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第二课时(共含7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kir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常用技巧。
(2)初步了解一些比较特殊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方法。
2.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观念。
(2)通过一些配平技巧、配平的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和发现化学学科的科学美、规律美,从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缺项配平问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技巧。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教学过程]
[引入]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些配平的技巧,学会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问题。
第一类:缺项配平问题
例1: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KMnO4+□KNO2+□( )―□MnSO4+□K2SO4+□KNO3+□H2O
解析: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为锰和氮两种元素,则有
Mn+7→Mn+2 化合价降5×2
N+3→N+5 化合价升2×5
得:2KMnO4+5KNO2+□( )―2MnSO4+□K2SO4+5KNO3+□H2O
分析上述式子或得,由于生成物中多出了SO42-和H,则反应物( )内为H2SO4,且系数为3,由此推知H2O的系数为3。
所以答案为:2KMnO4+5KNO2+3H2SO4=2MnSO4+K2SO4+5KNO3+3H2O
[学生练习]
配平下列两个方程式:
(1)□Mn2++□S2O82-+□H2O―□SO42-+□MnO4-+□( )
(2)□Zn+□H++□NO3-―□Zn2++□NH4++□( )
第二类:待定系数法:
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子转移较难弄清的情况下,可用待定化学计量数法解决配平问题。
例1:P4O + Cl2 ― POCl3 + P2Cl5
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 将某一反应物化学计量定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以a、b、c……等字母表示,待定化学计量数的.数目越少越易完成配平。
P4O + aCl2 ―(4-2b)POCl3 + bP2Cl5
第二步 根据相等条件列出等式(设待定化学计量数时已用过的条件不能再用)。可得等式:
2a= 5b+(4-2b)×3(Cl原子总数相等)
4-2b=1 (O原子总数相等)
第三步 解出方程组。得a=
P4O +
第四步 将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改为最简单的整数比
4P4O +21Cl2 = 4POCl3 + 6P2Cl5
[学生练习]
例2:根据反应S2Ox2-+Mn2++H2O → SO42- + MnO4- +H+ 。解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____________元素被还原。
(3)若电子转移仅在两种元素之间发生,已知1mol S2Ox2-共转移2mol电子,则x =______。
解析: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较复杂,宜用待定系数法来配平。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
5S2Ox2- + (2x-14)Mn2+ + (3x-16)H2O = 10SO42- +(2x-14)MnO4- +(6x-32)H+
从离子方程式看,锰元素化合价从+2升高到+7,所以Mn2+是还原剂。
必定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氢、硫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可能降低,只可能是S2Ox2-中的氧元素。根据题中条件,5mol S2Ox2-应转移10mol电子。根据已配平的离子方程式可得:
5(2x-14) = 10
解得:x= 8
所以答案为:(1)5S2Ox2- + (2x-14)Mn2+ + (3x-16)H2O = 10SO42- +(2x-14)MnO4- +(6x-32)H+
(2)氧。(3)8。
[课堂练习]
1.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KMnO4+HCl―KCl+MnCl2+Cl2+H2O
(2)Cu2S+HNO3―Cu(NO3)2+S+NO+H2O
(3)KMnO4+H2C2O4+H2SO4―CO2+MnSO4+K2SO4+H2O
(4)Fe(OH)3+NaOH+Cl2―Na2FeO4+NaCl+H2O
(5)MnO2+I-+H+―Mn2++I2+H2O
(6)An+Bx- ―Bm+Ax-
2.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 Fe (OH)3+ ClO- + OH- ― FeO
(2)已知有3.21g氢氧化铁参加反应,共转移了5.42×1022个电子,则n= _________,FeO
(3)根据(1)(2)推测FeO
A.氯气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D.氧气
3.将NaBiO3固体(黄色,微溶)加入MnSO4的混合溶液里,加热,溶液显紫色(Bi3+无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aBiO3+□Mn2++□H+
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4.单质铁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aFe+bNO3-+cH+==dFe2++fFe3++gNO↑+hN2O↑+kH2O(系数均为自然数)
(1)c、g、h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d、f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f、g、h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12,铁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c的取值范围是____。
参考答案
1.(1)2,16,2,2,5,8
(2)3,16,6,2,4,6
(3)2,5,3,10,2,1,8
(4)2,10,3,2,6,8
(5)2,10,16,2,5,8
(6)mx,mny,ny,mnx。
2.(1)2Fe (OH)3+ (5-n)ClO- +2n OH- = 2 FeO
(2)n=2,FeO
3.5、2、14,5、5、2、MnO4-、7、H2O
4.(1)c= 4g+10h。(2)c-b=2d+3f。(3)2d+3f =3g+8h。(4)6篇2: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配平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配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
(2)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2.能力和方法目标
通过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学习,提高知识的综合迁移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观念。
(2)通过一些配平技巧、配平的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和发现化学学科的科学美、规律美,从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配平的规律,提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并引入新课]
问题1.投影下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讨论:
反应物及性质
化合价改变
得失电子情况
发生的反应
产物
还原剂具还原性
升高
失电子
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具氧化性
降低
