美好都定格在她脸上,为了这个干净的像杯水的女孩儿

成绩公布后,她的眼底滑过一丝失落,这是一瞬却足够铭记一生。她那样含着泪奔跑,雨水打在她扬起的脸上,打落了全部的自信与微笑

我们就这样哭着,笑着,走过青春的林荫

睁开眼,再一次收好这下珍贵的回忆。将阳光从那里剥离,坐起身来,又看到那行让我的心收紧的文字。我们就这样从三年走到了三十天,又从三十天走向分离。我的笑容不再想笑,拿起笔,继续写那张没完成的试卷,或许指尖多了一丝冰凉,但身旁的这些人,曾经的那些事,足以为我的孤独带来些许安慰

与青春同行的日子,如果可以,能否选择无限延续

篇4:西溪湿地

暑假,我去了西溪湿地游玩。

来到西溪湿地,坐着摇橹船在小溪中行驶。把脚放到水中荡起一圈圈波纹,让风静静吹拂脸庞,十分舒服。

小溪两边景色非常好看,树遮住了阳光,带来阴凉。枝叶嫩绿无比,郁郁葱葱。枝干曲曲直直,有的又细又长,有的苍劲有力。树下的洞里还住着小蟹小虾,它们可机灵了。你一泼水,它们就立刻跑得无影无踪了。

西溪的水很青很青,当阳光照来时,水面上闪着白光,像钻石一般闪耀。水上飞过一群白鹭,羽毛雪白雪白的,它们用翅膀扑打水面,然后展翅而飞。湖里还有小野鸭,它们互相追逐,成群结队地游去。

西溪湿地也有大片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打开了所有的花瓣。荷花亭亭玉立,一阵风吹来,荷花和荷叶就跳起舞来。荷花边上还有莲蓬,摘下一个尝一尝,莲子芯黄黄的,透心的甜。

夕阳下的西溪湿地蒙上了金色的面纱,更是美丽。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美丽的城市――杭州,更不会忘记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西溪。

篇5:溪西水库

溪西水库位于霞浦县崇儒乡溪西村,罗汉溪干流河道上,海拔400多米。水库集雨面积53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765毫米,水库总库容39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500万立方米,死库容100万立方米,水库上下游总落差420余米。是闽东最大的水库之一。

目录概述县长李岳与溪西水库人民的力量枢纽建设收缩展开概述

霞浦地形从北向南倾斜,呈三阶梯状。境内河流自成流域,自北向南入海。七都溪,罗汉溪,杯溪,三河,长溪等五大河流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县长李岳与溪西水库

李岳,原名玉春,河南济源王屋乡人。 1949年10月3日,为首任福建省霞浦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1952年3月,升任县人民政府县长,兼县人民法院院长。8月,接任县委书记。1959年,县长李岳力挺兴建溪西水库,解决“北水南调”问题,他亲自勘察流域沿线,提出建库方案,并动员霞浦人民,克服困难集中力量办大事。同年12月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破土动工,日上场民工达万余人。

人民的力量

溪西水库自1959年工程动工兴建,1960年8月因县财政困难停工缓建,至1972年10月复工,最终在1974年10月建成。溪西水库的建成,首先应当归功于人民,特别要感谢数以万计农民的'无私奉献。在兴建溪西水库过程中,霞浦全县各村生产队都按照县政府的部署,一批又一批地,派出社员无偿出工出力,无数农民们自带工具,棉被和生活用品,他们吃在工地,睡在工地,不拿国家报酬,他们的收入就是生产队给的工分。这就是霞浦的农民,这就是溪西水库得于胜利建成的坚强力量。

枢纽建设

1959年工程动工兴建,大坝为砌石重力坝型,大坝右端与土坝连接,坝中间设溢流闸,净宽30米,分设3孔弧形闸门,每孔宽10米。完成两座副坝,为均质土坝型,以水中倒土施工方法筑坝,于1960年完成。1960年8月停工缓建,至1972年10月复工,1974年10月建成。渠道总长81.51公里,干渠长36.44公里,上干渠总长15.88公里,下干渠20.56公里。附属西关倒虹吸管建筑物,系全省首次试用大管径高压力预应力钢筋砼的倒虹吸管工程,全长1630米,内径130厘米,设计流量5.06立方米/秒,实际灌溉面积2.7万亩。水库淹没耕地3660亩,拆迁3个行政村740多户3706人。工程总投资195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376.5万元。 工程竣工后设立管理处,并配置经济民警,还开展养鱼、种植水果等综合经营,效益较好。

印象西溪日记

悠悠西溪情散文

秋游西溪湿地作文

游玩西溪作文600字

美丽的西溪植物园

西溪湿地游记作文350字

去西溪湿地250字作文

印象西溪高二年级日记

难忘的西溪之旅作文

美丽的西溪湿地作文

西溪书事(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西溪书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