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试析孔子道德人格学说的主要范畴(共含7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OT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试析孔子道德人格学说的主要范畴
道德人格主要范畴是指人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的主要内容。孔子道德人格主要范畴可概括为知、信、忠、孝与弟(悌)。
作 者:汤勤福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34 刊 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TEACHERS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9(4) 分类号:B222.2 关键词:孔子 伦理 道德 人格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人格学说比较
理想人格是中西古代人生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理想人格的品质、修养方法和人生实践三个方面,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人格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力图使人们对中西古代理想人格学说有大致了解,从而为新时期理想人格的建构提供理论参考.
作 者:孔冬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政史系,福建泉州,362000 刊 名: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UANZHOU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 19(5) 分类号:B82 关键词:理想人格 君子 完人道德.修养.人格经典名人名言
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
――莱辛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 柏格森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利中而变成真实。
――泰戈尔
凡是与虚伪相矛盾的东西都是极其重要而且有价值的。
―― 高尔基
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
――吴玉章
人世间最恶劣的谎言自己欺骗自己。
――迦尔洵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柏格森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丘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培根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伊索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知耻近乎勇。
――孔丘
辱,莫大于不知耻。
――王通
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杨时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 周恩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孔子学说正在成为世界哲学论文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在图书馆好奇于两个美国人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热爱,先后借阅过郝大维、安乐哲著,蒋弋为、李志林译的《孔子哲学思微》(江苏人民出版社9月),安乐哲著,滕复译的《主术——中国古代政治艺术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和郝大维、安乐哲著,施忠连译的《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江苏人民出版社9月)。这三本书就像一块敲门砖,使我有幸徜徉在郝大维和安乐哲的中西比较世界哲学里,并为他们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作出的卓越贡献而深深感动和钦佩。
那时候中国大陆还没有掀起“读经热”、“祭孔热”、“儒教热”,更没有央视“百家讲坛”掀起的“读孔热”。有关孔子哲学研究著作,我在偌大的浙江图书馆只找到了郝大维、安乐哲著的《孔子哲学思微》这一本,可见那时候我们的学者对孔子还远远不够重视。《孔子哲学思微》一书,英文原名为Thinking ThroughConfucius,1987年在美国首版。这部杰出的著作,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西比较哲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当时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该书在中西思想对话基础上,不仅对孔子哲学作出了新解,更在哲学史的意义上,发孔子思想之微,以孔子的思想,来拓展对思想的理解。故而既展开哲学思辨传统与汉学考辨传统之间的中西圣哲恳谈,又穿梭在中西两种文化空间进行文化比较研究。其所涉及的课题和方面,既多且广。
美国哲学家郝大维、安乐哲的名字,就是当年阅读《孔子哲学思微》后,进入了我的心灵深处。真没想到,若干年后我竟能在北大课堂里见到安乐哲教授。这真是一种缘分。事情是这样,去年我女儿选修了一门外国教授的课,当我后来听说那个外国教授是夏威夷大学来的,便产生了兴趣。因为我在夏威夷大学东亚系做过访问学者,待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于是我问女儿道:“你老师叫什么名字?”她说:“安乐哲。”我说:“安乐哲这名字很熟悉,他是研究孔子的吧?”女儿说:“是呀,他是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你怎么知道?”
