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学院校徽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菠萝莱尔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庆交通学院校徽(共含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菠萝莱尔”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重庆交通学院校徽

篇1:重庆交通学院校徽

重庆交通大学(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是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交通特色与优势明显,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部市共建,由重庆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重庆交通大学前身是1951年为修建川藏公路、建设大西南而创办的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改建为重庆交通学院,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相继并入该校。1985年,学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据7月学校官方的网站显示,重庆交通大学由南岸校区、双福校区及大坪分部(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组成,占地面积29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4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1亿余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亿余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0余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万余人,各类各层次在校生3万余人。

历史沿革

重庆交通大学自 1951年11月创办以来,经历了多次改换校名、多次变更隶属关系、多次搬迁校址的艰辛办学历程。

1951年,为建设川藏公路急需,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重庆设立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

1951年11月7日,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办学地点设在直辖市重庆南岸区七公里。

1952年,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学校。

1953年,西南交通学校更名为重庆公路学校。

1954年,重庆和四川合并,重庆由直辖市变为省辖市,后于恢复直辖市。重庆公路学校更名为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

1955年,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更名为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

1958年,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

1960年8月,成都工学院土木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迁入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共同组建为国家普通本科院校——重庆交通学院,办学地点为重庆南岸区七公里。

1971年,重庆交通学院并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办学地点为重庆沙坪坝区沙北街。

1979年1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和增设一批普通高校的精神,交通部决定恢复重庆交通学院,并由交通部直接管理。

同年5月,重庆航务工程学校与重庆交通学院合并,学校本部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迁出至重庆航务工程学校校址——重庆市渝中区黄沙溪。

1984年7月,重庆交通学院本部陆续迁回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

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重庆交通学院增列为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交通部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并入重庆交通学院。

1月,学校由交通部划转直辖市重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重庆市与交通部签署《关于共建重庆交通学院的意见》。

,重庆市将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纳入了重庆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209月,交通部致函教育部,支持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年,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国家大型交通企事业单位均明确表示,将以不同方式全力支持学校更名大学工作和学校的建设发展。

,重庆市在高等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重庆交通学院列为重点建设的8所教学研究型大学之一。

20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重庆交通学院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办学地点在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原南岸区七公里)。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

,国家批准在重庆交通大学设立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家批准在重庆交通大学设立“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月,国家批准在重庆交通大学设立“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7月,占地2400亩的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一期工程建成。重庆交通大学形成双校区办学格局。

年10月,重庆交通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7] (含本科专业及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

2011年11月,国家批准在重庆交通大学设立“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至此,学校传统优势的“路、桥、水”三大主干学科均拥有和依托的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

2月,由重庆交通大学等21家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携手组建的“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

207月,依托“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重庆交通大学参与组建的“长江黄金水道绿色和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相继成立。

年7月,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八个部门的联合批准,学校首次获批建立“水利水运工程专业”院士工作站。

7月,学校成功获批道路与桥梁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

209月,学校牵头的“绿色交通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第二批“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学校易志坚团队利用力学约束特性实现“沙变土”治沙项目获广泛关注。

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

2016年,获批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一亿元。

篇2:重庆师范大学校徽

重庆师范大学(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重庆师大”,位于中国直辖市重庆,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1月,时名重庆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同年获得本科专业设置资格;1962年复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同时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1978年再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198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5月,重庆幼儿师范学校、重庆纺织职工大学并入。学校改为现名;同年9月,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并入。

截至2016年12月,重庆师范大学建有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校园总面积2804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3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50余万册、电子图书104万种;下设17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二级学院,69个本科专业(含方向);全日制本科生27000余人,研究生3600余人,专兼任教师17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4年1月,西南文教部、重庆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师范专科学校之一。

1960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郭沫若同志为重庆师范学院题写了校牌,同年获得本科专业设置资格。

1962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按照国家精简压缩的要求,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同时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

1978年1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再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

1981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学校随重庆市直辖而划归重庆市人民政府管辖。

205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19创建于重庆市渝中区的重庆幼儿师范学校和1970年由国家轻工部举办的重庆纺织职工大学并入。

204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

年9月,起源于1906年创立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的'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并入。

篇3:重庆师范大学校徽

作词:唐云

作曲:孙伟

歌乐山连缙云峰,嘉陵江汇长江浪;

我们的校园,学府巍峨映朝阳。

萃取大地菁华,点燃智慧灵光;

培植园丁育才俊,传道授业振华夏。

啊——我们重庆师大,厚德笃学,理肃文昌!

