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雅典民主政治(共含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in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不同的社会制度的民主制度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各个国家的民主制度在形式上也各具特色,但各国对民主含义的理解还是有共同之处,即“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的平等权利。”[1]就这仅有的共同之处来说,它已是相当古老的观念了。这种古老的观念最先产生于古雅典,并确实体现在雅典的政治制度中。
古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开创了人类史上民主政治之先河,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历史原型。研究雅典的民主政治,对于我们理解民主政治的含义和内容会有所裨益。
为什么在古代东方文明国家一般都形成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而在地中海的希腊世界却产生雅典这样的民主典型呢?思考这一问题的人们常常首先瞩目于雅典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并力图将此说成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注因素。但这不能让人信服。与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麦加拉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可见,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不能否认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包含着地理环境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更不是决定性的。应当说,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是其经济、政治、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h},Aq J yln }/XVL f2E ~\ Q{ l^j 0: 土木工程论文 LI?3 %]_ 3%M s@ K Tb M o
首先,古代雅典国家形成时已具有相当高度的社会生产力。这是雅典国家一开始便卞同于东方文明古国的特点之一。荷马的英雄史诗表明,在原始社会解体阶段,希腊地区已经使用铁器和牛耕。东方文明古国形成时期要比淮典国家形成时期早得多,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却要低下得多。埃及在古王国时代还主要使用木犁、木器来耕作。到中王自时代在埃及才出现青铜工具。铁在新王国时期还因其稀少而被视为贵金属――此时距埃及统一国家形成已经历了大约10。马克思曾认为,这种过于低下的文明程度和广大的幅员是需要中央集权的专制政府的原因之一。而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则使雅典国家形成时期在农业、手工业方面都存在以个体经营为主的生产活动方式,在此基础上,便排除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论文论雅典民主政治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其次,以雅典的地理环境和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状况为背景,古雅典国家形成时期便具有自身的社会经济活动特点。
位于阿提卡半岛的古代雅典境内群山起伏,不利于发展粮食生产,但园艺、畜牧、植果、养蜂业却颇为兴旺。阿提卡拥有的银矿、粘土等矿藏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三面环袍阿提卡半岛的爱琴海与地中海相连,阿提卡西岸的几个天然良港使雅典人有发展航海贸易的便利条件。对外来浪食的依赖和出口手工业产品和衣产品的必要,使阿提卡居民不断扩大对外交往,与海外建立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这样,在雅典国家形成之初,阿提卡社会已有了较发展的.商品货币关系,在相当大程度上突破了自然经济的局面。这时,雅典己成为地中海东部经济、贸易、文化的中心。在梭伦时代,“动产,即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时它已经不是单单用作购置地产的手段,象在眼光狭小的最初时期那样――它已经变成口沟本身了。”[4]与之相反,古代东方文明国家普遍地以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为基础。如马克思所指出的:1在印度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方面,印度人民也象所有东方各国的人民一样,把他们的农业和商业所凭借的主要条件即大规模公共工程交给政府去管,另一方面,他们又散处于全国各地,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家庭结合而聚居在各个很小的地点。由于这两种情况,所以从很古的时候起,在印度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即所谓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使每一个这样的小单位都成为独立的组织,过着闭关自守的生活。”[5]“这些田园风味峋农村公社不管初看起来怎样无害于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6]。
再次,雅典国家产生时的生产力状况、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特点使以血缘关系为纽他人氏族组织受到较彻底的破坏。氏族组织受到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基础上的私有制的扩大和发展,尤其是随着土地的抵押、转让、买卖而普遍化了的土地私有。梭伦时代公开以立法确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尚在梭伦之前,土地私有已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土地买卖扣私有破坏了氏族组织赖以存在的基础――土地公有。另一方面,在较发展的商品经济活动力基础上,阿提卡居民对外交往频繁、同外邦人杂居现象极为普遍。这使建立在血缘关系丛础上的氏族组织难以行使正常的管理职能,以至逐渐丧失自身存在的必要性。由于较彻底地破坏了氏族组织,阿提卡居民在商品货币关系中民立了自由、独立的身份,初步连立了相互平等的关系,这为他们在国家形态下重新组织起来时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社会关系背景条件。
马克思所认为的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东方文明古国是什么情况呢?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社会的概念,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没有土地私有制,即使退一万步说,至少,土地也是属于国家所有。第二,亚细亚社会的基础是村社制,每一个村庄通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而达到自给自足。第三,中央集权起着支配作用。这种权力是:在历史过程中确立的,这是由于要使农业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必须举办水利工程)和其它公共工程的那种环境造成的结果。”[7]