得电子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问题2.对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或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铜跟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硫化氢气体通入浓硫酸中:H2S+H2SO4(浓)=S↓+SO2↑+2H2O
(3)红热炭投入热的浓硝酸溶液中:C+4HNO3(浓)=CO2↑+4NO2↑+2H2O
通过以上三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如电子守恒规律、价态变化规律。
[引入新课]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讨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
[板书]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原则、配平步骤、配平依据等内容。
等大多数学生看完书后,提问学生。再师生共同总结。
配平依据:
(1)化合价升降规律: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跟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必相等,表现在化合价上就有被氧化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价数必定跟被还原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价数必定相等。
(2)质量守恒定律: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必定守恒。
配平的一般步骤:
(1)找出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
(2)分析各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价数;
(3)以化学式为单位,求出化合价升、降价数的最小公倍数,使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升、降总价数相等。
(4)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的化学计量数。
(其中1、2、3是为了保证电子得失数相等,第4步是保证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这一阶段中,教师可以找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例子,一边跟学生一起配平这个方程式,一边跟学生一起总结氧化还原配平的基本步骤。最后让学明确,在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还不熟练的初始阶段,要按部就班根据配平进行训练。熟练后可以跳过某些步骤,直接配平。
[课堂练习]
1.根据以上步骤,配平以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Cr3++□Na2O2+□OH-―□CrO42-+□Na++□H2O
(2)□CrI3+□Cl2+□KOH―□K2Cr2O7+□KIO4+□KCl+□H2O
(3)□P4+□HNO3+□H2O―□H3PO4+□NO↑
(4)□Mn2++□S2O82-+□H2O―□SO42-+□MnO4-+□H2O
(5)□Zn+□H++□NO3-―□Zn2++□NO+□H2O
(6)□HClO4+□P+□H2O―□HCl+□H3PO4
2.下列有关硫化亚铁跟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FeS + 6H2SO4 = Fe2 (SO4)3 + 3SO2↑+2S +6H2O
(B)4FeS + 18H2SO4 = 2Fe2 (SO4)3 + 9SO2↑+7S +18H2O
(C)6FeS + 16H2SO4 = 3Fe2 (SO4)3 +6SO2↑ +7S +16H2O
(D)8FeS + 18H2SO4 = 4 Fe2 (SO4)3 + 3SO2↑+ 11S+18H2O
[分析和讨论] 有的同学只是机械地分析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守恒,得出四个反应式都正确的错误结论。这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背景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四个反应中氧化剂都是硫酸,还原剂都是硫化亚铁,氧化产物都是单质硫和硫酸铁,还原产物都是二氧化硫。所以反应物FeS中的铁、硫元素与产物Fe2 (SO4)3 中的铁 、单质S中的硫元素守恒,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中还原剂(FeS)与氧化产物(S)相对应。答案选A。
[巩固练习]
1.在反应5NH4NO3=2HNO3+4N2↑+9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5:4 (C)5:3 (D)3:5
2.反应NO+O2+NO2+H2O―HNO3(未配平)是多组化学计量数的化学方程式,当氧气有
(A)4:9:24:14:28 (B)1:1:1:1:2
(C)8:9:12:10:20 (D)任意比均可
3.将H2S气体通入四种不同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发生下列反应:
①3H2S+2HNO3 = 3S +2NO +4H2O
②4H2S+2HNO3 = 4S +NH4NO3 + 3H2O
③H2S+2HNO3 = S +2NO2 + 2H2O
④5H2S+2HNO3 = 5S +N2 + 6H2O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四种硝酸溶液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4.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H4NO3――HNO3+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
(A)5:3 (B) 5:4 (C)1:1 (D)3:5
5.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4+H2O-NaBO2+H2(未配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BH4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
(C)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是1:1
6.氧化亚铜(Cu2O)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能溶于酸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铜和Cu2+。测定一种含氧化亚铜的矿石中氧化亚铜的含量的方法是:将矿石溶于足量的硫酸铁和硫酸的混合液中,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反应后锰元素以+2价形式存在。
(1)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Cu2O与Fe2(SO4)3、H2SO4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2O与上述两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次测定中称取5.0g矿样,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时,消耗0.1mol・L-1KMnO4的体积为100mL,则矿样中氧化亚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A,3B,4A,5BD。
6.(1)①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
②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
(2)KMnO4>Fe2(SO4)3>Cu2O。
(3)7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教材分析:
