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探讨(共含6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Ri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摘要:绿色建筑自推广以来,在国内外建立了许多关于评价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是这些评价标准却几乎不涉及对绿色建筑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标准。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中可采纳的部分和有待改进之处,从而提出了一个系统完善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该体系从绿色建筑各参与方的角度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评价,从而可以更好地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评价;费用;效益;增量成本
目前,全球正处于资源枯竭和环境严重污染的状态,严峻的形式要求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尤其是资源消耗巨大并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建筑业,而绿色建筑可以很好地弥补目前建筑业给人类带来的困扰。以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理念的绿色建筑,可以有效解决现阶段遇到的环境、生态、能源等问题,是符合21世纪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绿色居住生活方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阻碍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使其很难推广。开发商觉得绿色建筑就是增加投入成本,咨询设计单位技术力量欠缺,没有具备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1]。所以,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经济评价,对于绿色建筑的开发和推广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
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英国的BREEAM评价标准体系,是用于评估各种风格类型建筑的系统;美国的LEED评价标准体系,采用了全生命周期的方法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评价,从而包含了更多方面的评价;加拿大的GBC评价标准体系,在其他评价标准已有的评价对象上,加入了对改建建筑的评价内容和具体评价方法[2]。以及我国发布的用于评价绿色建筑的标准[3]。然而,上述这些评价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都没有提出如何对绿色建筑经济方面进行评价。绿色建筑正是由于在经济评价方面的缺失,造成了绿色建筑现在难以推广的现状和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误解,使绿色建筑难以在如今市场经济下开发和发展,没有一个稳固的立足点。因此,应该把重点放在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方面,提出并建立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得以利用,以绿色建筑经济分析结果来显明其优点,使绿色建筑得以全面推广。
当前国内外学者大都采用全生命周期的方法,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分析评价,通过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成本与收益差别的对比来对绿色建筑进行衡量。研究结果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方面;第一方面,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来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分析评价。如国内学者鲍学英、赵喆、孙磊、周童等在确定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时,采用工程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将一些评价指标和评价参数引入进来,提出了一套以绿色建筑为主题的经济评价分析方法,其中将绿色建筑的效益分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考虑绿色建筑的费用,并给出了可以量化费用和效益的具体方法。第二方面,通过引入增量成本和效益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如金龙等从《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标准》评价建筑物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六个方面入手,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分别分析了这六个方面的增量费用和增量收益,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考虑,采用增量投资净现值为经济评价指标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评价。最后,学者宋倩倩等借鉴价值工程理论,引入弹性价值系数概念构建绿色建筑的价值工程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弹性价值系数的大小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在现有体系研究基础上,本文从绿色建筑各参与方,即社会、开发商和消费者,对各参与方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分析,从而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进行经济评价。
3评价体系的.构建内容
3.1开发商的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
绿色建筑开发商的增量成本,主要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的六个方面来考虑[4]。绿色建筑为实现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所增加的成本就是绿色建筑开发商的增量成本。如果开发商对绿色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经济分析评价,能够看出,绿色建筑的成本投入量虽然高于一般建筑,但是其运营管理阶段的使用管理成本却很低,同时,能减少大量的资金和能源利用[5]。另外,开发商对土地进行改造时,利用绿色建筑施工时采取了各种技术措施将大部分建材回收利用,同时,这也增加了开发商的利润空间[5]。最后,用于绿色建筑与非绿色建筑的价格差别,开发商可以获得较大的差额利润。
3.2消费者的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
消费者在购买绿色建筑时,付出的多于其购买一般商品房的费用,称为消费者的增量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商将其增量成本转移在房价上;二是,因为绿色建筑采用的一些技术手段和措施,使其运营管理成本增加;三是,绿色建筑在拆除时,使用了一些技术方法和措施而增加的费用[6]。消费者在使用绿色建筑过程中,获得的多于消费者在使用一般商品房时的收益,称为消费者增量效益。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是,因为绿色建筑采用了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使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减少了许多能源消耗和维护费用而增加的收益;二是,由于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而使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得以提升并获得良好的环境和健康效益[6]。
3.3社会效益
在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了较好的外部效益,可是开发商却不能得到所有的外部效益[5]。主要指绿色建筑以节能环保为理念,带来一定的环境效益以及具有节约资源的优点。通过上文对开发商、消费者和社会三方的费用效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绿色建筑具有非绿色建筑所不具备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绿色建筑成本的承担者,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当然希望其产生的除经济效益以外的其他效益,经过一些手段也转化为自己的经济效益,而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从绿色建筑中获得的环境效益,也为周边小区的居民所共享。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各参与方对绿色建筑持消极态度。想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使绿色建筑更好地被开发商、消费者和社会接受,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以此对开发商和消费者进行激励。
4结语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本文从绿色建筑的相关方入手,分别站在开发商、消费者和社会角度,并对其进行费用效益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去激励开发商和消费者,这样开发商和消费者可以获得一些政府补贴和奖励政策作为自己的增量收益,而这些政府补贴和奖励可以看作是绿色建筑带给社会的增量成本,通过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费用效益分析,使绿色建筑的相关方可以更清楚地对其进行经济分析评价,对推广绿色建筑和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评价起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邢莉燕,赵田田.浅析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J].价值工程,,(36):116-117.