巴渝厚土阔千里,山城壮美歌激扬;

我们的校园,学府巍峨似骄阳。

秉持尊严师道,弦诵千秋华章;

栋梁成林化春雨,风流一代在今朝。

啊——我们重庆师大,砺志创新,日灿月华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师范大学个人简历表格

2.师范大学毕业生求职简历表格

3.师范大学毕业求职简历表格

4.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简历表格

5.校徽-北京师范大学

6.师范大学校徽图片

7.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徽

8.陕西师范大学校徽

9.西北师范大学校徽

10.贵州师范大学校徽

篇4:重庆师范大学校徽

10月,首批学生入住重庆大学城校区。

,经批准成为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单位高校。

5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名单。

9月,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月,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9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以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2号核准公布《重庆师范大学章程》。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释义:

校徽由以下四种元素组成:

1、CNU是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的缩写。

2、山茶花是重庆市花代指学校的地理位置。

3、中心图案为花蕾含苞待放,体现求知、求学、期待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4、中心图案下方为书本,代指知识、学校。[48]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笃学、砺志创新 ”

释义:

“厚德”语出《易经·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意即以德为厚,强调通过加强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笃学”语见《史记·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意为专心好学。“笃学”强调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学问。

“砺志”意即磨砺意志,砥砺人生。人之于世,必逢各种际遇,只有保持“胜不骄,败不馁”之信念,不断磨练,才能在逆境中奋起,在顺境中笃行,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创新”即创新是进步的核心推动力,创新是发展的必经之阶,“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厚重的知识底蕴,锐意进取的态度,专心致志和深邃的洞察力,构成了创新“三要素”。[49]

大学精神

“自强不息、躬行师道 ”

释义:

“自强不息”语出《易经·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寓意自我砥砺,坚持不懈,奋斗不止。

“躬行师道”语出《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朱熹《朱子语类》又云:“道之以德,是躬行其实以为民先。”既强调严格要求自己,三省吾身,检点提炼,也重于践行,以身作则,为楷为模。[49]

校歌

篇5:重庆师大校徽

重庆师大校徽

重庆师范大学(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重庆师大”,位于中国直辖市重庆,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1月,时名重庆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同年获得本科专业设置资格;1962年复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同时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1978年再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198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5月,重庆幼儿师范学校、重庆纺织职工大学并入。学校改为现名;同年9月,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并入。

截至12月,重庆师范大学建有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校园总面积2804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33亿元;[3] 馆藏纸质图书250余万册、电子图书104万种;下设17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二级学院,69个本科专业(含方向);全日制本科生27000余人,研究生3600余人,专兼任教师17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4年1月,西南文教部、重庆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师范专科学校之一。

1960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郭沫若同志为重庆师范学院题写了校牌,同年获得本科专业设置资格。

1962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按照国家精简压缩的要求,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同时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

1978年1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再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

1981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随重庆市直辖而划归重庆市人民政府管辖。

205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1914年创建于重庆市渝中区的重庆幼儿师范学校和1970年由国家轻工部举办的重庆纺织职工大学并入。

204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

年9月,起源于19创立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的'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并入。

7月,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奠基。

月,首批学生入住重庆大学城校区。

20,经批准成为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单位高校。[1]

205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名单。[13]

年9月,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4]

2014年12月,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5]

209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以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2号核准公布《重庆师范大学章程》。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12月,学校获准国家级项目230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5项,依托项目产出了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国家哲社文库等成果。[2] 在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学校项目获三等奖3项。[39]

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义凸性及在数学规划中的应用[11]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葱蝇冬滞育和夏滞育专化基因的比较研究、紫色土坡耕地侵蚀减控技术优化研究、微痕考古研究[39]

科研平台

截至年12月,学校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中心和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等5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

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实验室:最优化与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市级重点实验室:运筹学与系统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动物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植物环境适应分子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绿色合成与应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运筹学与控制论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光电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40]

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庆高校生物活性物质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特色作物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

其它平台

重庆高校创新团队:最优化理论及应用创新团队、动物科学创新团队、特殊儿童教育研究创新团队、资源环境与生态建设创新团队、新型功能材料物性及应用创新团队、植物环境适应分子生物学创新团队、非线性系统理论及应用创新团队、高级化学品绿色合成与应用创新团队、新型能源转化材料与器件、“三峡库区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相互作用机制与演化规律研究”、特色植物资源及活性物质研发

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重庆市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重庆市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公民道德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

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职业教育测评与师资培养协同创新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校徽

2.重庆工商大学简历封面

3.重庆师范大学校徽

4.重庆工学院校徽

5.重庆交通学院校徽

6.重庆教育学院校徽

7.重庆邮电学院校徽

8.重庆医科大学卫生学校校徽

9.重庆医科大学校徽

10.重庆大学校徽

篇6:重庆教育学院校徽

重庆教育学院一般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扎根重庆基础教育、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为办学宗旨,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学前教育发展中心,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是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主要基地。

学校现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现设有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前教育学院(重庆学前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数学与信息工程系、旅游与服务管理系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19个,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

历史沿革

韶关学院校徽

北京大学医学院校徽

安徽农业大学校徽

郧阳医学院校徽

校徽:首都体育学院

咸宁学院校徽

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徽

安徽工业大学校徽

第一军医大学校徽

台州学院校徽

重庆交通学院校徽(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重庆交通学院校徽,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