我知道女儿的老师安乐哲,就是“孔子哲学思微》的作者后,心里便想着去北京看望他。那时正是12月初,我刚从德国莱比锡回来不久。8月完成的《陈思和评传》,也以最快的速度在1 1月的《芳草》杂志上发表了出来。而此时,我与女儿也有近半年没有见面了,自费去北京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于是,我从女儿这里要来安乐哲教授的邮箱,给他发了一封请求见面的信。他很快给我回了信。但我并没有告诉他我曾经读过他的著作,我怕我浅显的理解不甚到位。
我们约好月19日晚上,他课后见面。我一直在等待那个时光,以致于这天黄昏时分,Ⅸ世界文学》副主编高兴先生来北大看我,我们一起在“师生缘”进晚餐时,我生怕误了时间,不时地偷偷看表。其实时间很从容,饭后我送高兴先生出北大东门,才晚上七点零几分。这时离安教授下课,还有一个多小时呢!我突然想如此好机会,何不去听听安教授的课?于是在女儿解芳的引领下,我走进了安乐哲教授的课堂。
安乐哲教授个子很高,长得很帅,虽然年近花甲,却目光炯炯,精神抖擞,给人以年轻人般朝气蓬勃的感觉。12月寒冷的天气,他穿着紫色衬衣,红光满面地上课,让穿着羽绒服的我如沐春风。我坐在圆形的课堂里,英语语境氛围很快笼罩着我,让我仿佛回到了夏威夷大学的课堂上,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这堂课,安乐哲教授讲授《论语》。同学们手头都有一本绿色封面的英语《论语》打印稿。安乐哲教授举止潇洒,伴随着抑扬顿挫的英语语调,在讲台上显得很有风采和魅力。尤其在他微微的笑容里,折射出一种哲人的亲切和深邃之光。他不时地把阅读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以直观、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一些重大哲学问题的解说,也是具体而微。同学们经他指点,似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课堂的气氛是轻松、快乐的。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都妙趣横生,时不时会引来一片欢乐的笑声。然而,安乐哲教授很严格。每堂课前,学生都必须完成一篇。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课后仍然有不少同学围着安乐哲教授探讨一些哲学问题。而我却沉浸在安乐哲教授幽默风趣、别具一格的课堂风格里,体味着美好的感觉。同学们散去一些后,我走上前去与安乐哲教授打招呼。自然,他老早就发现我坐在课堂里了。我们就在教室里聊天,身边围着的同学又多了起来。那些同学与安教授真是依依不合呢!这让我亲眼目睹安乐哲教授对每个学生的提问,都是那么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
我捧上我的拙著《到莫干山看老别墅》和《陈思和评传》赠给安乐哲教授,而他亦赠我一部他与郝大维合著,何金俐译的《通过孔子而思》(北京大学出版社8月)。我捧着这部设计大气而厚重的书,心里想这就是九十年代末我阅读过的《孔子哲学思微》的另一个版本吧!
与安乐哲教授聊天,是非常快乐的。他虽然是当代中西比较哲学界响当当的领军人物,亦是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西方思想界中国哲学研究权威、西方汉学权威和全球比较哲学研究的巨擘,但你丝毫不会因为他有那么多头衔,而惶恐胆怯。因为他是那么地亲切和平易近人。他浑身散发出来的哲人气息和中国古典情怀,使你不得不对他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当然要真正走近他,深入到他的哲学世界中去并不容易。他的世界,就像一片哲学的海洋。在那片海洋里,他与郝大维关于中国哲学合著的三部曲:《孔子哲学思微》(Thinkingthrough Confucius)、《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Thinking fromthe Han)、《期望中国:中西哲学文化比较》(AnticipatingChina:Thinking through theNarratives Of Chinese andWestern Culture),最为著名。
时光就像流水一样。短暂的见面、听课、聊天,让我度过了一个非常丰富愉快的晚上。告别时,我们在课堂里合影留念,那感觉就像认识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回到北大48楼招待所后,我迫不及待地阅读了《通过孔子而思》书中附录的对话。安乐哲在与译者何金俐的对话中说:“如果你一直往前走,你最终就会很自然地到达某个地方。我的秘密就是,坚持做一件事情,不要不停地换马。我是始终骑着一匹马走路的。”这是作者几十年的经验之谈。我想无论什么行业的人,只要思索都能从中受到启发。接着安乐哲又说:“我是一个过程性思维的坚决维护者。过程性思维是没有国界的。怀特海是过程性思维,杜威是过程性思维,孔子是过程性思维,《道德经》也是过程性思维。……因此,让中国哲学与美国实用主义进行某种程度的结合,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筹划中国哲学获得更好传播机遇的可能性。”美国哲学传统与中国儒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安乐哲觉得中国传统哲学有着巨大的价值,自己作为一个外国人可以将其介绍到西方,从而提升西方文化。事实上这项传播工作,安乐哲已经做了几十年。他早年翻译的中国哲学经典有:《论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淮南子》《道德经》《中庸》等。其对中国哲学独特的理解和翻译方法,改变了一代西方人对中国哲学的看法,从而使中国经典哲学的深刻含义,逐渐被西方人所接受。
