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洛顾无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礼仪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共含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洛顾无”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礼仪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篇1:礼仪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的内容。礼仪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说,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外交礼仪等六大方面。

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在家庭、学校和各类公共场所,礼仪无处不在。就个人而言,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仪表端庄等。

篇2:礼仪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1、礼节和仪式。

这是传统的解释,“礼”字和“仪”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礼”,多指个人性的,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礼节;“仪”,则多指集体性的,像开幕式,阅兵式等,就是仪式。

2、人们约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种方式。

这是现代通俗而简洁的解释,这里的方式分行动型和非行动性,像鞠躬,给老人让座等,就是行动型的,也就是尊重的形式,这需要行动才有效果;而像庄严场合不嘻笑,别人睡觉不吵闹等,就是非行动型的,也就是行为规范,它不需要行动就有效果。

3、礼仪也是人们生活中很需要的一部分。

礼仪就是人类(大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日常交际中总结出来最不会伤人的话,虽说是不伤人,但是在网络上,有一些人不太喜欢这些客套话。礼仪既是对他人尊重的体现,也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

中国的传统礼仪有:

“九宾之礼”、“跪拜礼”、“揖让礼”、“袒臂礼”、“虚左礼”。

礼仪的主要作用有:

1、尊重的作用

即向对方表示敬意、同时对方也还之以礼。礼尚往来,蕴含着彼此的尊敬。

2、教化的作用

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生活。

3、美化的'作用

良好的形象离不开美,礼仪带给人们正是形象的美化。通过仪表规范、言辞谈吐、行为方式中的礼貌、礼节展示独特的个性,内在的修养和发展潜质。

4、调节的作用

在社会交往时出现了不和谐、或者需要做出新的调整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借助某些礼仪活动去化解矛盾,调整关系。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篇3:商务交际礼仪基本概念

商务交际礼仪基本概念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

一、礼仪概念:

礼: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崇敬的感情,具体表现为礼貌和礼节。

礼貌: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良好的言谈和行为。礼貌侧重表现人的品质和修养;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分为礼貌语言和礼貌行动。

礼节:是指人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 礼貌与礼节是相辅相成,礼是礼貌和礼节的统一体。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有了礼貌,就必然伴随着具体的礼节行为。

仪: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具体表现为仪表、仪态、仪容、仪式等。同时,它也指一件事情的分寸、度量,具体表现为仪式。

礼俗即民俗礼仪,它是指各种风俗习惯,是礼仪的一种特殊形式。礼俗是由历史形成的,普及于社会和群体之中并根植于人们心理之中,在一定的环境经常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或者说用以美化自身、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程序。它是文明道德修养程度如何的标志.其表现形式为谦虚而恭敬的态度,优雅而得体的举止,文明而礼貌的语言,大方而高雅的装束等.

二、现代礼仪分类

现代礼仪可分成以下五块。

政务礼仪:它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国家公务时所讲究的礼仪。 商务礼仪:是公司企业从业人员在商务交往中所讲究的礼仪。

服务礼仪: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如酒店餐厅、旅行社、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工作中所讲的礼仪。

社交礼仪:就是人们在泛交际,工作之余的公众场合,迎来送往,私人交往中所讲的礼仪。 国际礼仪:是与外国人打交道时所讲的礼仪。

在上述的分支礼仪中,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等,主要是按照行业划分的,并且是人们在工作岗位上应遵守的,故可称为行业礼仪或职业礼仪。而社交、国际礼仪的划分,则主要以交往范围为依据,所以二者均可以以交往礼仪相称。

三、礼仪的作用、功能

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帮”的美誉,可谓历史悠久,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即: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的基础。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以礼待人,有时侯礼的作用不可估量,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问都重要。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他的专业知识,而70%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为人处世能力(品质和社交能力、社交技巧和原则,非庸俗关系)。

学习礼仪,简而言之,它有以下作用。

1、弘扬礼仪传统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几千年来,创造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礼节、仪式、风尚、习俗、节令、规章和典制等等,并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所沿袭,这些礼仪习俗,反映了我国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优良品质,勾画了我国民族的历史风貌。

