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心烦要学说三句话(共含5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uacold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人活在世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遇到困难和烦心的事就要自己化解,时刻拥有乐观的心态和快乐的心境。在生命中碰到烦恼事,不妨学说三句话,对自身健康大有好处。
第一句话是“算了吧”。生活中有许多事,可能你经过再多的努力都无法达到,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必定有限,要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只要自己努力过、争取过,其实结果已经不重要了。
第二句话是“不要紧”。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对自己说“不要紧”。因为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上天对每人都是公平的,它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打开一扇窗。
第三句话是“会过去的”。不管雨下得多大,连续下几天,总有晴天的时候。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坚信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金刚经要解
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下面是其要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修行】
依此观才能知,因缘聚散的条件、时间、变化之真理 。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修行】
修行就在日常生活,要时时观照行、住、坐、卧、动、静、语、默之中的每个当下。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修行】
不懂就要问,要问得诚心,要问得恭敬,要常赞叹别人,随喜功德。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修行】
修行在起心动念处修,要善护自己的心念,不起恶念、妄念,不要攀缘,要记得佛所交代的话,依教奉行!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修行】
还未发心修行,当下发心;已发心者,使祂不退;常存道心,便能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修行】
钟不敲不响,人不问不答,既然已问,当一心听讲。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修行】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发心之时,其心自降,应这样安住。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修行】
闻法要心甘情愿,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杂念,以此为重,生死事大。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修行】
发心度人,自我的执着、私心就渐渐破除,所以妄心自然降伏。度一切众生,直到都解脱为止;随缘度化,亦不须刻意攀缘,实际上还是众生自度。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修行】
要行菩萨道,首先要破除执着,把我、我所,你我对待,及一切相对的概念破掉。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修行】
布施就是帮助于人,不应存有要人回馈之心,或是感谢之心;只问自己做了什么,不要去想别人回报什么。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修行】
有限不及无限,有量不及无量;有执着之心,所得亦小;心似虚空,亦无虚空之想,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修行】
事相和理体,可谓一表一里,是因缘起产生了现象,此事相本质就是空,故说色空不二。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修行】
行者要常观诸相,便可发现其生灭变化无常,故说是虚假,明其假,故不起妄想,若知道其真相,便当下自见本性。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修行】
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跟他谈此事,他当然不信;唯有亲自体验,才知此滋味。学佛修行,应多植福,常为人服务便是种福田;有福障碍就少,加上不断精进,就容易开启智慧。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修行】
虽造多福,烦恼不除,亦是枉然;一念生起清净之心,福德无量。无烦恼罣碍,才是有福气的人。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则着我人众生寿者。
【修行】
不执身心境,不执有与空,亦不执此概念;不执则一切无碍,空不是没有,而是不受影响,却充满生机。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修行】
想取就是执着,佛法是药,有病当服,无病则舍;问病是否除,切莫迷在是什么药。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修行】
迷时有分别对待,悟了本是一体;迷时有佛可成,有法可说;悟了自性是佛,无一法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修行】
从有什么,到无什么,这是修行的过程;从无什么,到有什么,这是度众的过程;无有尽离,是证悟的结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修行】
事不离理,虽未悟理,能以财物布施,其福甚多。修行从做得到的先做;若悟不了,读诵经典总做得到吧!虽入不了定,静坐总做得到吧!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修行】
学佛若没有智慧,怎能觉悟;此经是般若经,依此而修,不但是自己觉悟,连一切诸佛也是这般。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修行】
初果不执六尘,方证初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修行】
二果不执往来,方证二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修行】
三果不执不来,方证三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修行】
四果不执此名,方证四果。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修行】
