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元简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屿橙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张卓元简介(共含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屿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张卓元简介

篇1:张卓元简介

张卓元

姓名:张卓元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3年7月

籍贯:中国广东省梅县

学历:大学

职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联系地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邮编: 100836

电话: 68584223 68580264

传真: 68582473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博士生指导教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价格学会、中国物资流通学会、中国成本研究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1933年7月生于广东省梅县, 1950年9月—1953年7月在广州市中山大学经济系学习, 1953年9月—1954年7月在中南财经学院经济系学习, 1954年7月大学毕业, 获学士学位。1954年9月—1983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 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主任。1983年7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93年12月调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任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5年9月调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任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经济研究》主编。

张卓元是在中国较早提出生产价格论的经济学家。1964年, 他与何建章合作发表论文, 系统论述以资金利润率作为评价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标准, 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订价的主张。70年代末期, 他积极参与中国体制改革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较早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应引入竞争机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要按价值规律办事等观点, 在经济论坛上产生影响。以后, 他较集中地致力于社会主义价格改革理论与市场问题的研究, 提出价格改革的难点和主要矛盾, 在于如何处理好理顺价格关系和稳定物价水平的关系, 排除通货膨胀的干扰是理顺价格关系的重要条件, 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实现从行政定价体制到市场定价体制的过渡, 年物价上涨率应以年平均利息率作为最后警戒线, 以市场发育程度作为划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 供略大于需的买方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等。他积极倡导重视社会主义流通问题的研究, 正在着手建立社会主义流通经济学, 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主要著作有: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与市场性的关系》(与孙尚清、陈吉元合作, 1980)、《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生产价格》(与何建章合作, 1981)、《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价格、成本和利润》(1983)、《论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与孙尚清、冒天启合作, 1985)、《社会主义商品价格学》(主编, 1986)、《社会主义价格理论与价格改革》(1987)、《张卓元选集》(1987)、《论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1988)、《论中国价格改革与物价问题》(1995)、《论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化改革》(1995)。

篇2:杨卓舒简介

杨卓舒

姓名:杨卓舒

性别:男

年龄:50

出生地:黑龙江肇东

学历:大专(河北师范大学,法律)

主要公司:卓达集团

公司总部:河北石家庄

第一次上市:没有

主要行业:石家庄房地产

资产:2.65亿美元(2.5亿美元)

卓达集团是河北石家庄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到今天为止卓达的销售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今年计划销售100万平方米。去年的销售收入达1.80亿美元(1.20亿美元),纳税0.12亿美元,有1500名员工。杨卓舒曾经是一名记者,于1993年下海。目前他拥有两所大学并建立了教育基金。

篇3:元昊简介

定川寨之战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路,于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击败宋军的作战。

