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雁的诗句介绍(共含16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JYJ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关于雁的诗句
1、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崔涂《孤雁》
2、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5、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7、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
8、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9、玉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春雨》
10、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1、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12、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刘基《眼儿媚秋思》
1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14、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15、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16、好把音书凭过雁。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17、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18、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高m《夜别韦司士》
19、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20、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21、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22、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23、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24、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25、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y》
26、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孤雁》
27、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
关于雁的诗句
1)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出处: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2)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出处: 王勃《蜀中九日 》
3)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出处: 欧阳修《戏答元珍》
4)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出处: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5)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出处: 杜甫《孤雁 》
6)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出处: 李商隐《春雨》
7)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出处: 韦应物《闻雁》
8)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出处: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9) 鸿雁在云鱼在水。 ——出处: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10)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出处: 杜甫《孤雁 》
11)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出处: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2)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出处: 薛道衡《人日思归》
13)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出处: 杜甫《天末怀李白》
14)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出处: 曹操《蒿里行》
15)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出处: 温庭筠《瑶瑟怨》
16)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出处: 刘禹锡《秋风引》
17)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出处: 杜甫《孤雁 》
18)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出处: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9)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出处: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0)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出处: 高適《别董大二首》
21)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出处: 黄庭坚《寄黄几复》
22)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出处: 李颀《古从军行》
23)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出处: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24)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出处: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25)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出处: 王维《使至塞上》
26)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出处: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27)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出处: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28)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出处: 王湾《次北固山下》
29)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出处: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30)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出处: 李颀《送魏万之京》
31)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出处: 赵嘏《长安晚秋 》
32)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出处: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3)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出处: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34) 雁足无书古塞幽。 ——出处: 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35)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出处: 钱起《归雁》
36)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出处: 李商隐《霜月》
1.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2.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3. 举头忽见衡阳雁。 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4.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关于儿童的诗句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3.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幽冥路,忘川河,奈何桥前叹奈何
2、看落花飞散水月旁,人世几多沧桑!只身徘徊,迷途上,回头望。
3、清欢共,紫陌红尘相逢;望苍穹,掠眼繁华谁懂。
4、若今昔一别,一别永年,苍山负雪,浮生尽歇 。
唯美意境古风句子精选
1、上下五千年大梦无边,梦回大唐可看见遗留的诗篇纵横九万里大爱无言,一曲长歌可听见拨动的和弦2、却是无声遣流年,英雄空冢凋去多少红颜。往昔忆尽无新篇,故园难再留眷恋。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虐心古风句子
一曲缘歌成绊,留传说,任谁叹。但知前世今生石上刻,佳缘若梦又有几人得。谁执笔但记情成卷,只空忆此去经年。情更浓,缘如风,锦微冷,翠袖凝寒扶病月容中。长道相依,几恨别离,锦绣断相思意,待人相惜。
1.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 韦应物《闻雁》
2.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3. 举头忽见衡阳雁。 —— 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5.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刘彻《秋风辞》
6.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 杜甫《孤雁 》
8.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 韦应物《闻雁》
10.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1.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12. 雁足无书古塞幽。 —— 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13.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 钱起《归雁》
14.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 李商隐《霜月》
15.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16.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 王恭《春雁》
17.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 关汉卿《大德歌·春》
19.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21.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 钱起《归雁》
22.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 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23.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 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25. 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 —— 崔涂《孤雁》
26.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
27.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 杜牧《齐安郡晚秋》