《仪礼》、《周礼》、《礼记》合称为“三礼”。“三礼”是我国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论着。 《三字经》是我国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本启蒙教材,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它被人们誉为“古今奇书”。《三字经》已经被翻译成英、法、俄等多种文字在国外流传,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流传着许多讲究礼仪的佳话。比如“廉蔺交欢”(讲究礼让)、“张良纳履”(尊老敬贤)、“程门立雪”(尊敬老师)、“管鲍之交”(交友之道)、“三顾茅庐”(待人以诚),这些故事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对今人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可见,讲究礼仪,按照礼仪要求规范我们的行为,对继承我国礼仪传统,弘扬我国优良的礼仪风范,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提高自身修养

礼仪是一种高尚、美好的行为方式,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品味,完善人的人生。一个人讲究礼仪,会使自己心胸豁达,谦虚诚恳,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在礼仪的熏陶下,人们的修养会自觉地提高,匡正缺点,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3、完善个人形象

案例:一位先生要雇一个没带任何介绍信的小伙子到他的办公室做事,先生的朋友挺奇怪。先生说:“其实,他带来了不止一封介绍信。你看,他在进门前先蹭掉脚上的泥土,进门后又先脱帽,随手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很懂礼貌,做事很仔细;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这表明他心地善良,知道体贴别人;那本书是我故意放在地上的,所有的应试者都不屑一顾,只有他俯身捡起,放在桌上;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

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谈吐温文尔雅,思维十分敏捷。怎么,难道你不认为这些小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

由此可以看出,讲究礼仪对个人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个人的形象。人人都希望自己在公众面前有一个良好的'形象,以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而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4、增进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不和别人打交道,不是一个神就是一个兽。

不管你是什么人?你必须要和别人交往,既然要跟别人交往,你就要有交往的艺术,所以学习礼仪有助于交往,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5、塑造组织形象

每个组织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而组织形象的塑造处处都需要礼仪。

通过组织员工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礼貌礼节、仪式及活动过程表现出来,它是塑造组织形象的基础工程。任何不讲究礼仪的组织,都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

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古人说:“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礼仪是立国的精神要素之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讲究礼节礼仪,注重礼貌是最基本的要求,它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大厦起着基础作用。提倡礼仪礼节,做到文明礼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文明礼貌素质,才能建成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交际礼仪的原则

1、遵守的原则

礼仪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生活保持稳定而形成和存在的,实际上是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利益要求。社会上的每个成员不论身份高低、职位大小、财富多少,都有自觉遵守、应用礼仪的义务,都要以礼仪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果违背了礼仪规范,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自然交际就难以成功。

2、敬人原则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敬人是礼仪的一个基本原则,礼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当然,我们强调的尊重不仅仅是尊重他人,也包括自尊。

3、宽容原则

宽容就是要求人们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多理

解他人,而不能求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求,咄咄逼人。惟有宽容才能排除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障碍。

4、适度原则

凡事过犹不及,人际交往要因人而异,要考虑时间、地点、环境等条件。如果施礼过度或不足,都是失礼的表现。比如见面时握手时间过长,或是见谁都主动伸手,不讲究主次、长幼、性别;告别时一次次地握手,或是不住地感谢,让人觉得厌烦。礼仪的施行只是内心情感的表露,只要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就完成了礼仪的使命。

5、真诚原则

交际礼仪的运用基于对他人的态度,如果能抱着诚意与对方交往,那么你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便显示出对对方的关切与爱心。惟有真诚,才能使你的行为举止自然得体,与此相反,倘若仅把运用礼仪作为一种道具和伪装,在具体操作礼仪规范时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或是当面一个样,背后一个样,有求于人时一个样,被人所求时又一个样,将礼仪等同于“厚黑学”,是违背交际礼仪的基本原则的。

篇4:交际礼仪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社交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讲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讲礼仪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讲礼仪可以使你的事业成功,讲礼仪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礼仪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

社交礼仪是在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

现代交际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

一、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社交礼仪有以下功能:

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2.能够帮助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印象。

二、从社会角度看

多学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使自己知礼懂礼。四是有助于获取信息、有益于信息交流,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交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必需,利用社交,就能从对方那里获取“另一半丰富的信息”。

三、从企业的角度

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塑造单位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通过社交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礼仪修养,培养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希望人人讲礼仪,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