如果我们只着眼于上面所讲的情况,那还不足以说明雅典国家民主政治产生的必汾性。一国的政体,并不仅仅简单地适合着该社会的环境和经济关系。一国统治阶级中各个阶层、各个派别的力量对比关系,以及取得领导权的那个阶层或派别的政治意识,对该国政体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雅典民主政治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光荣应属梭伦。
在梭伦以前,氏族贵族是雅典国家的统治者。在此期间,贵族会议具有无上权威,王者执政官、军事执政官等“国家高级官吏之任用都以门第和财富为准;而且他们最初是终身职,后来方改为十年一任。”[2]而雅典城邦的贫民(被保护民、“六一”汉)非但政治上无权,还时刻受到沦为奴隶的威胁,因为交不起地租的“六一”汉们是要以其身体或子女作为抵押的,而债务人的借款则要以自己的人身作但保。雅典平民之困苦和无权与旧氏族贵族的特权地偿还的对立,引起了雅典平民(工商奴隶主、小农、手工业者、贫民)与旧氏族贵族的激烈斗争。
公元前6颁布的《德拉孔法典》已表明雅典平民力量增长,但贵族后裔仍然对国家享有独占的统治地位。
处于城邦平民与贵族后裔激烈斗争的危急中的雅典国家急需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公元前594年,被选为首席执政官的梭伦,担负起建立这一新秩序的重任。出身于平民而又由经商致富的梭伦力图建立起一种能使各方共容的制度。其宗旨是,对平民来说,“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
梭伦颁布解负令,使债务无效、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被拔除;梭伦宣布永远禁止债务的人身但保,这就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梭伦确认私有财产、土地的断承、买卖的合法性,同时规定限制最高占地额。所有这些,宣告了雅典人的人身自由,使雅典的贫民获得了解放。
与此同时,梭伦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全体阿提卡公民按照法定财产资格(以地产收入为基础)分为四个等级;富农、骑士、中农和贫农。前三个等级的年土地收入分别在500、300、200墨狄那(每墨狄那约等于41公升)。无土地收入或其收入在200个墨狄那以下者是贫民。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成年的雅典公民、包括最的贫民都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权利。公民大会负责立法、决定战和等最高政务,并选举国家的最高官吏,新设立400人议事会,负责为公民大会审核提供议案、处理日常政务。
梭伦还创立了“陪审法庭”作为雅典的司法机关,任何公民都可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
梭伦的改革意味着曾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后裔的失败、标志着富裕的工商奴隶主阶级的崛起以及这个阶级同雅典自由农、手工业者及贫民联盟的胜利。尽管存在着财产特权,雅典贫民都能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并在立法、司法活动中为保卫自身利益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斗争远未结束,梭伦创立的缺席还不稳固。梭伦卸任以后,由反以梭伦改革的贵族后裔组成的平原派与坚持梭伦制度的商人、手工业者组成的没海派仍在激烈地斗争。同时,山区农民形成的山居派也参加了这一斗争,他们要求进一步改革,重分土地。最后,雅典政权落在庇士特拉妥手中。虽曾两次被逐,庇士特拉妥最终还是建立了僭主政治。这种僭主政治对梭伦创立的制度显然是个反动。于是,尽管庇士特拉妥“处理国政也是温和的”,“每事仁慈温厚对待犯法的人尤其宽大,并且拨款借贷贫民”[3],但其政权毕竟不能长久。僭主政治历史时49年便告结束。
公元前509一5,克里斯提尼在梭伦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根据地区原则,全体阿提卡居民被重新划为十个部落(三分区),每个部落在内地、沿海、雅奥城郊三个区域中各占一区。这样,打乱了旧有的户籍,削弱了旧部落、氏族中贵族后裔的势力。重新设立500人议事会以代替梭伦时的400人议事会,第四等级公民也有了参加议事会的权力和机会。
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使贵族寡头政治派的势力一厥不振。但围绕国家政治制度问题,民主派与寡头派的斗争并未结束。希波战争结束后,到伯里克利斯执政时代,贵族会议的职权则几乎完全彼取消。于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全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公民大会(Ecclesia )“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通过法律,解决战争与靖和、城邦粮食供给问题,听取执政官等负责人的报告,审查监督国家官吏,审查和终审陪审法庭的案件并决定国家的其它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于是,雅典人创立了一个公民自由平等、主权属于全体公民的政体形式。
'p>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六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板书)
课题说明:(板书)本课课题来源于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一、说教材(板书)
(一)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君主制到民主制”,(板书)
讲述的是雅典民主的产生过程。第二部分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板书)讲述的是雅典民主制的特点。第三部分是“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板书)是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二节课,是第五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升华,又是后面“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的基础,在整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古代希腊民主与罗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史的光辉起点,是古典世界留给后人的一壁弥足珍贵的政治文化遗产。而在希腊诸多城邦中,雅典的民主制度是最为完备的。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分析其利弊得失,进而从中有所借鉴,从大的方面说,这有利于我们国家的现代化政治文明建设。从小的方面说,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民主的认识,培养民主意识。