28.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 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29.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 庾信《重别周尚书》
30.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 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31.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33.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 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
关于雁的诗句举例
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⑵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⑷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⑸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⑹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⑺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⑻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陆游在《夜归》
⑼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的《塞下曲》
⑽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⑾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李白《千里思》
⑿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⒀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李廓《送振武将军》
⒁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⒂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与雁有关的经典诗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m《别董大二首》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
鸿雁在云鱼在水。——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孤雁》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举头忽见衡阳雁。——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杜甫《孤雁》
玉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春雨》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杜甫《孤雁》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钱起《归雁》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王恭《春雁》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关汉卿《大德歌·春》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谢榛《渡黄河》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杜牧《早雁》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未必逢D缴,孤飞自可疑。——崔涂《孤雁》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马戴《灞上秋居》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雁背夕阳红欲暮。——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好把音书凭过雁。——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遥随。——崔涂《孤雁》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崔涂《孤雁》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y》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王建《寄旧山僧》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高m《夜别韦司士》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吴西逸《清江引·秋居》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陆游《夜泊水村》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居易《南湖早春》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刘基《眼儿媚·秋思》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高m《送郑侍御谪闽中》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张《闺怨》
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张炎《解连环·孤雁》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几行归去尽,片影独何之。——崔涂《孤雁》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屈大均《鲁连台》
1.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 韦应物《闻雁》
2.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3. 举头忽见衡阳雁。 —— 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4.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温庭筠《商山早行》
5.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刘彻《秋风辞》
6.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 杜甫《孤雁 》
7.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 李商隐《春雨》
8.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 韦应物《闻雁》
9.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 赵嘏《长安晚秋 》
10.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1.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12. 雁足无书古塞幽。 —— 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13.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 钱起《归雁》
14.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 李商隐《霜月》
15.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16.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 王恭《春雁》
17.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 关汉卿《大德歌·春》
18.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19.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20.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 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21.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 钱起《归雁》
22.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 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23.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 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24.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 马戴《灞上秋居》
25. 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 —— 崔涂《孤雁》
26.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
27.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 杜牧《齐安郡晚秋》
28.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 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29.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 庾信《重别周尚书》
30.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 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31.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32.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 张纮《闺怨 》
33.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 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
《秋雁》原文
日暮霜风急,
羽翮转难任。
为有传书意,
翩翩入上林。
《秋雁》译文
黄昏时分冷风劲吹,雁翅竟然不易高飞。
只为有那递信的重任,才翩翩飞入上林苑中。
《秋雁》鉴赏
寄雁传书,在苏武的故事中是一段假话;而在历代文人的笔下,则是一个美好的寓言,寄托着对人事的思念与牵挂。这样的一份情感,今已难再,不是今人无情,只是网络、手机太便利;对亲友的思念不再依靠鸿雁传书来表白。
《秋雁》作者简介
褚亮,唐代大臣,阳翟(今禹州)人,又说为钱唐(今杭州余杭)人。字希明。博览,工属文。太宗为秦王时,以亮为王府文学。每从征伐,尝预秘谋。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卒谥曰康。诗一卷。
《闻雁》原文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闻雁》作者简介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韩洽,生卒年不详,明末遗民。字君望,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韩世正之孙,郡诸生。早年结社依园,与顾迂客、徐柯等号称“依园七子”。性简亢绝俗,闻明亡,他自沉泮池,被家人救起,于是终身不娶,隐居阳山,足迹不入城市。汤斌抚吴,三造其庐不见,竟穷饿而终。
《闻雁》简介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沈德潜《高诗别裁》)
写归雁的诗句
(第一首)
鸿雁归来又是春,阳光明媚照乾坤。
回家已了团圆梦,暖意情怀福满门。
希望在,抖精神。九州多少领头人。
故乡开创新天地,祥瑞之花香万村。
(第二首)
仰观长空雁归来,阵列人形次第开。
翅膀协同齐舞动,头尾接续共编排。
飞临湿地惊湖广,翔落园中诧水垓。
从此春回应不违,常识凤冠有高台。
(第三首)
冰凘雪尽杜鹃啼,正是鸿鹄展翅时。
丽日长天负晚月,金风碧宇醉晨曦。
衷情北海寻芳草,驿信南朝觅野枝。
逊得扶摇九万里,低吟浅唱总为诗。
(第四首)
雾锁残阳浴野烟,归鸿列队舞蹁跹。
才离北国芦花苇,又盼南疆荷子莲。
饮露餐风唯辗转,兼程昼夜忌盘旋。
平生只为追春梦,哪管新年复旧年。
(第五首)
南回北雁抽余暇,越岭翻山拾素华。
抬脚乡间觅梅苑,转身野外访芦花。
东奔西跑刚回屋,一唤三呼乍喝茶。
完后谢时人已走,出门遥问满枝芽。
(第六首)
拥别轩园曙色新,柔光斜线照啼痕。
驾云振翅旋三匝,拨雾回头眄两巡。
力尽牝牛怀舐犊,心平老骥喜饴孙。
才辞春节江城会,又盼来年聚古村。
(第七首)
望断乡关日暮中,长空列队趱归程。
飞霜何害双翮健,冷雨无伤一脉情。
俯瞰秋山知画意,聆听天籁悟诗声。
留名岂在繁华处,引颈高歌万里行!
