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家在途中散文(共含11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爱瓜子的南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家在途中散文
“啤酒饮料方便面咯!”这熟悉而又令人反感的声音又开始叫嚣了起来。
我被吵醒,已经是早上七点钟。
列车里响起了舒缓的钢琴曲,把每个疲倦的人从奔波的梦里叫醒来。拉开窗帘,窗外是青葱的大山和奔涌的河流,通天的高架桥从山的半腰穿过,看不到尽头。白色墙体,红瓦结构的民房在狭长的山川之间静静伫立,好像一个个慈祥的母亲,在黎明的晨雾里,等候着归家的游子。清晨的云雾把高山笼罩,把江水环绕,从东方直到西方,从他乡直到故乡,我们活在虚幻的梦里,沉睡的不想醒来。
我揉了揉惺忪的双眼,依靠着座位从车窗外望去。此时,已经有早起的老农挑着从山间接来的溪水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急赶,想必是家中的老伴摘好了自家种的菜,架起了灶火,准备做一顿清淡美味的早饭。一群群的飞鸟从暗青色的天空下掠过,穿过云雾,穿过人家,在清澈的河流边降落,饮一口河水,漱口,开始迎接崭新的一天。
车内的旅客都已经醒来,有的舒展身体,有的睡眼惺忪,有的已经在洗手间外排成了长队。窗帘被一幕幕的拉开,车内从昏暗重回光明,从平静重回躁动。人们望向窗外,风景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一条河流,也从清澈变得浑浊。突然想起,我们已经随着列车走过了一千五百多公里的路程。
但当他们望向窗外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他们眼中的欢喜和愉悦。那种眼神,是期盼,是等候,是安心,是久别的游子得以重回家乡时的泪光闪烁;是奔波的生命在找到可以暂时安歇的港湾时的欣慰无比;是学飞的.雏鸟在满身伤痕后看到温巢时的感动万分;是我们一次次背井离乡,一次次离开又回来的潸然泪下。
我们为了生活,为了梦想,为了不得已的苦衷而离开家乡。我们为了亲人,为了爱人,为了久别的朋友而闪烁泪光。一次次的旅途,一幕幕的风景,都在生命的列车中,变得熟悉,变得迷茫。而我们,只能勇敢行走,学会坚强。每个人眼中的期盼,穿过城市的夜空,穿过旅途的峰峦叠嶂,那纯粹的声音,如山中的泉水静静流淌,流入我们的梦乡。
如果有一个梦,可以翻山越水,可以日行千里,可以披星戴月,可以无惧风霜,那就是我们心中的故乡。
这时候,我不禁想起了汪国真先生的一首诗:“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是啊,道路即使漫长,未来即使迷茫,我们也决不能放弃,只要眼中有光,必定会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还在靠着座位欣赏窗外的家乡风光,列车突然进入了一条隧道,车厢内顿时变得昏暗起来。接着,列车上响起了播音员好听的声音:“各位旅客,下一站是甘谷车站,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车……”
我借着车厢内不怎么亮的照明灯,收拾好自己的一个包,准备下车。忽然,一束耀眼的白光从前面朝我射来,我知道列车快驶出隧道了。当那一束白光变得最耀眼继而又消失的时候,我再次抬头看向了窗外:阳光从天顶的云雾中探出头来,安静的世界光明一片。
“哥哥,快到了么?行李多不多,我们去接你?”车快到站,姑姑家的几个妹妹给我打来电话。
“不多,就一个包,我下车就过来,咱一起回家!”
好,我们回家!
