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次上山采野菇散文(共含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人造卫星Jun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一次上山采野菇散文
几天来,天气闷热,不时还下一阵小雨。一些有经验的老人说:“有菇摘了。”
巧伯说:“明天是星期日,我带你去摘菇。”
第二天一大早,我提着篮子,跟着巧伯出门了。一路上有好些人也跟着来,一会儿就变成了长蛇般的队伍,蜿蜒在上山子的田间小路上。我回头看村子,山村掩映在雾霭之中,有如仙境一般。
走过大路背,登上梯子桄,爬上大窝冈,来到湖坑冈顶,我们已是气喘吁吁。接着是往右过横排,大家舒了一口气,兴致勃勃地谈论起关于野菇的.事情。我从来没摘过菇,只吃过什么箭头菇、布荆菇,其他都不懂得,只是紧紧跟着巧伯,默默地听他们说话。
湖坑是一条朝东的山沟,青山环绕着农田,从高到低分成上、中、下三段。我们是朝着上湖坑去的。
过完横排,下一段陡坡,走过曲折的田堘,到了山脚下,大家散开,钻进树林,开始搜寻野菇。
别看那山外表树林茂密,钻进林子一看,树枝大都长在一二丈高以上的地方,树下很少杂草,都是厚厚的枯枝落叶。有的野菇,从落叶层中撑出身子,一眼就看得见;有的野菇还躲在底下,要扒开落叶才可以看见。
我紧跟着巧伯,她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野菇,一边采一边教我,怎样发现野菇,各种野菇叫什么名,怎样辨别能不能吃。她摘一朵,讲一朵,辨别一朵,讲得挺详细。
于是,我也很快就学得一些要领,诸如又圆又大的曼菇面白而有黑点,茶褐色的油菇像箭头菇而菇脚细长,成群的辣子菇常常长在松树林里,当圆子菇、青面菇往往生在杂草丛边,糍粑菇大块而滑嫩,莲子菇小巧而玲珑,火炭菇乌黑而丑陋,大红菇暗红而可爱……最要紧的是有两种:颜色鲜红夺目的叫“棺材菇”,会毒死人,碰都别碰它;颜色油黑而坚硬的是菇王,可以解菇毒,但是很难碰到。
我和巧伯随着大家从这边山脚寻到山顶,又从那边山顶寻到山脚,把个上湖坑大山搜了个遍。等到回到田边聚齐,大家都爱相互比较一下多少,运气好的摘了满满一篮,运气差的也有半篮,无论摘得多的还是摘得少的,都在讲述着,称赞着,心中充满着无比的快乐。
巧伯虽然年纪较大,爬山比较困难,还要教我辨认,和我合起来才摘得一篮子,可是她很高兴地对人家说,她教会了一个徒弟;我呢,虽然摘得不多,却是学会了不少采野菇的知识,也觉得是满载而归。
采野茶优美散文
认知野茶,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七八岁刚上小学的时候。
那时的农村小学校每年都例行放茶假,大人怕小孩在家玩水玩火,大多由母亲带在身边跟随她们上高山采茶,当时生产队“大呼隆”抢工分,大多不遵守“游戏规则”,每棵茶叶上抓几把就“走人”,剩下残枝凋零,老叶新芽,若有似无,对于初事农活的小孩是没那个耐性再采下去的,于是母亲将我带到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找到了几棵野茶,先用小柴棍拍打四周,清理出作业面,这时的情景就不一样了,这野茶棵棵长得油绿发亮,枝条挺立,看了挺能让人来神的,且树林遮挡了头顶毒辣的太阳,只身躲在林荫深处,顿然神清气爽,有了这样一个独处的空间,才有了后来的自在和耐心。
长大以后,我还跟随村里的姑娘小伙子们出村去很远的高山采过野茶,到过曾经有过寺庙和庵堂的佛国仙山采摘过“佛茶”,据说那些都是早年和尚尼姑们种下的,那时香火兴旺,是他们用来招待过往的商旅和香客的。后来寺庙庵堂战乱时惨遭兵燹,和尚尼姑逃散下山,以至于密林丛岩、坡坳溪谷中遗留下大片大片数目可观的高山野生茶。这些野生茶和低坡或平原茶不一样,很黏手,下锅炒很香的,村中的老人们都爱吃这种茶。