(第八首)
北啼雁序解冰凘,恰是莺飞草长时。
怡看云闲风两袖,坐听鹊语月一枝。
未歌先笑满园杏,乍暖还寒半地诗。
迢递牧笛蜂起处,鱼肥水浅最相思。
(第九首)
自来大雁旧梁归,无赖严冬背井飞。
身在花间思雪里,影于月下幻霜围。
芳菲不尽无心赏,锦瑟无端有意违。
只待来年冰解日,征程万里翼挥挥。
(第十首)
春风细雨添离恨,雁阵难还惹乡愁。
柳陌堆烟埋曲径,廊前罩雾倦新楼。
黑水白山已披绿,清波涟漪待放钩。
人生百岁情难解,只喜江湖伴轻舟。
(第十一是)
游游难得有闲暇,且借余晖培玉华。
未敢偷安充苑马,但期奋跃绽鞍花。
奔流至意堪乘便,酌水倾情好养茶。
知遇之恩心已领,且留三露育兰芽。
(第十二首)
每到秋来列队发,归程万里似天涯。
依别紫塞腾云雾,劲赏苍山佩锦纱。
历雨铭心坚意志,迎风振翅伴朝霞。
亦曾回首犹相顾,频叹西风凋物华。
关于过雁的诗句有哪些
孤雁暮飞急,萧萧天地秋.关河正黄叶,消息断青楼.湘渚烟波远,骊山风雨愁.此时万里道,魂梦绕沧洲.——储嗣宗 《孤雁》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为有传书意,翩翩入上林.——褚亮 《秋雁》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柝随风敛阵,楼映月低弦.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然.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戴叔伦 《泊雁》
塞门春已暖,连影起苹风.云梦千行去,潇湘一夜空.江人休举网,虏将又虚弓.莫失南来伴,衡阳树即红.——齐己 《归雁》
八月悲风九月霜,蓼花红淡苇条黄.石头城下波摇影,星子湾西云间行.惊散渔家吹短笛,失群征戍锁残阳.故乡闻尔亦惆怅,何况扁舟非故乡?——郑谷 《雁》
雁与思乡有关的诗句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创作背景
本首诗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人情感内容完全融纳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伤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特别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即使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阔大的境界实际上也不失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审美范型。
名句解析: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好像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作者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然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能够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 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交待,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手题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生”、“入”不但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形容景物,绝妙千古”——王夫之。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象征。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旧年:旧。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雁
雁我是一只雁,一只骄傲自负的大雁。在雁群中,我有着聪明的头脑,健壮的身体和永不枯竭的精力。但领雁的宝座却始终与我无缘。因为那群蠢雁们认为作为一只领雁最重要的是经验和团队精神。真无知!
我厌恶每次飞行时,都要傻傻地呆在“一”字或“人”字形的队伍里;我厌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别的雁吃食或睡觉时去站岗放哨;我厌恶只能在不高不底的空中飞行,说是为了躲避高空中老鹰的目光和地面上人类的射杀。哼!借口!终于有一天,我受够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我鼓足勇气,下定决心,悄悄地离开了雁群,开始了我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二天,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洒在我灰褐色的羽毛上。我明白,这对于我意味着什么。我兴奋地睁开眼睛,梳理一下羽毛,展开我那硕大的翅膀,向蓝天,向太阳冲去。我自由自在,毫无顾忌地飞着,没有那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老雁们在一旁唠唠叨叨,那种感觉--------真爽!
