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原文及注释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大耳朵土豆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原文及注释(共含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大耳朵土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原文及注释

篇1:《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原文及注释

①唐城:县名。《元和郡县志·山南道·随州》:“唐城县,本汉随县地。……开元二十四年,采访使宋鼎奏置。”按,《旧唐书·地理志二·随州》云:“唐城,开元二十六年,分枣阳置。”置县之年,说各不同。杨使君:疑指杨濯,开元中为随州刺史。见《唐刺史考》

②犯霜:冒霜。

③观题及此句,知唐城馆在唐城县城北。

④逼:迫切。

⑤后信:后约。

⑥策:鞭打。蹇:指疲驽,劣马。

篇2:《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原文及注释

作者:唐·孟浩然

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

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访人留后信,策蹇赴前程。

欲识离魂断,长空听雁声。

篇3: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的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的意思,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赏析 -诗词大全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

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访人留後信,策蹇赴前程。

欲识离魂断,长空听雁声。

篇4: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有关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

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访人留後信,策蹇赴前程。

欲识离魂断,长空听雁声。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在位。

宇文邕,自幼孝敬,聪明有才识,他的父亲宇文泰说:“继承我的大业的人,必定是宇文邕。”宇文邕十二岁的时候,被封为辅城郡公。孝闵帝宇文觉称帝建立北周后,拜为大将军,出镇同州。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后,迁任柱国,授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

武成元年(559年),任大司空、治御正,并进封为鲁国公,领宗师。甚得明帝的宠爱,朝廷大事,多有参与。宇文邕性格沉稳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明帝经常感叹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宇文邕不甘做傀儡,于572年杀死宇文护,正式临朝听政。在位期间,宇文邕极力摆脱鲜卑旧俗,接受华夏文化,而且自己也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据史书记载,他“身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另外他还听从卫元嵩意见大举灭佛,捣毁全国大量佛塔、佛寺,严令僧尼还俗,这是“求武器于塔庙之间、以士兵于僧侣之下”的富国强兵运动,是为三武灭佛之一。而在宇文邕禁止佛教之外,起初亦禁止道教。

正当北周日益强盛的.时候,北齐却日衰,于是宇文邕于建德四年(575年)末出兵大举进攻腐朽的北齐,并于一年半后(即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英年中逝时年仅36岁,谥号为武帝,庙号是高祖,六月己未日,葬于孝陵。

他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两百多年的乱世中少数称得上有作为的君主,他死后,朝廷渐由杨坚掌握。在史书中,他是一位严父,曾对其继承人长子宇文赟施用体罚,并多次威胁教而不善的太子宇文赟(北周宣帝)会削去其太子地位,但最后都没有实行。

篇5:《早发白帝城》原文翻译及注释

《早发白帝城》原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早发白帝城》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篇6:谷口书斋寄杨补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韵译

山泉沟壑萦绕着这座茅屋书斋,云霞映衬墙头薜荔象五彩幔帷。

雨后新竹的姿彩多么叫人喜爱,更可爱晚山映照着夕阳的余辉。

悠闲的白鹭常常早早回巢栖宿,秋花饱含生机比别处落得更迟。

家仆正辛勤地把萝径打扫干净,我昨天与老朋友预约会面日期。

注释

1、谷口:古地名,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

2、补阙:官名,职责是向皇帝进行规谏。

3、茅茨:(cí)茅屋。

4、泉壑:这里指山水。

5、怜:可爱。新雨:刚下过的雨。

6、山:即谷口。夕阳:傍晚的太阳。

7、迟:晚。

8、家童:家里的小孩。

9、昨:先前。

山泉沟壑绕着我的茅舍,云霞掩映帷幕般的薜荔。

新雨过后青竹更是苍翠,夕阳挥中山色增添秀美。

悠闲的白鹭早早就栖息,秋日的花朵迟迟不凋谢。

家僮清扫着松萝的小径,早与故人相约盼他到来。

赏析

从诗题中不难看出这是一首邀请朋友赴约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他的书斋的清幽雅致,意在表达对杨补阙的盛情,期待他能如期来访,而这些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准确、细腻的描绘来实现的。

首联中“茅茨”为“茅屋”之意,在这里指的是诗人简朴的书斋。“薜帷”指“薜荔的墙帷”。应理解为墙上长满了薜荔,显示了居所的自然状态。句中用得最妙的是“带”字,应为动词“像带子一样环绕”,与第二句中的“生”相对应,能充分的引发读者的想象:山泉沟壑萦绕着诗人的小屋,浮云彩霞似从小院中升腾而起。此联为全诗的起笔,远观书斋,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如赏人间仙境。

颔联与颈联写书斋周围的景物,“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是此诗是最出彩的句子,二者为倒装句,先突出了竹林山色令人怜爱,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指出它们令人怜爱的原因是雨后新绿、夕阳渲染,如此遣词造句,不仅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而且让它们具有了极强的色彩感,使读者很有质感地感受到竹林高山的清秀壮丽。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写了这里的鸟与花。白鹭早早的休息,只因一个“闲”字,充分说明了这里的幽静:鸟儿少有人打扰,便可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秋花迟迟不肯落下,只能说明这里的环境适宜它们生长,便可久驻枝头。写鸟、花意在突出书斋环境的清幽雅致、清新宜居。

尾联写诗人早已让家人把那缀满绿萝的小径打扫干净,原因是昨天与杨补阙的约定。一如“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之妙。诗人在上文极力地推崇书斋的环境,意在引出这个约定,希望朋友能如约而至。

此诗用字精准,形式工整,手法独到,写景唯美,表意含蓄,值得后人品读。

《早发白帝城》原文翻译及注释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注释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早发白帝城 / 白帝原文及赏析

醉翁亭记 原文及注释

蜀道难原文及注释

《孟母三迁》原文及注释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注释

中吕朝天子原文及注释

韦应物《使云阳寄府曹》原文及注释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原文及注释(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原文及注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