西夏于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获胜后,气势愈盛,频频攻掠宋西北边地。宋被迫完全采取守势。天授礼法延祚五年九月,西夏中书令张元向景宗元昊建议,乘宋精兵尽集边地,关中空虚之机,深入攻宋腹地,东阻潼关(今属陕西),隔绝两川(今四川中部),占据长安(今陕西西安)。九月下旬,元昊采纳张元之策,于天都山(今宁夏海原东)集左右厢兵10万,分兵两路,再次大举攻宋。一路出鼓阳城,一路出刘蹯堡(今宁夏固原西北),钳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企图诱宋军出击,聚而歼之。闰九月初一,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获知夏军来攻,命副使葛怀敏率军自渭州(今甘肃平凉)至瓦亭寨(今宁夏隆德东北)阻击。初九,葛怀敏进抵瓦亭寨,会该寨都监许思纯、环庆都监刘贺部,违令北进,进屯五谷口(瓦亭寨北)。王沿遣使持书戒勿深入,命其背城为营,示弱诱敌,设伏奇袭,攻其不备。葛怀敏不从,会知镇戎军曹英、泾原路都监赵珣、两路都巡检李良臣、孟渊等部,集兵数万,继续北进。二十日,进至镇戎军西南,走马承受赵政以为距夏军已近,不可轻进。葛怀敏乃止,晚趋养马城(约今宁夏固原西北)。继旋曹英、泾原都监李知和、王保、王文、镇戎都监李岳等亦自镇戎军至。诸将闻元昊移军新壕(今宁夏固原西北古长城壕)外,议次日黎明前往袭击。赵珣以为夏军远来,利于速战速决,建议依马栏城(今陕西旬邑东北)布栅,扼其归路,固守镇戎,以保障粮道,待其兵疲而击。葛怀敏不听,命诸将分兵四路趋定川寨。二十一日,沿边都巡检使向进、刘湛行至赵福新堡(约今宁夏固原西北),遭夏军截击,退守向家峡(赵福新堡附近)。元昊乘势挥军抵新壕,向宋中军进逼。葛怀敏、赵珣、曹英等人守定川寨。近午,夏军毁新壕版桥,断宋军粮道和归路,又断定川寨水源,饥渴宋军。葛怀敏率军列阵出击。元昊集兵分别进攻,先败河(今宁夏固原北清水河)西刘贺军,再击阵于寨东葛怀敏军,因阵坚攻不动,转击阵于寨东北曹英军。时狂风突起,飞沙弥漫,宋军部伍相失,营阵大乱,士卒惊骇,争相入城。葛怀敏为众所拥,几乎被践踏致死。赵珣率刀斧手和勇士据门桥奋击,夏军稍退。是夕,夏军围城。葛怀敏与诸将商计,突围走镇戎军。赵珣料途中必遭夏军截击,力主出其不意,迂回笼竿城(今宁夏隆德北)前往,诸将不从。二十二日黎明,以曹英、赵询为先锋,刘贺、许思纯为左右翼,李知和、王保、王文等殿后,结阵东进。临行,属下拦马再谏,请求转道而行,葛怀敏不允,策马东南,驰行二里,长城壕桥已断,归路被阻。夏军乘宋军混乱之机,四面夹击,宋军大败。葛怀敏与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王保、王文、刘贺等16将被杀,丧师9400余人。走马承受王昭明、赵政等退保定川寨,后军一部迂回笼竿城。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连破数寨,直抵渭州,在纵横600里地区,焚民舍、毁城寨,所到之处,宋军皆壁垒自守。十月初,元昊得知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仲淹率军来援,又受陕西诸路20万屯兵的牵制,未再深入,大掠而还。

点评:此战,元昊料敌用兵,首先占据有利地形,诱宋军出战,尔后断其粮道与归路,集兵围攻。一举获胜。宋将葛怀敏不谙兵法,轻敌贪功,违令冒进,屡拒部将正确建议,招致失败。

篇4:元宪宗简介

元宪宗

中文名称: 元宪宗

又 名: 蒙哥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元代

民 族: 蒙古族

生 卒 年: 1209—1259

相关事件: 宋蒙钓鱼城之战 蒙古攻宋

相关人物: 忽必烈 成吉思汗 窝阔台

生平简介

蒙哥(1209~1259),即元宪宗(1251-1259),蒙古国大汗,成吉思汗孙、拖雷长子。元太宗七年(1235年),与拔都、贵由等西征不里阿耳、钦察、斡罗思等地。元宪宗元年(1251年),被拔都等拥立即大汗位。随后,镇压窝阔台后王,制定限制诸王的措施,又以弟忽必烈领漠南汉地军政事务,派亲信分管各地,加强统治。元宪宗二年,命忽必烈攻大理,也古攻高丽。三年,命弟旭烈兀西征。八年,大举进攻南宋,并亲率主力攻入四川。次年,在围攻合州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东)时,死于军前。在位九年,庙号宪宗,谥桓肃皇帝。

篇5:元谐简介

丰利山之战

开皇元年(581年),隋反击吐谷浑侵扰的一次重要作战。

元年八月,吐谷浑攻扰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隋命上大将军元谐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贺娄子干、郭峻、元浩等步骑数万出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直趋青海,欲抄吐谷浑军后路。吐谷浑急忙回撤,与隋军交战于丰利山(在今青海湖东),吐谷浑大败。吐谷浑太子可博汗率劲骑5万前来增援,隋军再次大败吐谷浑军,斩俘万计。吐谷浑王侯30人率所部前来归降,可汗夸吕率亲兵远逃。隋诏封吐谷浑高宁王移兹裒为大将军、河南王,负责统领降隋部众。其余酋长也分别赐予各级官爵。并留贺娄子干镇守凉州,防御西部来犯之敌。

点评:此役,隋军采用长驱直入,断敌退路的战法,两次打败吐谷浑,使其分崩离析,难以对隋构成威胁。

篇6:元昊简介

延州之战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夏景宗元昊率军进攻宋西北要地延州(治今陕西延安)的作战。