篇5:交际礼仪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1、增进感情

在社交上投入的时间将带来感情上的收获,如我们与亲戚朋友在一起休闲娱乐。

2、建立关系

社交在很多情况下是建立诸如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

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记得要学会跟进关系,避免忘记。

3、充实自我

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性情感。

篇6:金融资本基本概念是什么

【1】金融资本基本概念是什么

金融资本就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一起而形成的垄断资本。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这种融合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产业资本在扩建过程中和银行资本相结合;二是产业资本在多元化的产业延伸过程中和银行资本相结合;三是产业资本在收购、兼并、重组过程中和银行资本相结合。产业资本在其流通周期里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是现代资本运作的必然。体现了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本质及其扮演的重要作用。

当今证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拓展了金融资本这一概念的外延。其一,指用于增值的货币(资本)本身。这些货币以与用于工业、商业中的货币不同的特殊方式,即通过货币本身的周转增值自身,中间不会转换为生产资料制造商品,也不会通过买卖一般商品赚取差价。它主要的增值手段是利息收入;其二,指那些掌有大量货币,并将其(部分地)用于金融资本用途的企业及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及基金保险公司、金融集团、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

金融资本是指由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渗透、溶为一体而形成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取代产业资本占统治地位。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是这一切变化的基础。没有产业资本的高度集中,就无法为银行提供大量的货币资本来源,也就不会有银行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垄断。而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又反过来通过各种信用手段,促进产业资本进一步集中和垄断。所以产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从一开始就是同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交织进行的。

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形成垄断以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们相互渗透,日益溶合,终于形成了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对象主要是金融产品,如投资于股票,债券,银行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金融资本全球化是国际资本流动发展的重要阶段。

【2】金融资本的特点

一,银行集中和垄断进一步发展,银行垄断资本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金融机构多样化,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资本获得迅速发展。

三,金融资本概念已经拓展,金融业垄断资本与非金融业垄断资本进一步融合。

四,金融业务多样化,金融机构对个人的信贷关系大大加强。

五,银行垄断资本国际化大大发展。

【3】金融资本的形成

金融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是金融资本集团,即财团。在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中,都有为数不多的巨大财团,它们操纵着帝国主义国家全部经济和政治生活。据1975年统计,美国最大的两个财团即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就已分别控制了3081亿美元和2316亿美元的资产。它们和另外几个大财团(包括加利福尼亚、第一花旗银行、芝加哥、波士顿、梅隆、得克萨斯、杜邦和克利夫兰等财团)一起,控制了美国钢铁产量的77.1%,汽车产量的67%,石油产量的57.1%,发电量的34%,它们还控制着全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43.5%,人寿保险公司资产总额的55.6%。在日本,由于大财团和浓厚的封建家族关系常常纠缠在一起,人们习惯于把日本的财团称之为财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居于垄断统治地位的三菱、三井、住友、富士、第一劝业和三和等六大财团共占有着日本全部企业资产的25%。它们直接控制的垄断企业已超过150家,牢牢掌握着36个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并占有全国银行信贷业务的2/5以上。

最初的财团大多带有比较浓厚的行业色彩和部门分工。例如,美国的摩根财团主要占据着钢铁工业和其他基础工业,故有“钢铁大王”之称。洛克菲勒财团则以“石油大王”闻名于世,其世袭领地主要是石油工业。日本战前的财阀也都有各自的独占行业,三菱财阀垄断着造船业和海洋运输业;三井财阀主要经营煤炭工业和商业;住友财阀则倚重于有色金属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生产的跨部门集中和混合联合企业的发展,各大财团的行业色彩日益淡薄。由于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和国际化,财团的部门独占状况已逐渐消失。各大财团越来越多地进行跨行业的经营,极力向其他财团霸占的行业和领域扩张。几乎所有的大财团都是跨行业的,它们的经营范围和利害关系已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即使它们属下的许多垄断企业,也在日益增多地成为经营广泛的混合联合企业。由于各个财团互相渗透,由几个财团共同占有关键性的大垄断企业已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现象。例如,美国最大的工业垄断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就是由杜邦、摩根和洛克菲勒这些大财团共同控制的。即使原来一些财团的独占领地,也不断被其他财团挤入,洛克菲勒财团的埃克森石油公司,摩根财团的美国钢铁公司,都已被其他财团控制着一部分股权。