在途中散文
我站在公交车的站牌下,扭着头,向路中间来回地张望。我那期盼的神情会让你以为我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哪位姑娘。但是,你误会了,我此刻正在寻找比姑娘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辆能够载我回家的公交车,因为家中还有一位姑娘在等待着我。
我踮起脚尖,像等待戈多一样地等待着我的“戈多”。
周围站着很多和我一样等待着公交车的人们,他们脸上期待的表情也不亚于我的期待。 一辆辆公交车来了又去,但是他们都不是我要的'那班车。
曾经的姑娘已经苍老了我的等待,而现在的公交车似乎又重新为我续上了一段漫长的等待。可是不懂风情的司机大哥根本无法体会到此刻我的心情,我宁愿让姑娘苍老了我的等待,也不能让公交车苍老了我的等待。在等待中,我心急如焚。我想,我不想在等待中爆发,也不想在等待着中灭亡,只好在等待中沉默……
在司机还没有到来之前,我恨不得去公 交公司当司机。因为每天早晨当我总是担心于上班会迟到的时候,而再看看司机大哥,他总是一副淡定的表情,让我心生羡慕。如果我做司机了,我就可以像他一样,在别人心急如焚的时候,依然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他可以在宽敞的大路上横冲直撞,在堵车的时候吹着小曲,在心情不爽骂骂咧咧,在兴致来临的时候猛踩刹车……而我只能在迟到的时候在心里自我安慰:每周不迟到个一两次,人生也太不完美了!
司机终于摇摇晃晃地来了。一群人蜂拥而上。我只是向车靠近,没有用力去挤,但是我被别人挤着,而别人又被我挤着,大家就那么地挤着挤着就上去了!
站在车里,我似乎感觉到自己快被挤成了一张照片,脚随时都有离地的可能。我的脸贴着窗户,想必车窗外的人可以看到我那张因为和玻璃互相作用力而变得扭曲的脸。你们或许感觉我很难受,但是我内心其实很满意,因为毕竟我上来了。看着路上那些没有挤上来的人儿,我笑了。
接着,就是感受司机潇洒自如的车技时刻。尤其是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颠簸起来的时候,让你有种在真空中悬浮的感觉。
有时候,大家之间发生了摩擦,然后互相之间顶上几句、问候几句是常有的,最怕互相之间问候别人的母亲之类的!
车上的下不来,车下的上不去。而我每次只是想有一个站的空间。不过如果你在郑州坐公交车的话,前提是只要你能坐上公交车,我相信你能体会到什么叫作“不站则已,让你一站到底”。
家在途中阅读答案
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童年时,家是一声声呼唤。
那时的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邻居同学玩得天昏地暗,直到炊烟散去,听见父母喂,回家了,吃饭了的呼唤才回家,这样的声音伴着我慢慢长大,日复一日,至今仍在我的耳旁回响。
一转眼,童年过去了,当胡须慢慢从嘴角长出,家又成了一个想逃脱的地方。
书看多了,世界也变大了,一张床小了,父母的叮咛也显得多余了,盼望着什么时候我能拥有自己的天空。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开始受伤,开始在人海中翻腾,开始知道,有些疼痛无法对人说,甚至知心的朋友。于是,重新开始想家。当受了重伤时,幻想着飞到远方的家中,在推开家门的一瞬,让自己泪流满面。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那种熟悉的味道,那窗前一成不变的风景
远离母亲,在外省生存,工作之余便有无数个周末无处打发,手中的电话本很厚,从头翻到尾,却没有一个号码是为我此时准备的.。这个时候,家又变成了自己要和另外一个人建立的那一个新的小家。
从相识、相恋到相拥,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拥有了一个平凡的家。此时,家的概念又变了,它是深夜回家时那盏为你点起的灯,是傍晚你看看书我看看电视偶尔交谈几句的那种宁静,是一桌胃口不好时也吃得下的饭菜,是得意忘形时可以呼朋唤友可以张口说粗话的地方。
不久前,我成了父亲,我和一个新的生命在家中相逢,一种奇妙的感受充斥我的心,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想挣脱却又那么愿意沉溺其中,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的力量。
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比如当年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然而在家中,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坚强,比如父亲过世后,柔弱的母亲开始变得坚强,她带着我们哥儿俩,一步一步地从变故中走出,之后,家又重新站立了起来,又变得祥和,变得不再阴云密布。在这个过程中,家又像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命起步虽久,前路却还遥远。家的概念还会变换,然而我已经知道,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
1.作者为什么要以家在途中为标题?请用原文作答。(2分)
答: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比如当年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
2.揣摩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
答:玩物丧志在这里是贬义褒用,写出了孩子的出生带给我的甜蜜与幸福。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一句。(2分)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比喻成一封封信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父母的孩子对家的想念。
4.家是温馨的港湾,职场的精英、漂泊的游子、海外的同胞,无不思国恋家。请联系后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三位作者思乡情结的理解。(80字以上工整书写,4分)
答: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这里指的是为大家和小家而奔波。小家是指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庭。那里有我们的父老乡亲,也有我们最爱的亲人;而大家是指我们的国家,我们荣辱与共的国家。小家的荣辱是与大家的发展紧紧相连的。这句话体现了白岩松强烈的家国意识。
