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个税算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生不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终奖个税算法(共含7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生不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年终奖个税算法

篇1:年终奖个税算法

第一种:

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年终奖)当月,个人工薪所得高于(或等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二种:

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个人工薪所得低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薪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上述两个计算公式中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是多少?

答案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12(一年12个月)后得出的商数,再对照工薪所得个税税率表即可确定。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由于上述计税方法是一种优惠办法,因此,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算纳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对于实行全年考核、分次发放奖金的企事业单位,该办法也只能采用一次。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应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地域比较

各大网站流传着一份各城市年终奖排行榜,该榜对国内26个城市的企业员工人均年终奖进行了排名,排名前五的地区是北京 5008元;上海 4874元;深圳 4611元;广州 4486元;杭州 4270元。在这份榜单上,一线城市包揽了年终奖排行的前四位。

多发1元少拿千元的临界点:

根据我国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发给个人的年终奖多出1元,真的会导致税后实际奖金收入少千元甚至万元的情况。年终奖的临界点:发 18001元比18000元多纳个税1154.1元发54001元比54000元多纳个税4950.2元发108001元比108000元多纳个税 4950.25元 发41元比420000元多纳个税19250.3元发660001元比660000元多纳个税30250.35元 发960001元比960000元多纳个税88000.45元。

[终奖个税算法]

篇2:年终奖个税算法

如果年终奖是2250,个人的月工资是1500,扣除四险是170.36,

那么一次性年终奖个人所得税是多少,请问怎样计算?

[年终奖个税算法]

篇3:年终奖个税算法有变

【内容提要】9月1日以后计征全年一次性奖金将施行“老算法+新税率”的模式,所以即使和往年同样数额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发到手里也会出现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目前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如果给职工的年终奖数额恰好在一个特殊的区间,即所谓“六大盲区”内,即会出现“多拿少发”的情况。在临界点多发1元,即可导致税后实际收入少将近千元的情况。

时近农历岁末,辛苦一年的工薪阶层都盼望着能够拿到丰厚的“年终奖”。由于209月1日新个税法开始施行,一般将在农历春节前发放的这笔“全年一次性奖金”该如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呢?记者从市地税部门了解到,年9月1日以后计征全年一次性奖金将施行“老算法+新税率”的模式,所以即使和往年同样数额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发到手里也会出现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目前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如果给职工的年终奖数额恰好在一个特殊的区间,即所谓“六大盲区”内,即会出现“多拿少发”的情况。在临界点多发1元,即可导致税后实际收入少将近千元的情况。

按年终奖发放当月工资分两种算法

市地税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算法依然按照国家出台的《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所明确的计算办法进行计算,但要适用新个税法的减除费用标准和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根据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所公布的数字,,本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已经达到4299元。因此,可以预见,今年很多职工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当月工资会高于(或等于)3500元,即适用于第二种算法,实际所得将肯定比往年有所增加。

两种算法

如果实际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3500元。

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3500元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以其商数按新个税法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例某职工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为2500元,年终奖为10000元。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3500元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 12,商数为750元,其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应纳税额=[10000-(3500-2500)] ×3%=270元,实际所得的年终奖为10000-270=9730元。

如果实际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3500元。

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以其商数按新个税法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例某职工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为5000元,年终奖为10000元。10000元除以12,商数为833元,其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应纳税额=10000×3%=300元,实际所得为9700元。如果按照原个人所得税法税率,商数833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那么应纳税额=10000×10%-25=975元,实际所得为9025元。相比较,在其他情况与往年相同的情况下,今年将比过去多得675元。

年终奖18001元 比18000元少拿1154元

六大盲区

(18001至19283.33元);(54001至60187.50元);(108001至114600元);

(41至447500元);(660001至706538.46元);(960001至1120000元)

举例在某职工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3500元的情况下,其全年一次性奖金为18000元。那么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 后,商数为1500元,适用税率为3%。因此应纳税额=18000×3%=540元,实际所得则为18000- 540=17460元。但如果其全年一次性奖金为18001元,除以12,其商数为1500.08元,其适用税率则达到10%,扣除数为105,应纳税额=18001×10%-105=1695.1元,实际所得则为16305.90元,反而比年终奖为18000元的减少了1154.1元。而只有年终一次性奖金达到19283.33元以上时,才离开了这个“盲区”,呈现年终奖数额越多,发得越多的情况。而下一个盲区则为54001至60187.5元。

由于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有着0至1500元、1500至4500元、4500至9000元、9000至35000元、35000至 55000元、55000至80000元、超过80000元七个区间,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后,其商数在哪个区间,即确定为哪一级税率。如果年终奖数额增加或超过某个临界点时,便使得相应的适用税率上升一档,纳税额也就相应地大幅增加。这时又会出现一种极端情况,就是年终奖数额增加一小步纳税额却会上升一大步,产生“多发少得”的情况。这种税率变化给最终所得到的年终奖实际所得带来的差别,最少以千元计,最多则达到数万元的差异。根据计算,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时共有六个“多发少得”的“盲区”。

