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奇文《放屁的选择》获高分(附赏析)(共含3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蜂蜜面包片”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考奇文《放屁的选择》获高分(附赏析)
大洋网 -07-30 李桂文、黄丹彤
伯乐要相的就是这样的千里马!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出了两篇奇文:一篇是《游戏的规则》,面对选择的作文题考生居然“不做选择”;另一篇是《放屁的选择》,把一个看似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话题写得妙笔生花入木三分。这两篇文章最后都得了高分,让人感觉到一股清新之风:广东高考评卷不拘一格选文才。
广东出了思想文采兼具的奇文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广东高考语文科阅卷组组长柯汉琳说,从实际改卷的情况来看,考生完成作文“心灵的选择”的情况不错,比去年高考有所进步,今年低分的人并不多,很多考生都做得比较好。而一些学生的作文相当优秀,令人倍感欣喜。
不少行内专家认为,从作文考题看似乎让人感觉到在立意方面更多地强调了道德的分量,有人担心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写作空间。但记者了解的情况却令人意外,广东考生不但题材五花八门,而且出了思想和文采兼具的奇文。有一篇名为《游戏的规则》,开始一评这篇文章分数并不高,因为放弃选择似乎与题意有些不符;在二评的`时候被评卷老师“慧眼识珠”,最后得了50多分的高分。
而另一篇题为《放屁的选择》的作文则更令人拍案惊奇。和前面一篇一样,虽然一评分数不高,但是经过评改小组反复讨论,多数老师认为应该给高分,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这样的考生应该破格录取!伯乐要相的就是这样的千里马!
高考状元也不敢冒险
其实单凭这位考生的胆略,完全可以给他一个“特别贡献”的加分。今年高考作文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写得很平庸,比如考大学应报考哪样的学校等等。另外,有些作文显然是套的并非自己的东西,让人读起来感到面熟,结构上是表现了典型的“穿鞋带帽”特征。湛江一中今年的高考状元李炜坦言,拿到题目之后,反复考虑为了追求“保险”,从题目到内容都很老套,缺少特色和新意。现在回忆起来甚至记不清都写了些什么,一提起自己的作文心里就不舒服。
参加本次作文评卷的作文组副组长、华南师大附中语文科组长邹寿元老师认为,高考作文最好还是不要冒险。从学生的切身利益来讲这番话确实语重心长。但是怎样挖掘学生的创新空间,仍是今后高考命题和考生答题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柯汉琳认为,从中学“应试教育”角度考虑,“冒险”的确容易“大起大落”。但大学需要的则是创新型人才。不可忽略的是,如果高考评卷的“指挥棒”把握得好,可以引导好方向,使中国的教育逐步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学生还是要强调提高阅读量,没有量的积累,难写出好文章。而要从落实广东成为“教育大省”的目标看,广东语文教育同其它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奇文”共赏析
《游戏的规则》反映作为铁道扳道工在一个特定情况下的抉择,其中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列车由远到近呼啸而至,铁路扳道工突然发现不远处的路轨上有十几个人正在道路面上玩耍,他们已玩入了迷,对自己的危险处境全然不知。而紧连着铁轨的还有一条已废弃但还可以用的旧路轨,上面只有一个人独自在玩。一边是10多个人,一边是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按照常理,扳道工当然要牺牲一个人救活10多个人,这似乎是符合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但是这位考生在提出疑问:这样的选择行吗?他自己的回答是不行!因为10多个在好的铁轨上玩耍的孩子,违反了社会的规则,而那个在废弃铁轨上的孩子本身并没有任何过错。为了救10多个违反规则的人而压死一个无辜的人,这是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所不能允许的。最后,该考生引用萨特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无法选择的,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阐明了自己对问题的态度。
而《放屁的选择》开篇就讲放屁的问题,一种是响屁,一种是不响的闷屁。如果是放响屁大家都听到,很不好意思;如果放闷屁,虽然大家不知道是谁,但是特别臭。有的人为了把响屁变成闷屁,就慢慢憋。读到这里真让人担心,但是接下去却是“柳暗花明”。文章却由此引出对一些社会弊端的看法:有些人敢说话,有些人不敢说话。放“响屁”是敢于直言向领导提出意见,但是有些人就不敢放“响屁”,只敢偷偷放闷屁。而有些领导听不进别人的直言,不喜欢“响屁”。而放“闷屁”的人由于隐蔽,领导也不知道,自己当然也不会吃亏。考生最后亮出了观点:我们在社会中应该提倡直言,提倡放“响屁”。
南方网讯 伯乐要相的就是这样的千里马!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出了两篇奇文:一篇是《游戏的规则》,面对选择的作文题考生居然“不做选择”;另一篇是《放屁的选择》,把一个看似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话题写得妙笔生花入木三分。这两篇文章最后都得了高分,让人感觉到一股清新之风:广东高考评卷不拘一格选文才。
广东出了思想文采兼具的奇文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广东高考语文科阅卷组组长柯汉琳说,从实际改卷的情况来看,考生完成作文“心灵的选择”的情况不错,比去年高考有所进步,今年低分的人并不多,很多考生都做得比较好。而一些学生的作文相当优秀,令人倍感欣喜。
不少行内专家认为,从作文考题看似乎让人感觉到在立意方面更多地强调了道德的分量,有人担心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写作空间。但记者了解的情况却令人意外,广东考生不但题材五花八门,而且出了思想和文采兼具的奇文。有一篇名为《游戏的规则》,开始一评这篇文章分数并不高,因为放弃选择似乎与题意有些不符;在二评的时候被评卷老师“慧眼识珠”,最后得了50多分的高分。
而另一篇题为《放屁的选择》的作文则更令人拍案惊奇。和前面一篇一样,虽然一评分数不高,但是经过评改小组反复讨论,多数老师认为应该给高分,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这样的考生应该破格录取!伯乐要相的就是这样的千里马!
