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枞树菇优美散文(共含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u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枞树菇优美散文
我一直相信,人是有前世的。而我的前世,是不是一棵什么植物,像家乡山丘松树下的枞树菇,开着或淡、或浓、或质朴的淡红色花儿。
无论我身处何处,我时常会有意或无意地想起这样一棵植物,这种植物会牵绊着我的神经、情感。我有时就是因为难以割舍,就会试图通过一朵菇花,踏上回家的曲径乡道。走在道上,尽是满满的回忆,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涌出泪水。
微雨深秋,开车回家,行至弯曲的山路,忽然在山坡枞树阴凉潮湿的地方看见了那样的一枞菇花,像把小雨伞盖在一根小茎枝上,擎着玲珑的、淡红相间的乳白色小花,它的上面有浓厚的树阴。我的眼前顿时一亮,那浓而不艳的色彩不正是我盼望已久的枞树菇吗?这秋山上的匆匆一瞥,于那几簇淡红淡紫的枞树菇花上,我仿佛忽然看见了那一个曾经的自己,一直隐在时间的裂缝里,述说着那牵扯不断的浓情!
有句民谣这么说:四月八,枞菇发;六月九,枞菇有。在老家大别山起伏的山峦中,松林叠嶂,绵雨之后,枞菌飘香。雨后潮湿,是枞菇生长最佳环境,每逢此时,我们就会甩着一袖管薄凉的风,与童年的伙伴相约着到山间上采枞菇,大有《诗经》里采葛古风。
春末或深秋的山,经雨水湿润,那些枞树菇就从山地里拱出来,头顶着帽,寸把长,捏在手里,有种湿润润的感觉。老人说,枞树菇与有些人是有缘分的,为什么同时上山采挖,有的人能采很多,而有的可能一棵都采不到呢?就是差缘分,哪怕这缘分极短极浅。所以,每次拿了铲或锹,上山采枞菇,时不时会有一种惊喜,这种惊喜来自发现,也来自缘分的意会。
采枞菇,不用很大的力,有时发现枞菇后,会贴着地面动铲子,按下去,铲尖只轻轻一撬,无声无息,菇根断了。仿佛是多情女伸过玉手来,只盈盈一握,就笑纳了,这样的初欢喜!弯腰拣起来,细细端详,那枞菇像一把小小童伞,淡红或淡白,极嫩极脆,不忍心掐,一掐,就会破碎。
小时候,身体瘦弱,时常感冒发烧,赤脚医生那里常常是短医缺药。有一次,我烧得说糊话,母亲情急之下立即到屋后山的枞树下寻找枞树菇。那是个枞树菇的生长淡季,又是粮食短缺的时期,能吃的山间野食不易寻见。为了给我治病,母亲硬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坎坷的山上,寻遍所有的松树脚下,用脚扫过成片的青草之间,寻来了十几颗小小的枞树菇。
母亲选择未打开伞的嫩枞菇,去掉蒂节,用盐水稍泡了一下,洗净泥沙,放置一边沥干。然后,佐以生姜,辣椒,小葱等,在锅中放油,将这些香料放在油锅中炸香。稍后在锅里加水烧开,又点几滴芝麻香油,打入一个鸡蛋花,散布在枞树菇汤中。不一会儿功夫,一碗香喷喷的枞树菇汤就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没有太多的作料,没有太烦琐的工序,这一场姻缘,是平民的,不显赫,不盛大。
母亲并不急于让我一口喝下,而是让我细嚼慢咽,她说:“这样可以让枞树菇和生姜,辣椒,小葱的发性散发出来,病才好的快。”我依母亲的方法,喝下了这碗枞树菇汤。母亲又让我睡下,盖好被子,大约个把小时的时间,我出了一身的汗,人顿时轻松了许多。不到一天的功夫,我又能活蹦乱跳地与邻居同伴玩耍。看着无病一身轻的我,母亲笑了。笑得如那枞树菇一样的纯厚。