随着金融资本之间的相互渗透,财团原有的家族色彩更趋淡薄。过去,财团多以专门经营某一行业的富有家族为核心,这些富豪掌握着财团及所属企业的股票控制权,是财团的主要占有者和统治者。因此,财团也往往以这些家族来命名,如洛克菲勒、摩根、杜邦、梅隆、克虏伯、安田,等等。情况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生产规模庞大,经营的范围日益广泛,财团已越来越大。富有家族虽然仍旧掌握着股票控制额,但他们在财团全部股份中所占的比重却明显下降。再加上财团之间的互相渗透,单独由某一家族独占整个财团的情况开始受到削弱,各个家族财团逐渐进行溶合。有些财团虽然继续沿用过去的家族名称,但实际上已经不是由原来的家族单独控制了。例如,美国的摩根家族早就失去了对摩根财团拥有的决定性支配权。联邦德国的克虏伯财团也不再由克虏伯家族所单独控制。

篇7: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知识点精析】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

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

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宏观

 

元素

                           

组成

                                         
       

微观

       

分子

         

原子核

             

质子

                                     
                 

原子

                       

中子

                                                 
                     

离子

         

核外电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

鸣气及各种溶液。

28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

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ì元素符号

ï

ï化学式

4. 化学用语 í

ï化学方程式ïî反应类型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 Na 、S、P 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

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

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29

                                         

分解反应

                                       
           

按反应基

                   

化合反应

                         
                                                     
           

本类型分

               

置换反应

                                         

化学变化

                                       

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按氧的

                   

氧化反应

             

氧化还

                                       
                                                       
           

得失分

               

还原反应

           

原反应

                                               
                                               
           

按热量变化分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7)质量守恒定律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升高温度或加入溶剂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

(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

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

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

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解题方法指导】

[例 1] 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符合事实的是

A. Na2O+H2O=2NaOHB. KOH + NaNO3= NaOH + KNO3

C. 2Ag + H2SO4(稀)=Ag2SO4 + H2↑D. 2Fe+6HCl=2FeCl3+3H2↑

解析:A 正确,活泼金属对应的氧化物(如:K2O、CaO、BaO、Na2O 等)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

B 有错,KOH 属于碱,NaNO3 属于盐,二者之间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条件是:① 两种反应物都

30

可溶;② 生成物中应有难电离的物质:如水、气体和沉淀。显然,该反应生成物的条件不符合②。

C 错,银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

D 错,单质铁跟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含铁化合物中的铁表现+2 价,该反应应生成 FeCl2,而不是

FeCl3。

答案:A

说明:

1.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① 金属活动顺序 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③ 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等)。(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检查所注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4)检查所注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正确。

(5)检查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配平)。

2.书写电离方程式一般可按下列方法:

(1)左边写出电离物质的化学式,观察其原子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2)将正价部分和负价部分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开写在右边。

(3)将原化学式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分别改写成其表示符号前的系数,并去掉原有的括号。(4)将原化学式中的正负化合价改写成对应符号的电荷并标在符号的右上角。

(5)检查电离前后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检查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无误后,将左右两边用“ ==== ”连接。

[例 2] 下列反应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

A.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B.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C.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D. 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解各反应类型的含义。

四种基本类型(指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形式来划分的;氧化反应与还原

反应是从氧的得失来划分的;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是根据反应前后热量的变化来划分的。同一个反应可能有一

种、两种或三种分类法(如:2H2+O2 点燃 2H2O,是化合反应,又属氧化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显然,选项

A 中的两种反应无包容关系;B 中的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C 中两种反应是交叉关系,但有很多化合反

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在 D 中,有许多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答案:B

[例 3] 表中 1~5 组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31

 

1

 

2

 

3

4

5

               

硝酸

 

硫酸

 

盐酸

酸式硫酸钠

氢硫酸

               

烧碱

 

纯碱

 

苛性钠

碱式碳酸铜

消石灰

               

大理石

 

胆矾

 

纯碱

蓝矾

石灰石

               

A. ①③④

B. ②③⑤C. ④⑤

D. ①③⑤

     