元昊继西夏王位后,对内锐意改革,立法建制,厉兵秣马,逐步加强了党项贵族的专制统治;对外联辽拒宋,不断向外扩展,形成宋、辽、夏鼎立之势。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建元天授礼法延祚。旋遣使至宋,要求予以承认。宋廷不允,并下诏停止互市,悬赏捕杀元昊,宋夏矛盾激化。次年,元昊加紧攻宋准备,遣人多方刺探宋军事、政治情报;采取离间、策反、诈降等手段,分化瓦解驻金明寨(今陕西安塞东南)宋军,企图攻取延州。金明寨系延州北部门户,周围有36寨互为依托,由都监李士彬率蕃兵扼守。元昊知强攻难破,先使人诱李士彬叛,被李斩杀。继又置伪书、锦袍于边境,诡称李士彬约降,被宋都部署夏元亨识破。后又利用李士彬对部下严酷,上下不和的矛盾,以金帛、爵位收买其部将为内应。并示以卑弱,令夏军遇李士彬不战而遁,以骄其气。又使人诈降,宋鄜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雍不察实情,令李士彬纳降,于是“降者”日增,分隶诸寨。

天授礼法延祚二年末,元昊声言将攻延州。范雍闻讯,令诸军据寨抗击。元昊为麻痹宋军,遣牙校贺真至延州请和,谎称愿归命朝廷。范雍轻信,放松戒备。次年正月,元昊率兵数万乘隙猝然从土门(今陕西安塞西北)突入,明攻保安军(今陕西志丹),暗袭金明寨。范雍获知夏军来攻,令鄜延、环庆路副都部署刘平自庆州(治今甘肃庆阳)至保安军,与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孙合军趋土门,阻遏夏军深入;命李士彬严兵以待,分守诸寨。十八日晨,李士彬方释甲就寝,夏军骤至,叛降者起而内应,李士彬未及应战,即被擒获,诸寨不攻自破。夏军乘胜南下,直逼延州。

刘平率兵急趋4日,与石元孙合兵抵土门,又接范雍还救延州之令,复引军至保安,经万安镇(今陕西志丹东南)趋延州。元昊侦知宋军动向,于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设伏打援。刘平恃勇轻敌,贸然轻进。二十二日夜,进至三川口西10里驻营,令骑兵先趋延州夺门。次日晨,因步卒未至,折返回迎,途中与奉命增援的鄜延都监黄德和、巡检万俟政、郭遵等会师,合军万余,结阵东进。郭遵建议先侦后进,刘平不听。行至大柳树(延州西20里),元昊遣人伪装范雍使者谎报:范太尉已在东门等候,令将士分队行进,以防奸细混入。刘平不辨真伪,放及50队,伪使逃失,方知中计。复整阵前进,进抵三川口,遭夏军阻击,激战多时,宋军小胜,然郭遵战死,刘平负伤。黄昏,夏军重兵围攻,居于阵后的黄德和见夏军兵多势众,率部先逃,宋军大溃。刘平遣子宜孙驰追黄德和,令其勒兵还击。黄德和不从,逃往甘泉(今属陕西)。刘平仗剑阻拦,仅留1000余人,被迫退至西南山下,立7栅抵御。二十四日,夏军四面冲击,攻破山栅,俘刘平、石元孙等。继元昊集兵攻延州,7日未下,适逢大雪,气候严寒,难以久战,又闻宋麟州团练使折继闵、并代钤辖王仲宝率军从侧后攻入夏境,乃回师。

点评:此战,夏军准备充分,以诈和假降及声东击西之策,巧取金明寨。围延州据险设伏打援,以众击寡,大败宋援军。宋经略安抚使范雍疏于方略,不察夏军动向,指挥失措。刘平轻敌冒进,指挥不当,招致大败。

篇7:元英简介

元英

元英(?—510.12.9),字虎儿,原名拓跋英,孝文帝改革后改姓元,代(今山西外长城以南大同、左云一带)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军事将领、音乐家。

拓跋英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的后代,由于拓跋晃先拓跋焘而死,所以拓跋晃一支没能当上皇帝。拓跋英的父亲是南安王拓跋桢。拓跋英“性识聪敏,善骑射,解音律,微晓医术”(《魏书·拓跋英列传》),而且博闻强记(《北史·拓跋英列传》)。

孝文帝时,拓跋英为平北将军、武川镇都大将、假魏公。不久迁都督梁益宁三州诸军事、安南将军、领护西戎校尉、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魏孝文帝南伐,拓跋英为汉中别道都将。魏孝文帝率军攻南齐(今安徽凤阳东北)之际,诏拓跋英率军于边境一带进行防御,拓跋英认为“大驾亲动,势倾东南,汉中有可乘之会”(《魏书·拓跋英列传》)。便于四月上表请求率兵会同平南将军刘藻进攻汉中(今属陕西),此举得到孝文帝的同意。