枞树菇治感冒是什么原理,母亲并不知道,只是老辈人留下的秘方,而且屡试有效。后来,我翻看了一些相关资料才发现,枞树菇学名叫雁来蕈,是世界上唯一不能人工培育的`菌种,对产地环境要求极高,生长过程也很缓慢,所以产量也非常的有限。这种菇生于农历二月叫“桃花菌”,九月叫“雁来菌”,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多种氨基酸,还含有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PP等元素,能强身益气,理气化痰,适合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食用,又被称为“菌中王子”。
鲜蕈与蘑菇同类,虽然外貌并不很美,很多人甚至都不认识,但它含有大量于人体有益的物质,能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帮助消化,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除此之外,它还是世上最鲜美的食物之一,且以寒露时松花落地所生为最佳,味鲜美,有异香。两百多年前的食用菌专著《吴菌谱》一书就生动描述了松林中食用菌的风味之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住黄州时,时常会到赤壁山间采来“雁来蕈”,每每食后会赞不绝口。用枞树菇炒肉味道格外鲜美,如果拌葱爆炒,满屋飘香,引人垂涎。如果用来做汤,鲜香美味更是食中一绝。有这样一句民谣:“三月松菇四月鸡,九月松菇当老鸡”。
后来,我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很多地方,看见了更多的各类菌菇花蕾。有的在乡间荒芜的田角;有的夹在茂密的蒲草枞里;有的培育在温室的苗圃中。可以说,有多少荒僻的角落,就有多少种菇花;有人食物的地方,就有菇花盛开的地方。但像家乡的枞树菇却极为少见,以致我在外从军多年,未能尝到枞树菇的滋味。
家乡的枞树菇,花蕾是碎小的,小到常常忽视在眼角,像质朴的纽扣;也有较大且较厚的,但大与厚都超不过婴儿的手掌。无论大小厚薄,它都不绮丽,不招眼。浓艳与它不沾边,娇媚与它不相干。它所有的,就是普通的一小朵儿、一小朵儿。它的盛开注定不是辞藻堆砌的宏篇,是流水日记,细细碎碎,在幽静处低回吟唱,是人们病害时的福星。它的价值是,在幽暗阴冷的淤泥里不声不响地生长,待自然成熟之后,它便会奉献出一碗温润淳厚、香泽可口的美食,慰藉人间冷暖。
素淡,质朴,低调,直抵人间烟火。我想,这就是家乡枞树菇的品质与内涵。
相对于它的学名“雁来蕈”,家乡“枞树菇”的称谓显得很“土气”。但是,我却喜欢枞树菇的叫法,而不习惯于称呼雁来蕈。就像小时候的玩伴,我会习惯叫他们狗蛋、细牛,一旦叫其学名倒不顺耳了。因为,家乡的土名字里具有浓郁的“乡味”,有很浓的乡情,能慰藉我心之冷暖。无论是在我的眼里,在故乡人的眼里,亦或是在植物群里,枞树菇就是一个行走在民间、关怀众生疾苦、体恤怜悯人间的观音。
菇娘的散文
菇娘,又叫酸浆果,英文常称黄金莓,也叫秘鲁酸浆,据说,原生于安地斯山脉,何时传入中国就不知道了。我们东北人管它叫洋菇娘,也叫甜菇娘、黄菇娘。就像一个不起眼的小姑娘,父母总是宝贝似地给起了一个大名之外,还会有若干个小名一样,让人觉得,名儿是个有生命的代号,是个带着一腔爱的称呼,不信,你叫谁,谁能不应答一声呢?这一应答,就把名儿给叫活了不是?
菇娘这小东西,在它还是一枚青涩的果子的时候,不能说就是水果了,而是小女孩们一样温婉的玩具:取一根笤帚蘼,轻轻地捅向那小小的圆圆的根部,一小滴清凉的汁水就会冒出来,用嘴一嘬,再捅,再一嘬,几个回合后,就会有白色的如小米大小的扁扁的籽现身了:它们一枚枚地随着果浆在小女孩的食指与拇指肚的揉捏之下陆续涌出,当然,时而,会连带着果肉:一丝丝的,有的裹着一两粒籽,呈绿色的絮状从洞孔中被挤压而出。女孩子的嘴巴一次次地亲吻着,吸吮着,技术好点的,会在五分钟内,技术差点的也能在十分钟后,脱颖出一个玲珑小巧的半透明的绿色小灯笼,接着,它就作为微型的乐器被女孩子放入口腔,以上下门齿轻轻咬动,加上舌头的娴熟承接和送递,一种单调却清亮的音乐就响亮起来了!