解析:本题是对物质俗称和物质分类知识的综合考查,在搞清各物质主要成份的基础上,根据酸、碱、盐的

概念和它们的组成特点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选出合适的一组答案。

在本题中,硝酸(HNO3)、硫酸(H2SO4)、盐酸(HCl)、氢硫酸(H2S)都是由若干个氢原子和酸根组成,

它们属于酸类化合物。

烧碱(NaOH)、苛性钠(NaOH)、消石灰[Ca(OH)2]是由金属原子和若干个氢氧根组成,它们属于碱类化合

物。

纯碱(Na2CO3)、大理石、石灰石(CaCO3),胆矾、蓝矾(CuSO4•H2O),它们由金属原子和酸根组成,属

于正盐;酸式硫酸钠(NaHSO4)属于酸式盐;碱式碳酸铜[Cu2(OH)2 CO3]属于碱式盐。它们都属于盐类化合物。

答案:D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涉及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约占试题数目的 1/4,约占试卷分值的 1/5。考查的

题型包括选择、填空等。

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点应放在深刻理解其实质及应用上。例如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结构和分

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溶液的有关概念、质量守恒定理和化学用语等,可以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

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可采取分类法,分子与原子、原子与元素,则可采取类比法,列表分析它们区别和联

系。对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则可采取辩证的方法。有些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运用综合练习

的习题复习法。

【典型例题分析】

[例 1] (05 年福州市中考模拟题)下列关于溶液、溶解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

B. 温度降低时,原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

C. 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及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有一定值

D. 某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解析:真正理解溶液的各种概念和转化过程。

答案:D

32

[例 2](06 年天津中考题)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

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解析:准确理解分子的含义。

答案:A

[例 3] (北京海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分别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也可能分别是同一种元素的两种离子

B.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

C.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任何离子中所带的质子总数与电子总数一定不相等

解析:对元素中各种粒子的相互关系应准确掌握。

答案:C

篇8:dos基本概念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通常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外部设备等部件组成,用户往往独占了计算机的所有资源,例如计算机通过打印机打印时,其它设备都在等待,这样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很低,用户等待的时间很长。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各种软件的新发展,出现了专门用来解决以上问题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任务是:

dos基本概念(1) CPU管理――合理地将CPU分配给各个任务。

dos基本概念(2)存储器管理――合理分配存储器。

dos基本概念(3)外部设备管理――合理使用外设。

dos基本概念(4)信息管理――自动管理文件。

使用了操作系统后用户所面向的不再是一部裸机(计算机硬件),而是面向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就成为用户与裸机的接口。

DOS是最基本的操作系统软件, DOS是英文Disk Operation System的简称。微型计算机所使用的DOS操作系统主要是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MS-DOS和IBM公司开发的PC-DOS。DOS操作系统软件从1981年诞生起,已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它的版本也从最初的1.0,逐渐发展到至今已广泛使用的5.0、6.0、6.22等。这里介绍的MS一DOS6.22版,包括了许多新颖的、功能强大的命令。

【例】用软盘启动DOS

(该盘上没有autoexec.bat文件)。

把启动盘插入A驱动器并关上门。

开机后屏幕上显示如下信息:

Current date is Wed ll-24-1993

Enter new date (mm一dd一yy ) :

如果显示日期和当天日期有误差,则可输入正确值(按格式:月-日-年)后按回车键加以校正,否则直接按回车键即可。询问日期后,屏幕上显示如下信息:

Current time is 11:52:50.38a

Enter new time :

可同日期操作一样处理询问时间的操作。

启动正常结束的标志是屏幕上出现DOS提示符A:\>,这表示微机目前处于DOS系统的控制下,等待用户输入命令。字母“A”则表示“当前盘”是A盘。在微机配备了一个以上的磁盘驱动器时,如A盘、B盘、C盘时,将某个盘设置为当前盘的命令是:

d:(回车)(d:为盘符)

如要将当前盘从A盘转为C盘,应键人下列下划线部分:

A:\>C:(回车)

屏幕显示:

C:\>

【例2.1.2】用硬盘C启动DOS。

A驱动器门不要关。

开机后屏幕一般显示如下内容:

C:\>

文 件

在DOS操作系统下,磁盘上的信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和管理的。在计算机科学中,文件是指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它可以是程序、数据、声音、游戏或其他信息,一般记录在存储介质(例如磁盘)上。每个文件都有自己的名字,称为文件名。需要使用某个文件时,只要指出相应的文件名, DOS系统就能准确无误地找到该文件,执行读、写等操作。

dos基本概念1.文件的命名

为了区别不同的文件,以便文件的执行、修改和查找, DOS操作系统规定文件名由文件主名和扩展名组成。其格式如下:

□□□□□□□□. □□□

小数点前可由1―8个字符组成,称为主名。小数点后可由0―3个字符组成,称为扩展名。

例如: G9401.DBF,这里G9401是主名,DBF是扩展名。文件主名和扩展名可以使用的字符是:

(1)英文字母:A―z(大小写等价)

(2)数 字:0―9

(3)汉 字

(4)特殊符号:$#&@-[]^~等。

空格符、各种控制符和下列字符不能用在文件名中:

.”/\<)十:;,* ?