按照原个税法,首个“盲区”则在6001至6305元区间,共有8个“盲区”。目前新个税法产生的“盲区”较原“盲区”数额上有大幅上升,但差额同时也大幅提高,从几百元达到千元以上,“盲区”数量则减少为6个。

记者联系不少单位的职工,他们都谈到希望单位领导和财务负责人员能够充分注意目前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办法可能出现的情况,避免多发给职工却让职工少得的情况发生,这样也失去了“年终奖”奖励职工的意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全年一次性奖金计征个税的方法一年只能使用一次且较为优惠,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分成季度发放由于要合并工资计税,税负肯定要比较高。一年中奖金总额越大,年终奖与季度奖两者总税负的差别就越大。

[年终奖个税算法有变]

篇4:年终奖个税的公式算法

2011年9月1日以后,由于原有的9级税率调整为7级税率,虽然年终奖的基本算法并未发生变化,但由于费率等级和速算扣除数的改变,许多原有的计算公式不再适用。在这期间,网上出现了不少新的公式算法,前段时间还有假冒的47号文件搅局,使得这个算法公式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本人并非财会专业,政策敏感度不高,也不敢越俎代庖,但由于经常会被求助的朋友问到这个个税的算法,因此也对此进行了一些简单研究,发现许多网上现有的公式有不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边界点税费计算有误。所谓边界点,就是指18000、54000这些发生级变的数据点,有些公式在计算上会有误差。

2,由税后计算税前的公式算法错误,或是缺漏。详情请见下文。

基于上面这些原因,我也希望能将我的一些研究和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到更多人。之前已经有部分朋友对其进行了验证和运用,也欢迎大家特别是专业财务人员继续进行验证或拍砖,如有谬误错漏之处,欢迎各位指正。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现有政策法规: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9号)文件的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三)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例1:

20000的年终奖,计算方法为:

20000/12=1666.667,

查税率表格得知,在1500~4500(含4500)之间的税率为10%,扣除数为105

计税公式为:20000×10%-105=1895元。

例2:

18000的年终奖,计算方法为:

18000/12=1500,

查税率表格得知,在0~1500(含1500)之间的税率为3%,扣除数为0

计税公式为:18000×3%-0=540元。

例3:

18001的年终奖,计算方法为:

18001/12=1500.08,

查税率表格得知,在1500~4500(含4500)之间的税率为10%,扣除数为105

计税公式为:18001×10%-105=1695.1元。

可以看到,例2和例3税前年终奖虽然只相差1元,个税却相差了1155.1元,发得多的反而得到的少。这就是年终奖个税不同于月薪个税中超额累进制平滑递进的地方。

【公式计算年终奖个税】

=MAX((税前>6000*{0,3,9,18,70,110,160})*(税前*5%*{0.6,2,4,5,6,7,9}-5*{0,21,111,201,551,1101,2701}),)

其中6000*{0,3,9,18,70,110,160}就是各级下限×12,5%*{0.6,2,4,5,6,7,9}就是各级税率,5*{0,21,111,201,551,1101,2701}就是各级速算扣除数。

也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

=LOOKUP(MAX(1%%,税前/12),500*{0;3;9;18;70;110;160}+1%%, MAX(0,税前)*5%*{0.6,2,4,5,6,7,9}-5*{0,21,111,201,551,1101,2701})

公式效果如下:

【用公式从税后金额反推税前】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根据税后金额反推税前的年终奖金额,由于年终奖税费算法不同于超额累进制的个税算法,税费并不是始终递增的,在边界点存在突变现象,这就意味着不同的税前奖金可能得到相同的税后金额,因此不能使用普通个税计算时的MAX函数算法。

例如60000和53833.33两个不同的税前年终奖金额,在计算扣税以后,税后金额均为48555,如下图所示:

因此,要通过税后反推税前,在某些区间可能包含两个解。以下给出两个反推公式,可以分别求取其中较大的那个解和较小的那个解。

较大解的公式:

=LOOKUP(2,1/(税后>5*{0;3261;8751;16401;59351;86901;108301}),(税后-5*{0;21;111;201;551;1101;2701})/{97;90;80;75;70;65;55}%)

较小解的公式:

=INDEX((税后-5*{0;21;111;201;551;1101;2701})/{97;90;80;75;70;65;55}%,MATCH(1,( 税后<5*{3492;9741;17391;63201;92951;125901;1e+100})*(税后>5*{0;3261;8751;16401;59351;86901;108301}),))

其中5*{0;3261;8751;16401;59351;86901;108301}就是【各级下限×12×(1-各级税率)+各级扣除数】,5*{0;21;111;201;551;1101;2701}就是各级扣除数,{97;90;80;75;70;65;55}%就是(1-各级税率),5*{3492;9741;17391;63201;92951;125901;1E+100}就是【各级上限×12×(1-各级税率)+各级扣除数】。

公式效果如下:

【倒挂陷阱区间】

在税率边界点附近,发得多反而拿到手的会变少,这些“不正常”的倒挂陷阱区间可以通过计算求得:

如果你不希望多拿少得,就要尽量避免出现在以上区间内。例如税前应发年终奖在18000以上、19283以下的,会发现交的税反而不划算。如果你税后所得在16305~17460之间的,也该查一查税前应发数,到底有没有让你交了冤枉钱。