青菇娘再长一长,果实外的那层外皮就由原来有如绿色多角灯笼形变成柠檬黄的小灯笼了,一盏盏的,照亮了多少女孩儿童年的天空啊!由于吸食了充沛的阳光、雨露,眼看着一天天地变化:那小巧的果身由扁瘦变得浑圆,颜色也由青绿变得暖黄,这时,就会散发出一股特有的甜香气了,仿佛一个不大的姑娘竟然还喷了几喷淡淡的香水,让人觉得本来就很可爱的东西,经香气这么一缭绕,美得都有点虚幻了。新鲜的菇娘,经阳光晒上那么几天,外皮就形如草纸样薄脆了,这简直就像一个正在发育的女孩儿,在美食与父母的疼爱中,一天天地长大起来,漂亮起来,而心儿就要飞扬起来一样了。
这小小的可爱的果实,曾是我儿时特别喜爱的玩意儿,在我眼睛里,每一枚菇娘都是一个小小的精灵,特别是品相好的,刚刚摘下来的,简直都不忍心吃它们。好吃的菇娘是那种体形玲珑小巧、半透明的黄灿灿的,半软不软、富有弹性的,投入口中,轻轻一咬,“嘭”一声,果汁四溅,唇齿生香,像引爆了一枚甜美的爆竹,让女孩子的心空留下多少灿烂的回忆呀!难得每一颗小小的果实都穿了一件体面的衣裳,就像它们的名字一样,跟人类的小姑娘有很多相同的可爱和天生的文明。一筐刚刚采摘下来的菇娘,远望去就像一片固体的阳光,闪着诱人的光辉,新鲜得仿佛要一颗一颗地蹦跳起来。这玲珑的小天使,看在眼里,就已经膨胀了喜悦的心情。
有一年夏天,学龄前的我去农村姨姥家。我离开的那天,一个比我还小的村里的小男孩和几个亲属、乡邻送我。那小男孩和我并肩走在村路上,一脸的不舍。忽然,他跟我说:“等我一会儿,我回去给你摘几个毛菇娘(也叫紫菇娘)!”大概这句话没有谁听了进去,我却不走了,大家就陪着我等。有十分钟的光景吧,小男孩飞跑回来,展开他那件小背心的前襟:里面兜着十多个如同小洋葱一样的紫绿色的毛菇娘!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感动,也不习惯说谢谢,就觉得我是那么高兴、那么幸运,大白天走到梦里来了,收到这么多我所喜爱的东西。在这之前,我也吃过这种菇娘,但是绝对没有这么多,这么大。这种菇娘的个头比较大,在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皮与果实之间似乎是粘连着的,有层胶一样的东西,很难剥开,如同没有成熟的绿色略小的番茄,吃到嘴里,舌头会有一点点麻麻的感觉,而且味道不佳。成熟了的,就不同了:皮是皮,果是果,很容易就可以把它们分开,多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呀!不过,这种菇娘很难做成菇娘皮,因为皮太薄太脆,用笤帚糜扎进那圆圆大大的口里,没几个回合就开裂了。回忆一下它的味道,和山竹的果肉有点接近,咬上去,甚至可以听到脆响。
这是我第一次收到一个男孩子的礼物,也是我直到今天的一份感动。我记不清那个小男孩的容貌了,但是我记住了他的表情:那绝对是一个孩子最为庄重而且深沉的神情,一点不比成年男子在向自己衷爱的女性表达爱情时逊色一点点!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并没有真正的'幼稚,他们在自己的范围和王国里表达着一份心迹与成熟,那一刻,我就朦胧感受到像爱情样的一缕浅淡光辉了。
从此以后,这种在菇娘王国里不太受重视的毛菇娘不知藏匿到哪个深山密林里寂寞修行去了,再没见过它的踪影。我想,一定是这种菇娘一不漂亮,味道不好,二没有药用价值,在讲究实用与经济效益的人类中就不受欢迎,而自行选择了逃离和隐遁。不过,我一直记着我吃过的毛菇娘的味道,还有那个如今不知身在何处的小男孩。
九岁那年的一天,是个晚上,父亲花五分钱买回十个青菇娘。记得我当时刚刚洗完全家人的碗,正在擦手,就见父亲孩子样地在床上摊开那十个绿皮的菇娘,他一边逗引着我,一边一颗一颗地剥着吃。我很着急,又不敢像如今的孩子那样尖声地喊闹,我那般年龄就已经觉着自己是个很成熟的大人或是妇人了,因为在我后面还有更小的弟弟和妹妹。虽然当我的小手按往菇娘时,只剩下五颗了,可我还是欣喜得像撞上了一个小小的春天,捉住了几只活泼泼的鸟儿。这也是父亲在我童年记忆中最充满温馨情调的一段插曲。直到长大成人后,我曾一度猜测父亲的心里究竟把我放在了什么位置?沉重的封建色彩一直弥漫在我们这个并不古老的家庭,我强烈地感受到身陷男权威势中的拘禁,感觉在父亲的视野中,我从来没有得到过他温暖的光照,唯这五枚小小的青涩的菇娘让我相信了年轻的父亲也是在心里装着我这个女儿的。
