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荷+元稹赏析(共含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第六天魔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荷+元稹赏析
高 荷
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 鼎鼎难藏擪①。
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
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
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赏析:
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荷叶因自己勉力挺拔向上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生平
元稹8 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821)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
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
,此诗是一首描写荷的.诗作,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元稹,下面是此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高 荷
作者:元稹
种藕百馀根,高荷才四叶。
s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L。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GG。
翻译:无
字词解释:
①L,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
③G,音tiē,安定,安宁。
赏析:无
作者资料: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南人,唐朝著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六世祖隋兵部尚书元岩受赐宅邸,迁居长安。8岁丧父,随母郑氏赴凤翔“依倚舅族”,14岁在长安参加明经科考试,15岁明二经及第,22岁守选期满,始授散官将仕郎。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8)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大和五年(831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赠尚书右仆射,次年7月归葬咸阳洪渎原祖茔。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元稹:高荷
高 荷 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飐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 鼎鼎难藏擪。不学着水荃,一生长怗怗。
注释
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
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赏析:
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荷叶因自己勉力挺拔向上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诗意:
元稹借高荷寄寓了这样的人生原则:为人自当追求高远的境界或坚守高洁的节操;虽遭外界打压摧残历经艰险也矢志不渝。
阅读答案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②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4分)
2.某些事物往往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人寄寓某种志趣或情感。请说明元稹笔下“高荷”有怎样的寄寓;并请你另举一物,根据其特征阐发其可以象征的志趣或可以寄托的`情思。(不少于200字)(10分)
答案
1、(7分)①C(3分)[“风力的抬举”不确,应为“自抬举”,自己勉力挺拔向上。]
②写了“荃”贴近水面(或:着水、低矮), 因而一生安宁;写“荃”是为了反衬“荷”,突出“荷”的高举以及因“高”而会遭到外力打压的特点
2、①元稹借高荷寄寓了这样的人生原则:为人自当追求高远的境界或坚守高洁的节操,虽遭外界打压摧残历经艰险也矢志不渝。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 鼎鼎难藏擪①。
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
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
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诗意:
元稹借高荷寄寓了这样的人生原则:为人自当追求高远的境界或坚守高洁的节操;虽遭外界打压摧残历经艰险也矢志不渝。
赏析:
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荷叶因自己勉力挺拔向上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拓展
其他描写荷花的诗
《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阮郎归·初夏》
【北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 鼎鼎难藏擪①。
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
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
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诗意:
元稹借高荷寄寓了这样的人生原则:为人自当追求高远的境界或坚守高洁的节操;虽遭外界打压摧残历经艰险也矢志不渝。
赏析:
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荷叶因自己勉力挺拔向上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拓展
元稹简介
元稹(zhěn)字微之,又字威明,唐代诗人。8岁丧父,母郑贤能文,亲授书传。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元稹登平判科(旧称元稹登书判拔萃科,有误)[2],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
元和四年(8)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为时论所非。
长庆元年(8)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
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
高荷,高荷元稹,高荷的意思,高荷赏析 -诗词大全
高荷作者:元稹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种藕百馀根,高荷才四叶。s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L。不学著水荃,一生长GG。
元稹《高荷》阅读答案及赏析
高 荷
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 鼎鼎难藏擪①。
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高荷》阅读训练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②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4分)
13.某些事物往往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人寄寓某种志趣或情感。请说明元稹笔下“高荷”有怎样的寄寓;并请你另举一物,根据其特征阐发其可以象征的志趣或可以寄托的情思。(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12.(7分)①C(3分)[“风力的抬举”不确,应为“自抬举”,自己勉力挺拔向上。]②写了“荃”贴近水面(或:着水、低矮), 因而一生安宁;写“荃”是为了反衬“荷”,突出“荷”的高举以及因“高”而会遭到外力打压的特点。[评分标准:本题4分。第一问“荃”的两个特点“低矮”“安宁”,各1分;第二问“反衬”1分,“突出因‘高’而遭打压”1分。]
13.[评分标准:本题10分。文内解读4分,文外延伸6分]①元稹借高荷寄寓了这样的人生原则:为人自当追求高远的境界或坚守高洁的节操(2分,“为人”1分,“追求高远或高洁”1分);虽遭外界打压摧残历经艰险也矢志不渝(2分,“遭外界打压摧残”1分,“矢志不渝”、“甘愿承受”等1分)。(意思对即可。)②“延伸”评分标准:举例具体1分,阐发准确、充分、深刻3分,表达2分。
赏析:
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荷叶因自己勉力挺拔向上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高荷》阅读答案
高 荷
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 鼎鼎难藏擪①。
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阅读训练题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②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4分)
13.某些事物往往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人寄寓某种志趣或情感。请说明元稹笔下“高荷”有怎样的寄寓;并请你另举一物,根据其特征阐发其可以象征的志趣或可以寄托的情思。(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12.(7分)①C(3分)[“风力的'抬举”不确,应为“自抬举”,自己勉力挺拔向上。]②写了“荃”贴近水面(或:着水、低矮), 因而一生安宁;写“荃”是为了反衬“荷”,突出“荷”的高举以及因“高”而会遭到外力打压的特点。[评分标准:本题4分。第一问“荃”的两个特点“低矮”“安宁”,各1分;第二问“反衬”1分,“突出因‘高’而遭打压”1分。]
13.[评分标准:本题10分。文内解读4分,文外延伸6分]①元稹借高荷寄寓了这样的人生原则:为人自当追求高远的境界或坚守高洁的节操(2分,“为人”1分,“追求高远或高洁”1分);虽遭外界打压摧残历经艰险也矢志不渝(2分,“遭外界打压摧残”1分,“矢志不渝”、“甘愿承受”等1分)。(意思对即可。)②“延伸”评分标准:举例具体1分,阐发准确、充分、深刻3分,表达2分。
赏析:
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荷叶因自己勉力挺拔向上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高荷 元稹阅读答案
高 荷
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 鼎鼎难藏擪①。
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高荷》阅读训练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②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4分)
13.某些事物往往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人寄寓某种志趣或情感。请说明元稹笔下“高荷”有怎样的寄寓;并请你另举一物,根据其特征阐发其可以象征的志趣或可以寄托的情思。(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12.(7分)①C(3分)[“风力的`抬举”不确,应为“自抬举”,自己勉力挺拔向上。]②写了“荃”贴近水面(或:着水、低矮), 因而一生安宁;写“荃”是为了反衬“荷”,突出“荷”的高举以及因“高”而会遭到外力打压的特点。[评分标准:本题4分。第一问“荃”的两个特点“低矮”“安宁”,各1分;第二问“反衬”1分,“突出因‘高’而遭打压”1分。]
13.[评分标准:本题10分。文内解读4分,文外延伸6分]①元稹借高荷寄寓了这样的人生原则:为人自当追求高远的境界或坚守高洁的节操(2分,“为人”1分,“追求高远或高洁”1分);虽遭外界打压摧残历经艰险也矢志不渝(2分,“遭外界打压摧残”1分,“矢志不渝”、“甘愿承受”等1分)。(意思对即可。)②“延伸”评分标准:举例具体1分,阐发准确、充分、深刻3分,表达2分。
★ 高荷 元稹
★ 行宫 元稹 赏析
★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