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havemyhead”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老工业基地普遍存在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为此,鞍山市在传统产业中加大科技投入,实行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即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突出发展绿色产业,以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取得初步成效.
作 者:刘兴平邱继勇 LIU Xing-ping QIU Ji-yong 作者单位:鞍山市委党校,地方经济教研室,辽宁,鞍山,114001 刊 名:鞍山钢铁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SHAN INSTITUTE OF I.& S.TECHNOLOGY 年,卷(期): 23(6) 分类号:F061.3 关键词:优化 老工业基地 优化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山西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从计划经济时期起,就服从全国经济布局,根据本省的'资源禀赋,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一产业结构曾为山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毋庸讳言,这种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严重制约着山西的经济发展,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山西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开始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面对西部大开发,如不能急起直追,有可能再落后于西部各省.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以重振山西雄风.
作 者:张晓霞 赵红梅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太原,030006 刊 名: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 “”(4) 分类号:F1 关键词: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能源城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了以煤、电、化为主的能源城存在的环境问题,认为其发展的长期规划中,顺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中短期发展计划中,调整产品结构,采用先进的技术,降低能耗、物耗,推广清洁生产和洁净煤技术,加强环境管理,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保护赖以发展的环境,尽快尽多地将自然资本转化为人力资本和可创造性资本.
作 者:平志斌平小燕 作者单位:淮南市环境监测站,淮南,232001 刊 名:黑龙江环境通报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ENVIRONMENTAL JOURNAL 年,卷(期):2001 25(3) 分类号:F1 关键词:调整产业结构 能源环境 清洁生产 洁净煤技术 西气东输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问题及其调整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东北大开发的.核心任务之一.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陈旧与落后制约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历史的、观念的、体制的和政策的.因此,转变观念、改革原有体制、实施相应的产业政策,是调整和提升东北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作 者:赵罡 蓝庆新 作者单位:赵罡(沈阳工业学院,辽宁,沈阳,110034)蓝庆新(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天津,300071)
刊 名:长白学刊 PKU英文刊名:CHANGBAI JOURNAL 年,卷(期): “”(2) 分类号:F127.3 关键词:东北大开发 产业结构 调整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报告
提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向我国产业转移和沿海向内地产业转移的两大趋势汇合,使河南省逐渐成为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资本的热点投资领域,承接产业转移是河南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产业转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产业集聚区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产业结构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益。从国际产业转移的实践看,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发达国家或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它不但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也是全球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河南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历程曲折,发展速度缓慢,但仍然遵循着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不断地向合理化与高度化方向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河南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带动了河南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层次的提升。这可以从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看出。(图1、图2、图3)
(一)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从图1、2可以看出,随着河南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三次产业增长率分别为4.5%、14.8%、10.5%。第一产业尽管总量在逐年增加,但其增长速度仍远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期的增长水平。其产值比重从的21.86%降至20的 14.22%,平均每年下降0.76个百分点。相比而言,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是21.8∶47.2∶31.0,到年,该比重为14.2∶57.7∶28.1,非农产值比重在不断上升,这符合产业结构向合理化与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特点。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低,而第二产业实力不强,三次产业结构水平仍较为落后。
(二)河南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从图3可以明显看出,河南省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明显高于二三产业,二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增长缓慢。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63∶18.1∶18.9,到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46.5∶28.2∶25.4。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较高,但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逐年上升。这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其他五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相比,河南省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所占比重在中部地区较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以上。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8%以上。这种劳动力过度集中于第一产业的状况不利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产业转移对河南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一)河南省利用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的现有条件
1、政策支持——中部崛起战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明确了中部崛起的路径,即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国内外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中部地区汇集的优惠措施,这为河南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实践可行性——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体系。2010年生产总值为22,9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年工业增加值11,95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速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0%,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20.0%,重工业增长18.8%,轻、重工业比例为31.0∶69.0。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规模居前10位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增长26.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9.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5.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9.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5.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1.1%。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优越条件——区位、交通和成本优势。河南省地处中原连结东、中、西三大地带,与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等省相邻,在全国的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重要枢纽。河南省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人力资源丰富,总体工资水平较为低廉。同时,铁路、公路网络密集,航空及水运能力近年来也不断提高,物流业发展迅速,运输成本具有优势,土地、房屋价格水平合理,电力供应充足。另外,河南省还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基地,地下资源丰富,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在全国位居前列,这些都能够为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较强的资源支撑能力。
