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二平叔家的茅草屋散文(共含3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omii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二平叔家的茅草屋散文
题记:晚上加班回去,路过商场门口,无意中看到一位老人在卖爆米花。那香甜的味道在老人的叫卖声中一点点弥漫开来,飘进我的嗅觉里。我不由自主地咂着嘴巴吸一口气,多么熟悉的味道呀!我掏了五块钱买了一杯,捧着来到路边的大树下,一粒也舍不得吃。我微闭着双眼,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二平叔,想起了二平哥,想起了他们家的那几间茅草屋。
顺着大山脚下的那条小路穿过一片包谷地,再过了一座简陋的石板桥,你就看到村口那块平整而宽大的土坝子。土坝子的背后,有棵粗壮的樱桃树,树下是几间简陋的茅草屋。这摇摇欲坠的屋子,就是二平叔遮风挡雨的家。从我记事那时起,二平叔一家就住茅草屋,也不知道他们在里面住了多少年。每年秋收后,老实巴交的二平叔总会眯着眼睛精心挑选一堆金黄的稻草,铺在土坝子上晒干,找来木梯架在长满苔藓的石墙上,踩着吱吱呀呀叫着的木梯一步一步爬上屋顶,二平妈把稻草递上去,一家人忙着翻修茅草屋。村里几百户人家都住高大宽敞的瓦房,为什么他们一家还住低矮潮湿的茅草屋呢?
我每次去山坡上放牛,从二平叔家门口走过,都会看到穿着补丁衣服的二平叔蹲在墙角咂烟。他一直沉着脸,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咂了几口烟,接着叹几口气。我没有见他笑过,他为什么不笑,整天愁眉苦脸的呢?二平妈就在黑咕隆咚的屋里炒包谷花,他们把包谷花当饭吃,耐饿得很。二平妈手脚利索,精打细算过着日子。她挑选饱满的包谷籽粒,放在糖精水里浸泡,直到包谷籽粒湿软鼓涨,才沥干水份放在河沙里用柴火炒,手里捏着半截包谷棒芯不停地搅动。包谷籽粒受热后,像顽皮的孩子,在大锅里欢快地跳跃着,噼噼啪啪响了起来,丝丝香甜的味道从屋里飘了出来,直往鼻子里扑。二平妈是个热心肠,尽管家里缺吃少喝,每次看到我们这些小孩,都会捧来干脆香甜的包谷花,往我们的口袋里塞。我怕包谷花从口袋里撒出来,用小手紧紧地捂着,一边走一边想,每天吃着香脆的.包谷花,是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情呀,可二平叔为何还要那样唉声叹气过着日子哩?
二平叔家里有石磨,我们家养牛喂猪,母亲隔三差五就背着半口袋包谷去他家磨面。二平妈忙着找来大簸箕,拍打几下抖掉上面的灰尘,摆放在磨架下面。她还从灶房里找来锅扫,仔仔细细地扫着磨盘。推磨是力气活,我和姐姐都是筋骨人,没有多大力气,两姐弟一块用力推磨,才推了十几分钟,累得满头大汗,再也没有一点力气推磨了。母亲就说我们没有出息,一天吃了几碗米饭,力气去了哪里,连磨也推不动。二平妈在一边笑了,她搓了搓手出了大门,站在门边拖长声调喊:“二平,二平,快来帮伯妈家推磨。”二平哥从院坝里跑了进来,他搓了搓手,握着磨担钩不慌不忙地推了起来,推了半天也不见他喊累。是呀,二平哥没有吃米饭,有时候午饭就吃几个煮熟的洋芋,他哪来的力气呢?推完口袋里的包谷,二平哥还抢着帮母亲把包谷面背到家里去。母亲留二平哥吃饭,他笑着就往外面跑,母亲伸手去抓他,他挣脱开来,几步跳到了院坝里,转过身对母亲说:“伯妈,我们是一家人,推磨还留我吃饭,你老人家也太见外了。”蒸熟米饭后,母亲想着二平哥帮我们推了半天磨,就舀了一锑钵香喷喷的米饭叫我给二平哥端去。他们家正在吃饭,饭是黄澄澄的包谷饭,菜是脆生生的酸白菜,一家人吃得有滋有味的。二平哥接过我手里的米饭,他没有吃,往弟妹的碗里拨赶。二平妈慌忙钻进厨房,从罐子里抓出半钵酸豆角,笑着对我说:“我泡的酸豆角,你们姊妹都喜欢吃,送你们一些。”我咂着嘴巴,低着头轻声说:“大娘,我想在你家吃饭,你家包谷饭真香。”我才把话说完,他们一家都笑了起来,有的给我搬凳子,有的给我拿碗筷,把我当成了远路客人。一向沉着脸的二平叔,这时也跟着笑了起来,还往我碗里夹着酸白菜。二平妈做的包谷饭松松软软的,散发着清香的味道,我一口气扒了三碗。我抹着嘴巴打着饱嗝说:“大娘,我和你家住,天天吃你做的包谷饭。”二平叔的脸一下沉了下来,二平妈搓着眼角钻进了灶房,二平哥低下头不说话,我傻傻的站在饭桌边,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惹他们难过哩。小半天,二平妈从灶房里走出来,红着脸轻声说:“儿呀,你喜欢吃就多吃几碗,可你吃上三天包谷饭就不说香了呀!儿呀,你们家吃米饭,可我们一家老小就盼着过年,过年那几天才可以吃上一碗米饭呀!”