野茶,大多系由飞鸟携带种子异地传播,或虽为人工种植而抛荒多年、归隐山林的野生茶树。这种纯属天然的野生茶叶,古来有“仙草”之誉,能人药,且对自然界生长的.环境、各种气味和颜色都极为敏感,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因山高气寒,远离人居,故无污染且少有虫害,又有大量阔叶林落叶腐烂作天然肥料,常年云蒸霞蔚,溪谷流泉,密树浓遮,鸟语花香,有诗“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就对高山野生茶特定的地理生长环境作过生动的概括性描述。同时也由于这些天然成分的渗透加人,而使得野生茶的内在品质和医药价值优于现今按国标生产的规模人工栽培的有机茶。
历史演进到今天,人们走进了一个崇尚环保、健康消费的全新时代。就饮茶而言,甚至有专家断言,与其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是“碳酸饮料时代”,那么,进人21世纪就是“饮茶时代”。由这种主流意识的推动,人们的视角将从茶叶的品牌延伸到产品“原产地”生长环境的探究,以及野生茶的采摘、加工制作等过程的了解及野外生存体验兴趣上来。
近水楼台。从小在山区农村长大的我,在“今人爱找真”已成时尚的大潮到来时,自然捷足先登跑在这一行列的最前头,跟紧了春天的脚步,爬山梁,涉溪涧,进谷坳,回到小时候就到过的密树丛林、山巅崖畔,聆听窝鸟传来一阵阵小生命的歌唱,那便是回到了小时候除了自己只有小草虫蹦来跳去的小王国,回归自然,重拾童趣,更是收获这里的野茶带给人体的健康和生活的芬芳。
千岛林中采菇忙散文
金秋时节,正值收获大忙。
春华秋实,这秋实可是实实在在的,秋实在农田无可非议。但在北大荒的茫茫旷野里,林涛荒草中,碧水蓝天间,这秋实更是实在。
蓝天旷野珍禽兽,碧水江河水产丰;
草内良方树下菇,皆为北国美名争。
不必说人人皆知的珍禽异兽,奇花草药,水中鱼鳖,都称誉于世,单说这金秋时节林中树下的蘑菇,那诱人的芳香就能令你心旷神怡。故而,把八、九、十月这金秋季节,称为“采菇节”也不为过。
参加垦荒、建设北大荒五十余年的经历,苦乐非凡历史已有定论,苦中有乐正是催人奋进,创造非凡的时刻,锤炼了几代人铮铮的性格。这与大自然赋予的丰厚是分不开的。正是山中野味水中鲜,林下香菇度饥寒的岁月,使人乐在苦中的精神流传。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金秋采摘蘑菇,成了北大荒人忙中更忙,忙中寻乐的最佳方式,成了男女老少必不可少的活动。
看吧,在那广袤的荒原中,在那滔滔的林海里。每到秋雨过后,便三五成群,七八成队的寻觅于林中树下,那金黄的毛茸茸的榛蘑,很快便装满提框背篓,这是二十多年前的情景。那时,人们对野生的蘑菇,认识的还不多,遍野的各种蘑菇视而不见,只寻那宝贵的榛蘑。何至于此呢?只因蘑菇这菌类植物,好多种都有毒素,误食毒蘑,轻者上吐下泻,重者难医丧命。在那极端困难的岁月里,就有人因此丢了性命,成了血的教训,故而,对毒蘑惧之如虎。初入山林采蘑者,必与老人结伴,学习识别“香”、“毒”蘑菇之别。
久而久之,在采摘蘑菇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成一套顺口溜:“鲜艳挺拔你别采,十有八九是毒胎;虫蝇远离可别动,误食会要你的命;样子稀奇百娇态,妩媚诱你是祸害;招蜂引蝶小虫爱,放心大胆来采摘。”这样的顺口溜,成了采摘菇者必须掌握的诀窍,掌握了它,人们也就放心大胆的采蘑菇了。