行者不与人争辩,知众生意识心作祟;行者不贪染而迷六欲,故得清净。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修行】
事上来说,有得是知,一切无所得;理上来谈,无所得是,本来无一物。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修行】
凡夫庄严外在,行者庄严内心,内心不净,外在何益;故当庄严内外,而不执庄严相,正所谓心净则国土净。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修行】
知一切相是虚妄,才能无所执着;因不染一尘,故生清净心。行者要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来起观照,察觉有所住,就应即刻放下;察觉生不起慈悲心、精进心、欢喜心、清净心,就应知障碍在哪里。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修行】
地大不及天大,有相不如无相大;世人只在相上比较,而不知其心不可限量,实为可惜。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修行】
虽以更多财物布施,不及开启智慧,自觉觉他。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修行】
有殊胜的因缘,为人解说金刚经全部,讲者及听者,都应赞叹;若无此机会,就随缘讲说任何一段经文,使众生离苦得乐。由于行者的修为,别人自然恭敬供养,像礼佛塔一样。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修行】
先熟读此经文,再默记于心,然后了解经义,依教奉行,则能完全受持,定当有所成就。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修行】
全经的精神,在于经题,故应依此来受持。金刚是不动的本体,勿被境所转;般若是智慧的妙用,于生活中去展现;波罗蜜是事情的完成,故要精进去达成每件事。亦不去执着金刚般若波罗蜜之法,方能大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金刚经》要解
受持金刚经,恶业取消,重报轻受,所以念金刚经有这样的无边功德。下面是《金刚经》要解,一起看一下吧。
【修行】
依此观才能知,因缘聚散的条件、时间、变化之真理 。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修行】
修行就在日常生活,要时时观照行、住、坐、卧、动、静、语、默之中的每个当下。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修行】
不懂就要问,要问得诚心,要问得恭敬,要常赞叹别人,随喜功德。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修行】
修行在起心动念处修,要善护自己的心念,不起恶念、妄念,不要攀缘,要记得佛所交代的话,依教奉行!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修行】
还未发心修行,当下发心;已发心者,使祂不退;常存道心,便能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修行】
钟不敲不响,人不问不答,既然已问,当一心听讲。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修行】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发心之时,其心自降,应这样安住。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修行】
闻法要心甘情愿,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杂念,以此为重,生死事大。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修行】
发心度人,自我的执着、私心就渐渐破除,所以妄心自然降伏。度一切众生,直到都解脱为止;随缘度化,亦不须刻意攀缘,实际上还是众生自度。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修行】
要行菩萨道,首先要破除执着,把我、我所,你我对待,及一切相对的`概念破掉。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修行】
布施就是帮助于人,不应存有要人回馈之心,或是感谢之心;只问自己做了什么,不要去想别人回报什么。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修行】
有限不及无限,有量不及无量;有执着之心,所得亦小;心似虚空,亦无虚空之想,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修行】
事相和理体,可谓一表一里,是因缘起产生了现象,此事相本质就是空,故说色空不二。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修行】
行者要常观诸相,便可发现其生灭变化无常,故说是虚假,明其假,故不起妄想,若知道其真相,便当下自见本性。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修行】
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跟他谈此事,他当然不信;唯有亲自体验,才知此滋味。学佛修行,应多植福,常为人服务便是种福田;有福障碍就少,加上不断精进,就容易开启智慧。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修行】
虽造多福,烦恼不除,亦是枉然;一念生起清净之心,福德无量。无烦恼罣碍,才是有福气的人。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则着我人众生寿者。
【修行】
不执身心境,不执有与空,亦不执此概念;不执则一切无碍,空不是没有,而是不受影响,却充满生机。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修行】
想取就是执着,佛法是药,有病当服,无病则舍;问病是否除,切莫迷在是什么药。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修行】
迷时有分别对待,悟了本是一体;迷时有佛可成,有法可说;悟了自性是佛,无一法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修行】
从有什么,到无什么,这是修行的过程;从无什么,到有什么,这是度众的过程;无有尽离,是证悟的结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修行】
事不离理,虽未悟理,能以财物布施,其福甚多。修行从做得到的先做;若悟不了,读诵经典总做得到吧!虽入不了定,静坐总做得到吧!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修行】
学佛若没有智慧,怎能觉悟;此经是般若经,依此而修,不但是自己觉悟,连一切诸佛也是这般。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修行】
初果不执六尘,方证初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修行】
二果不执往来,方证二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修行】