飞了一会儿,我微感疲惫。于是就先在小溪中喝了几口水,便一边停在溪边休息,一边得意洋洋地想:“哎!他们真笨!才刚刚九月底,他们就忙着向南飞。北国的景色这么美,他们都不知道欣赏。多亏昨晚我离开了他们,我可以按我自己的意志决定南迁的时间。哼!什么‘孤雁南飞有危险’?我才不相信呢!”就这样,整整一天,我都沉浸在脱离雁群,得到自由的喜悦之中。
时间过得真快,晚上我在一个沙滩上休息了。寒冷的西北风吹得我瑟瑟发抖。我有些怀念在雁群中,互相偎依取暖的生活。“不行,不能后悔!温暖和自由相比,当然自由更重要了。不是连人类都有这样一首诗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那还有什么可后悔的呢?”我力图这样安慰自己。
天好不容易亮了,由于一夜未眠,我无精打采地停在沙滩上打盹儿。就在我似睡非睡时,突然感觉后背有些凉荫荫的。出于雁的本能,我猛地起飞。等我飞到空中,回首望去时,看到的是一条蟒蛇失望的目光和它那干瘪的肚皮。我后怕极了,一股凉气涌上心头,顿时睡意全无。这时,我才想起老雁们平时常说的一句话:“在大自然中,时时都有危险,我们要刻刻保持警惕。”此时的我已全无了昨天满腔的欢心,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的紧张。“原来自由的生活也并不是近乎完美的。”我一边环视着四周,一边无奈地想。
又到晚上了,我吸取了昨晚的教训。在一片茂密的草丛中睡下了。也许因为白天的恐怖经历给我的印象太深,一时无法恢复,也许是因为晚间野狼凄厉的嚎叫,我简直夜不能寐了。我终于后悔了,后悔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自由;后悔由于自负,听不进去老雁们的忠告;后悔一时的'意气用事,悄悄地离开了雁群。于是,我决定明天就回到雁群中去。
太阳缓慢地在我的期盼中升起。我立刻起飞,飞向我离开雁群的地方。等我到达目的地时,却意外地发现雁群早已离开了。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绝望地想:“我完了,我再也回不去了,他们已经南迁了。”当我抬头看见刚升起的太阳,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孤身一雁去南方找他们。”
于是,我开始向南飞。可由于我每晚都睡不好,精神很差。每日飞行的距离越来越短。我有些摇摇欲坠了,但“要回到雁群”这个强烈的意识支持着我继续飞行。没过几天,我突然发现:我找不到去南方的路了,我一直在一个区域中打转儿!这时我才真正认识到经验和团队的重要。可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随后的几天,由于希望彻底的破碎,我一病不起,再加上一次次拖着病体从老鹰的爪下逃生,使我的体质更弱了。已是十月中旬,天气冷极了,我的生命也似乎到了尽头。我咬着牙,找了一个理想中的好地方作为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等死。
不知睡了多久,我睁开眼睛看到了另一群雁,他们把我团团围住,用同情的目光瞧着我。病好后,我跟着这群雁飞到了南方。从此,我便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经过虚心努力地学习,数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领雁,开始了我的新生活。
后来,老伴儿告诉我,他们是在觅食时发现了我。那时,我几乎已经冻僵了。他们轮流用体温来暖我,才把我救醒。听到这儿,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在新的领雁接任后,我担当起了雁群中教师的职务。我年轻时的那段经历成了小雁们活生生的教科书,我要用事实向他们说明:团队和经验的重要,一只没有团队精神和经验的雁将一事无成,甚至陪上性命!
《别董大》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鉴赏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别董大》作者简介
高适,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日落西山冷气凝,一群大雁上征程.
氤氲暮霭沾双翼,彩色霞光映碧空.
宿地迷茫寻旧迹,路途遥远借东风.
任凭长夜无星月,破雾穿云方向明.
★ 闻雁韦应物
★ 钱起——《归雁》
★ 雁过苍穹作文
★ 梁北雁诗歌
★ 闻雁韦应物赏析
★ 《听雁》阅读答案
★ 闻雁韦应物翻译
★ 雁冢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