因为这些字符已做它用。

由于有一些名称在DOS中有特殊的意义,我们不能用它们做文件名,如:

CON―主控台(屏幕或键盘)

COM1―〉非同步通信传输口(串口)

文件的命名,除了一般应遵守DOS系统的约定以外,可由用户自行决定。为了方便管理和记忆,建议使用英语或汉语拼音中带一定含义的主名和扩展名。

如可用Letter01.txt表示序号为01的信件,用GZ9601.DBF表示某单位1月份的工资数据库。

dos基本概念2.多义文件名和文件名通配符

一个文件名一般用以指定一个文件。在实际使用时,有时需要同时处理一批文件。例如,要一次复制好几个文件,或是列出一群相关的文件名称,我们可利用通配符“?”及“*”来处理,以使你能方便地达到目的。

(1)字符“?”:表示在该位置可以是任意一个字符。

(2)字符“*”:表示从它所在位置开始可以是任意字符串。

多义文件名 表 示 的 文 件

*.DOC     test1.doc test2.doc

T*.*      test1.doc test2.doc temp1.dot temp2.d te1.6a

?R*.*     program1.prg program2.prg graph.img gra.img

PRO*.*    program1.prg program2.prg

G??.*     gl.dbf g.bas gra.img

GR?.*   gra.mg

TE??1.* te8t1.doc temp1.dot

TEST?.* t68t1.doc t68t2.doc

*.??      te1.ba letter

dos基本概念3.文件的扩展名

DOS系统下的文件扩展名有些具有特殊的意义,有些可以由一些特定的软件自动生成,

特殊的扩展名: 扩展名 特殊的定义

COM 可执行的文件

EXE 可执行的文件

BAT 批处理文件

SYS 系统配置文件

特定软件产生的扩展名:

扩展名 特定的软件

BAK 备用文件,如字处理软件所保留的旧文件

BAS BASIC语言产生的程序文件

DBF dBASE(或FoxBASE)系统产生的数据库文件

PRG dBASE(或FoxBASE)系统产生的程序文件

DOC WORD字处理软件产生的文档文件

C C语言产生的程序文件

文件目录

dos基本概念1.树状目录

一张磁盘初始化时就建立了目录,这个目录称为磁盘的根目录,我们可以把文件依次放在根目录中。

随着磁盘技术的发展,磁盘容量越来越大,一张磁盘容纳成百上千个文件不再是困难的事。但是,把大量文件放在根目录内,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DOS系统建立的根目录所能容纳的最大文件数是有限制的, 360KB磁盘的根目录至多容纳112个文件,1.2MB和1.44MB磁盘则至多容纳224个文件;二是把大量文件集中在一个目录内显得杂乱无章,用户和DOS系统操作起来都不方便。

这就好像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一样:如果对购进的书按购进的次序编号,就会给查找等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图书馆把图书分成语文、数学、外语等大类,语文类又可再分成小学、中学等小类进行管理,它的形状好像一棵倒挂的树。

同样, DOS系统采用了树状目录结构,即DOS系统不仅允许在目录中存放文件,而且允许在一个目录中建立它的下级目录,称为子目录;如果需要,用户可以在子目录中再建立该子目录的下级目录;……。这样在一个磁盘上,它的目录结构可能是由一个根目录和若干个子目录以及子目录的子目录……所构成的。

有了树状目录结构,我们常把同一应用系统的文件集中在一个子目录中,或者把同一个类型的文件集中在一个子目录中,或者为不同的用户设立不同的子目录,各人使用各自的子目录,互不干涉。

dos基本概念2.文件标识符

有了树状目录结构,在一个盘中要指明一个文件,不仅要给出该文件的文件名,还应给出该文件的路径――查找途径。当你要计算机做事时,你就要告诉计算机从何处去拿,然后放在何处,这就好像你寄信时在信封上写上收信人与写信人的地址,而不能光写姓名。 DOS中路径是指从根目录(或者当前目录)开始,到达指定的文件所经过的一组目录名,如果路径中的第一个符号是反斜杠(“\”),则其表示根目录。各个目录名之间也用反斜杠(“\”)相互分隔,