[2]刘秋雁.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研究———基于碳排放量的角度[J].建筑经济,,(1):97-100.
[3]宋情情,李天航,陈敬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第一中学为例[J].福建建筑,,(6):118-122.
[4]金龙,杨星光,姚浩.绿色建筑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13,(4):82-84.
[5]陈偲勤.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以及发展对策[J].建筑节能,,37(10):53-56.
[6]王建廷,王茂智.基于消费者需求视角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效益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5,29(5):6-11.
循环经济的产业化体系
分析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障碍,构建11种废弃物资源化产业体系、26种秸秆循环利用产业化体系、17种沼气业产业化体系、16种蚯蚓产业化体系,总计达70种产业化类型.
作 者:奈民夫・那顺 高翔 梁继业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刊 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4(1) 分类号:F323.2 关键词:循环经济 产业化体系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探讨
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要步骤,既是对以前发展的'一个总结,也为循环经济以后的发展重点及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循环经济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评价研究也很少,本文对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也只是进行初步的探讨.
作 者:向来生 XIANG Lai-sheng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04;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山东,济南,250031 刊 名: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4(2) 分类号:F061.3 关键词:循环经济 评价 指标浅谈陶瓷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的论文
在当前低碳浪潮到来的时代,陶瓷行业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低碳、环保、绿色陶瓷产品已成为陶瓷行业普遍追求的目标,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已是陶瓷业发展低碳经济共同的祈求。但目前陶瓷市场还缺乏一个具有说服力陶瓷低碳经济的鉴定标准,如何构建陶瓷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有效开展陶瓷低碳认证和评估,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当前世界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表现为通过低碳技术和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开发低碳产品,从根本上转变生产、消费和生存观念,其实质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含量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优环境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本身是一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构建的发展方式。
陶瓷业可以说一直被认为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双高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矿石土地等相关资源,而污染问题又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在低碳减排的大军里,陶瓷行业的减排任务可谓任重道远,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承担着艰难的任务与使命。陶瓷行业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如何构建陶瓷产业低碳经济评价体系?
陶瓷产业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主要目标:(1)以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减少碳排放,保证全球气温上升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2)以技术开发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通过低碳技术促进陶瓷企业和相关部门低排放和能源技术、CO2捕集与埋存技术等开发和推广,加强国际技术合作,科学实行监督、管理,促进制度创新,提高能源效率,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3)以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双赢为原则:有效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提高经济效益,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发展的同时,也促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同步提高。
陶瓷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陶瓷低碳经济发展程度的客观评价与反映,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要遵循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影响陶瓷低碳经济的特殊影响来确定。具体来说,陶瓷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定性分析与定量核算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采用量化的指标,但有些指标很难量化,可将它分成若干个等级,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2)综合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原则。综合考察陶瓷产品生产、流通、服务、分配、消费等各环节和能源、成本、产品、技术、设备、运输、排放等陶瓷经济各要素进行系统的评价体系构建,同时各环节各要素在陶瓷低碳经济中的影响因子不同,进行加权计算和不同情况的分析,对影响大、重要的指标重点分析。
★ 循环教学计划
★ 中学生循环日记
★ 体系岗位职责
★ 体系工作计划
★ 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