日积月累,采菇的种类繁多起来,采摘的方式也随之产生了。老妪心细,专在树叶底下寻找美味上等的“金榛”蘑;年轻小伙子腰杆硬,不肯低头爱观天,虽然蘑菇采得少,但那举世闻名的“猴头”蘑,竟成了他们的专利。采猴头也有他们的经验:猴头成双配对居树杈,采到一个,在它的对面肯定还有一个与它配成双。如果采到另一对,那还会有第三、第四、第五对……为此人们说:“猴头夫妻常相伴,带领儿孙居一方。”故此,小伙子们出去采蘑菇,有时一无所获,有时满载稀有的猴头而归。正是这样,一片片的“趟子蘑”,肥大的“面包蘑”,油汪汪的“油蘑”,形如细条成把的“扫苕蘑”,蓝瓦瓦的“花脸蘑”,晚秋出现的“松针蘑”……数不胜数的蘑菇,都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我工作奋斗的八五八农场,地处大小穆棱河、乌苏里江、松阿察河这三河一江的广袤原野上,是被称为乌苏里源头的虎口湿地。这里水草茂密,原始森林遍布,水源丰富,是各种蘑菇生长的最佳之处。尤其是近二、三十年,由于千岛林景区的开发建设,每到香菇采摘的季节,各种蘑菇如赶集一样,似雨后春笋,急急忙忙的从草叶下,欢蹦乱跳的挺出地面,张开笑脸欢迎勤劳的北大荒人来采摘。这时节,正是稻海繁忙的收获季节,为了不误观姹紫嫣红的岛林秋景,赏莺鹤鸣、百鸟啼、游鱼戏的欢腾,采林中的`猴头、香菇、名蘑。人们在繁忙余暇的阴雨过后,徒步,骑摩托,开轿车,划小船,甚至乘豪华游艇……急忙忙登上岛林寻觅美味,用惬意的收获,缓解疲劳,忙中取乐,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尽管岛林中能够食用的蘑菇不下几十种,这时地采集却把目光投向“猴头、金榛、花脸、趟子、松针”这五大香菇。采蘑菇的欢乐不在采摘的多少,重点是在不论是青壮少年,还是叟妪孩童;不论是职工稻农,还是干部师生,只要能走动,有余暇的人,总是千方百计的参与。构成了“千岛林中人欢畅,喜庆采菇乐升平”的“采菇图”。听吧!座座岛林人声沸腾,呼兄唤弟情歌声。看吧!古柞树杈上,丈夫正摘猴头蘑;地下,年轻的妻子带着宝贝儿女,俏脸笑接猴头视宝贝;树边,老婆婆忙把榛蘑框里放,笑接孙子递来的大猴头;稍远处,离休老场长双眼盯着树杈紧叮嘱:“小心树高要保安全!”。突然一阵鞭炮响,人们惊诧笑望着放炮的方向。树上的小伙子大声说:“不要管他!准是王二他们几个端了猴头窝,美得庆祝呢!”
千家万户采香菇,这已经成了八五八金秋季节的惯例。此时你走进安兴水城,不论是大街小巷,会有芳香扑鼻的香气,引诱你注目观看:凡是能凉晒物品的地方,都晒满黄澄澄,金灿灿,白生生,蓝瓦瓦的蘑菇。你一定会吃惊地说:“哇!这么多的蘑菇,可怎么吃啊?”
你别急,吃蘑菇对八五八人来说,可是大有讲究。刚采回的“五大名蘑”,配上葱姜蒜等作料包饺子,吃到嘴里会回味无穷:鲜猴头用水一炒,掰成丝儿,凉拌生鱼片,这种吃法可能你闻所未闻;至于鲜蘑酱,鲜蘑炒肉等等,不是产蘑旺季,怎能体会其中的味道之鲜美?当然,大量的蘑菇只有晒干,或留作以后食用,或卖给慕名而来的商家。就地收购干蘑,每斤都在百元以上。运气好的采蘑人,每次采回鲜蘑六、七十斤,可晒干蘑七八斤,一次的收入便是七八百元,也是可观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有好事让亲友分享,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大多数采蘑人把干蘑菇打成邮包,邮寄到全国各地,馈赠亲友,这样一来,八五八香菇的美名已经远扬海内外。
乌苏里江的水产闻名于世;千岛林的美景胜似江南;如今千岛林的香菇誉名崛起。宜居的安兴古城遗址,兴起了滨水安兴水城,大自然的恩赐,在八五八人的勤劳付出中绽放异彩。
★ 枞树菇优美散文
★ 野钓趣谈散文
★ 野荷经典散文
★ 清明上山作文
★ 上山日记300字
★ 上山下山绕口令
★ 上山放牛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