在一台微机上,往往安装几个驱动器,这样, DOS在进行文件操作时要指明一个文件,必须给出如下三要素:盘符、路径、文件名,这三个要素组成了一个文件的文件标识符。文件标识符的一般形式为:

「盘符」「路径】(文件名)

路径和文件名之间一般也用反斜杠(“\”)分隔。

根据文件标识符的概念,不难理解:

(1)在同一个目录(即相同的路径)中,DOS不允许两个文件同名。

(2)在不同的路径中, DOS允许两个或更多文件同名。

这就好像同一大楼中不许两套房间采用同样编号,但允许在不同大楼中的两套房间采用相同的编号。

DOS系统在建立子目录时把它作为一个特殊的文件来对待,因此要指明一个子目录也有三个要素:盘符,路径,子目录名。目录标识符的一般形式为:

[盘符」[路径」(子目录名)

路径和子目录名之间一般也用反斜杠(“\”)分隔。

在建立了树状目录的磁盘上,存在许多不同的目录,有根目录、一级子目录、二级子目录、……,其中有一个目录被称为当前目录(对文件来说,称为当前路径)。那么如何识别当前盘、当前目录呢?如果执行了DOS命令PROMPT $P$G(这个命令在操作系统 中介绍)后,提示符“>”前的一串字符中的第一个字母即为当前盘,冒号到提示符“>”前的一串字符即为当前目录

篇9:动画基本概念

动画基本概念:

赋予无生命的物体、图像或者绘制图片等以生命的活力,就是动画的原始内涵。一般而言,动画采用非直接源于现实生活的形像表达运动的艺术。在动画中,运动的幻觉通过快速现实静态画面或者画面序列来实现。

在Maya中,计算机动画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预先制作过程、制作过程和后期制作过程。这也是大多数动画软件遵循的固定步骤。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及不同形式的组合变化来完成。

预先制作过程就是计算机动画制作之前的所有的构想和规划。换句话说,也就是打算将动画制作成一个什么样子。这个阶段包括剧本的协作和项目规划管理等非视觉性的工作,另外,还包括故事板的制作和项目总体外观现实等视觉性的工作。 三维计算机动画的制作过程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步骤:建模、激活和渲染着色。首先建立三维场景中的人物、物体和环境的模型。这个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制作者潜在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充分地运用Maya中现存的NURBS、多边形建模工具创建“演员”。一旦演员和物体的建模工作完成,就可以将它们统统搬上“舞台”。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演员”采用不同技术的激活手段,包括设置关键帧、路径、关联和动力学等等。总之,必须对“演员”的动作进行数字化的运动采集。 动画的结果可以通过数字式的“翻书方式”在屏幕上进行预览。建模和激活完毕以后,就可以进行渲染着色工作。计算机的渲染是借助于摄像机、灯光和材质纹理来完成的。

动画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能够随一定的时间间隔而变化。在Maya中,几乎任何东西都会随时间变化,即所创建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制成动画。 Maya是基于节点的结构,在有数值的节点中任何属性都是可做关键帧的。在Maya中关键帧的制作是在特定时间帧上将一个数值分配给节点属性。因为帧是变化的,所以属性值也是变化的。例如,基本属性Visibility实际上是一个数值为0(关)或1(开)的值,因此,它能做关键帧并且能做动画。 关键帧制作这个概念来自于经典二维动画制作,高级动画制作者只以固定的帧间隔画出动画对像的一些重要姿态,这些重要姿态就叫关键帧;初级动画制作者承担并绘出在关键帧之间的所有帧,这些帧就叫做中间帧。在Maya制作动画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只不过用户是高级动画制作者,只要建立制作动画的关键帧位置,计算机便会自动画出中间帧来。