白岩松《家在途中》阅读答案
家对于每个人的概念是在随着人生阅历的不同而时时变化的,总是给奔波的人不同的感受,下面给大家分享《家在途中》阅读答案,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家在途中
白岩松
①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②童年时,家是一声声呼唤。
③那时的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住的相邻的同学玩得天昏地暗,直到炊烟散去,听见父母“喂,回家了,吃饭了”的呼唤才回家,这样的声音伴着我慢慢长大,日复一日,至今仍在我的耳旁回响。
④一转眼,童年过去了,当胡须慢慢从嘴角长出,家又成了一个想逃脱的地方。
⑤书看多了,世界也变大了,一张床小了,父母的叮咛也显得多余了,盼望着什么时候我能拥有自己的天空。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
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开始“受伤”,开始在人海中翻腾,开始知道,有些疼痛无法对人说,甚至知心的朋友。于是,重新开始想家。当受了“重伤”时,幻想着飞到远方的家中,在推开家门的一瞬,让自己泪流满面。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那种熟悉的味道,那窗前一成不变的风景……
⑦远离母亲,在外省生存,工作这余便有无数个周末无处打发,手中的电话本很厚,从头翻到尾,却没有一个号码是为我此时准备的。这个时候,家又变成了自己要和另外一个人建立的那一个新的小家。
⑧从相识、相恋到相拥,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拥有了一个平凡的家。此时,家的概念又变了,它是深夜回家时那盏为你点起的灯,是傍晚你看看书我看看电视偶尔交谈几句的那种宁静,是一桌胃口不好时也吃得下的饭菜,是得意忘形时可以呼朋唤友可以张口说粗话的地方。
⑨不久前,我成了父亲,我和一个新的生命在家中相逢,一种奇妙的感受充斥我的心,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想挣脱却又那么愿意沉溺其中,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力量。
⑩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比如当年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然而在家中,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坚强,比如父亲过世后,柔弱的母亲开始变得坚强,她带着我们哥儿俩,一步一步地从变故中走出,之后,家又重新“站立”了起来,又变得详和,变得不再阴云密布。在这个过程中,家又像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⑾生命起步虽久,前路却还遥远。家的概念还会变换,然而我已经知道,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
阅读练习题: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3分)
2、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怎样理解“家”的?(4分)
3、作者为什么要说“家在途中”呢?(请用原文回答)(4分)
4、揣摩选文中的划线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4分)
⑴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
⑵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
5、在最后一段中,为什么说“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5分)
6、白岩松说“家在途中”,请问你有没有和他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呢?请把它写下来。(5分)
参考答案:
1、(3分)家的概念
2、(4分)童年时,家是一声声呼唤;穿上了绿色的.军装,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家是疗伤的地方;成家后,家是温馨,是一种力量,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力量。
3、(4分)“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或者“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
4、(4分)
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比喻成一封封信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父母的孩子对家的想念。
⑵“玩物丧志”在这里是贬义褒用,写出了孩子的出生带给“我”的甜蜜与幸福。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5、能够围绕对“家”的内涵的理解和对“小家”与“大家”的付出来谈,言之成理即可。(5分)
答案示例:“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这里指的是为“大家”和“小家”而奔波。“小家”是指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庭。那里有我们的父老乡亲,也有我们最爱的亲人;而“大家”是指我们的国家,我们荣辱与共的国家。“小家”的荣辱是与“大家”的发展紧紧相连的。这句话体现了白岩松强烈的家国意识。
6、(5分)(略)
白岩松家在途中阅读答案
家在途中
白岩松
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童年时,家是一声声呼唤。
那时的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邻居同学玩得天昏地暗,直到炊烟散去,听见父母“喂,回家了,吃饭了”的呼唤才回家,这样的声音伴着我慢慢长大,日复一日,至今仍在我的耳旁回响。