高考状元也不敢冒险
其实单凭这位考生的胆略,完全可以给他一个“特别贡献”的加分。今年高考作文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写得很平庸,比如考大学应报考哪样的学校等等。另外,有些作文显然是套的并非自己的东西,让人读起来感到面熟,结构上是表现了典型的“穿鞋带帽”特征。湛江一中今年的高考状元李炜坦言,拿到题目之后,反复考虑为了追求“保险”,从题目到内容都很老套,缺少特色和新意。现在回忆起来甚至记不清都写了些什么,一提起自己的作文心里就不舒服。
参加本次作文评卷的作文组副组长、华南师大附中语文科组长邹寿元老师认为,高考作文最好还是不要冒险。从学生的切身利益来讲这番话确实语重心长。但是怎样挖掘学生的创新空间,仍是今后高考命题和考生答题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柯汉琳认为,从中学“应试教育”角度考虑,“冒险”的确容易“大起大落”。但大学需要的则是创新型人才。不可忽略的是,如果高考评卷的“指挥棒”把握得好,可以引导好方向,使中国的教育逐步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学生还是要强调提高阅读量,没有量的积累,难写出好文章。而要从落实广东成为“教育大省”的目标看,广东语文教育同其它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高考诗歌作文《选择》获满分的背后(附原诗)
过去,“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成了高考作文一条死规。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文体限制开始放开,有考生开始写诗歌,但从答卷的情况看,得分都不高。今年高考,有一篇题为《选择》(原文附后)的诗歌作文却得到阅卷指导委员会的一致好评,得了满分(60分)。对此,《华西都市报》等社会媒体都对这篇满分高考诗作作了报道,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经过我们确认,写这篇诗作的考生是四川师大附中的毛敏同学。为了探询这位诗歌才女的风采,了解她在高考场上何以短短时间成就长篇诗作并且得到满分,笔者对毛敏、参与高考作文阅卷的 有关老师和考生的语文老师做了专访。
初见毛敏,穿着素雅的她给人秀气、内向、踏实的感觉。她说她并不内向,交谈之中确实快言快语,很有主见,亦有分寸。“毛敏,你高考作文诗歌得了满分,我们都为你高兴。你谈一谈平时的学习方法。”她显得很恬静,微笑着说:“我也没有想到得满分。从小学起,就与小说`、童话交上了朋友。看课外书有做笔记的习惯,注重词语的搜集。喜欢写作文,老师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评讲。曾数次参加过作文比赛。看的课外书不少,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基本都读过;还读了一些外国小说,如《茶花女》、《前夜》、《少年维特的烦恼》等。现代诗歌读的较多。较新潮的和文艺性强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萌芽》等都喜欢阅读。到了高中,坚持练写随笔。”
“你那首诗歌在考场上是怎样形成的?”她莞尔一笑,谦和地说:“其实平时很少写诗。在考场上先打算写议论文,想一下论据不足,难与别人竞争,才突然决定冒险尝试诗歌。而对于诗歌的素材,由于平时看的书报杂志多,积累的多,到写作时,眉头一皱便可计上心来。至于诗歌的格调和意境,由于我读的诗多,信手拈来借鉴借鉴也不是问题。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积累就是平时我的语文老师对我的培养。我们李老师上诗歌单元时,总能让我受益匪浅。也就是在这之中我才得以从理论上和写作实践上系统地掌握诗歌的规律。李老师给我们上诗歌课,她要求我们不仅学会欣赏各种诗歌,而且要同步练写。现代诗歌较长的要分节,逐节转换意象,层层递进,每节的格调和节奏大致相同。立意的问题,老师多次强调,立意要有超越性、深刻性、思维条理性和创新性。正是老师的教诲,让我在写《选择》时明确了方向。《选择》一诗的意境,动笔前我就有考虑,动笔以后就没有半点犹豫。对于有些同学担心的字数问题,虽然高考试题明确要求不少于800字,但我知道老师讲过诗歌是按行数算,包括题目和节与节之间的空行,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没有担心。我写作文不习惯打草稿,但腹稿是要的。我大概理了一下头绪,就决定先写“小我”(国内),后写“大我”(国际)。写国内运笔时想一段写一段,因为诗歌有跳跃性,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用过多考虑。先打算写四节后就写结尾,但考虑行数不够离800字的界线还差一点,因此又增加一段。“反对战争,酷爱和平”一段,素材来自电影--去年‘9.11’事件后,电视上的悲惨景象在我脑海里打上很深的烙印。写成这首诗最多花了半小时。写好后,检查一遍,没有差错,而且卷面很整洁。写完后,未奢想得高分,更未奢想得满分。”
可见,毛敏写这篇诗作,有其偶然性,她平常没写多少诗,只是在考场上突然想到写诗,但考场上发挥得好。然而,偶然中又有很大程度的必然性。第一,老师教过写诗,而且练过写诗,平时读了不少诗歌。第二,语言的积累和驾驭语言的功底较好。第三,作文速度是平时练就的。