有一次,在我出生的那个大院里,邻家的一个比我大两三岁的姑娘,我还记得那姑娘的嘴唇特别肥厚,差不多占居了三分之一张脸,她在扎玩着手指中的一枚菇娘。我问她是在哪买的?她说在道里菜市场,“排了可长的队了,人比菇娘还多呢。”我就想去买,同时想像着一座由菇娘堆成的黄色小山,周围是一圈密不透风的人排成一条长长的看不到尾的队伍,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着一个希望。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菇娘价格是每市斤两毛五,即使这么便宜,如果是寻常人家,也不会一次性买五斤六斤的,不过是二斤三斤,更多的人家只买一斤。
八十年代以后,菇娘就不再稀有得诱人排起长长的队伍了。每年仲夏或是初秋,一筐筐的黄菇娘被农民挑到城里来,蹲到路边守着,也不叫卖,只是在静静地等,像是等什么人似的。是啊,那黄灿灿的菇娘就是沉默而亮丽的广告,它们没有声音,却用香气和色泽来告诉那些可能青睐这种它们的人:我们来了,我们是又黄又甜又香的小菇娘啊……
到了九十年代,这小东西就成了气候了,被农民们一车车地拉进了城里,守着一个街口,或是一个居民楼院,一秤秤地被带回一个个神秘的门里,也就从此永远告别了它们从出生到成长的广阔天地。
晚年的母亲钟爱菇娘。母亲说,她的假牙总是让她感觉口腔干燥,每天夜里要么喝水,要么以一枚黄菇娘来缓解这种干涩。所以,每年菇娘成熟的季节,我就会把母亲的水果筐续上足够的新鲜菇娘。而到了深秋,我会把最后一茬菇娘买回来,母亲便用针线把它们穿起来,挂在阳台上,就像农人把苞米穗挂在屋檐下一样。
母亲不单喜欢黄菇娘,还喜欢红菇娘。那种红菇娘成熟期比黄菇娘略晚一点,果皮也比较厚,有一种特殊的酸甜苦的味道,是一种中药材,有止咳化痰降火气的作用。母亲常用它的果皮泡水喝,说是去火。因此,每年的秋天,在家家户户都储存秋菜的时候,我便在万绿丛中寻得这一点红——成斤成斤地往家买,母亲再一一地穿在线绳上,悬挂在我们家宽阔的阳台上,从外面看过来,就像我们家时时点燃着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而在它两侧的那两串黄黄的菇娘,更像火炬映照下的暖光,它们会在长达近半年的冬日里,温暖了我们的心情,也烘热了我们的日子。
进入二十一世纪,多种水果:南方的水果啦,洋果子呀,塑料大棚里的水果啊,把超市的水果架装点得琳琅满目,菇娘再不是稀有的东西了,甚至在大的超市里寻不见它们的身影,似乎这小小的果实登不上大雅之堂似的。往往还是由农民的车子或是担子把它们从乡村带到城市来,也仅仅是诱惑了一些老太太,或是天生有着玲珑之心的姑娘们,小孩子很少再把这种不起眼的水果当成宝贝来珍爱了。
现如今,不少营养学家把目光也盯到了菇娘的身上。人们开始研究它,制作它,小小的菇娘原来可以做成果酱,原来可以酿成果汁,原来可以补锌,原来可以健体……
一个人或是一件事,一经被“发现”,可能也就预示着麻烦事儿跟着来了。原本小巧自然的菇娘,被人为地养殖大了: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大如乒乓球似的黄菇娘。我曾买过一回,放进嘴里品尝一下,感觉这哪里还是什么菇娘的原味啊,分明就是被膨化了嘛,外皮厚而粗糙,内里的汁水没有几滴,果身是混沌的,黄里发白的,像是咀嚼着一口糠了的萝卜。唯一突出的是它的个头:大。和原来自然生长的小菇娘相比,它大如祖母。可这是一位多么虚假的祖母哇,它怎么可以负载一份哪怕最最微小的责任呢?更不用提本应隐含其中的爱了。
我只买过一次这种大菇娘。刚上市时,它“高贵”得不得了,在价位上也是小菇娘的几倍,我就见过二十元一斤的大菇娘,诱得装扮华美的青春少女们争相构买。
或许是人们终于识破了这个假“祖母”的真相吧,我看去年秋天它就很少光顾城市的市场了,即使偶尔出现,价格也绝对不会超过小菇娘。
我不知道该对谁悲哀:小小的菇娘都能让人们去挖空心思地大做文章,那么,存在于我们内心的如菇娘一样自然而玲珑的心迹还能否继续保持和延续它的芬芳呢?