一转眼,童年过去了,当胡须慢慢从嘴角长出,家又成了一个想逃脱的地方。
书看多了,世界也变大了,一张床小了,父母的叮咛也显得多余了,盼望着什么时候我能拥有自己的天空。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开始“受伤”,开始在人海中翻腾,开始知道,有些疼痛无法对人说,甚至知心的朋友。于是,重新开始想家。当受了“重伤”时,幻想着飞到远方的家中,在推开家门的一瞬,让自己泪流满面。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那种熟悉的味道,那窗前一成不变的风景……
远离母亲,在外省生存,工作之余便有无数个周末无处打发,手中的电话本很厚,从头翻到尾,却没有一个号码是为我此时准备的。这个时候,家又变成了自己要和另外一个人建立的那一个新的小家。
从相识、相恋到相拥,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拥有了一个平凡的家。此时,家的概念又变了,它是深夜回家时那盏为你点起的灯,是傍晚你看看书我看看电视偶尔交谈几句的那种宁静,是一桌胃口不好时也吃得下的饭菜,是得意忘形时可以呼朋唤友可以张口说粗话的地方。
不久前,我成了父亲,我和一个新的生命在家中相逢,一种奇妙的感受充斥我的心,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想挣脱却又那么愿意沉溺其中,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的力量。
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比如当年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然而在家中,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坚强,比如父亲过世后,柔弱的母亲开始变得坚强,她带着我们哥儿俩,一步一步地从变故中走出,之后,家又重新“站立”了起来,又变得祥和,变得不再阴云密布。在这个过程中,家又像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命起步虽久,前路却还遥远。家的概念还会变换,然而我已经知道,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
1.作者为什么要以“家在途中”为标题?请用原文作答。(2分)
答: 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比如当年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
2.揣摩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
答:“玩物丧志”在这里是贬义褒用,写出了孩子的出生带给“我”的甜蜜与幸福。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一句。(2分)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比喻成一封封信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父母的孩子对家的想念。
4.家是温馨的港湾,职场的精英、漂泊的游子、海外的同胞,无不思国恋家。请联系后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三位作者思乡情结的理解。(80字以上工整书写, 4分)
答:“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这里指的是为“大家”和“小家”而奔波。“小家”是指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庭。那里有我们的父老乡亲,也有我们最爱的亲人;而“大家”是指我们的国家,我们荣辱与共的国家。“小家”的荣辱是与“大家”的发展紧紧相连的。这句话体现了白岩松强烈的家国意识。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保护人》阅读答案
2.请你记得歌唱 阅读答案
3.田野的树 阅读答案
4.《放大你的优点》阅读答案
5.高山流水 阅读答案
6.《诗中的秋》阅读答案
7.儿子的礼物 阅读答案
8.青春之门 阅读答案
9.叶子时期的梅 阅读答案
做阅读题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家在途中
白岩松
①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②童年时,家是一声声呼唤。
③那时的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住的相邻的同学玩得天昏地暗,直到炊烟散去,听见父母“喂,回家了,吃饭了”的呼唤才回家,这样的声音伴着我慢慢长大,日复一日,至今仍在我的耳旁回响。
④一转眼,童年过去了,当胡须慢慢从嘴角长出,家又成了一个想逃脱的地方。
⑤书看多了,世界也变大了,一张床小了,父母的叮咛也显得多余了,盼望着什么时候我能拥有自己的天空。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
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开始“受伤”,开始在人海中翻腾,开始知道,有些疼痛无法对人说,甚至知心的朋友。于是,重新开始想家。当受了“重伤”时,幻想着飞到远方的家中,在推开家门的一瞬,让自己泪流满面。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那种熟悉的味道,那窗前一成不变的风景……
⑦远离母亲,在外省生存,工作这余便有无数个周末无处打发,手中的电话本很厚,从头翻到尾,却没有一个号码是为我此时准备的。这个时候,家又变成了自己要和另外一个人建立的那一个新的小家。
⑧从相识、相恋到相拥,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拥有了一个平凡的家。此时,家的概念又变了,它是深夜回家时那盏为你点起的灯,是傍晚你看看书我看看电视偶尔交谈几句的那种宁静,是一桌胃口不好时也吃得下的饭菜,是得意忘形时可以呼朋唤友可以张口说粗话的地方。
⑨不久前,我成了父亲,我和一个新的生命在家中相逢,一种奇妙的感受充斥我的心,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想挣脱却又那么愿意沉溺其中,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力量。