拓跋英军至沮水(位今陕西黄陵洛河支流沮河)时,南齐梁州刺史萧懿派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领兵2万占领险要,徼山立五栅,居高临下,隔水为营,以抗击魏军。拓跋英认为:“彼帅贱民慢,莫能相服,众而无上,罔知适从。若选精卒,并攻一营,彼不相救,我克必矣。若克一军,四营自拔”(《魏书·拓跋英列传》)。随即发起进攻,果然克齐军一营垒,其它四营也不来相救,四营溃,俘梁季群以下700余人,斩杀3000余人。拓跋英乘胜长驱直入,进抵南郑(今陕西汉中东郊)城下。一时“汉川之民,以为神也,相率归附”(《魏书·拓跋英列传》)。梁州百姓李天干等归降于魏军,拓跋英以国士之礼待之。

萧懿闻后,又派部将姜修反攻。到了晚上,拓跋英率军进攻,颇有杀伤。姜修屡战屡败,尽为魏军所获。姜修又向萧懿求援,魏军阻援之敌抵挡不住齐军的进攻,向拓跋英告急。拓跋英率骑兵1000,倍道救援。未至,齐军已然退还。拓跋英担心齐军回城之后便不易歼敌,于是令统军元拔尾随齐军,自率军于前面拦劫,将齐军合围并歼灭。

魏军收兵之际,萧懿派出的另一支部队抵达战场。魏军皆已疲惫,未料齐军突至,加上敌众我寡,皆大为恐惧,准备遁走。拓跋英见齐军来攻,故意放松缰绳,驱马缓行,神色自若。而后登高瞭望,指指划划,如布置阵势状,等各军行到齐,整列后才命前进。萧懿疑心魏军设有伏兵,徘徊不前。拓跋英率魏军乘机反击,大破齐军,遂包围南郑。同时严令军纪,一无所犯,使远近百姓悦附,皆供租运。

拓跋英未至南郑时,萧曾派军主范洁率3000余人伐獠。拓跋英包围南郑后,萧懿据城固守。范洁闻讯后,欲回军救援。拓跋英派统军李平敌、李铁骑等收合巴西、晋寿的土人,切断范洁的退路。范洁以死决战,遂败李平敌之军。拓跋英待其稍近,以奇兵攻之,尽获其众。魏军围攻数十日未克。时守城士卒惊恐,南齐录事参军庾域把数十座空仓库加封后指给将士说,这里面全是粟米,足以支持两年,你们只管放心守城。城内守军才安定下来。就在这时,魏帝下诏班师。拓跋英遂命老弱将士先行撤退,自率精锐部队殿后,还派人向萧懿告别。萧懿认为其中有诈,不敢追击。拓跋英离开一日后,萧懿仍闭门不开。二日之后,萧懿方派兵追击。拓跋英与士兵下马交战,使齐军不敢相逼,如此四日四夜,齐军乃返,魏军得以安全撤回。拓跋英入斜谷,时值天降大雨,行军异常艰苦,魏军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

汉中之战,拓跋英智谋过人,几次智胜齐军,达到作战目的。而齐军则因兵力不足,增援不及,指挥不当,以至接连失利。

此前,萧懿已派人说降仇池的氐族人,所以当拓跋英撤军时,诸氐便派兵切断拓跋英的粮道和归路。拓跋英率军奋勇作战,且战且行。拓跋英面颊为流矢所,为稳定军心,拓跋英没告诉任何人,军人莫有知者,魏军这才全军回到仇池。然后派兵讨平诸氐。拓跋英因功升为安南大将军,赐爵广武伯。

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拓跋姓为元,其余鲜卑诸姓都改成汉姓,拓跋英改名为元英。元英在仇池六年,甚有威惠之称。后其父去世,元英才离职。

后孝文帝征汉阳,以元英为左卫将军,加前将军,不久迁大宗正,又转尚书,仍本将军,镇守荆州。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正月,齐太尉陈显达率平北将军崔慧景等领兵4万攻魏荆州,欲收复上年所失雍州(治今湖北襄樊)五郡。孝文帝命前将军元英率兵抵御。二月,元英与齐军作战,但连战皆败。三月,孝文帝自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出发,领兵亲征陈显达。到南阳后,免去元英的官爵。

