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明月半墙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共含6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明月半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篇1: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

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

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

A、山顶:闭合等高线的中心;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D、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

A、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丘陵: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大;

D、高原:边缘陡峭,地面坦荡;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黄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地理怎么快速提分

1、重视课本。不要觉得课本很简单就忽略它,每一次读课本都应该认真,你会发现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小重点,每一遍读都是对基础的夯实。当然,相对于政治历史而言,地理的课本内容较少,必要的时候可以阅读参考书中基础知识讲解的部分。从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抓起,在真正理解了每一个概念后,做题你会觉得得心应手。

2、自然地理是有难度,学好自然地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地图,其实要看你兴趣的,我对地理尤其是地图从来都很感兴趣,所以天天拿着地图看,地图熟了,自然地理就通了。不过,近年来许多考试都淡化了对地理位置的考察,即使是这样,看得明白地图这一学习地理的基本素养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选择题可以用的。

3、平时多做一些文综的卷子,就是那些原题的或是各地联考的卷子,单做自然地理等难度大的题目,不会做看后面答案一般讲解都很详细,还是不明白就问高手或老师,记住一定要多做,有些东西即使你不明白,做的多了信息量就大了。

4、选择题一定不能栽跟头。一道选择题的分不低,两三道地理选择题够你一道数学压轴题了。这是最需要注意的。稍不留神你就陷进去了。平时看书要注意细节,这是选择题的突破点。同时,要加强对选择题的练习。

地理学习方法

一、认真听讲

仔细计算一下每天的学习时间,不难发现,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课堂上不好好听课,你成绩绝对不可能太好。学习地理的时候,听讲的过程非常重要。书上写的很浓缩,不要觉得老师讲得不好,既然讲得不好,那你学习又有什么用呢?认真听讲是学好地理最基本的一个条件。

二、记得借鉴别的同学的学习方法

孔子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学霸们一般都有极高效的学习方法,多参考、借鉴一些优秀同学的学习方法不是什么坏事情,学习地理的目的很简单,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可以为自己考一个高分。但是如果自己再怎么努力,分数还是不理想的话。记得问问老师和其他学地理好的同学,多学学别的同学的,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三、必要的练习一定要有

我们都知道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做地理练习就是实践的过程,学地理的时候,总会发现考试的题目似乎和书本搭不上边,不是搭不上边,而是这类练习做少了。其实,所有的知识都是来源于课本,那些不会做的题只是高于课本一点。一定要多做做练习。

四、不懂就要问

相信大家都知道,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想办法搞明白,不然你累积的问题越多,你的成绩也就受影响越多,所以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多问,想办法搞明白,不在知识上留死角。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地方不懂,甚至别的同学很容易理解的问题,放到自己那儿,总是不能理解。别不好意思了,主动去问!不要怕被笑,知识是自己的,不懂的就一定要去问。

篇2:七年级政治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期中复习提纲

一句话: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两个单元: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三个大问题:

1、什么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什么)

2、为什么要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什么)

3、怎么才能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怎么做)

四课十框内容: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走向自立的人生、人生当自强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第一框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1、什么是自尊?

2、自尊的表现是什么?

3、自尊的必要性是什么?

4、赢得自尊的方法有哪些?

5、知耻与自尊的关系如何?

6、如何正确认识知耻?

7、虚荣与自尊的关系怎样?

8、虚荣心的含义是什么?

9、产生的根源(特点)是什么?

第二框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如何理解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快乐?

2、为什么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第三框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一个自尊的人应如何获得自尊?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什么?

2、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为什么应该豁达乐观呢?

3、自尊者怎样做到达观?

4、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议论和批评?

5、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什么?

6、尊重他人的方法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呢?)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一框 “我能行”

1、如何认识“我能行”?

2、什么是自信?其表现是什么?

3、自负与自信的区别是什么?

4、自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如何理解自负与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

6、自信有何作用?

第二框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为什么说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子?(自负和自卑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为什么自负和自卑都会远离成功?(由自负和自卑的共同点看出二者有什么必然结果呢?)

3、自信者都具有什么样的心理品质?

4、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第三框 唱响自信之歌

1、如何培养自信(如何唱响自信之歌?)

2、为什么成绩与进步有利于增强自信、走向成功?

3、自信的基础是什么?

4、如何认识“立体的我”?

5、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是什么?

6、为什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7、为什么要把个人的自尊自信上升为民族的自尊自信?

8、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是什么?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第一框 自己的事自己干

1、什么是自立?谈谈你对自立的理解。

2、自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自立的必要性有哪些?

4、为什么自立要少年始?

5、自立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对自己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框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1、自立是不是就是拒绝帮助?

2、依靠、依赖与自立的区别是什么?

3、依赖思想的危害性有哪些?

4、为什么自立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5、什么是自主?自立与自主有何关系?

6、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第一框 人生自强少年始

1、什么是自强?

2、为什么人生自强要少年始?

3、自强精神的表现是什么?

4、为什么要自强?

5、为什么自强不息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6、什么是自弃?自弃与自强的关系如何?

7、为什么自弃终将一事无成?(自弃对人有什么影响?)

8、自强的作用有哪些?

第二框 少年能自强

1、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有哪些?

2、理想与自强的关系怎样?

3、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4、自强的关键是什么?

5、为什么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5、自强的人如何对待弱点?

6、为什么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篇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1.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易•系辞》中。

2. 地图分为鸟瞰和平面两种。

3. 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 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5.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 ;②咨询有关人士 ;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篇4: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81.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82. 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83.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84.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的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85. 天气符号: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

86.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87. 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88. 对流雨是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是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是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89. 世界降水的分布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90. 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

91.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有表格、坐标图、等值线。

9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表的起伏等。

93. 春分在3月21日前后;夏至在6月22日前后;秋分在9月23日前后;冬至在12月22日前后。

94.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呈66.5°的固定倾角。

95. 春分、秋分:太阳与赤道(0°)成垂直角;夏至:太阳与北回归线(23.5°N)成垂直角;冬至:太阳与南回归线(23.5°S)成垂直角。

96. 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则相反;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97.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是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洲。

98.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99.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100.地球上的五带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01.一般情况下,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

102.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103.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导致气候恶化,即全球气候变暖。

104.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面积最大)、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105.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106.热带季风气候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107.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

108.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是指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09.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10.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 111.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112.温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113.世界上除以上的气候类型外还有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114.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

篇5: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115.目前,全球60多亿人口分别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6.世界上最大国家是俄罗斯,国土面积有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是梵蒂冈,国土面积有0.44平方千米。

篇6: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10. 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1. 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12. 麦哲伦环球游行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13. 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14. 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南极、北极、地轴。

15.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16.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17. 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18.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19. 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

20.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21. 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22. 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23.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24.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25. 人们通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全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海洋实际占71%,陆地实际占29%】。

26.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的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27. 全世界共有7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口溜: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

28.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9. 各个大洲的面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30. 各个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

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1. 太平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

32. 大西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33.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34.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

35.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36.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37. 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38.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9.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

40.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点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41.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42. 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43. 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称为“泛大陆”。

44. 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45.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46.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碰撞挤压。

47. 板块与板块交接处会产生火山与地震带。

48. 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49. 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

50. 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破裂处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

51. 火山是由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堆积而形成的高地。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中复习提纲(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地理复习提纲

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湘教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上册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