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韦应物《使云阳寄府曹》原文及注释(共含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卡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韦应物《使云阳寄府曹》原文及注释
原文
使云阳寄府曹
作者:唐·韦应物
夙驾祗府命,冒炎不遑息。
百里次云阳,闾阎问漂溺。
上天屡愆气,胡不均寸泽。
仰瞻乔树巅,见此洪流迹。
良苗免湮没,蔓草生宿昔。
颓墉满故墟,喜返将安宅。
周旋涉涂潦,侧峭缘沟脉。
仁贤忧斯民,贱子甘所役。
公堂众君子,言笑思与觌。
注释
①使:外出执行公务。云阳:唐县名,属京兆府。故城在今陕西径阳县北。“府曹:指京兆府诸曹。时作者官京兆府功曹。
②夙驾:早起驾车出行。《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说于桑田。”祗:恭敬。府命:京兆府之命。
③不逞:顾不上。
④次:到达。
⑤闾阎:泛指民间。问:慰间。漂溺:指溺于洪水的人。
⑥愆气:指天气失常。
⑦胡:何。均寸泽:指均匀地降雨。
⑧巅:顶。
⑨湮没:埋没,此处指淹没。
⑩蔓草:蔓生的杂草。宿昔:早晚,表示时间很短。
11颓:倒塌。墉:城墙,墙壁。故墟:故城。
12周旋:犹“盘旋”。途潦:路上的积水。
13侧:倾斜。峭:峻峭,陡直。缘:沿。沟脉:沟渠的`脉络。
14仁贤:仁爱、贤德之人。斯民:指百姓。
15贱子:作者自谦之称。甘所役:心甘情愿地担负委派的事务。
16觌:相见。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使云阳寄府曹,使云阳寄府曹韦应物,使云阳寄府曹的意思,使云阳寄府曹赏析 -诗词大全
使云阳寄府曹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夙驾祗府命,冒炎不遑息。百里次云阳,闾阎问漂溺。
上天屡愆气,胡不均寸泽。仰瞻乔树巅,见此洪流迹。
良苗免湮没,蔓草生宿昔。颓墉满故墟,喜返将安宅。
周旋涉涂潦,侧峭缘沟脉。仁贤忧斯民,贱子甘所役。
公堂众君子,言笑思与觌。
《寄陶副使》原文和注释
《寄陶副使》原文和注释
《寄陶副使》作品介绍
《寄陶副使》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
《寄陶副使》原文
寄陶副使
作者:唐·王昌龄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
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寄陶副使》注释
①副使:唐节度、防御、观察、采访、转运等使之僚佐副使。
②海门:江河入海口。
③湘沅:湘水和沅水。均在今湖南省境内。
④“春来”句:《旧唐书·玄宗纪》载,天宝九载(750)“春正月寅朔,……群臣请封西岳,从之”。西岳,即华山。
⑤紫绶:汉将军用金印紫绶。
《寄陶副使》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寄陶副使》繁体对照
聞道將軍破海門,如何遠謫渡湘元。
春來明主封西嶽,自有還君紫綬恩。
韦应物《寄中书刘舍人》 原文及注释
原文
云霄路竟别,中年迹暂同。
比翼趋丹陛,连骑下南宫。
佳咏邀清月,幽赏滞芳丛。
迨予一出守,与子限西东。
晨露方怆怆,离抱更忡忡。
忽睹九天诏,秉纶归国工。
玉座浮香气,秋禁散凉风。
应向横门度,环珮杳玲珑。
光辉恨未瞩,归思坐难通。
苍苍松桂姿,想在掖垣中。
注释
1中书刘舍人;刘太真。
2云霄路:指仕途。竟别:终究各有不同。
3迹暂同:指同为京官。迹,行迹。
4比翼:犹“并肩”。丹陛:宫殿前的石阶,地面漆成红色,故称。
5连骑:并马。南宫:尚书省。建中二年,韦为尚书比部员外郎,刘官驾部郎中、知制浩。
6佳咏:吟咏诗章。清月:指清月之夜。邀:约。
7芳丛:花丛。
8追:及。一出守:指出为滁州刺史。
9限:阻隔。
10怆怆:忧伤悲痛。
11离抱:离怀。忡仲:忧愁貌。《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仲。”
12九天诏:天子的诏令。
13秉纶:职掌草诏。纶,《礼·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建中四年夏,刘正授中书舍人(掌草诏)。国工:国中有特殊技艺的人,指刘舍人。
14玉座:皇帝的御座。
15禁:指皇宫。皇宫门户皆设禁,故称。
16横门:即横城门,汉长安城北面西头第一门。
17环佩:同“环佩”,佩玉。杳:远。玲珑:玉相击之声。
18光辉:指对方的'风采。瞩:视。
19坐:徒然。
20苍苍:茂盛貌。
21掖垣:唐时称门下省为左(东)掖或左(东)掖垣,中书省为右(西)掖或右(西)掖垣,此处指中书省。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韦应物的诗全集栏目。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8_8寄中書劉舍人韋應物
雲霄路竟別,中年跡暫同。
比翼趨丹陛,連騎下南宮。
佳詠邀清月,幽賞滯芳叢。
迨予壹出守,與子限西東。
晨露方愴愴,離抱更忡忡。
忽睹九天詔,秉綸歸國工。