四月,孝文帝因病退兵北还洛阳,于途中病卒,太子元恪即帝位,是为魏宣武帝。宣武帝重新启用元英,任尚书、广武伯。

景明元年(500年)六月,齐冠军将军陈伯之再引兵攻寿阳,于八月为魏彭城王元勰、汝阴太守傅永率军击败,被杀9000人,被俘1万人,淮南地区亦为魏军占领。元英奉命前去救援,未至,魏军已胜。是月,彭城王元勰回京,元英奉命行扬州事。

不久,元英回京。景明二年(501年)十一月,元英上表请求南伐,表曰:“臣闻取乱侮亡,有国之常道;陈师鞠旅,因机而致发。窃以区区宝卷,罔顾天常,凭恃山河,敢抗中国。今妖逆数亡,骄纵日甚,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淫刑以逞,虐害无辜。其雍州刺史萧衍东伐秣陵,扫土兴兵,顺流而下,唯有孤城,更无重卫。此则皇天授我之日,旷载一逢之秋,事易走丸,理同拾芥,此而不乘,将欲何待?臣乞躬率步骑三万,直指沔阴,据襄阳之城,断黑水之路。昏虐君臣,自相鱼肉。我居上流,威震遐迩,长驱南出,进拔江陵。其路既近,不盈五百,则三楚之地,一朝可收;岷蜀之道,自成断绝。又命扬徐二州,声言俱举,缘江焚毁,靡使所遗。建业穷蹙,鱼游釜内。士治之师再兴,孙皓之缚重至,齐文轨而大同,混天地而为一。伏惟陛下暂辟旒纩,少垂听览,独决圣心,无取疑议。此期脱爽,并吞未日”(《魏书·拓跋英列传》)。但此事被搁置起来。

元英再次上表说:“臣闻乘虚讨弱,事在速举;因危攻昧,徼捷可期。今宝卷乱常,骨肉相贼,蕃戍鼎立,莫知所归。义阳孤绝,密迩天境,外靡粮援之期,内无兵储之固。此乃临焚之鸟,不可去薪;授首之寇,何容缓斧。若此行有果,则江右之地,斯为经略之基;如脱否也,非直后举难图,亦或居安生疾。今豫州刺史司马悦已戒严垂迈,而东豫州刺史田益宗方拟守三关,请遣军司为之节度”(《魏书·拓跋英列传》)。宣武帝乃遣直寝羊灵引为军司。后元英因军功拜吏部尚书,又以前后军功进爵常山侯。

元英还曾上奏说:“谨案学令:诸州郡学生,三年一校所通经数,因正使列之,然后遣使就郡练考。臣伏惟圣明,崇道显成均之风,蕴义光胶序之美,是以太学之馆久置于下国,四门之教方构于京瀍。计习训淹年,听受累纪,然俊造之流应问于魏阙,不革之辈宜返于齐民,使就郡练考,核其最殿。顷以皇都迁构,江扬未一,故乡校之训,弗遑正试。致使薰莸之质,均诲学庭;兰萧之体,等教文肆。今外宰京官,铨考向讫,求遣四门博士明通五经者,道别校练,依令黜陟。”宣武帝下诏说:“学业堕废,为日已久,非一使能劝,比当别敕”(《魏书·拓跋英列传》)。

北魏景明四年(503年)三月,投降北魏的原鄱阳王萧宝寅和江州刺史陈伯之请求北魏出兵攻梁。宣武帝元恪应允,遂于四月诏萧宝寅为都督东扬州等三州诸军事,招募英豪,配合南攻;陈伯之为都督淮南诸军事。六月,宣武帝遣任城王元澄率军5万及萧宝寅、陈伯之等并力攻钟离。

八月,宣武帝又诏命元英为使持节、假镇南将军、都督征义阳诸军事,率军进攻义阳(今河南信阳)。梁司州刺史蔡道恭闻魏军将至,遣骁骑将军杨由率城外居民3000余家于城西南十里贤首山(今河南信阳西南)依山做成三营寨,作表里之势。

十月,元英领兵围攻贤首山,焚其寨门。杨由乃驱水牛从营而出,继之以兵。魏军为躲避水牛从,只好退军。元英于是分兵围守。当晚,寨民任马驹斩杨由投降北魏。十一月,元英在白沙(今河南光山西南)击败梁将吴子杨,围攻义阳。

正始元年(504年)二月,梁帝萧衍派平西将军曹景宗、后将军王僧炳等率步骑3万增援义阳。其中王僧炳率军2万人进驻凿岘(今河南信阳南),曹景宗率军万人为后继。元英派冠军将军元逞、扬烈将军曹文敬等进驻樊城(今属湖北襄樊),抗击南梁援军。三月,元逞率部击败梁增援部队,斩俘4000余人。