⑩ 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比如当年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然而在家中,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坚强,比如父亲过世后,柔弱的母亲开始变得坚强,她带着我们哥儿俩,一步一步地从变故中走出,之后,家又重新“站立”了起来,又变得详和,变得不再阴云密布。在这个过程中,家又像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⑾生命起步虽久,前路却还遥远。家的概念还会变换,然而我已经知道,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
《家在途中》阅读题
9.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3分)
10.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怎样理解“家”的?(4分)
11. 作者为什么要说“家在途中”呢?(请用原文回答) (4分)
12. 揣摩选文中的划线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4分)
⑴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
⑵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
13.在最后一段中,为什么说“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5分)
14..白岩松说“家在途中”,请问你有没有和他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呢?请把它写下来。(5分)
做阅读答题要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家在途中
白岩松
①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②童年时,家是一声声呼唤。
③那时的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住的相邻的同学玩得天昏地暗,直到炊烟散去,听见父母“喂,回家了,吃饭了”的呼唤才回家,这样的声音伴着我慢慢长大,日复一日,至今仍在我的耳旁回响。
④一转眼,童年过去了,当胡须慢慢从嘴角长出,家又成了一个想逃脱的地方。
⑤书看多了,世界也变大了,一张床小了,父母的叮咛也显得多余了,盼望着什么时候我能拥有自己的天空。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
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开始“受伤”,开始在人海中翻腾,开始知道,有些疼痛无法对人说,甚至知心的朋友。于是,重新开始想家。当受了“重伤”时,幻想着飞到远方的家中,在推开家门的一瞬,让自己泪流满面。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那种熟悉的味道,那窗前一成不变的风景……
⑦远离母亲,在外省生存,工作这余便有无数个周末无处打发,手中的电话本很厚,从头翻到尾,却没有一个号码是为我此时准备的。这个时候,家又变成了自己要和另外一个人建立的那一个新的小家。
⑧从相识、相恋到相拥,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拥有了一个平凡的家。此时,家的概念又变了,它是深夜回家时那盏为你点起的灯,是傍晚你看看书我看看电视偶尔交谈几句的那种宁静,是一桌胃口不好时也吃得下的饭菜,是得意忘形时可以呼朋唤友可以张口说粗话的地方。
⑨不久前,我成了父亲,我和一个新的生命在家中相逢,一种奇妙的感受充斥我的心,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想挣脱却又那么愿意沉溺其中,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力量。
⑩ 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比如当年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然而在家中,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坚强,比如父亲过世后,柔弱的母亲开始变得坚强,她带着我们哥儿俩,一步一步地从变故中走出,之后,家又重新“站立”了起来,又变得详和,变得不再阴云密布。在这个过程中,家又像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⑾生命起步虽久,前路却还遥远。家的概念还会变换,然而我已经知道,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
9.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3分)
10.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怎样理解“家”的?(4分)
11. 作者为什么要说“家在途中”呢?(请用原文回答) (4分)
12. 揣摩选文中的划线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4分)
⑴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
⑵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
13.在最后一段中,为什么说“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5分)
14..白岩松说“家在途中”,请问你有没有和他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呢?请把它写下来。(5分)
9.(3分)家的概念
10.(4分)童年时,家是一声声呼唤;穿上了绿色的军装,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家是疗伤的地方;成家后,家是温馨,是一种力量,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力量。