玉座浮香氣,秋禁散涼風。
應向橫門度,環珮杳玲瓏。
光輝恨未矚,歸思坐難通。
蒼蒼松桂姿,想在掖垣中。
韦应物《送榆次林明府》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榆次林明府》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榆次林明府
作者:唐·韦应物
无嗟千里远,亦是宰王畿。
策马雨中去,逢人关外稀。
邑传榆石在,路绕晋山微。
别思方萧索,新秋一叶飞。
注释
①榆次:唐县名,今属山西。林明府:榆次县令林明,见《元和姓纂)卷五。
②无磋:不要叹息。
③宰王畿:为畿县令。榆次属太原府,为散县,故云。
④关外:指潼关以东。
⑤“邑传”句:《左传》昭公八年:“石言于晋魏榆。”谓石头能言语。魏榆即唐榆次县地,见《元和郡县图志》卷一三。
⑥晋山:泛指今山西境内之山。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24送榆次林明府韋應物
無嗟千裏遠,亦是宰王畿。
策馬雨中去,逢人關外稀。
邑傳榆石在,路繞晉山微。
別思方蕭索,新秋壹葉飛。
①郁金:香草名,色黄。
②情人:指友人。
③新丰:汉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古以产美酒著称。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翻译
原野上燕麦青青,游子却很悲伤;河堤上柳枝,宛如郁金花枝。
长条袅袅,春风在它的千抚万摩中逝去,整日飘扬没有安定的时候。
我现在河南,离家很久,怎么能忍受在此空对着窗牖。
情人你说要来,后来竟然又不来了,谁来共我一起酣醉新丰美酒呢?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原文翻译注释解析
作品介绍
《寒食寄京师诸弟》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8卷。
原文
寒食寄京师诸弟
作者: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释
①寒食、禁火: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②杜陵:汉宣帝陵墓,在长安东南,为应物故乡。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8_48寒食寄京師諸弟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释】:
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
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
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亲爱:指好友。
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
沿洄:指处境的顺逆。
【赏析】:
这首诗由送友启程到舟行江上,联想到世事的难测,写得很有情致,也吐露了诗人被罢官以后的心情。开头两句写别离之“初发”。三、四句写友人乘舟归去。五、六句写期望重逢。最后两句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难以自主。
全诗即景抒情,寓情于景。眼前景,意中情,口头语,世间理,如水乳交融,似蛛网交织,牵人心绪,动人心弦。
拓展
贵族子弟韦应物
中唐是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刘方平和大历十才子的时代,也是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稹和白居易的时代,我觉得中唐至少应该和晚唐平起平坐。如果把李贺也算进中唐,那么中唐诗歌的总体成绩就算和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让。
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我有点摇摆。我在这里认为中唐超越晚唐,可是后面又会说更爱晚唐。其实这并不矛盾。中唐和晚唐诗歌就像两个绝代佳人,燕瘦环肥,根本就分不出谁比谁美。只有那些愚蠢的选美比赛评委,才会根据一句俏皮话判断谁更有智慧。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京兆杜陵韦氏是关中的世家大族,衣冠鼎盛。《旧唐书》说:“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韦应物曾祖韦待价武则天时拜相。他父亲做过宗正少卿。他叔叔韦锜做过左千牛中郎将,卷入韦后和唐玄宗的斗争被杀。家里出了乱党,通常都会满门抄斩。韦应物不但没受株连,反而从十五岁起就做了唐玄宗的宫廷侍卫。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韦氏当时宗族之强,也说明唐朝比较宽宏大量。
★ 蜀道难原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