毕竟,菇娘到底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地守住了自己的晶莹与玲珑。而我对菇娘的爱一如既往。每年都会买上一些,有时候,并不吃,就觉得看见了如果不买,就丧失了一次拥抱一群可爱的小天使的机会。入冬前,我买了最后一波菇娘,价钱是八元钱一市斤。
黄菇娘、紫菇娘、红菇娘,它们像晚霞一样把我记忆的心海映照得五彩斑斓。对黄菇娘的情有独钟,对紫菇娘的温馨回顾,对红菇娘的由衷赞美,让我知道大千世界里,并不需要什么大事件的冲击和烘托,我们平静的日子更适合被这样小如菇娘的点滴情怀所滋养、所装点。
又见地皮菇的散文
今天早上,我正捧着煨山薯津津有味地啃时,隔壁的婶娘来喊:“下雨了,还不快去给你娘送伞。”我出门一看,天不知什么时候又飘起了小雨。我来不及放下手中的山薯,取下挂在墙上的两个斗笠向白姑园跑去。白姑园在半山腰,等我到了那里,雨已停了,春天的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大清早出去干活的娘早一阵子大雨时回来过,还带回了几个山薯,娘说雨后好插红薯秧,因此雨一停就又走了。娘说:“野猪昨晚又来吃红薯婆了,你看,留下了两排脚印。”红薯婆就是种薯,我惊讶地发现,娘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带着很恨野猪的语气。小时候,地里的庄稼植株瘦小,山上的树木被砍得稀稀落落,连野兔都很少。育秧的季节,一群群麻雀饿得往田间跑,稻草人便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一路踢着石子、啃着山薯往回走。突然,我滑了一脚,我踩到了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我小心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久违了的地皮菇!放眼望去,油菜花尽情地绽放,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金黄绚烂的花。丘陵上的梯田上也便形成了花浪,像山上的乔木,富有层次和诗意。低头望去,路边和田埂上新绿的草尖上缀满了水滴,如串串珍珠。而浅草丛里布满了又黑又紫的星星。我轻轻地抚开杂草和败叶,小心翼翼地一颗颗拣起,一会儿就拣了一大捧。
地皮菇又叫地木耳、地仙草,学名叫地衣,是一种菌藻混合体。生长在春夏季雨后潮湿的浅草地,但积水的地方也不能生长,还要有没有污染的环境。我们村在半山腰,土地多是沙地,透水性好,小时候我们村不少。记得那时一提起地皮菇,我们就流口水。小时候,雨一停,我们就挎着篮子去拣,捡完了田头路边的,就去山上的草坪拣。回家后,个个都端出脸盆,坐在门前的小溪边洗。那时天很蓝,小溪的泉水很清。因为小孩多,因此每人拣到的并不多。我们在泉水里把玩着地皮菇,发现地皮菇似荷非荷,似花非花,嫩嫩的、软软的、皱皱的,可爱极了。有手脚麻利的、拣得多的女孩子会给捧一些送给平时要好的男孩子,马上被取笑成“两公婆”,引起众人一阵哄笑,女孩则满脸通红地跑开了。树上的小鸟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有:麻雀、黄鹂和喜鹊等。前几年村里老人嫌弃农村,纷纷去城里儿女家住,路边杂草丛生,地皮菇很难生长。接下来的年份,由于大量使用除草剂,地皮菇几乎绝迹。
轻轻抖落沙土和草屑,我把地皮菇放进斗笠里。直到装了满满一斗笠,我才依依不舍地回家,一路上,轻手轻脚,生怕踩坏路边的地皮菇。记得十岁那年春天,我得了严重感冒,吃不下东西,身子日渐消瘦。有一天,我吵着要吃地皮菇,可是我们村雨已过了好几天了,娘就去刚下过雨的十几里以外的山里拣了半篮。回来后,娘的头发湿了,我分不清那是汗水还是山上的露水。来不及换衣服,娘就一片片洗地皮菇,娘给我做了一碗酸辣地皮菇。还来不及细细咀嚼,一块块地皮菇就轻轻地滑进我的喉咙,一股清爽流遍我全身,滋润着我的每一个细胞,那是我吃过最香甜的地皮菇。接下来几天,娘每天给我做地皮菇吃,我胃口越来越好了,身体渐渐恢复。娘却病了好几天,每次娘只喝几口汤就说饱了。那时农村人多,在那青黄不接的季节里拣半篮地皮菇不容易。
树上喜鹊的歌声打断了我的回忆,不知多少年没有见到这精灵了。到家后,我把地皮菇泡在脸盆里。盆里的地皮菇慢慢地展开了,像浓缩的荷叶;又像木耳,厚厚的,肥肥的.;又像海带,碧绿剔透。越来越多了,一斗笠地皮菇两脸盆满满的。地皮菇易采难洗,要不是一片片抚去沙土和草屑,还真洗不干净。我花了整整一上午,累得腰酸背痛,才洗好了一脸盆,把地皮菇端上餐桌还真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我本以为地皮菇是长在泥沙上的,其实是错的,地皮菇没有根,由于附着地面生长,因此,粘了不少草茎和沙土。地皮菇也叫雷公屎,雷阵雨地面湿透才有,地面干了,地皮菇也干了。
中餐我做了一盆酸辣地皮菇汤和一碗肉丝炒地皮菇。酸辣地皮菇一上桌就被外甥们抢光了,酸辣地皮菇是按儿时口味做的,是用自家腌制的酸青辣椒加地皮菇,用小火慢慢熬成的。酸辣味已浸入地皮菇,一口咬下去,肥厚的地皮菇就流出了酸辣的汁。父母则慢慢地咀嚼着肉丝炒地皮菇,眼中似乎还有泪光。那天的肉,是母亲过年特意冻在冰箱,留给我们回来吃的土猪肉。
细细品尝,地皮菇软软的,但很脆;滑滑的,但不腻。慢慢回味,我发现地皮菇其实除了股淡淡的草香,并没有什么味,我们吃到更多的则是配料的味道。但是,一提地皮菇,大人和小孩都会觉得亲切,因为地皮菇已融入了我们农村人的生活!因为地皮菇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因为老人视力不好,怕洗不干净,不怎么拣。因此,有地皮菇的季节回乡,一碗地皮菇,便是我们做儿女的给父母最好的礼物。老人还叮嘱我们多拣些送给朋友。
地皮菇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营养丰富。地皮菇含有丰富的钙、蛋白质和热量,而且还能利咽润肺和抗癌。地皮菇默默地滋润着家乡人们,而家乡淳朴的农民又如那不起眼的地皮菇,默默地滋润着家乡。
我家乡的地皮菇,我可爱的家乡,我亲亲的乡亲。
林清玄散文《鸡肉丝菇》
带侄儿到乡间的游乐场去玩,无意间在龙眼树下看到鸡肉丝菇的踪迹。
我对孩子们说:“这是鸡肉丝菇,我们采回去给阿妈,阿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大侄儿说:“叔叔,你不要乱采,我们自然课本里说,有许多菇类是有毒的。”
“不会的,叔叔认得鸡肉丝菇。”我一边采撷那些线条十分优美的菇,一边向侄儿传授爸爸教我分辨菇类有毒的方法。
从前乡村生活清苦,春夏的雨后我们常到野外去采菇。大部分菇类是认识的,当然不会有毒,也有许多菇类是从未见过的,又如何未知道有无毒性呢?