三果不执不来,方证三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修行】
四果不执此名,方证四果。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修行】
行者不与人争辩,知众生意识心作祟;行者不贪染而迷六欲,故得清净。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修行】
事上来说,有得是知,一切无所得;理上来谈,无所得是,本来无一物。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修行】
凡夫庄严外在,行者庄严内心,内心不净,外在何益;故当庄严内外,而不执庄严相,正所谓心净则国土净。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修行】
知一切相是虚妄,才能无所执着;因不染一尘,故生清净心。行者要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来起观照,察觉有所住,就应即刻放下;察觉生不起慈悲心、精进心、欢喜心、清净心,就应知障碍在哪里。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修行】
地大不及天大,有相不如无相大;世人只在相上比较,而不知其心不可限量,实为可惜。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修行】
虽以更多财物布施,不及开启智慧,自觉觉他。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修行】
有殊胜的因缘,为人解说金刚经全部,讲者及听者,都应赞叹;若无此机会,就随缘讲说任何一段经文,使众生离苦得乐。由于行者的修为,别人自然恭敬供养,像礼佛塔一样。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修行】
先熟读此经文,再默记于心,然后了解经义,依教奉行,则能完全受持,定当有所成就。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修行】
全经的精神,在于经题,故应依此来受持。金刚是不动的本体,勿被境所转;般若是智慧的妙用,于生活中去展现;波罗蜜是事情的完成,故要精进去达成每件事。亦不去执着金刚般若波罗蜜之法,方能大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修行】
当处说法,随处灭尽,若有说法,便是执着。虽然说法,亦是本有,并非别人说般若,汝就有此,而是自性本有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修行】
不执小亦不执大,大小不是问题,执着才是病。不论由小至大,不管从内到外,这些都是对待,事实若无微尘,怎成世界,故微尘世界,名异而实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修行】
阿难尊者,见佛相好,故发心随佛出家。相虽庄严,亦是虚妄,凡夫与佛,也是这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修行】
虽以身命布施,福胜七宝,然亦不能解脱生死,故受持般若经,方为究竟。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修行】
行深才能解深,行深由读诵而来,读诵从信而来,信由自身而来,若己不行,怎么行深,又怎能深解呢?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修行】
六祖惠能大师,一闻此经,即得开悟,定是菩萨乘愿再来。我们闻此经,还不一定相信,甚至胡思乱想,或是想读更多的经典,心怎能清净,这是不会见到实相的。实相亦是假名,名为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修行】
末法众生,德薄垢重,由于诱因太多,资讯太泛滥,能闻此经,就可信解,可谓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修行】
行者无我执、无法执,便离一切诸相,要破相就要正观,方能大彻大悟。
下面几句话里的“要”,意思是不一样的。例如:
(l)我要一杯茶。
(请给我一杯茶。)
(2)他要学游泳。(要十动词)
(他想要学游泳。)
(3)你要努力学习啊!
(你应该努力学习。)
(4)从这儿骑到学校要半个小时。
(从这儿骑到学校需要半个小时。)
(5)你穿得这么少,要感冒的。
(你穿得这么少,会感冒的。)
(6)看,要下雨了。
(看,马上就要下雨了。)
(7)他要我帮他买一张票。
(他让我帮他买一张票。)
(他叫我帮他买一张票。)
以上就是词语辨析:“要”有哪些意思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随Windows Server 2008一同发布的IIS 7.0比其上一代版本IIS 6要强大不少,但其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改进,这些改进有的是对安全方面做出规定,有的是对原有的操作习惯进行某种更替。我们发现很多时候网友们会遇到一些奇怪的问题,例如IIS发布站点在访问的时候要密码的故障。下面我们列举这样一个常见例子来进行讲解。
网友提问:
我是一个小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刚刚接触这个职位,最近公司要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我们有自己的服务器,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3,但是我用IIS发布后却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我发布站点后用IE浏览器访问时总是出现一个要我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对话窗口,即使输入正确的Windows帐户也无法访问,而且我希望实现的是任何一个计算机都可以随意通过IP地址来访问站点,访问时不用输入密码,
通过网络也搜索到一些解决方案,照着设置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希望IT168的专家能够帮助我,急切等待回复。
解答:
在Windows 2003下的IIS确实存在这个问题,这是因为Windows 2003在目录安全方面进行了改进。首先我们来分析下这位网友遇到的问题。
(1)故障描述:
在IIS下发布了某个站点某些页面文件,我们姑且设定为1.htm,通过IIS里面的浏览功能查看页面能够顺利访问里面的内容。同时我们从访问地址处看到信息为
接下来在其他计算机或更改本机访问地址为自身IP后(例如58.129.1.80/1.htm)却出现了一个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对话框,这就是上文网友遇到的问题。(如图2)
实际上对于一个站点我们访问他应该不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站点访问都应该是匿名的。就算我们在对话框中输入了相关的用户名和密码也无法通过验证,页面会显示DD“您未被授权查看该页,您不具备查看该目录或页面的权限,因为访问控制列表ACL对WEB服务器上的该资源进行了配置”。(如图3)
★ 相声《学说话》
★ 礼仪主持人学说话
★ 解聘书
★ 心烦的句子
★ 心烦的说说
★ 征婚启事解评
★ 成语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