(二)产业转移对河南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河南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成长。产业转移投资结构的变化是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形生产要素诸如进口零部件、机械设备等资本品、大量的资本、技术的转移,也伴随着其他无形要素诸如生产工艺、管理经验等的进入,而且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要素的注入和组合,能够改善原有产业的资源配置状况,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而产业结构成长的实质就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因此,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河南产业发展的水平,加快产业成长的速度,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有利于推动河南产业技术进步。技术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发展中的产业承接地,技术创新和生产往往进程缓慢,耗资巨大,其自身也较难拥有技术开发所必需的专业人员。因此,产业转移在提升承接地技术水平的潜在重要性就变得非常明显。产业转移往往是由经济梯度较高的发达区域指向梯度较低的欠发达区域,具有梯度性。这种梯度性决定了承接地移入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一般要高于当地产业的平均生产技术水平,移入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发生作用。
河南省作为一个后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发展水平滞后,这就直接制约着产业水平的提高。因此,河南产业结构的优化更离不开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支持。从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来看,主要承接的是来自东南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来自发达国家以及地区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而且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河南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层次也会不断提升。从河南省产业转移项目投资的结构来看,国内外转移主体依靠其较好的设备、较高的技术、较强的管理逐渐向河南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深加工产业挺进,从而带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河南产业发展的弱势,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有利于产业向高度化方向发展。
3、有助于提高河南产业国际竞争力。河南省承接的产业转移一般符合本区域的相对比较优势,这有助于提高本地区生产要素的优化高效配置。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带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及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在河南经济产业各部门扩散和渗透,将有助于促进产业水平提高,进而引发产业项目、产业整体的飞跃。另外,通过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置于国内与国外更广阔的市场,有机会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进入到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中,有利于改善河南产业结构落后、老化的问题。
三、河南省通过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对策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增强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吸引力。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条件,河南省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交通、通讯、城市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努力打造吸引国内外资金的良好硬环境。从软环境方面来看,河南省要想在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占据优势并赢得主动权,就要加强对市场、社会服务等投资软环境的建设,创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大力改善服务业基础设施,提高商品流通的速度、质量、规模和效益,强化包括金融、保险、证券、物流、专业咨询等配套服务,提高和加强对转移企业的服务水平。
(二)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结构,提高承接产业质量。目前,转移资本在河南工业行业投资比重较高,而一三产业投资比重相对较低,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大对这种投资结构性倾斜的调整,适度降低在工业领域的投资份额,相对增强一三产业投资比例。重点调整转移资本在一三产业的投资结构,实现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的协调统一发展。在农业领域,吸纳的产业转移资本一方面弥补农业建设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要有利于改造传统农业,有利于改善产业内部结构,积极引导转移资本投向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研发及推广、生态农业和环保型农业的开发,以及一些与农业相关的产业领域,以改造传统农业并提高农产品生产科技水平。同时,引导转移资本投向现代物流、旅游、文化、会展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领域,积极发展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高成长性服务业。
当前,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加速进行结构重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河南应抓住机遇,扩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引进和接纳,适度控制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引进,逐步提高产业吸纳的层次。准确选定承接产业转移的对接点,引导产业转移资本投向河南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潜导产业,以提高承接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演进。同时,可以实施适度的提升式承接策略,引导转移资本投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样,更能够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起点上,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引进新兴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这对促进河南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扩大转移资本承接方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业对接的主要途径是产业投资、产业贸易及产业经济合作。目前从国际实践经验看,产业对接已经突破原来单一产业直接投资模式,向项目外包、股权并购等多种方式变化。河南省应紧紧跟上这一新趋势,鼓励转移项目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参与合作,并以本土重点企业为依托,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面向世界 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等进行战略合作,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不同行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战略重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产业集中度。
(四)提升产业集聚区竞争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群是指围绕某一特定产业,众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的区域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近年来,一些学者及管理层在研究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产业集聚区”的概念。产业集聚区可以把各种不相关的产业都集中在一起,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鼓励和东部地区公司或跨国公司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基地、服务业外包基地、培训基地以及更多的管理营运中心、物流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引导和加强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配套合作,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目前,河南省有180个产业集聚区。3月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目标确定为,产业集聚水平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集约节约水平明显提升、就业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并将在10个领域分别选择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集聚区、创新型示范集聚区、新型工业化示范集聚区、农业产业化示范集聚区等10个产业集聚区开展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活动。产业集聚区将力争完成投资6,5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00亿元以上。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能力必将进一步增强,必将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小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南都学刊,2010.3.
[2]张冬梅.提升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10.
[3]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3.
优化产业结构与促进劳动就业
在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分布关系的研究上,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了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后,提出了“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在全部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基础上,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三次产业将增加.
作 者:陈慧娟 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委党校,223001 刊 名:唯实 英文刊名:TRUTHS AND FACTS 年,卷(期):2001 “”(12) 分类号:F2 关键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经过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如果不进行大幅度的产业结 构调整将难以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并且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新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作 者:李莉 作者单位: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15 刊 名:山东经济 英文刊名:SHANDONG ECONOMY 年,卷(期):2002 “”(3) 分类号:F121.3 关键词:产业结构 传统产业 第三产业 企业集团★ 论文:产业结构
★ 可持续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