刮风下雨的日子,二平叔担心茅草屋倒塌砸伤几个孩子,就把二平妈和孩子们安排住在村里的几处亲戚家,他一个人守在风雨飘摇的茅草屋里,他说那是他的家,他哪也不去,死也要死在里面。我记得有个晚上,下半夜忽然刮起了狂风,大风吹倒了大树,掀翻了屋顶的瓦片,也吹塌二平叔家的茅草屋。他们一家人哭喊着从一堆乱草里逃了出来,最小的那个孩子没有跑出来,他躲在牛肚子下面,房梁没有砸着他,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二平叔拍打着干瘪的胸脯,在院子里一边跳一边大声吼喊:“老天呀,雀雀鸟鸟也有个遮挡风雨的窝,茅草屋倒了,可我们一家连个吃饭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呀,你也太狠心呀!我这个当爹的没有出息,让娃娃们跟着自己吃苦受罪哩,这苦日子猴年马月才熬出头哩!”左邻右里的大伯大妈都在劝二平叔,房子倒了可以修,没有砸伤人就算天大的好事。雨过天晴,父老们砍来树木,帮着二平叔家修房子。几天后,二平叔一家又住进了低矮的茅草屋。
二平哥身材高大,鼻梁高挺,留着分头,穿着白得发亮的衬衣。家里太穷,二平哥没有钱买皮带,长年累月系着一根白布带,可村里还是有不少女孩喜欢他。李木匠的幺女儿,梳着两根乌黑闪亮大辫子,二平哥去挑水,她也跟着去挑水,二平给去山坡上割草,她也跟着去割草。这女孩胆子大,她当着几个女孩子的面说,二平哥是她的男朋友,谁也不要去跟她争抢。这话传到他爹李木匠的耳朵里,老头子气得破口大骂,打骂了女儿一顿,还气势汹汹地扑到二平叔的家里,指手画脚地破口大骂:“你们家最好死了这条心,几间破草房,还想着我把女娃许配给你家二平,做八辈子的美梦去吧!”李木匠走后,二平叔蹲在墙角,捧着脸“呜呜”地哭了起来,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二平叔哭,觉得他特别可怜。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哭了好大半天,就像家里失去了亲人。小时候,我也像村里不少小孩那样,觉得二平叔没有出息,连几间瓦房都修不起,让一家老小担心受怕的住在茅草屋里。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改变了儿时对二平叔的看法,在我的眼里心中,他是个伟大的父亲,在那个穷山恶水的地方,他靠自己的力气,他靠家里的几亩薄田瘦土,养活了一家老少七八口人,这难道不是他的本事和能耐吗?