11.(4分)“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或者“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
12.(4分)
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比喻成一封封信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父母的孩子对家的想念。
⑵“玩物丧志”在这里是贬义褒用,写出了孩子的出生带给“我”的甜蜜与幸福。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3.能够围绕对“家”的内涵的 理解和对“小家”与“大家”的付出来谈,言之成理即可。(5分)
答案示例:“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这里指的是为“大家”和“小家”而奔波。“小家”是指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庭。那里有我们的父老乡亲,也有我们最爱的亲人;而“大家”是指我们的国家,我们荣辱与共的国家。“小家”的荣辱是与“大家”的发展紧紧相连的。这句话体现了白岩松强烈的家国意识。
14.(5分)(略)
《家在途中》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①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②童年时,家是一声声呼唤。
③那时的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住的相邻的同学玩得天昏地暗,直到炊烟散去,听见父母“喂,回家了,吃饭了”的呼唤才回家,这样的声音伴着我慢慢长大,日复一日,至今仍在我的耳旁回响。
④一转眼,童年过去了,当胡须慢慢从嘴角长出,家又成了一个想逃脱的地方。
⑤书看多了,世界也变大了,一张床小了,父母的叮咛也显得多余了,盼望着什么时候我能拥有自己的天空。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
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开始“受伤”,开始在人海中翻腾,开始知道,有些疼痛无法对人说,甚至知心的朋友。于是,重新开始想家。当受了“重伤”时,幻想着飞到远方的家中,在推开家门的一瞬,让自己泪流满面。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那种熟悉的味道,那窗前一成不变的风景……
⑦远离母亲,在外省生存,工作这余便有无数个周末无处打发,手中的电话本很厚,从头翻到尾,却没有一个号码是为我此时准备的。这个时候,家又变成了自己要和另外一个人建立的那一个新的小家。
⑧从相识、相恋到相拥,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拥有了一个平凡的家。此时,家的概念又变了,它是深夜回家时那盏为你点起的灯,是傍晚你看看书我看看电视偶尔交谈几句的那种宁静,是一桌胃口不好时也吃得下的饭菜,是得意忘形时可以呼朋唤友可以张口说粗话的地方。
⑨不久前,我成了父亲,我和一个新的生命在家中相逢,一种奇妙的感受充斥我的心,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想挣脱却又那么愿意沉溺其中,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力量。
⑩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比如当年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然而在家中,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坚强,比如父亲过世后,柔弱的母亲开始变得坚强,她带着我们哥儿俩,一步一步地从变故中走出,之后,家又重新“站立”了起来,又变得详和,变得不再阴云密布。在这个过程中,家又像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⑾生命起步虽久,前路却还遥远。家的概念还会变换,然而我已经知道,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
9.文章的线索是什么?(3分)
10.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怎样理解“家”的?(4分)
11.作者为什么要说“家在途中”呢?(请用原文回答)(4分)
12.揣摩选文中的划线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4分)
⑴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
⑵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
13.在最后一段中,为什么说“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5分)
14……白岩松说“家在途中”,请问你有没有和他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呢?请把它写下来。(5分)
参考答案:
9.(3分)家的概念
10.(4分)童年时,家是一声声呼唤;穿上了绿色的军装,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家是疗伤的地方;成家后,家是温馨,是一种力量,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力量。
11.(4分)“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或者“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
12.(4分)
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比喻成一封封信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父母的孩子对家的想念。
⑵“玩物丧志”在这里是贬义褒用,写出了孩子的出生带给“我”的甜蜜与幸福。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3.能够围绕对“家”的内涵的理解和对“小家”与“大家”的付出来谈,言之成理即可。(5分)