爸爸教我们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水烧开,丢一朵菇进去,滚一滚,如果汤水依然清净,就是可吃的菇;如果汤水变色,就是有毒的菇;如果汤水墨黑,就是可能致命的菇。
我们用这个最简易有效的方法来检验菇类,可以说是万无一失,我在乡下吃了十几年的菇,从未中毒。
侄儿听了,非常开心,说:“我们自然老师从来没有教过这个呢!”
我说:“是呀!你们自然老师的知识是来自课本,阿公的知识却是来自土地和真正的自然,叔叔也只是学到一些皮毛而已。”
我们总共采了两大袋鸡肉丝菇,才踩着夕阳的光彩回家。
在路上,我想到所有的菇类里最令人怀念的就是鸡肉丝菇的滋味,不论清炖。爆炒、煮汤、油炸,都是鲜美无比,特别是妈妈的厨艺很好,每次看到一大盘鸡肉丝菇从灶间端出来,都使我们因为雀跃而心神震动。
为了形容这种菇的美味,从前难得吃肉的人以鸡肉来比拟它,但是真正的鸡肉,滋味也比不上鸡肉丝菇的`万分之一呀!
当我们把两大袋鸡肉丝菇放在桌上时,妈妈欢喜得差一点说不出话来,隔了几秒钟才庄严无比的拈起一朵,放在鼻子深深的嗅闻,说:“很多年没有吃到鸡肉丝菇,自从你爸爸过世之后,再也没有人上山去采过。”
妈妈只留下炒一盘的分量,其他的分成几份,叫我们送给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妈妈说:“这么多年,只要能吃到一朵鸡肉丝菇,也会很感动呀!”
侄儿说:“更正,只要能看见或者闻到,就会很感动了。”
我们都忍不住大笑,我想到妈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送入的那种心怀,感动得心内一阵温热,不愧是我的妈妈。
夜里,一家人围着吃饭,不像童年时代,一大筷子的吃鸡肉丝菇,每个人都是一朵一朵细细的咀嚼,仿佛要吃出那已失去许久的时光的滋味。
在静默中,我好像听见爸爸骑着铁马的声音,爸爸习惯到家时在门口按车铃,滴铃——滴铃——他的车把上总会挂着竹笋、野菜或山果,有时候,他会对在灶问忙着的妈妈大叫:“阿秀,今天有鸡肉丝菇。”
然后,妈妈转过头来,脸上有非常灿烂的微笑。
汪曾祺散文《咸菜茨菇汤》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般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第一次上山采野菇散文
几天来,天气闷热,不时还下一阵小雨。一些有经验的老人说:“有菇摘了。”
巧伯说:“明天是星期日,我带你去摘菇。”
第二天一大早,我提着篮子,跟着巧伯出门了。一路上有好些人也跟着来,一会儿就变成了长蛇般的队伍,蜿蜒在上山子的田间小路上。我回头看村子,山村掩映在雾霭之中,有如仙境一般。
走过大路背,登上梯子桄,爬上大窝冈,来到湖坑冈顶,我们已是气喘吁吁。接着是往右过横排,大家舒了一口气,兴致勃勃地谈论起关于野菇的.事情。我从来没摘过菇,只吃过什么箭头菇、布荆菇,其他都不懂得,只是紧紧跟着巧伯,默默地听他们说话。
湖坑是一条朝东的山沟,青山环绕着农田,从高到低分成上、中、下三段。我们是朝着上湖坑去的。
过完横排,下一段陡坡,走过曲折的田堘,到了山脚下,大家散开,钻进树林,开始搜寻野菇。
别看那山外表树林茂密,钻进林子一看,树枝大都长在一二丈高以上的地方,树下很少杂草,都是厚厚的枯枝落叶。有的野菇,从落叶层中撑出身子,一眼就看得见;有的野菇还躲在底下,要扒开落叶才可以看见。
我紧跟着巧伯,她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野菇,一边采一边教我,怎样发现野菇,各种野菇叫什么名,怎样辨别能不能吃。她摘一朵,讲一朵,辨别一朵,讲得挺详细。
于是,我也很快就学得一些要领,诸如又圆又大的曼菇面白而有黑点,茶褐色的油菇像箭头菇而菇脚细长,成群的辣子菇常常长在松树林里,当圆子菇、青面菇往往生在杂草丛边,糍粑菇大块而滑嫩,莲子菇小巧而玲珑,火炭菇乌黑而丑陋,大红菇暗红而可爱……最要紧的是有两种:颜色鲜红夺目的叫“棺材菇”,会毒死人,碰都别碰它;颜色油黑而坚硬的是菇王,可以解菇毒,但是很难碰到。