在Maya中,另一类的动画制作包括急动检验和运动捕获。其中,急动检验实际上是一种关键帧动画制作,而运动捕获是指从现场演员表演中创建功能曲线的一种方法。 在动画制作领域有不同的动画等级,最基本的等级是做一个从A处运动到B处的物体,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另一个级别涉及到学习和灵活使用一定的动画制作原理,如挤压(squash)、拉伸(stretch)、预测(anticipation)和帧形成等。尽管计算机动画制作课程开始在这个领域提供教学,但是二维动画制作教学仍然是学习这些东西的最好地方,如果想成为一个动画制作者,就必须学习这些原理。

然而,使角色活起来的能力就不仅是只会些动画制作原理就行了,一个成功的动画制作者还应对时限(timing)的把握有很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是属于动作范畴,尽管时限是学术性的东西,但对它的把握却是先天的一种技巧。

动画原理:

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解后画成许多动作瞬间的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 视觉暂留原理。医学证明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0.34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

各国动画的特点:

中国动画

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创作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道路, 国产动画(10张) 坚持民族绘画传统,在改革开放以后,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在影片类型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动画就是 水墨动画。

日本动画

日本动画作品非常偏好超现实主义题材, 日本动画(15张) 常与日式漫画紧密联系。在科技发达的当下,日本仍然坚持这采用传统的手工绘制的方法,致力于研究动画叙事语言的研究。为提高工作效率,采用了只让说话者的口型发生变化的“口动作画法”;将一组连续动作的画面反复使用的“保存备用法”等方式制作。帧率方面通常是8张绘画(“三格拍摄法”)来表现,以此方式可以减少作画数量。作品内容多展示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以及影片主题。

美国动画

美国动画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美国动画(9张) 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一向注重高科技的应用与高质量的追求。以剧情片为主,多以大团圆结局,悲剧性的影片很少,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做到了雅俗共赏,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生活中的原形差别不大。动物形象大都作大幅度的夸张,大头、大眼、大手、大脚,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卡通模式。大量运用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结合,使画面更趋逼真形象,达到完美的画面效果。同时较完善的动画产业善于推出动画明星。

欧洲动画

欧洲动画较少生产动画连续剧, 欧洲动画(5张) 而是喜欢在动画电影上进行试验和探索,通常把欧洲的动画作品称为“动画艺术短片”。欧洲动画片把重点放在讲故事上,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丰富感情和无限哲思。以精炼的手法表现主题与内容,以独特的构图和色彩勾勒出情绪的波动。欧洲动画的创新性明显,不少创作者把哲学、美学等艺术思潮带入到动画的创作中。创新性主要体现在题材创新和技巧创新上。在技巧上,画面追求简约、怀旧,更多的追求内容上的饱满。同时特别专注于动画制作技法的创新。如法国动画大师 亚历山大·阿雷克塞耶夫的 针幕动画。

篇10:高中化学基本概念

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⑴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原子团的定义

⑵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⑶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

⑷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物质的变化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⑵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与判断

⑷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配平

⑸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典型计算

⑹离子方程式书写以及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

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

3.物质的分散系

⑴胶体的概念、胶体的性质、制备、渗析

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⑶溶解度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电解质溶液

⑴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和电离平衡

⑵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等

5.结构有关概念

⑴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书写、原子核组成符号等

⑵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⑶化合价涵义,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⑷三键两力四晶体,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⑸元素周期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强弱的判断

6.物质的量有关概念

⑴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

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以及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7.化学基本概念的热点、重点

①要特别注意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的“物质的量”的理解,不仅知道它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连接的重要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体系。比较重要的题型是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涉及的概念很多。另外,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②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纵观近年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氧化还原反应除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外,出现了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物质的分析推断相结合的趋势,特 别是从生活应用入手,设计新的问题背景和思考阶梯。

③离子反应:该类题目的主要题型有三个:一是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来看,除考查中学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典型的离子反应方程 式的书写外,越来越注重有关知识迁移应用的考查即信息给予题。二是判断离子反程式的正误。三是离子共存题,离子共存的条件是:在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等。在分析判断过程中,除要熟悉常见离子不能共存时所发生的离子反应外,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限制条件,多种离子间的相互影响。

比例的基本概念的说课稿

什么是托福考试(基本概念)

五年级数学基本概念复习题

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

福柯的几个基本概念

考研数学:基本概念要参透

小学数学关于数的基本概念

小学生六年级数学基本概念复习与复习方法

礼仪论文

礼仪演讲稿

礼仪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礼仪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