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教材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但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不太方便,进而引出用“化合价升降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节教材通过三个典型的例题,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配平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看待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材还通过问题讨论,将学生易出错误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配平时应遵循的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行分析判断,强化了配平的关键步骤—使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接触的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本节内容。教学中应采用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学生一步到位,随意拓宽知识内容。
1.通过复习,总结配平原则
教师通过以学生学习过的某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电子转移及化合价的变化,总结出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步骤
[例1]、[例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配平基本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得出升降数目。
(2)使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最小公倍数法)
(3)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化学计算数(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还原的原子(原子团)数通过观察法增加到有关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上),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该基本步骤可简记作:划好价、列变化、求总数、配化学计量数。
[例3]在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逆向配平的方法。属于经验之谈,是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配平技能,建议在分析完每个例题后,补充针对性问题,强化技能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讨论”、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满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练习加以巩固。通过设置该“讨论”内容,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知识,强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补充配平的另一种方法—离子一电子法,以及不同化合价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确定方法:氧化产物中的被氧化元素的价态不能高于还原产物中被还原元素的价态。
如: (浓)— 氧化产物是 而不是 或 ,还原产物是 而不是 。 氧化产物 的还原产物 。
第 1 2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教材分析:
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教材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但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不太方便,进而引出用“化合价升降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节教材通过三个典型的例题,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配平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看待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材还通过问题讨论,将学生易出错误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配平时应遵循的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行分析判断,强化了配平的关键步骤—使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接触的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本节内容。教学中应采用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学生一步到位,随意拓宽知识内容。
1.通过复习,总结配平原则
教师通过以学生学习过的某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电子转移及化合价的变化,总结出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步骤
[例1]、[例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配平基本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得出升降数目。
(2)使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最小公倍数法)
(3)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化学计算数(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还原的原子(原子团)数通过观察法增加到有关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上),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该基本步骤可简记作:划好价、列变化、求总数、配化学计量数。
[例3]在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逆向配平的方法。属于经验之谈,是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配平技能,建议在分析完每个例题后,补充针对性问题,强化技能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讨论”、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满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练习加以巩固。通过设置该“讨论”内容,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知识,强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补充配平的另一种方法—离子一电子法,以及不同化合价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确定方法:氧化产物中的被氧化元素的价态不能高于还原产物中被还原元素的价态。
如: (浓)— 氧化产物是 而不是 或 ,还原产物是 而不是 。 氧化产物 的还原产物 。
典型例题
例1 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
,请配平方程式。
选题目的: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当使用一般配平方法有困难时可用其它方法配平。拓宽视野,达到简化配平方法的目的。此题适于任何学生。
解析:一般可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关系
5NH4NO3 ====2HNO3+ 4N2↑+ 9H2O
升高3×5
降低5×3
为了简化配平过程,也可通过反应物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价及变化关系
5/2NH4NO3 —— HNO3+ 2N2↑+ 9/2H2O ===>5NH4NO3 ===2HNO3+ 4N2↑+ 9H2O
N:+1——→+5 升高4×1
2N:(+1—→0)×2 降低2×2
注:在配平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不能出现交叉现象
解答: 5、2、4、9。
启示:对于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价态不清或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价态不同时,只需根据化合价法则,找出元素的相应化合价,抓住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就可正确配平。