我和巧伯随着大家从这边山脚寻到山顶,又从那边山顶寻到山脚,把个上湖坑大山搜了个遍。等到回到田边聚齐,大家都爱相互比较一下多少,运气好的摘了满满一篮,运气差的也有半篮,无论摘得多的还是摘得少的,都在讲述着,称赞着,心中充满着无比的快乐。
巧伯虽然年纪较大,爬山比较困难,还要教我辨认,和我合起来才摘得一篮子,可是她很高兴地对人家说,她教会了一个徒弟;我呢,虽然摘得不多,却是学会了不少采野菇的知识,也觉得是满载而归。
黑夜毫不留情地吞噬了整个大地,只剩下灯光和寂静。夜临之际,灯光以秒为单位完成点亮。泥泞的小路旁,朵朵油菜花已争先恐后地吐露新芽,像黑夜中的小精灵,调皮却不失可爱。春风悄然的抚摸着每一方土地,夹带着花朵的芬芳、泥土的馨香,又飘进了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国家,是否也百花争妍?是否也花香满地?是否也深藏在黑夜之中?好奇的心,久久的滞留在某个角落,难以回神。夜寐之际,灯光以分为单位逐渐熄灭。
漫步在春风之中,哼着刚学会的小歌,手儿伴随着歌声悠然地舞动起来。偶然间,想象到自己化身为一只彩蝶,在黑暗中飞舞,却没有往日的害怕与恐惧。夜深了,夜也静了。
优美短篇散文精选4:短文.月光.嫦娥
月亮散发幽光,透彻出冰冷与孤独。只有星际相伴,却如此遥远。
在这茫茫的宇宙中,广袤无边,即使隔着遥远的距离。却还是在夜空中散发光亮;如此冰冷,如此微弱。
这暗淡的宇宙,广袤的银河,亮丽的晨星,却让人感到寒冷。冷到透骨,冷到悲凉,没有人能在这冰冷的、无法触及的夜色中体会到它的冰冷残酷,广大无边,
从前的我一直坚信着,夜空之中定会有美丽的嫦娥,在遥远的广寒,挥舞衣袖;舞动着,舞步如此优美沉醉、摄人心弦。
天河中的地平线,如此的绕向远方,静寂地流淌。
雪白雪白的玉兔,正依偎在桂树之间,做着如此之多的美梦,守候着。而它的身旁,正散发出浓浓的药香。
优美短篇散文精选5:铭记逝去的爱情
我曾这样爱着一个人,将她深深的嵌进我的骨髓里,并为骨头与躯体碰撞裂开的每一寸骨头的裂缝享受着疼痛并骄傲着。……
伤心,不是因为爱情结束了,而是因为当一切都结束了,爱还在。
我假装过去不重要,却发现自己根本办不到。
是你忘了回忆,我忘了忘记,牵过的手都已经放掉,诺言都碎了一地。
那一年,那一天,你走进我的心里,你是我的梦,成了我心里的一部分。还记得你第一次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是什么时间么,记得我为你写的第一封情书吗?简短的话语,却是我一心的情意。
我们在一起了五年,中间经历了很多很多,也去过很多地方,开心过,幸福过,哭过,也笑过。我们的生活里都充满了对方的影子,这五年来我们可以说是形影不离,自从十九岁那年夏天我看到你的第一眼,我就觉得你一定是我未来要娶的人,我开始追求你,每天陪你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压马路,你不开心了我就陪在你身边,放假回家我会送你去车站,你感冒了我偷偷在家熬好姜汤带给你…等等,想想十九岁那年相遇真的很美好,也很幸运遇到了我这样爱的人。
后来我们在一起了,我们报了同一所大学,那时我只想好好陪你在一起过一辈子,守护着你不让你受一点委屈,三年的大学生活里,我们每天都会开心的在一起,我们也去了好多地方,也留下了好多共同的回忆,在学校里是我们在一起是开心快乐的,你是那种强势的女孩,跟你在一起我都会顺着你,我不能看到你不开心。既然我们在一起了开心过,那也就一定有伤心过,每次我惹你不开心了,不管谁的错,都是我的错,我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哄你,因为我知道我是男生况且我还那么爱你,我就应该这样做,我也愿意这样做,因为你的开心就是我的幸福。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我一定会把最好的都留给你,就好比你爱吃鸭翅但你不喜欢吃鸭翅的皮,我会把皮剥掉拿给你等等,那时候在一起真的是无忧无虑,每天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整天想着未来是多么美好。
