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基坑回弹观测的设备及作业方法有哪些?(共含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苹果脆的才好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基坑回弹观测的设备及作业方法有哪些?
一、钢尺在地面的一端,应使用三脚架、滑轮、重锤或拉力计牵拉,在孔内的一端,应配以能在读数时准确接触回弹标志头的装置。观测时可配挂磁锤。当基坑较深、地质条件复杂时,可用电磁探头装置观测。当基坑较浅时,可用挂钩法,此时标志顶端应加工成弯钩状;
二、辅助杆宜用空心两头封口的金属管制成,顶部应加工成半球状,并在顶部侧面安置圆水准器,杆长以放入孔内后露出地面20~40cm为宜;
三、测前与测后应对钢尺和辅助杆的长度进行检定,
长度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回弹观测站高差中误差的1/2;
四、每一测站的观测可按先后视水准点上标尺、再前视孔内标尺的顺序进行,每组读数3次,反复进行两组作为一测回。每站不应少于两测回,并应同时测记孔内温度。观测结果应加入尺长和温度改正。
基坑回弹观测有哪些布点要求?
基坑回弹观测,应测定深埋大型基础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卸除地基土自重而引起的基坑内外影响范围内外相对于开挖前的回弹量,
(1)回弹观测点位的布置,应按基坑形状及地质条件以能测出所需各纵横断面回弹量为原则。可按下列要求布点:
① 在基坑的中央和距坑底边缘约1/4坑底宽度处以及其他变形特征位置设点。
对方形、圆形基坑,可按单向对称布点(一般不小于4个);
矩形基坑,可按纵横向布点(一般布设5~7个点,当基坑底面积大于1000m2,深度超过6m时,布点数应为7个以上);
复合矩形基坑,可多向布点(布点数一般不小于9个);地质条件情况复杂时,应适当增加点数,
② 基坑外的观测点,应在所选坑内方向线的延长线上距基坑深度1.5~2倍距离内布置。
③ 所选点位遇到旧地下管道或其他构筑物时,可将观测点移至与之对应方向线的空位上。
④在基坑外相对稳定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选设工作基点及为寻找标志用的定位点。
⑤观测路线应组成起迄于工作基点的闭合或附合路线,使之具有检核条件。
2)回弹标志应埋入基坑底面以下20~30cm。
(3)回弹观测精度可按前述的规定以给定或预估的最大回弹量为变形允许值进行估算后确定。但最弱观测点相对邻近工作基点的高差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
(4)回弹观测不应少于三次,具体安排是:第一次在基坑开挖之前,第二次在基坑挖好之后,第三次在浇灌基础混凝土之前。当需要测定分段卸荷回弹时,应按分段卸荷时间增加观测次数。当基坑挖完至基础施工的间隔时间较长时,亦应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基坑回弹观测点位怎么布设?
回弹观测点位的布设,应根据基坑形状、大小、深度及地质条件确定,用适当的点数测出所需纵横断面的回弹量,
一、对于矩形基坑,应在基坑中央及纵(长边)横(短边)轴线上布设,纵向每8~10m布一点,横向每3~4m布一点,
对其他形状不规则的基坑,可与设计人员商定;
二、对基坑外的观测点,应埋设常用的普通水准点标石。观测点应在所选坑内方向线的延长线上距基坑深度1.5~2.0倍距离内布置。当所选点位遇到地下管道或其他物体时,可将观测点移至与之对应方向线的空位置上;
三、应在基坑外相对稳定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选设工作基点及为寻找标志用的定位点。
基坑有哪些支护方法?
一般基坑的支护方法有:斜柱支撑法、锚拉支撑法、短柱横隔板支撑法、临时挡土墙支撑法等,施工时按适用条件进行选择,
① 简易支护:适用于部分地段放坡不够的宽度较大的基坑使用
② 斜柱支撑: 先沿基坑边缘打设柱桩,在柱桩内侧支设挡土板并用斜撑支顶,挡土板内侧填土夯实,
适用于深度不大的大型基坑或机械挖土时使用
③ 锚拉支撑先沿基坑边缘打设柱桩,在柱桩内侧支设挡土板,柱桩上端用拉杆拉紧,挡土板内侧填土夯实。适用于深度不大的大型基坑或用机械挖土不能安设横(斜)撑时使用
沥青路面回弹弯沉温度修正方法
沥青路面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面变化,本文对沥青路面弯沉测试中温度修正作了说明,并对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中采用的修正方法作了进一步分析.
作 者:陈春兰 作者单位:温州市正诚市政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27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5) 分类号:U412 关键词:沥青路面 回弹弯沉 温度修正水平位移观测方法都有哪些?
水平位移观测可根据需要与现场条件选用下列方法:
(1)测量地面观测点在特定方向的位移时,可选用下列几种基准线法,
①视准线法(包括小角法和活动觇牌法)。
②激光准直法。
③测边角法,
主要用于地下管线的观测。
④采用基准线法测定绝对位移时,应在基准线两端各自向外的延长线上,埋设基准点或按检核方向线法埋设4~5个检核点。
(2)测量观测点任意方向位移时,可视观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或方向差交会法、导线测量法或近景摄影测量等方法。单个建筑物亦可采用直接量测位移分量的方向线法,在建筑物纵、横轴线的相邻延长线上设置固定方向线,定期测出基础的纵向位移和横向位移。
(3) 对于观测内容较多的大测区或观测点远离稳定地区的测区,宜采用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或GPS测量方法。
,
天气很热时,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确保接收机正常工作。雷电、风暴天气不宜进行测量;
11 同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下列操作:
1)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
2)进行自测试;
3)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
4)改变数据采样间隔;
5)改变天线位置;
6)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功能键;
12 在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中,整个作业时间段内,参考站观测不得中断,参考站和流动站采样间隔应相同;
13 GPS测量数据的处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的相应规定执行,数据采用率宜大于95%。对于一、二级变形测量,宜使用精密星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