李木匠那些恶毒的言语,就像牯牛那坚硬的双角,死死地把二平哥往生活的绝处抵,不给人家一点活下去的生机。我紧紧地握着小拳头,心想要是自己长大了,有人敢像李木匠那样骂二平哥,我把他捶打得满地找牙。二平哥病了,好几天没有出门,二平叔怕他想不开,寸步不离地守在他的床前。二平哥没有倒下,李木匠的辱骂没有打倒他,他给亲戚借了几十块钱,收拾几件换洗衣服,去几十里外的县城寻找生活的出路。望着他一步步离开土坝子,望着他一步步离开熟悉的村庄,二平妈不停地抹着眼角。是呀,二平哥去到陌生的城里,那里没有一个熟人,饿了在哪里吃饭,困了又在哪里歇息呢?刚开始,二平哥是在农贸市场给人家搬蔬菜,手头攒了些钱,他批发回来一些水果,用手推车推着大街小巷地叫卖。二平哥像二平叔老实本分,卖的水果个头大斤两足,生意一天一天红火起来。大半年后,二平哥在街口租了一个摊位,卖起了衣服。村里没有人会想到,短短几年后,二平哥就回到村里,请人拆掉家里的那几间茅草屋,修了一栋漂漂亮亮的两层楼房。这可是我们村里修的第一栋楼房呀!几年前,二平哥他们还住茅草屋,可几年后,他们家就住上了楼房,这变化实在是太快了,让人一时间还接受不过来呀!
二平哥家修好新房后,我们村里再也见不到茅草屋了。村里有几个小伙子,也不种田地了,他们也像二平哥那样去城里找寻自己的未来。二平哥去城里忙生意后,二平叔还是喜欢蹲在院坝里咂烟,只不过他的脸上,没有了愁苦,对着谁都嘿嘿笑着。而二平妈还是像以往那样,挑些饱满的包谷籽粒,放进糖精水里浸泡,沥干后放在大锅里炒包谷花。从她家门口路过,一丝丝香甜的味道从屋里飘出来,直往你的鼻孔钻……
魅力平中活力二高-高中散文
绿色的园丁辛勤浇灌,白色纯洁的桃李芬芳整个校园。从平中到二高,五十年,记下了金色,火红的一笔;五十年,哺育了五十批优秀的学生。五十年的岁月如歌,五十年魅力如画。五十年留在这片土地上的严师巧匠的心血,学子们的进取之心留给我们共同的震撼。
回望昨日,莺湖的水清澈碧绿,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之风弥漫全校,从未间断。辛勤的老师们同心协力,使无数人才走向社会,走上报效祖国事业的岗位。昔日的阳光照耀着这片充满信心的土地。然而我们可以想象,这些记入历史的光辉背后的心血也是巨大的。我们可以想象曾经也有汗水浸透着每寸土地,曾经也有泪水挥洒在这里。在这片土地上,应该有着无数的脚印,凝结着各批学子们的努力,渗透着他们踏实奋进的心情。而无论是我们,还是走过这片土地的每一位师长,都可以为他们见证。
还看今朝,无论是年轻的老师,或是年长的各位师长,他们风采依旧。踏入校园的每一位学子,也都神采奕奕,富有朝气。教学楼也已由原先简朴的平房,转变成漂亮、精神的大楼。池塘中游鱼嬉戏,睡莲含笑。亭子里充满绿意,花朵、豆荚俏皮地垂下。在这里,不仅有浓厚的学习气氛,也有着青春的时尚气息。今日与昨日有着历史的'牵连,我们同样努力向上,我们也在拓创着属于我们的脚印,今日与昨日又有着时代的划分,我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有更先进的教学仪器。我们继承了昨日的精神,我们又具有时代的优势。今朝的我们,今朝的我们一定会更有信心。
平处是田斜坡是家优美散文
走过了一些地方才知道,家住平地与屋居斜坡感觉完全不一样,广西与贵州交界的一些山村就是典型的山居样式,除了都安东兰凤山是吊脚楼之外,别的地方如天峨县也有楼上住人楼下是牲畜的仿吊脚式样房子。在桂西北走一圈,你的眼睛总是被一座座绿色的屏障所遮挡,这山看着那山高。
走访这样的山村,你一定不要以为你要去的村子会闪现于你的近前。一般是在乡间公路岔口处,往纵深走,或许还过小河,沿机耕小路在不规则的稻田间盘桓,随坡型蜿蜒而上,散落于各个凹处,那才是你要寻找的村落人家。
要是在十多年前,这些乡村基本上还是土墙加茅草。近两年,一幢幢楼房建了起来;建好人住的能防冰雹的平房的同时,猪圈也在大幅度地改善着,由两间变成了多间,由盖瓦到钢筋混凝土屋顶,让那些猪宝宝们也感受着时代的变迁。养猪,人们不再满足于养一两头猪到了过年才宰杀,而是七八头,甚至几十头地养。