魏军围义阳,昼夜不息,但因梁刺史司州蔡道恭指挥有方,使相持了百余日,魏军颇有损伤。不久,蔡道恭忧郁而死,其从弟骁骑将军蔡灵恩代行州事。魏军见蔡道恭死,遂加紧攻势,短兵日接。而梁将曹景宗滞留凿岘,整日耀兵游猎,不敢增援义阳。

七月,梁帝又派宁朔将军马仙琕救义阳。马仙琕转战而前,兵势甚锐。元英于士雅山(今河南桐柏境内)构筑工事,与景宗相抗。并布阵防御,示之以弱,设伏后引诱梁军。马仙埤不知是计,领兵万余直追至义阳城下,突击元英大营,元英佯败。马仙埤部追击,至平地,魏军伏兵四起,统军傅永擐甲执槊,单骑先入,唯军主蔡三虎副之,突阵横过。梁兵箭射傅永,洞其左股,傅永拔箭再战。马仙琕大败,被斩2300级,羽林监军邓终年及马仙埤一子也都战死,马仙琕退走。元英见傅永受伤,便对其说:“公伤矣,且还营。”傅永说:“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将,奈何使贼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至夜方回,时傅永年已七十余岁,军中莫不壮之。马仙埤率部万余人又连续进攻,均被元英击退,并斩梁将陈秀之。曹景宗、马仙琕知义阳危急,尽率所部精锐与魏军决战,双方一日三战,梁军皆大败而归。

八月,义阳守将蔡灵思在援兵未奏效、守城力竭的情况下,开城降魏。三关守将闻后,均弃城而逃。魏军占领义阳后,置为郢州,以司马悦为刺史。同时,在钟离方向的魏这也进展顺利,但三月时,因淮水暴涨而撤还寿阳。

此战,魏军主攻方向明确,增援及时,元英更是战术灵活,屡破梁军,使魏军一举取得东西两方向作战的胜利。而梁军被动出战,防守无力,导致战败。

宣武帝下诏褒奖元英:“知贼城已下,复克三关,展威辟境,声略宣振,公私称泰,良以欣然。将军渊规内断,忠谟外举,受律扬旌,克申庙算,虽方叔之制蛮荆,召虎之扫淮浦,匹兹蔑如也。新州初附,宜广经略,想善加检督,必令周固,有所委付,然后凯旋耳”(《魏书·拓跋英列传》)。

当初元英在平汉阳立功后,孝文帝曾许诺复其封位,但因元英后来败于陈显达,便将此事搁置起来。义阳之战的胜利,使宣武帝大喜,遂复其封位,并改封中山王,食邑一千户。遣大使、鸿胪少卿睦延吉持节就拜。

元英送蔡灵恩及梁尚书郎蔡僧勰,前军将军、义阳太守冯道要,游击将军鲍怀慎,天门太守王承伯,平北府司马宗象,平北府咨议参军伏粲,给事中、宁朔将军蔡道基,中兵参军庞修等数十人至京城。宣武帝下诏说:“会平江南,此等便可放归也”(《魏书·拓跋英列传》)。元英回京后,宣武帝对其大加褒将,又增其封邑一千户。

正始二年(505年)八月,元英又奉命攻打雍州。十月,梁帝萧衍兴师进攻北魏,以其弟萧宏为统帅,率军进驻洛口(今安徽怀远境)。

正始三年(506年)二月,梁徐州刺史昌义之与魏平南将军陈伯之战于梁城(今安徽淮南田家庵附近),昌义之败走。四月,北魏以中山王元英为使持节,加散骑常侍,征南将军、都督扬徐二道诸军事,率军10万迎击梁军。宣武帝对元英说:“贼势滋甚,围逼肥梁,边将后规,以至于此。故有斯举,必期胜捷,而出军淹滞,肥梁已陷。闻之惋懑,实乖本图。今众军云集,十有五万,进取之方,其算安在?克殄之期,复当远近?竟以几日可至贼所?必胜之规,何者为先?故遣步兵校尉、领中书舍人王云指取机要”(《魏书·拓跋英列传》)。元英表陈事机。

七月,元英于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击破梁南徐州刺史王伯敖,斩梁将25人,梁军亡失5000余人。九月,元英与邢峦会师。梁军统帅萧宏怯懦愚劣,得知魏军会师共同攻梁的消息后,甚为恐惧,决定撤军。魏将奚康生驰遣杨大眼对元英说:“梁人自克梁城已后,久不进军,其势可见,必畏我也。王若进据洛水,彼自奔败。”元英说:“萧临川虽騃,其下有良将韦、裴之属,未可轻也。宜且观形势,勿与交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六》)。