[年终奖个税的公式算法]

篇5:工资税计算方法及年终奖个税算法

工资税计算方法及年终奖个税算法(起新工资税计算方法及年终奖个税算法)

㈠关于工资薪金所得应交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应税所得=取得的收入-免税收入-费用扣除额

应交的个税=应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

1、免税收入包括有:个人按照规定交纳的社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等。

2、费用扣除额(即平常所说的所谓的“起征点”)自1月1日起,全国统一执行1 600元的标准。

㈡年终奖个税算法:

年终奖计算分两种情况:

1.如果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扣除标准,年终奖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 如果低于标准,年终奖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如: 李先生12月份工资为4000元,取得一次性年终奖36000元,他应缴税款为:按新计算方法:

以1600元标准计算,36000÷12=3000元,按照3000元查得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5%和125。那么年终奖应缴纳的个税为:36000×15%-125=5275元。他当月工资应缴纳的个税为(4000-1600)×15%-125=235元,两项共计5510元。

备注:

税率为5%-45%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由于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较为复杂,因此转化为使用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的简化算法。具体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可查阅税率表:

(应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500元 5%、-0元

超500~2 000元、10%、-25元

超2 000~5 000元、15%、-125元

超5 000~20 000元、20%、-375元

超20 000~40 000元、25%、-1375元

超40 000~60 000元、30%、-3375元

超60 000~80 000元、35%、-6375元

超80 000~100 000元、40%、-10375元

100 000元以上、45%、-15375元

[工资税计算方法及年终奖个税算法]

篇6:WPS移动版教你年终奖个税算法

年关到,年终奖成了人人关心的话题,微博上各城市年终奖也新鲜出炉,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工作:神马都可以是浮云,但年终奖是无论如何还是不能把它当成浮云。而对于拿到高额年终奖的职场人,他们又关心另外一个问题,这些钱怎么计征个人所得税?

下面就跟随阿mo一起来看看,如何用WPS移动版给咱快速计算年终奖所得税。

年终奖计税公式为:奖金全额×税率-速算扣除数,而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进税表如下:

在平板上运行WPS移动版软件,打开企业员工的年度绩效奖金表,如果还没算出年终奖,可参考之前阿mo讲解的“IF函数统计年终奖”方法,然后算出企业员工年终奖。

得出年终奖之后,接着阿mo就可以通过WPS移动版内置的IF函数得出年终奖所得税。方法是双击WPS移动版表格的F3单元格,然后会弹出自定义键盘,点一下左侧“T”字母。打开了WPS移动版自带的表格专用输入法后,点一下“f(x)”按键后,函数列表就出现了。

进入WPS移动版“常用函数”,选择“IF”函数,然后根据年终奖计税公式输入函数即可,

假设本例的表格中,单位员工年终奖不超过108000元,那么,计算该单位员工年终奖所得税率就包括3%、10%和20%三种情况,而速算扣除数也有0元、105元和555三种情况。

那么输入=IF(E3/12>=4500,E3*0.2-555,IF(E3/12>=1500,E3*0.1-105,E3*0.03-0))函数即可,确认后WPS移动版即可得出F3单元格中“杨林”员工的年终奖所得税为450元。

接下来,手指点一下表格中的F4单元格,然后在WPS移动版的“填充”菜单下选择“拖动填充”,接着用手指向下拖动,WPS移动版就会自动得出表格中所有员工的年终奖所得税。

阿mo提醒大家,年终奖额度跨度越大,年终奖所得税率情况就越多,函数设置也就越复杂。如果年终奖超过108000元,同学们可参阅个人所得税进税表来套用IF函数。

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春节前最后一个月最大的喜事莫过于领年终奖。对于经常接触表格的朋友而言,WPS移动版内置的300个函数和公式,可以帮助他们轻松计算各种数据。但若想知道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应如何计算,不妨看看阿mo在本文中分享的一点心得。

篇7:年终奖个税

年终奖个税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高于3500元时,年终奖扣税方式为:年终奖*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2、当月工资低于3500元时,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年终奖-(3500-月工资))*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3500-月工资)除以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这里我们以两个示例进行计算演示:

(1)假设员工甲应发年终奖为13813元,他2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为5000元。由于已超出了3500元,那么该员工年终奖所交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为:

应纳税部分=13813元

应纳税部分÷12=13813÷12=1151,适用税率3%,速算扣除数为0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3813×0.03-0=414.39元

(2)假设员工乙应发年终奖也为13813元,他2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为3000元,

由于未到3500元,那么该员工年终奖所交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为:

应纳税所得额=年终奖-(3500-当月工资)=13813-(3500-3000)=13213元

应纳税部分÷12=13213÷12=1101,适用税率3%,速算扣除数为0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3213×0.03-0=396.39元

年终奖个税算法有变

年终奖个税的公式算法

解读个税改革

年终奖个税计算器

离职补偿金个税计算

北京个税完税证明

年终奖个税临界点表

年终奖个税税率表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税率表

我想颁个“最佳勇气奖”

年终奖个税算法(整理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年终奖个税算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