人们栖息于这样的地方,勤劳是他们必须从上辈那里承传的精神品质,拿出战天斗地的勇气,春华秋实才成为可能。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忙忙碌碌中,每每戴着明月从地里归来时,顺手从精致的坛子里舀上一勺酿好的烧酒咕噜下肚,精神又抖擞起来,一家人忙于烧火喂猪做饭,然后围于桌边,悠然自得地享用着出完一身子力气后的晚餐,格外的香甜。一些年轻的妇女们在饭桌上便谈起了电视里近些日子播放的连续剧,说着说着她们又陆续地坐到堂屋,打开了电视机。
年轻的媳妇还记得水缸里的水已经舀到底了,于是踩着月色或是打着手电筒去寨子顶上的水池接好自家的水管,开来了叮咚的水。男人们三五个聚在一起,没有什么荤菜时,炒一碟爆得噼哩啵的黄豆,在女人们的沉重的眼皮底下,迟迟不收起喝酒的大碗,肆无忌惮地说着不着边际的笑话,松筋活络,似乎要把一天的劳累笑掉。
四季更迭,一个寨子都在田里或坡上和杂草争土地的养分,今天你家要几个劳力一起去烧土,明天我家找几个邻居一伙插秧苗。总是这样互帮互助,每一家的土里少不了苞谷、旱谷(在旱地里种的糯稻米)、棉花加夏季瓜果。有时还种些高粱、小米,不至于让一些土地丢荒。
我们那里的父老乡亲有一种“换劳力”的劳作方式,今天集中到这一家干,明天集中到那一家干。每天,早早地喂饱了猪鸡鸭后,太阳有几杆子高时,吃了早饭,由“换劳力”一家统一带上午饭,带上水,到地里一字儿排开地干了起来。
大伙儿干到午后的一两点钟,感到饥肠辘辘了,便甩下手中的工具,集中到稍微平坦一点的有点树荫的地方,一齐动手。一钵炒得有些糊的`辣椒西红柿,放的盐绝对咸,外加一钵有几块肉丁的炒菜,还有一个用宽肚铝壶装的菜汤。将那带着土粒和杂草星的手,稳稳地握住木制的饭勺,往自己的碗里紧紧压上几勺饭,围成一圈儿狼吞虎咽,那怕那时有点感冒或是发痧,灌了这一肚下去,八成是被一身的汗排出来了。那是在坡上的人享受最幸福的时候啦!
近年来有了退耕还林政策,终于让汗滴禾下土的农人逐渐从地里得到解放。人们的意识中有了对一直以来政府宣传的封山育林的更加清醒的认识,“山上种了树,等于修银库,下雨它能吞,天旱它能吐”。看着山上过去是为了种粮食而被毁了植被的土坡又因为种植了经济林而日渐绿浪翻滚起来。他们都说,这时代算是被我们农民赶上了。
是的,没有哪个朝代让农民这么得实惠,这是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听说过一个地方农民的玩笑话:“你再不认真抓自己的收入,让你当干部去!”玩笑的用意是正是反,分析难周,但从一个角度来讲,他们认为当农民自有一番施展拳脚的天地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我们这里的父老乡亲,还没有达到能“罚”自己家人去当干部的程度;送孩子走出农门,仍是他们一辈子含辛茹苦的终极心愿,何况,让精神接受最先进文化的陶冶,也不是金钱能够取代的。
又到了一天的黄昏,走在粗石子铺成的有小桥流水的回家的路上,赶牛的几个老头絮絮叨叨着过往的故事。不知从哪里跑出一群小孩,相互追逐,又一溜烟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一串欢笑被山风吹得好远……“今天放学那么早……”老人们心里念叨着关于学校的事,他们的脸上因此而荡漾着最幸福的波纹。
这桂西北山区中鸡窝子里的人家呀……
★ 平家物语读后感
★ 贾平凹散文
★ 二婆散文
★ 二大爷散文
★ 俞平伯散文读后感
★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
★ 贾平凹的散文
★ 贾平凹散文好句
★ 贾平凹散文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