适遇洛口天气突变,一夜狂风暴雨,萧宏不顾昌义之等将领的反对,抛下大军,领数骑落荒而逃。洛口的梁军将士随之散归,魏军追击,梁军失亡近5万人,并斩梁将42人,获粮米30万石。并迫使昌义之放弃梁城,移军扼守钟离。

时宣武帝已有灭梁之志,在慰劳元时说:“知大摧鲸寇,威振南海,江浦无尘,三楚卷壒,声被荒隅,同轨斯始。公私庆慰,良副朕怀。便当乘威藉响,长驱吴会,翦拉遗烬,截彼东南也”(《魏书·拓跋英列传》)。元英遂率军南攻,攻克马头(位钟离西,今安徽怀远南),将城中储粮尽数北运。

十月,元英与镇东将军萧宝寅率众围攻钟离。十一月,梁帝诏右卫将军曹景宗都督诸军20万救钟离,屯道人洲(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中),待众军集齐后并进。

正始四年(507年)正月,元英与平东将军杨大眼率数十万大军攻钟离,并在邵阳洲(位于道人洲西)两岸架桥,树栅,作为跨淮通道。元英据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北岸立城接应,以通粮道。时钟离城中仅3000人,昌义之督率梁军将士奋力抗击。钟离城堑水深,魏军以车载,人负,运土填堑,设飞楼冲车撞击城墙。梁守军用泥土补修被撞坏之处。魏军昼夜苦攻,轮番冲击,一日之内战数十合,被梁军杀伤者以万计。仍未克。

二月,宣武帝以彼土蒸湿,久攻力疲,不宜再战,诏元英还师。诏曰:“师行已久,士马疲瘠,贼城险固,卒难攻屠。冬春之交,稍非胜便,十万之众,日费无赀。方图后举,不待今事。且可密装徐严,为振旅之意,整疆完土,开示威略。左右蛮楚,素应逃亡,或窜山湖,或难制掠。若凶渠黠党,有须翦除者,便可扑扫,以清疆界。如其强狡凭阻,未易致力者,亦不烦肆兵。凯旋迟近,不复委曲。”元英上表请求宽延时日:“臣奉辞伐罪,志殄逋寇,想敌量攻,期至二月将末三月之初,理在必克。但自此月一日以来,霖雨连并,可谓天违人愿。然王者行师,举动不易,不可以少致睽淹,便生异议。臣亦谛思:若入三月已后,天睛地燥,凭陵是常。如其连雨仍接,不得进攻者,臣已更高邵阳之桥,防其泛突。意外洪长,虑其破桥,臣亦部分造船,复于钟离城随水狭处,营造浮桥,至三月中旬,桥必克成。晴则攻腾,雨则围守,水陆二图,以得为限。实愿朝廷特开远略,少复赐宽,假以日月,无使为山之功,中途而废。”宣武帝又下诏说:“大军野次,已成劳久,攻守之方,理可豫见。比频得启,制胜不过暮春,及省后表,复期孟夏之末。彼土蒸泞,无宜久淹。势虽必取,乃将军之深计;兵久力殆,亦朝廷之所忧。故遣主书曹道往观军势,使还,一一具闻。”等曹道回,元英仍上表说:“可克”(《魏书·拓跋英列传》)。魏帝遂遣步兵校尉范绍至元英营,共商攻取事宜。

时梁帝已命豫州刺史韦睿自合肥(今属安徽)领兵增援钟离,受曹景宗节度。曹、韦两军进屯邵阳洲,夜间,韦睿率众于曹景宗营地前20里处掘长堑,树鹿角,截洲为城,距魏军城堡仅百余步。拂晓,元英见后大惊。曹景宗又派人潜水入城送信,昌义之始知援军到达,勇气倍增。元英又率众出战,一日数合,入夜复攻,均被击退。

三月,淮水暴涨六七尺,韦睿派水军乘斗舰袭击洲上魏军。另以水船载干草,灌以油,趁风纵火,以焚其桥。同时,派敢死之士拔栅砍桥。时大水特别湍急,倏忽之间,桥栅俱尽。梁军奋勇冲杀,魏军大溃,争先投水,溺死、斩杀各10余万。元英侥脱身,杨大眼亦烧营而去。梁军乘胜追击,又俘虏5万人。