后来我们要工作了,我们依然在一起,我们租了个大房子,我们在一起生活了,这样每天早上就能喊你起床对你说早安。
每天像公主一样对待你,有时候我回家早,我把饭做好等你回家,每天晚上你口渴了我会把水端到你嘴边,你忙了我会把内衣袜子帮你洗好,你来例假了我会提前买好红糖,冲好端到你面前,也许有人说我这样做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但我觉得这是我该做的,我愿意为你做的,我这样做为的就是让你跟我在一起感到幸福快乐。
那时我就想着我要让你一辈子都开心快乐,我一定要给你幸福,那时候虽然挣钱不多,但我一直很努力的工作,我为的就是想给你一个安稳的家。刚上班那时我们并没有太多的钱,但我自己过的苦一点累点没什么,我知道你吃东西比较挑,中午在公司我宁愿自己吃早上带的馒头,也依然会把钱留给你,让你吃你爱吃的,每天我都在变着法子哄你开心,或许那就是爱吧。我知道那会你也很懂事,你也知道生活的不易,你并没有浪费一分钱,你也会每天回家自己做饭吃,为的就是节省点开支,为的就是周末能在一起吃一顿好吃的,每当想到这我心里难受愧疚,那会我没能给你最好的物质生活。
写到了这里泪水已经打湿了键盘,爱一个人真的就那么难吗。
我们究竟要变得多坚强 才能承受住这人世间的荒凉
窗外下雨了,
一滴一滴的砸落在窗外的玻璃上
模糊了,模糊了整个世界
脸颊上,
滑落的,滑落的是泪,是还会是水
享受丛林中婉转的鸟鸣,沐浴草坪上温暖的阳光,迎接黎明灿烂的光束,领略雨后绚丽的彩虹……
——活着,是一种福气。
夏夜,靠着窗棂听蛙鸣,看鸟跃。我喜欢艳阳高照的日子,我喜欢丝丝秋雨润入泥土,我喜欢冰的晶莹剔透和纯洁美丽。我喜欢整个世界都是生命的绿色,整个世界都清晰亮丽,生机盎然。
——活着,是一种福气。
听山溪叮叮咚咚的声音,我喜欢;沐清清爽爽的山风,我喜欢;听《梁祝》里美丽的忧伤,找梦中朦胧的感觉,我喜欢。
——活着,是一种福气。
有一个叫母亲的人,我要用八辈子的努力来报答她。感谢她给予我生命。
活着的滋味,真的很好。
在公交上,我前面座位上的一个看上去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跟另一个老太太的聊天让我听到了。她指着一个看上去至少有四十岁模样的男人说儿子身上觉得不得劲儿,她这是要陪儿子去医院看病。
我忍不住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要陪儿子去看病,太感人了!真是老不舍心少不舍力啊。”
老太太笑着说:“嗯,就像老辈子人说的那样。”
离她要去的中医院还有好几站地,她就起身要下车去,我赶紧阻止她说:“大娘,你在这里下车,得走老远了,到老检察院那儿下,走过去一个路口就到了。”
听了我的解说,她这才又坐下了。
到我指点的站点,我又提前告诉她该准备下车了。
当她在拥挤的人群里见缝插针地跟在儿子后面下车时,我忍不住小声嘀咕:“这儿子看上去也很能自食其力的,怎么还折腾老娘出来了呢?”
这时我旁边的一个中年男人说:“她是团结一队的,我认识。其实,应该不是儿子让她来的,是她自己不放心硬跟着来的。”
我联系到先前和老太太的'关于老不舍心的对话,对中年男人说:“七十岁有个家八十岁有个妈,虽然显得有些��嗦,但这个当儿子的好幸福。”
在网上买了件衣服,觉得物有所值,就给了全五分好评,正好商家说好评返现奖励,想到是我该得的,就截图发微信给商家了。
商家也及时给我发了6元钱的红包,本来这就万事大吉了,可是,商家却给我发来一段话说让我假装付款然后过一周确认,他们如数返还我付的款不算还要另外给15块钱当劳务费。还说,是为了增加销售量,让他们家的好货有机会更加推广什么的。
我认真看完了,却没有回应他半个字。
我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就是在帮他们造假欺骗买家!这样违背良知的事情,就是给再多的薪酬,我也坚决不会干的。
★ 纸飞机优美散文
★ 彷徨优美散文
★ 雨季优美散文
★ 目送优美散文
★ 再回首优美散文
★ 红叶优美散文
★ 忆江南优美散文
★ 春草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