回到杭州,我从书橱里找出《期望中国》和《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加上安教授馈赠的《通过孔子而思》,我就有了他和郝大维合著的这三部著作。于是我在写小说的空隙,开始重温和阅读。也许与安乐哲教授见过面了,我在字里行间能更加正确地呼吸到作者的精神气味。当然我不是搞哲学研究的,但我非常喜欢哲学。我知道安乐哲是伦敦大学的博士,他带有英国中国思想史专家葛瑞汉一派强调语言特性的风格;而已故的郝大维是耶鲁和芝加哥训练出来的哲学家,熟悉分析传统和当代哲学。他们优势互补,保证了比较哲学研究和孔子概念讨论的严谨。在《通过孔子而思》一书中,他们提出了三个预设——即“内在论的宇宙”、概念的两极性和以“传统”作为阐释问题的背景。他们认为孔子的思想不依赖严格的超越性原则,没有神与世界、存在与非存在、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本质与现象等方面的二元对立。孔子倾向于把问题放在语境和传统的背景中,以相互依存的两极性概念来进行说明和表达。
在书中作者强调道:“我们面临的是最耐人寻味的两难处境:该书的写作源于认识到盎格鲁一一欧洲文化急需孔子思想所体现的这种赋值性哲学。另外,孔子思想确然有助于鼓舞西方哲学家创造新的思维模式。”因此我想该书思考的问题,是作者面对各种问题之一。作者努力从西方文化背景中,找出一些问题,然后尝试以孔子思想作为一种手段,阐明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而该书实际上还包含两个方面:一、力图证明孔子对西方哲学反思重构的价值。二、进一步探求对孔子思想作出新的阐释。其次,同样重要的是,作者提供了一个以孔子为媒介的思想演练。正如美国儒学家南乐山在英文版编者前言中对该书评价道:“谁都不能忽视,它对我们人类经验世界所具有的如此锐敏的关注。”
我非常喜欢Thi n ki n g Through confucius这部结构复杂精妙、思考深邃的书。它跳出了中西哲学的地域框架,真正以一种汇通东西方的独特眼光研究比较哲学。而无论我早年阅读的《孔子哲学思微》,抑或是今日阅读的《通过孔子而思》,这两个中译版本都让我在作者对孔子思想的.阐释下,寻求能开启我在创作上产生新思维的东西。
《期望中国:中西哲学文化比较》,是我的朋友学林出版社曹坚平先生责编的书。205月出版时,曹先生就赠我一本。然而该书对我而言读起来比较吃力,有些地方一知半解,但我还是断断续续地把它弄懂读完了。该书对哲学思维,提出了新的圆形与方形框架理论,并且分别介绍了“从混沌到宇宙”、“静止和永恒”、“从静观到理论”、“人性和上帝的意象”、“理性精神的执著”、“中国与第一问题框架”等内容。作者认为,中西哲学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最重要的一步是要明白中西哲学在基本“前提预设”方面的差异。他们提出两种思维模式:即第一问题框架思维和第二问题框架思维。第一问题框架思维,即因果思维,它是西方哲学的“前提预设”;而第二问题框架思维,即类比的、关联的思维,它是中国哲学的“前提预设”。当然安乐哲和郝大维的“思维”,不仅是知识论意义上的,它有更为宽广的内容。也就是说,在他们视野中的“思维”,与宇宙论、本体论、知识论、语义学甚至政治社会洞见,紧密相关。
郝大维、安乐哲的第三部重要著作《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也是我九十年代末读过的书。这次重温,我对“西方思想中的自我问题框架”和“超越性与内在性:文化的关键”等篇章,仍然颇有兴趣。书中围绕自我、真理和超越这三个核心问题,逐个透彻分析中西双方的不同认识,展示各自的价值和不足,及其在文化发展中的重大不同后果。作者在两个不同的传统中,既以中国传统的眼光审视西方文化的基本假定,又借西学的精深素养对中国文化进行犀利的分析,并将中西哲学的区别,归结为三个范畴:自我、真理、超越。
读完郝大维、安乐哲著的以上三部书,前些日子我又去图书馆借来了郝大维、安乐哲著,何刚强、刘冬译的《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与中国民主之希望》(江苏人民出版社,5月)。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给人以思考的书。它赋予历史人物以哲学风度,赋予哲学问题以跨文化解读,赋予中国问题以中西融会式的智慧阐释;而行云流水般的叙述语言,仿佛太极云手般翩翩起舞。当然全书最关键的是,它挑战了以往有关中国与西方之关系的思考,更具体入微地从杜威的“individuahty”和孔子的“仁”,这两个概念加以分析,指出了它们的内在关联,即:人不是先天完整的人物,而是参加丰富的社群生活关系而成的“仁物”;人因沟通而成其为人。
中国古代是一个集权专制的时代,没有民主气息。这似乎是毫无疑问的。但在该书中,美国的杜威十分推重孔子的民主。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曾经是有民主的,但后来渐渐衰退了。所以作者进一步阐释道:“杜威的实用主义无疑是民主的,让人惊讶的是儒家思想中,也包含着与杜威的民主有着惊人相似的民主思想。”然而作者又不无忧虑地认为,中国在当前的民主化进程中,不应该抛弃自己的传统把洋人的民主包上一块布拿到中国来。换言之,不向美国式的自由民主转型,中国才有增进人权和自由的希望。
《先贤的民主》给了我许多思考,这使我有信心面对未来世界的文化冲击。正如安乐哲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说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和政治大国,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重要地位将更加凸显。孔子的学说正在走向全世界,从中国的哲学变为世界的哲学。这就像当人们提到贝多芬的时候,他们所想到的不是德国音乐,而是音乐。当前,世界正处在一个转折期,孔子的哲学正在像康德、休谟和其他一些著名哲学家的学说一样,成为世界的哲学。”
安乐哲教授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东西文化交流中心亚洲发展项目负责人、国际Ⅸ东西方哲学》杂志主编、英文《中国书评》杂志主编,曾长期担任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并为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武汉大学客座教授。这位世界一流的汉学家,有着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学术状态,还将会挖掘到中国最有价值的传统成分,产生更多的新思想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因为在他看来,如今只有中国的经济在健康持续地增长,这必然会给儒家带来一个机会,让世人注意到中国的发展。这就是安乐哲教授的眼光和洞见。我相信安乐哲教授还将继续在中西比较哲学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孔子仁学说的功利特色