例2 已知 在下列反应中失去7mol电子,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选题目的:加强对“依据是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总数相等。”的理解。此题作为提高能力可介绍给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
思路分析: 观察反应前后 的化合价的变化: 。CuSCN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十分清楚,则化合价的变化更不易一一找出,另外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该题不宜使用一般方法配平,因SCN- 和HCN中元素化合价较复杂,做起来较麻烦,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地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根据题中已知条件设未知系数求算。
设 计量数为 , 计量数为 ,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有7x=5y。
所以x:y=5:7,代入后用观察法确定其它物质计量数,最后使各项计量数变为整数,得:10、14、21、10、10、14、7、16。
注:解本题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本题若用确定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配平,需确定 中 为+1价,S为-2价,1个 应当失去 ,可得相同结果,但做起来较麻烦。
启示: 因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化学反应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个反应都了解的很透彻,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依据,即可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3 在强碱性的热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发生反应生成 -和 。生成物继续跟硫作用生成 和 。过滤后除去过量的硫,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液后再通入足量的 , 跟 反应也完全转化为 。
(1)写出以上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有a mol硫经上述转化后,最终完全变为 ,至少需 和 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3)若原热碱液中含 6mol,则上述a mol硫的转化过程里生成的 中的 值为多少?
选题目的:该题以信息的形式给出已知条件,是培养学生学会提炼题中信息作为解题依据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学习方法;复习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等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解析:
(1)① ② ③
④
[1] [2] 下一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教学建议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教材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但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不太方便,进而引出用“化合价升降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节教材通过三个典型的例题,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配平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看待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材还通过问题讨论,将学生易出错误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配平时应遵循的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行分析判断,强化了配平的关键步骤―使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接触的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本节内容。教学中应采用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学生一步到位,随意拓宽知识内容。
1.通过复习,总结配平原则
教师通过以学生学习过的某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电子转移及化合价的变化,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步骤
[例1]、[例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配平基本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得出升降数目。
(2)使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最小公倍数法)
(3)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化学计算数(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还原的原子(原子团)数通过观察法增加到有关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上),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该基本步骤可简记作:划好价、列变化、求总数、配化学计量数。
[例3]在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逆向配平的方法。属于经验之谈,是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配平技能,建议在分析完每个例题后,补充针对性问题,强化技能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讨论”、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满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练习加以巩固。通过设置该“讨论”内容,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知识,强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补充配平的另一种方法―离子一电子法,以及不同化合价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确定方法:氧化产物中的被氧化元素的价态不能高于还原产物中被还原元素的价态。
如: (浓)― 氧化产物是 而不是 或 ,还原产物是 而不是 。 氧化产物 的还原产物 。
典型例题
例1 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
,请配平方程式。
选题目的: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当使用一般配平方法有困难时可用其它方法配平。拓宽视野,达到简化配平方法的目的。此题适于任何学生。
解析:一般可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关系
5NH4NO3 ====2HNO3+ 4N2↑+ 9H2O
升高3×5
降低5×3
为了简化配平过程,也可通过反应物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价及变化关系
5/2NH4NO3 ―― HNO3+ 2N2↑+ 9/2H2O ===>5NH4NO3 ===2HNO3+ 4N2↑+ 9H2O
N:+1――→+5 升高4×1
2N:(+1―→0)×2 降低2×2
注:在配平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不能出现交叉现象
解答: 5、2、4、9。
启示:对于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价态不清或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价态不同时,只需根据化合价法则,找出元素的相应化合价,抓住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就可正确配平。