钟离之战是北魏建国后第一次惨败,损失25万人。元英至扬州后,派人送节及衣冠、貂蝉、章绶。八月,有司弹劾元英,认为其军为主帅,指挥不利,应当处死。宣武帝免元英死罪,贬为平民。

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京兆王元愉谋反。九月,宣武帝恢复元英的官职,食邑一千户,除使持节,假征东将军、都督冀州诸军事,率军前去平叛。元英尚未出发,元愉叛乱已被平。

是月,北魏郢州(治义阳)司马彭珍等叛魏,并暗中引导梁军进攻义阳。同时,北魏三关(即:武阳关、平靖关、黄岘关,位今河南罗山及信阳南)戍主侯登等举城降梁。魏郢州刺史娄悦据义阳城守御。魏宣武帝元恪诏中山王元英为使持节、都督南征诸军事、假征南将军,率领步骑兵3万人,自汝南(今属河南)前去援救。十月,悬瓠城民白早生等杀豫州刺史司马悦,据城南叛。

宣武帝对元英说:“娄悦绥御失和,铨衡暗于简授,故使郢民引寇,关戍外奔,义阳孤窘,有倒悬之切。王,国之召虎,威名宿震,故屈王亲总元戎,扫清氛秽。昔卫霍以匈奴之故,居无宁岁;今南疆不靖,王不得以屡劳为辞也。”元英回答说:“臣才非韩白,识暗孙吴,徒以宗室之长,频荷推毂之寄。规略浅短,失律丧师,宜章子反之戮,以谢天下。陛下慈深念屡,爱等钟牛,使臣得同荀伯,再生明世。誓追孟氏,以报复为期。关郢微寇,何足平殄?灭贼方略,已在臣目中,愿陛下勿劳圣虑也。”宣武帝又说:“截彼东南,再清随楚,所望于将军。钟离一眚,岂足以损大德。今王董彼三军,朕无忧矣”(《魏书·拓跋英列传》)。

十一月,宣武帝频接尚书邢峦讨伐叛将、魏悬瓠军主白早生的捷报,遂再次诏元英速援义阳。元英因兵力不足,不断请求援兵,而宣武帝不肯增派。于是,元英转至悬瓠(今河南汝南),与邢峦会师,联兵进攻悬瓠。

十二月,南梁副将齐苟儿等打开城门出降,魏军斩白早生及其党羽数十人。随后,元英率军直趋义阳。南梁宁朔将军张道凝闻元英将至,弃楚王城(今河南汝南南)逃跑。元英追击,斩张道凝和虎贲中郎曹苦生,尽俘其众。郢州全境复告平静。

永平二年(509年)正月,元英至义阳后,将取三关,元英认为:“三关相须如左右手,若克一关,两关不待攻而定。攻难不如攻易,东关易攻,宜须先取,即黄石公所谓战如风发,攻如河决”(《魏书·拓跋英列传》)。元英担心敌军将兵力集中于东关,便派长史李华率五统向西关,分其兵力,然后亲自督军攻打东关。此前马仙琕派云骑将军马广率众于长薄防御魏军,军主胡文超另屯于松岘。元英至长薄,马广乘夜逃入武阳,元英率军进攻。元英闻梁帝遣冠军将军彭瓮生、骠骑将军徐超秀增援武阳,于是停止进军,对众将说:“纵之使入此城,吾先曾观其形势,易攻耳,吾取之如拾遗也”(《魏书·拓跋英列传》)。但众将不信。等彭瓮生等入武阳后,元英才围攻武阳,只用六天,马广等便出降。于是元英进击黄岘,梁太子左卫率李元履弃城逃窜。元英又进讨西关,马仙琕也退走。作战的过程和元英所预料的完全一样。此战,元英共俘梁军大将6人,部将20人,士兵7000人,米40万石,军资相当。

时元英急追马仙琕,将雪钟离之耻,后闻梁帝派韦睿前来增援,便停止的追击。此时,宣武帝诏令罢兵。回朝后,元英任尚书仆射。

永平三年十月辛卯(即公元510年12月9日),元英去世。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帛七百匹,赠司徒公,谥曰献武王。

元宪宗简介

张郃简介

张锲简介

张长久简介

化石吟张锋简介

永遇乐,永遇乐张元干,永遇乐的意思,永遇乐赏析

望终南山,望终南山张元宗,望终南山的意思,望终南山赏析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简介

小重山,小重山张元干,小重山的意思,小重山赏析

夏云峰,夏云峰张元干,夏云峰的意思,夏云峰赏析

张卓元简介(合集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张卓元简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