(三)课标要求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知道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目标(板书)
学生分析(板书)
这样的课标要求对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说有点难度,因为学生对古代西方历史很陌生,而且本节课内容较多,知识深奥难懂。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知识化繁为简,以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而且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根据对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希腊城邦民主政体的发源地,认识雅典民主制产生的条件,整体把握雅典民主制的确立过程。
(2)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概括并理解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内容和运作方式。
(3)比较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的不同,认识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探究古代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历史作用和实质,理解希腊民主制是把“双刃剑”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 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完成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2) 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归纳总结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并体会平民在民主制度形成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3) 课堂模拟雅典民主政治活动,营造历史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并通过现身说法提高对历史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过程、基本特点、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理解雅典民主制作为人类在早期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新,是对于世界政治文明的巨大贡献。
(2)对比现代民主,让学生明白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的民主,激发学生追求民主、进步的精神。
(3 )公民的政治力量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条件,雅典的民主政治也保证了公民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从而创造了希腊辉煌的文明,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以上分析,总结出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板书)
1. 教学重点:雅典民主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客观全面的评价。理解雅典民主制是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我这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二、说教法(板书)
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为主,辅以多媒体与课本相结合,个别提问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还有身临其境感受法、学生辩论等教学方式。
三、说学法(板书)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理解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板书)
1、课前探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本课,初步了解本课的知识结构,并能简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2、导入新课
学生在初中就通过地理课开始熟悉希腊半岛,尤其是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他们对于奥运会的发源地希腊雅典的兴趣又急剧升温,这都是我们教师上课可以利用的资源。因此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景互换与合作探究法来导入新课。先用大屏幕放映出五环奥运图和古希腊的运动场背景,来映衬醒目的课题板书,然后师生共同探讨“为什么历史上的奥运会起源于希腊,而不是世界的其他地方?”最后得出结论:“奥运会的举办离不开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因为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更是民主的盛会。”由此导入对希腊民主制的探索。
3、讲授新课
看黑板讲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共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从君主制到民主制”,讲述雅典民主制确立的过程。第二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讲述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及其体现;第三是“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讲述雅典民主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及其意义。