答案示例:“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这里指的是为“大家”和“小家”而奔波。“小家”是指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庭。那里有我们的父老乡亲,也有我们最爱的亲人;而“大家”是指我们的国家,我们荣辱与共的国家。“小家”的荣辱是与“大家”的发展紧紧相连的。这句话体现了白岩松强烈的家国意识。
14.(5分)(略)
《白岩松家在途中》的阅读答案
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童年时,家是一声声呼唤。
那时的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邻居同学玩得天昏地暗,直到炊烟散去,听见父母喂,回家了,吃饭了的呼唤才回家,这样的声音伴着我慢慢长大,日复一日,至今仍在我的耳旁回响。
一转眼,童年过去了,当胡须慢慢从嘴角长出,家又成了一个想逃脱的地方。
书看多了,世界也变大了,一张床小了,父母的叮咛也显得多余了,盼望着什么时候我能拥有自己的天空。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开始受伤,开始在人海中翻腾,开始知道,有些疼痛无法对人说,甚至知心的朋友。于是,重新开始想家。当受了重伤时,幻想着飞到远方的家中,在推开家门的一瞬,让自己泪流满面。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那种熟悉的味道,那窗前一成不变的风景
远离母亲,在外省生存,工作之余便有无数个周末无处打发,手中的电话本很厚,从头翻到尾,却没有一个号码是为我此时准备的。这个时候,家又变成了自己要和另外一个人建立的那一个新的小家。
从相识、相恋到相拥,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拥有了一个平凡的家。此时,家的概念又变了,它是深夜回家时那盏为你点起的灯,是傍晚你看看书我看看电视偶尔交谈几句的那种宁静,是一桌胃口不好时也吃得下的饭菜,是得意忘形时可以呼朋唤友可以张口说粗话的地方。
不久前,我成了父亲,我和一个新的生命在家中相逢,一种奇妙的感受充斥我的心,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想挣脱却又那么愿意沉溺其中,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的力量。
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比如当年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然而在家中,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坚强,比如父亲过世后,柔弱的母亲开始变得坚强,她带着我们哥儿俩,一步一步地从变故中走出,之后,家又重新站立了起来,又变得祥和,变得不再阴云密布。在这个过程中,家又像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命起步虽久,前路却还遥远。家的概念还会变换,然而我已经知道,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
1.作者为什么要以家在途中为标题?请用原文作答。(2分)
答: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比如当年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
2.揣摩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
答:玩物丧志在这里是贬义褒用,写出了孩子的出生带给我的甜蜜与幸福。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一句。(2分)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比喻成一封封信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父母的孩子对家的想念。
4.家是温馨的港湾,职场的精英、漂泊的游子、海外的同胞,无不思国恋家。请联系后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三位作者思乡情结的理解。(80字以上工整书写,4分)
答: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这里指的是为大家和小家而奔波。小家是指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庭。那里有我们的父老乡亲,也有我们最爱的亲人;而大家是指我们的国家,我们荣辱与共的国家。小家的荣辱是与大家的发展紧紧相连的。这句话体现了白岩松强烈的家国意识。
车飞疾而过,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条路,上次是这样,上上次也是这样,事实上,每次经过这条路,我都会这样看着……忽然间,又像是不知不觉间,没有了喧嚣,看不到汽车,看不到行人,全世界只剩下我,这条悠长悠长着向上陡的路,那些不变的路灯,还有摇曳着的树。
我一直看着路的前方,那是灯火通明的前方,两边整齐的路灯像两条闪闪发亮的钻石项链,一直那么闪耀着,从开始有记忆的我,到现在茫然着的我,到很久很久以后,我不禁想,那时我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记得小时候,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看着这条陡峭的路,常常想,等我的车开到陡坡那里,一定会掉下来吧!于是我系紧了安全带,甚至准备随时营救没有意识到“危险”的爸爸。然而直到下车我才意识到,那段陡峭的路早过了,我一直思考着,为什么经过时像平地呢?似乎每次经过时我都想到这个问题,小时候,我丢开那些所谓科学解释,看着路灯,右倾着脑袋思考着,用我自己的方式思考着。而此刻,我也右倾着脑袋思考,在恍惚的黄色灯光中……
回忆开始断断续续播放,仿佛还是昨天,我和朋友们在家办了一个小小的只属于我们的生日派对,吃完蛋糕,我拿着一张大纸,画着我们将来的房子。我说,我要把爸爸妈妈都搬进去,我们的家人都住在一起!她们点头赞许,其中一个还说,窗户要作成兔子形状的,墙要用巧克力做。我不同意,说,巧克力不好吃,要蛋糕做,如果摔倒了还软软的,不疼,摔在巧克力上一点都不舒服……我们那样认真地讨论着,那是多希望第二天就长大了,就可以去建我自己的房子!
