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绢可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的礼仪知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猪是念来过倒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绢可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的礼仪知识(共含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猪是念来过倒”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手绢可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的礼仪知识

篇1:手绢可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的礼仪知识

手绢可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的礼仪知识

一条小小的手绢,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还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用小手绢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可以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尤其对于小肌肉群运动影响极大。而小肌肉群的运动又可以促进脑的活动。频繁的操作活动可以引起大脑的激烈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用小手绢折东西,既方便易折又不易撕破。教师可先引导幼儿折简单的物品,如:小房子、小帽子、小狗、小猫等。再根据幼儿年龄的大小,由浅入深的进行,由跟着老师折,到幼儿互相学习折,再到幼儿动自己开动脑筋想象折叠,使折叠的品种与数量愈来愈丰富。

我还经常组织开展折手绢比赛,幼儿兴趣极高。你折个小老鼠。我再折个小花猫,你折个小飞机,我再折个小火箭。大家互相评头论足,讲得绘声绘色,听得津津有味,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用小手绢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幼儿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十分重要。幼儿可塑性强,容易养成各种习惯。用小手绢这种幼儿身边的小物品培养良好习惯,幼儿容易接受。教师可随时教孩子将小手绢折一折、叠一叠,叠成小方块放在口袋里,逐渐养成习惯,就不会再有乱丢乱放的现象了,在课堂上,可利用情景表演,让幼儿学会小手绢的正确方法,同时还要教育幼儿一条小手绢不能又擦鼻涕又擦嘴。怎么擦鼻涕、怎么擦嘴巴,让他们实际操作,提高兴趣。还可以利用早晨入园时的时间开展 “比一比、看一看”的活动,比比谁的手绢最整齐,看看谁的手绢最干净。通过这些活动启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卫生、劳动习惯。

3、用小手绢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幼儿期是语言的发展的最佳期,抓住这个时期训练幼儿口语,对幼儿讲连贯语言和学说普通话,有着重要作用。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水平,才能听懂成人和同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思想和情感,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小小手绢五颜六色,图案生动,活泼可爱,具有很强的可讲性。我在教幼儿折小手绢时,同时引导幼儿讲小手绢,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图案的小手绢,让幼儿选择自己的最喜欢的一条。然后再让幼儿讲一讲手绢上有什么颜色,有什么动物和人物。最后根据小手绢中形象的图案编个故事。可见,小手绢不仅能使幼儿获得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而且丰富了词汇,开阔了眼界和思维,也培养了幼儿动脑动口和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4、用小手绢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期,动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水平,是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儿童动作的发展很慢,它是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的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它和儿童身体的发展及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

丢手绢是我经常组织玩的,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从你追我赶中训练了幼儿跑的动作和快速跑的能力,提高了幼儿的反映能力。

实践证明,小手绢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智力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培养,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其实在我们教师身边,就有很多像小手绢“一物多用”的素材,只要开动脑筋,加以巧用,定能发挥它们的教育功能,更好地为幼儿教育服务。

篇2:以礼仪教育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课题计划

以礼仪教育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课题计划

以礼仪教育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课题计划

大一班子课题: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1年9月-2012年8月)

习惯决定着人的一切,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人说习惯造成人。我国古代教育也把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行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大,自制力差,同时刚从家里来到幼儿园,什么习惯都不懂,俗语讲“三岁看大”,因此在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关键的时期。

一、现状分析:

(一)家长情况:

21世纪是以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快速变化为特征的世界,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在强手如林的境地中立稳脚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家长们更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长大后能有一番大作为,于是从小就开始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偏差。如: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加上现在家长对与幼儿的过分溺爱。幼儿园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

(二)幼儿情况

幼儿进入大班,通过小班、中班的培养已养成了基本的生活行为习惯,但是在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上还有所欠缺。对于怎样介绍他人和与陌生人怎样相处;看见老人和长辈要用怎样的礼貌用语;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守哪些规则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学习。

二、阶段目标:

(一)注重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教育,抓住生活中的礼仪教育契机。

(二)探索5-6岁年龄阶段幼儿礼仪教育的组织与指导方法。主要有故事启迪法、情景表演法、行为辨析法、师范演示法、游戏童谣法等。

(三)突出本年龄段的礼仪教育重点,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充分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四)认真抓住每次的教研活动机会,通过观摩活动提高我们对活动的组织、整合以及反思的能力。

三、礼仪研究对象:5-6岁大一班全体幼儿

四、礼仪教育主要内容:

(一)基本礼仪:1、着装 2、爱护眼睛 3、开关门 4、接打电话 5、需要帮助的人

(二)家庭礼仪: 1、客人来访 2、拜访做客

(三)公共场所礼仪: 1、用餐 2、交通 3、游园 4、欣赏 5、安全常识

(四)幼儿园礼仪(室内、室外的活动礼仪和学习兴趣、习惯)

五、本阶段主要采用观察法、个案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参考课题组提供的礼仪教育参考书,把生活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以儿歌、经典的国学、故事、歌曲、游戏等形式开展礼仪教育,并整理出优秀的教育活动。

六、具体途径:

(一)、通过日常活动,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习惯:

通过礼仪教育《入园、离园》,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见到老师、同伴应该热情有礼地向他人打招呼“你好!”,看到有客人来访,也要有礼貌地说:“客人好,欢迎光临。”首先,老师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做孩子的表率,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每一天。学习礼仪《爱护眼睛》让幼儿懂得正确的用眼方法,培养幼儿看书、看电视的正确姿势。《交通红绿灯》让幼儿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公共场所礼仪等课程。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孩子乐于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是现行的教育形式中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乐于倾听,关键在于“乐”,要让孩子愿意听,那么首先老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魅力,再配上一些肢体语言帮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单调,孩子才会被吸引。告诉幼儿会听,是一种能力,及时表扬听的“倾听”能力强的孩子,让不会听的孩子有个努力的目标,及时抓住进步的孩子,并给以肯定的表扬,重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爱听了,会听了,久而久之,听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2、培养勇于发言的习惯

勇于发言,关键在一个“勇”字。要培养孩子的大胆与自信。同样的活动,同样的老师,孩子的能力有差那么多吗?答案肯定是不会,那为什么活动中总是那么几个孩子会举手呢?有些孩子不发言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心理因素,他们胆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怕讲错;是一种习惯,习惯不举手不回答;会紧张,话在口中,不知怎样表达;几次没被请到,就索性不举了。首先我们要做到肯定是鼓励,鼓励那些孩子举手发言,对进步的孩子给予极大的肯定,让孩子感受到举手发言被表扬的喜悦。细心观察,给予每个举手的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无论错对,都要肯定他举手发言是很棒的。对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还需要进行个别交流,和其家长交流。

3.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幼儿园,一般没有写汉字的要求,但是,到了大班,幼儿处于书写的最佳时期,幼儿应该学习书写数字和自己的名字了。为了让孩子有正确的书写习惯,可以开展一拳一尺一寸活动:一拳,胸离桌子一拳。一尺,眼离书本一尺。一寸,手离笔尖一寸。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理解记住一拳一尺一寸的要求,于是,可以设计一拳一尺一寸的一个教学活动,让“尺,寸”的含义显现化。让孩子知道眼睛近视给生活带来的不便,重视保护自己的眼镜,动手制作一尺和一寸的测量工具,有了帮助他们书写的工具,孩子书写的姿势正确了,就喜欢书写了。

(三)、环境熏陶、注重渗透。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教师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我们从几点入手来创设:1、教室环境创设。班级里,物品的放置井然有序,通过文字的提示,孩子明拿取物品,提示幼儿轻拿轻放,哪里拿哪里放,也有助于让孩子对认识文字产生兴趣。在来园活动或自由活动中,可适当的播放轻音乐,让音乐渲染活动气氛,告诉孩子在活动时要安静,有序。

2.活动区角环境创设。在区域角和一些需要提示的地方,采用图示法来代替教师的语言提示,减少不必要的喧哗声。

4、墙面环境创设。继续进行“礼仪小标兵”活动,一周安排一个礼仪内容。以小红花的形式进行评比。与幼儿一起创设主题墙,让幼儿感受我们在学习,我们在进步,营造舒适的班级环境。让环境感染幼儿,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幼儿一起加入到墙面的创设当中,幼儿积极并充分的参与其中。

(四)家园共育

我们在抓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培养时,把做好家园密切配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举措。首先将在家长座谈会上,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家长直通车中向家长约稿,让每位家长引起重视;每月将安排一次开放活动,每次活动中都会有幼儿礼仪的内容。同时对家长的行为习惯也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让家长心悦诚服地接受幼儿园的合理建议,扮演好“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角色。在家园联系册中将注明幼儿一周在园内培养的主要礼仪内容,以及家长配合的工作。使文明礼仪教育真正做到家园密切配合、同步进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巩固了教育成果。

总而言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就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大一班

2011.10.8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幼儿礼仪的教育随笔

礼仪知识

培养幼儿礼仪意识应从小抓起

浅谈农村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商务洽谈礼仪知识

小学生礼仪知识

酒席礼仪知识-礼仪知识

校园礼仪知识

服装礼仪知识

手绢可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的礼仪知识(集锦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手绢可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的礼仪知识,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