由于第一部分的内容书上描述的较为详细,知识也较为浅显,因此这部分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来把握雅典政体从君主制到民主制演进的过程和问题。而教师在此阶段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帮助同学理理清从君主制到民主制演进的逻辑,以及利用相关历史图片的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某些历史现象。对于这个过程中比较难解的问题,我则通过提问、类比或图表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这个部分共包括4个小子目,(可看幻灯片)第一小子目“从君主制到贵族制”我会引导学生结合现实中所认识的民主,去得出民主的含义,从而为学生理解以下民主政治的演变奠定基础;第二小子目是“从贵族制到君主制”,我会在引导学生自行阅读并概括的基础上利用图表法来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个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第三、四小子目是“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我主要通过提问法进行,我再对学生归纳过程中较为模糊的概念进行总结,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板书重点号)我主要通过教师讲授,辅之以学生自行阅读理解,以及多媒体展示,以使同学们对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和具体的`运作过程有个全面而理性的认识。并且通过叙述“帕帕迪”的一天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雅典的民主政治,让学生整理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的相关信息,从而加深学生对三大民主机构的理解。并注重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将雅典民主的运作过程与我国的民主相结合,比如将公民大会与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比较,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在讲授民主运作过程的时候,我还让学生自编小的历史剧,进行课堂模拟。
第三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板书难点)我主要通过学生自主辩论、合作探究与教师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分出正、反两方论述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并为学生深入讲解雅典民主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进一步探究雅典民主制的历史作用及其对希腊历史以及后世的影响。
课堂小结
在系统的学习了整节课的内容后,我将采用师生共同回顾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脉络进行整理,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本节课的基本线索,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结构示意图,巩固知识。
布置作业
为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理解。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布置两道题:一是教材的课后题,二是让同学写一份关于“如何加强班级民主管理”的主题班会的策划书。借以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做好班机的民主建设。
论雅典帝国
【内容提要】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人从经济、政治、军事、法律、宗教诸方面强化对广大属国人民的统治,几乎完全剥夺了各属国的主权,雅典帝国是雅典人的国家,不是主权国家联盟。雅典帝国的形成标志着雅典国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雅典帝国的形成,是雅典人征服、奴役异邦人的结果,是雅典奴隶制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伯里克里时代经济繁荣、政局稳定、文化昌盛的历史前提。雅典帝国的形成和瓦解, 是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东地中海及周边地区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充分肯定雅典乃至希腊历史上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丝毫不应忽视它的另一面,即雅典帝国的富足和强大也是建立在征服、奴役甚至屠杀异邦人的基础之上的。
【英文摘要】a great number of irrefutable facts proved that
theathenians strengthened the government of the masses of thenumerous vassel states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y, politics,militiary,law,religion and so on during the late 5th centuryb.c.,even to the extent to almost deprive of the sovereigntyof these states. the athenian empire was not the allianceof sovereign states, but the state of the athenians. theestablishment of the empire marked an advanced period in thedevelopment of the athenian state. it was not only the resultof the athenians conquering and enslaving the non- atheniansbut the embodiment of the growth of athenian slave- owningsystem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presupposition of thepericlean age with flourishing economy,
stable politicalsituation and prosperous culture. the formation and collapseof the athenian empire was a great event in the history of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around countries in the mid and later period of 5th century b.c..in spite of regarding the athenian empire's influence onthe history of athen and even of greece as positive,
weshould not neglect the the other aspect in the
slightest,namely,the abundance and powerfulness of the athenian empire were based on the conquering, enslaving and slaughtering thenon-athenians.
【关 键 词】雅典帝国/雅典人/奴隶制/城邦/城邦联盟
the athenian empire/slave- owning
system
stateconfederation/the alliance of state confederation
中国分类号:k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0-2677(1999)01-0112-117