本文首先从“大功利观”的角度肯定了道德论与功利论的同一性,指出迄今为止研究中国传统道德学说的论著,仍然有过分地强调两者的对立,而忽视甚至完全抹杀它们之间的同一性的倾向.同时以孔子“仁”论为例阐释了其道德学说的人本特色和功利特色,发掘其中功利论内涵与道德观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尝试着为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 者:张燕婴 Zhang Yanying 作者单位:<文献>杂志编辑部,100081 刊 名:中国文化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年,卷(期): “”(2) 分类号:B82 关键词:孔子 “仁” 道德 功利 大功利观孔子学说--凝聚海外华人的向心力
孔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团结统一的象征.孔子学说是海外文化研究的宝贵财富,凝聚海外华人的向心力.加强对孔子学说及其文物的研究与开发,推动和平统一祖国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牛宏 王萍 Niu Hong Wang Ping 作者单位:牛宏,Niu Hong(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王萍,Wang Ping(青岛海洋大学教师)
刊 名: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GUANG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年,卷(期): 13(1) 分类号:B222 关键词:孔子学说 海外华人 向心力1. 你们卑鄙的人类就是这样——老是扯谎,老是自以为具有那些实在不具备的美德,却否认那些较高等动物具有它们(其实只有它们才具备)。野兽从来没有干过一桩残酷的事情——这是有道德的动物的专利。一只野兽叫旁的东西受痛苦是出于无意的,这就没什么不对,因为对它来说,根本就汉有“不对”的事情,它叫旁的东西受苦痛,并不是出于高兴——只有人才这么干。这就是受了人那种乱七八糟的道德心的鼓舞。——马克吐温
2. 有两种宗教道德,一种是私德,一种是公德。这两种道德如此不同,如此不相干,以致彼此之间像大天使和政客一样毫无关系。一年中美国公民有三百六十三天恪守宗教公德,使国家的完美性质保持纯洁无瑕;然后,在余下的两天,他把宗教私德留在家里……竭尽全力去破坏和毁灭他整整一年的忠实而正当的工作。——马克吐温
3. 老鼠正在房子里扒墙穿洞,但是他们不去检查猫的牙齿和脚爪,而要研究的却只是它是不是一只圣洁的猫,如果客观存在是一只虔诚的猫道德的猫,那就行了,决不计较它有没有别的才能,别的才能倒是不关紧要的。——马克·吐温
4. 享有特权而无力量的人是废物。受过教育而无影响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有些人在知识道德宗教信仰方面受过教养,但没有成为社会上行善的积极力量,这些人就对不起为培育和供养他们而花费的代价。如果他们也算是教徒,他们就犯了因伪装而受尊敬的罪。他们本应成为世上的盐,而盐的首要责任应当有盐味。——亨利?范?戴克
5. 托尔斯泰的思想也许是最高尚的哲学,最伟大的利他主义,不过这种思想对生活来说却不适用。有成千累万的事例表明人们必须用侮辱来回报侮辱,不能不这样回报。到处都得有为个人的神圣权利的奋斗;如果不要这种奋斗,那就是不道德。——契诃夫
6. 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罗曼·罗兰
7. 社会和自然的区别就在于,社会是有一定道德目标的。——赫胥黎
8.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恩格斯
9. 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裴斯泰洛齐
10. 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11.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马卡连柯
12. 在我们的社会中, 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 而且是道德的范畴。——马卡连柯
13. 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苏霍姆林斯基
14.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
15.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16. 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曾国藩
17.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8.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9. 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苏格拉底
20.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
★ 孔子道德励志格言
★ 学说普通话
★ 商务英语考试范畴
★ 工作范畴的范文
★ 人格座右铭大全
★ 数学说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