例2 已知 在下列反应中失去7mol电子,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选题目的: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依据是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总数相等。”的理解。此题作为提高能力可介绍给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
思路分析: 观察反应前后 的化合价的变化: 。CuSCN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十分清楚,则化合价的变化更不易一一找出,另外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该题不宜使用一般方法配平,因SCN- 和HCN中元素化合价较复杂,做起来较麻烦,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地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根据题中已知条件设未知系数求算。
设 计量数为 , 计量数为 ,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有7x=5y。
所以x:y=5:7,代入后用观察法确定其它物质计量数,最后使各项计量数变为整数,得:10、14、21、10、10、14、7、16。
注:解本题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本题若用确定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配平,需确定 中 为+1价,S为-2价,1个 应当失去 ,可得相同结果,但做起来较麻烦。
启示: 因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化学反应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个反应都了解的很透彻,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依据,即可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3 在强碱性的热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发生反应生成 -和 。生成物继续跟硫作用生成 和 。过滤后除去过量的硫,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液后再通入足量的 , 跟 反应也完全转化为 。
(1)写出以上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有a mol硫经上述转化后,最终完全变为 ,至少需 和 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3)若原热碱液中含 6mol,则上述a mol硫的转化过程里生成的 中的 值为多少?
选题目的:该题以信息的形式给出已知条件,是培养学生学会提炼题中信息作为解题依据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学习方法;复习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解析:
(1)① ② ③
④
(2)从氧化还原电子得失关系看,电子得失均在硫元素之间进行。
从 ,失电子;从 ,得电子。
所以 完全转化为 所失电子数与 转化为 所得电子数相等,即:
amol amol
由 守恒, 完全转化为 需 和 。
(3)原热碱液中含 ,则反应①中消耗 。根据反应①、②、③,有 ,所以 。
启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服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这是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凡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要考虑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的合理应用。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初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得失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设疑、比较、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
[复习引入]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CO3受热分解放出CO2 B、以MnO2为催化剂,KClO3分解放出O2
C、铁与稀硫酸反应 D、固体NaCl与浓H2SO4反应放出HCl气体
2、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上升到从元素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什么叫化合价?化合价的数值是如何确定的?
[过渡]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板书]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
指导同学们看课本图1-8,指导学生认识NaCl的形成过程:
指导学生写出双线桥:
失去2×e-,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2Na + Cl2 = 2NaCl
得到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归纳] :氧化剂:Cl2,得到电子的物质;还原剂:Na,失去电子的物质。
化合价升高(降低)的价数=失去(得到)的电子数
同一反应中得到电子总数=失去电子总数
请同学们分析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H2 + Cl2 = 2HCl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结论]对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没有完全得失电子,只是电子的偏移,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综合上述两种情况,你能说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吗?
[板书]4、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
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
↓ ↓
(本质) (特征)
[板书] 三、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
[讨论] 双线桥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表示化学反应中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的结果。
[讨论]书写双线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1)首先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2)用双箭号表示,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起止为同一元素。
(3)在线桥上要注明“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 且得失电子数目应相等。
[练习] 用“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分析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哪种物质是氧化剂?哪种物质是还原剂?
(1)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 Cl2 ↑
(2)2Fe + 3Cl2 = 2FeCl3
介绍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总结]
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变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变成氧化产物
[布置作业 ] 习题一(1) 习题二(1) 习题三(3)
★ 氧化还原反应习题
★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