那样清晰地记得和同学拉钩钩,中指是和好,无名指是分手,小拇指是许诺不说出小秘密,拉钩就像一种不可少的程序,没有拉钩就不能兑现。我记得一下课就跳橡皮筋是的疯狂;一起吃午餐谈天说地的快乐;给芭比娃娃做衣服的痴情;一起野炊烤鱼,拿树叶熬汤的童真;用树枝作秋千摔屁股的阵痛;围一大群在街上狂唱狂跳的痛快;加入表演队化妆后的自豪;被同学玩笑后找老师辞职的委屈……那些零碎的记忆,写不完,播不完。
我记得有一次疯玩后头冒白雾,朋友说是要成仙了!我吓怕了,赶紧跑回家抱着妈妈大哭,妈妈说那是因为水蒸发,我却一个劲喊着:我不成仙,呜,我不成仙,我要和阳阳玩,我还要当班长,呜呜,还有大队长……
我记得我们四个曾像电视中那样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们结成了姐妹,一刻都不分离,上课偷偷换座位,我们无话不说,有时不需要说话,只需要在一起就有安全感。我认为有了她们就可以去冒任何险,我以为我们一辈子不会分开,可现在却再也联系不到了……
我听见爷爷问我怕什么,我重重地拍着胸膛,想象自己是奥特曼、葫芦娃,我说我天不怕地不怕!思索了一番,又加了一句,除了蛇和其他扭来扭去的虫子,我想不到有什么比回头看到毛毛虫更可怕。我告诉爷爷,如果看到老虎也别怕,我会保护他的,而且我还在不断直视太阳练火眼精金呢。他只是笑,我也只记得他的笑,那样慈祥的笑。后来爷爷去世了,只留给我记忆中的微笑,再也没有人问我怕什么,更没有人关心我怕什么。
一切那样清晰而模糊,那么多东西总是可遇不可求,我不知道我曾拥有这些经历算不算幸福,我只知道,那后来的现在,没有人再和我一起疯疯癫癫;没有人会担心我担心的;没有人与我无话不说;没有人一看到我就大声喊大队长;没有人了解我像了解她自己;没有人直视我的眼睛说还有我;没有人会原谅我所以的错误,没有人无理由地时刻和我在一起;没有人那样亲切地叫我。没有,再也没有。也许那些只属于过去,我只能庆幸这些存在于过去,存在于我的记忆中,至少他们存在过,至少我还记得,还能偶尔温暖,在自己的世界再次拥有。
……
一眨眼我又回到车中,看着窗外,一盏盏路灯划过我的视线,如同这样,时间会带走一些东西,环境会改变一些东西,如果说一物换一物很公平,那么我想,我并没有失去什么。
在到达坡的最高点是,我望了一眼后视镜中的那条路,那些模样依旧的闪着温暖黄光的路灯,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一下笑了,大概因为他们还是老样子,过去了的什么都没变,都还在那里,幸亏都还在。
我心中一阵满足,瞬间经过了那个平坦的陡坡。
★ 旅途中随笔
★ 家在北方诗歌
★ 家在远方诗歌
★ 家在何方作文
★ 我与家散文
★ 家的味道的散文
★ 生活感悟散文:家
★ 家的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