中外古史研究者一般把公元前5 世纪后期的雅典国家称为“雅典帝国”,但对它的认识向来不尽一致。西方学者通常很重视对有关史实的描述和考证,却很少结合早期国家和奴隶制的发展加以论析。因此,他们虽普遍注意到雅典帝国不同于雅典同盟,却难以说清楚二者的本质区别,从而难以对雅典帝国的内涵做出科学的界定(注:梅格斯:《雅典帝国》(r. meiggs, the athenian empire)[m],牛津,1972; 刘易斯:《剑桥古代史》(d.m.lewis,j.boardman, j.k davis & m. ostwald,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m],第5卷,剑桥,1992:127~132;卡甘:《雅典帝国的衰亡》(d. kagan,
'p>
THE FALLOF THE ATHENIAN EMPIRE )[M ], 伊萨卡:1987。《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ELOPACDIA BRITANNICA)[M],7卷,芝加哥,1963: 163。)。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认为,雅典帝国是“城邦的组织,所有加入组织的成员国各保持独立,至少原则如此”;“雅典帝国这种帝国不是国家,不是政治单位”。因此,“从国家的实质说,雅典帝国也就是雅典同盟”,传统所说的“帝国”其实并不存在(注:日知、张强:《雅典帝国与周天下》[J],载《世界历史》,1989(6):111~112。)。'p>
关于雅典同盟的组织结构,雅典与其同盟者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等问题,笔者已做过初步讨论(注:拙作:《关于雅典同盟的几个问题》[J],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3)。)。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就雅典帝国的国家形态、历史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一 !Qc `:-F?G/iwP R 0 u1S@wq\fa@f pod \&毕业论文LD9y.+|jQ?a(q7 `? u} 'xDx
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雅典帝国的形成,意味着雅典人对提洛同盟诸国人民的统治地位的初步确立,也意味着雅典国家的版图已扩至提洛同盟的地理范围(注:拙作:《关于雅典同盟的几个问题》[J], 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3)。)。 伯里克里时代雅典人直接控制下的属国多达200个左右,爱琴海几乎成了雅典帝国的“内海”; 据现代学者估计,帝国居民总数约在1000万以上(注:参见:斯塔尔:《制海权对古代历史的影响》(C. G.STARR,THE论文论雅典帝国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INFLEUNCE OF SEAPOWER ON ANCIENT HISTORY)[M],纽约,1989:38;B.C. 塞尔格叶夫:《古希腊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238。)。因此,雅典帝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现在我们首先来看看,雅典人是怎样组织和管理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的。
(一)强化对各地行政和军事控制
首先,扩大行政管理人员队伍。随着国家规模的迅速扩大,雅典当政者顺应形势,放宽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劝告人民,抛弃田园,入居城市”,许诺“人人都会有饭吃,有些人服兵役,有些人当驻防军,有些人参与管理公共事务”,因为从帝国各地每年所得收入,“足以维持2 万多人的生活”(注: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ARISTOTLE , THE ATHENIAN CONSTIUTION)[M],XXⅣ.1―3;LXⅧ.1―2。每艘战舰按200人计。日知、力野之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9 页)漏译了关键的一句。本文所引古典作品凡未另注明者,皆据《劳易卜古典丛书》(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英译。)。因此,大约自公元前5 世纪50年代起,大批公民开始脱离生产劳动,成为帝国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人员。据亚里士多德记载,他们当中包括1400多名官员,6000名审判官,1200名骑士,2500名重装步兵以及拥有4000人的护卫舰队和拥有2000 人的索贡舰队(注: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ARISTOTLE,THE ATHENIAN CONSTIUTION)[M],XXⅣ.1―3;LXⅧ.1―2。每艘战舰按200人计。日知、力野之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9 页)漏译了关键的一句。本文所引古典作品凡未另注明者,皆据《劳易卜古典丛书》(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英译。)。他们基本上都是靠属国贡赋养活的寄生者。值得注意的是,在5世纪60 年代以前,雅典的民众法庭尚未开展大规模审理工作,海外官员和索贡舰队大概也不存在,城邦各类官员总数不超过350 名(注: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M].XLⅦ―XLⅠ。参阅:琼斯:《雅典民主》(A. H.
M.JONES, ATHENIAN DCMOCRACY)[M],牛津,1957:6。)。可见,在雅典帝国的形成过程中,国家公职人员的数目是成倍增长的。
其次,加强对地方事务的监督和管理。亚里士多德指出,当时雅典派往海外的官员有 700 名。 (注: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ARISTOTLE,THE ATHENIAN CONSTIUTION)[M],XXⅣ.1―3;LXⅧ.1―2。每艘战舰按200人计。日知、力野之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 29页)漏译了关键的一句。本文所引古典作品凡未另注明者,皆据《劳易卜古典丛书》(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英译。)有的学者认为这个数字可能偏大。这显然是把雅典帝国等同于雅典城邦的结果。传世铭文及其它文献中常常提及这类官员,并提到其相应的职责,说明他们遍布帝国各地。如派往米利都的5名官员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当地官员、督察征收贡赋的情况,保护雅典人在当地培植的亲信(PROXENOI)(注:梅格斯:《雅典帝国》[M],207~217。)。事实上,700多海外官员相当于每个属国驻二三名,这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数字。同时,雅典人所培植的亲信相当于他们在各地安插了众多耳目,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 THUCYDIDES,
★ “听”论
★ 论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