为了证实媒体对这首诗歌的评价,笔者采访了阅高考作文卷的指导委员向伟老师,他说:“近几年高考作文不限文体,因此,每年都有极少数考生写诗歌,但水平不高,没给过高分,更没给过满分。对考生写诗的.作文,阅卷指导小组有明确规定:诗歌按行数计算(含题目和小节之间的空行)。绝句和律诗更不受字数限制。凡是诗歌作文,全部集中起来,先给指导委员们传阅评审,后集体讨论,最后定分。当时,把考生的诗歌作文集中起来,全体指导委员先分别审阅,后集体研讨,分析比较。大家一致认为,《选择》这首诗歌最优,行数也够了,决定给满分。诗作《选择》的优点是:第一,有诗意和诗味,情感浓烈炽热。第二,联想丰富,内容充实。第三,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第四,语言流畅,节奏鲜明。第五,意境高尚,蕴意深刻。于是参加讨论诗作《选择》的高考阅卷的指导委员包括大学教授、教科所教研员、中学特级教师,还有作文阅卷监控组的老师均一致认为,可以给满分。”
为了探访毛敏同学诗歌满分的必然因素,笔者在办公室采访了毛敏的语文老师李立。“李老师,你教的学生成了‘诗歌状元’,值得祝贺。”她露出微笑,爽朗地说:“她自己学得活,用得活。我只是一个引路人,‘路’是她自己走出来的。毛敏学习踏实,完成作业认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积极。她喜爱看课外书,积累了不少知识。作文是她的强项。”“李老师,作为特级教师的你,语文教学一定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请你讲讲语文教学的经验、特点,尤其是作文教学有什么特色。”她只字不谈什么经验,只言教法。她谦逊地说:“我们语文教材有4本书。”说着便拿出4本书摆放在办公桌上。接着说:“我们紧扣这4本书进行教学。上古代诗歌就让学生同步练写古诗,教现代诗歌就让学生同步练写现代诗。总之,教什么就让学生练写什么。教戏剧,要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当节目主持人。每告一段落,要求学生评比,如评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最佳编剧和最佳道具等奖项。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进入书海去寻宝贝。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还安排学生有目的地看电视。平时在课堂上,坚持要学生练写语段,尤其到了高二,注重语言的强化训练,主要练写语段。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有文采。语段中必用排比、引用、比喻等修辞法,写诗歌力求用反复修辞法。练写语段要限时间。”
李立老师的介绍,笔者悟出她的教学有这几个特点:第一,突出了素质教育,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踊跃参加各种活动。师生在融洽、愉悦中进行教学。第二,对4本教材的教法不是死灌,说教课本,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第三,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设计师和导演。这种教学法,学生学得有兴趣,运用灵活,掌握牢靠。
从老师的教学特色和从毛敏平时的学习情况看,高考诗作《选择》得满分并非偶然。
毛敏高考作文的诗作得了满分,在此道出了原委。从中得到的启迪是否可概括为:平时的功底较好,考场决策果断,平静而胸有成竹和得心应手的运作。(本刊特约记者 程永明)
附原诗(作者:毛敏)
选择
如果我是一片云,
我会放弃高高在上,
我选择化作一滴滴小雨飘落人间。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些郁郁葱葱的生命,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支河流,
我会放弃奔流到海,
我选择化为甘泉流入麦田。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听听农民伯伯喜悦的笑声,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株灵芝,
我会放弃长命百岁,
我选择化为一滴滴药汤灌入人口中。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位康复病人的笑脸,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块矿石,
我会放弃平静安逸,
我选择熔入炉中化为滚烫的钢水。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一座座的高楼大厦,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只白鸽,
我会放弃自由嬉戏,
我选择永不停息地把橄榄枝衔到
战争的国度。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些饱受战争痛苦的儿童
正在快乐地玩耍,
那,就是我的答案。
人生,是一篇做不完的选择题,
向前?向后?往左?往右?
如果你已迷失方向,瞧瞧你心灵中
的真、善、美吧,
那,就是你的答案。 (来源:《高校招生》)
转自人民网
★ 高考高分作文
★ 江苏高考高分作文
★ 高考数学高分技巧
★ 江苏高考高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