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assandra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高考地理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共含5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assandr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考地理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

篇1:高考地理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

高考地理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

江苏省海安曲塘中学(226661)    丁生军(0513818)

高考地理试卷Ⅱ卷综合题一般有填空型综合题和简答型综合题两种。对于第一种类型,由于答案字数较少,学生只要相应的知识掌握了,在答题上一般不会出现问题。而对于简答型综合题,因为答案文字较多,且需要语言的组织,学生在此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常常是这样,许多同学考试结束了,感觉很不错,觉得试题要求回答的地方都写满了。但等试卷发下来,发现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特别是综合题部分,得分率可能很低。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高考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

范例: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江西金太阳大联考试题)江苏省海安曲塘中学(226661)    丁生军(05138182001)

高考地理试卷Ⅱ卷综合题一般有填空型综合题和简答型综合题两种。对于第一种类型,由于答案字数较少,学生只要相应的知识掌握了,在答题上一般不会出现问题。而对于简答型综合题,因为答案文字较多,且需要语言的组织,学生在此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常常是这样,许多同学考试结束了,感觉很不错,觉得试题要求回答的地方都写满了。但等试卷发下来,发现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特别是综合题部分,得分率可能很低。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高考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

范例: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江西金太阳大联考试题)

⑴图中100mm和200mm等降水线的走向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原因。(6′)

⑵甲、乙两处的降水与周围地区有什么不同,试分析其原因。(6′)

⑶丙地区充分利用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了我国最佳的优质葡萄生态产区之一。请对丙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进行评价。(8′)

上面这个范例就是一个典型的简答型综合题。下面就以此例来探讨在解答简答型综合题的一般技巧。

一、准确审题、充分获取有用信息

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地审题,包括给出的文字材料、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表等。要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创设解题情境。

1、对于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因为这些都会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答非所问或答不全。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如范例中的第⑵小题,在“甲、乙两处降水与周围地区有什么不同”文字中就必须注意“降水”和“周围”这两处关键性和限制性文字。许多同学在做题时没有注意这两处,所以答题时就无从下手,或者答案游离主题,不达要领。

2、对于各种地理数据统计图表,要首先熟悉图表的`结构特征,了解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还要研究该地理要素变化的趋势。比如地理坐标图,要弄清楚横坐标表示的是什么;到底有一个或两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有时还必须注意坐标的刻度是否一致,江苏高考试卷第2题的正确率很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到两幅图纵坐标的刻度并不同。

3、在地图上,给出的经度、纬度、山脉走向、山脉的高度、河流、行政区界线、铁路线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够建立起相应的空间概念,进而与区域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地理图表的试题,要结合文字叙述分析阅读地理图表,准确获取有效解题信息。

另外还要注意挖出隐含信息。有些试题的条件是地理原理中必须看准的,而试题往往并不明确,而有意识以间接方式或在细微处表示。

如范例中第⑴小题,通过经度和纬度,结合头脑中已有的中国地理空间概念,从而建立本题的地理空间概念――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一带。在此基础上再看图,根据题目要求只要抓住100mm和200mm两条等降水线,其余可以暂时当作看不见,避免不不要的干扰。

二、将地理知识与试题要求“对接”

准确审题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试题。

在掌握有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地理思维,综合分析解答问题。运用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知识。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还以上面的范例来说。要回答第⑶小题,首先回忆种植业的一般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再结合丙地区(河西走廊)的实际情况,对上述一般区位因素进行取舍(本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天然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低,而题目要求的是“优势条件”的评价,所以舍去土壤因素)、放大(象气候这一因素,在这里要根据葡萄的生长需要放大突出“光照强”和“温差大”)、调整(丙地区降水很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但临近的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提供了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水源。)等等。如此就可得出准确的答案。

三、注重答案文字的锤炼、组织

考试时做到了以上两点,并不代表该题的考分就十拿九稳了。有很多考生既充分地获取了解题的有用信息,也成功地使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与试题进行了“对接”。但得分情况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有很多是由于缺少科学、逻辑、全面地答案表述。在表述时,颠三倒四,词不达意,乃至丢分。

高考的严肃性、权威性、科学性对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都要求很高,甚至连错别字都会扣分。更何况简短的答案表述也反映了考生素质、能力的高低。因此答题要针对问题科学表述;覆盖全面,有因果、上下联系;还要逻辑清晰,最好列出几点。并要言简意赅,切忌集中一点罗嗦没完而不及其余。

如范例中的第⑶小题,在经过审题、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将答案进行简单的输理:先讲气候中的“①光照充足、②温差较大”,再说“③河西走廊地形平坦”,最后不要忘记“④附近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提供了灌溉水源”。如此答案看起来一目了然,要言不烦,阅卷者自然喜欢。

综上所述:在解答上述“简答型综合题”时首先力求准确审题,努力将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能力与考试题目成功“对接”,最后注意答案语言文字的锤炼、组织,做到规范答题。就能在高考中应对裕如,取得佳绩。

⑴图中100mm和200mm等降水线的走向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原因。(6′)

⑵甲、乙两处的降水与周围地区有什么不同,试分析其原因。(6′)

⑶丙地区充分利用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了我国最佳的优质葡萄生态产区之一。请对丙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进行评价。(8′)

上面这个范例就是一个典型的简答型综合题。下面就以此例来探讨在解答简答型综合题的一般技巧。

一、准确审题、充分获取有用信息

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地审题,包括给出的文字材料、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表等。要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创设解题情境。

1、对于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因为这些都会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答非所问或答不全。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如范例中的第⑵小题,在“甲、乙两处降水与周围地区有什么不同”文字中就必须注意“降水”和“周围”这两处关键性和限制性文字。许多同学在做题时没有注意这两处,所以答题时就无从下手,或者答案游离主题,不达要领。

2、对于各种地理数据统计图表,要首先熟悉图表的结构特征,了解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还要研究该地理要素变化的趋势。比如地理坐标图,要弄清楚横坐标表示的是什么;到底有一个或两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有时还必须注意坐标的刻度是否一致,20江苏高考试卷第2题的正确率很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到两幅图纵坐标的刻度并不同。

3、在地图上,给出的经度、纬度、山脉走向、山脉的高度、河流、行政区界线、铁路线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够建立起相应的空间概念,进而与区域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地理图表的试题,要结合文字叙述分析阅读地理图表,准确获取有效解题信息。

另外还要注意挖出隐含信息。有些试题的条件是地理原理中必须看准的,而试题往往并不明确,而有意识以间接方式或在细微处表示。

如范例中第⑴小题,通过经度和纬度,结合头脑中已有的中国地理空间概念,从而建立本题的地理空间概念――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一带。在此基础上再看图,根据题目要求只要抓住100mm和200mm两条等降水线,其余可以暂时当作看不见,避免不不要的干扰。

二、将地理知识与试题要求“对接”

准确审题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试题。

在掌握有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地理思维,综合分析解答问题。运用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知识。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还以上面的范例来说。要回答第⑶小题,首先回忆种植业的一般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再结合丙地区(河西走廊)的实际情况,对上述一般区位因素进行取舍(本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天然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低,而题目要求的是

篇2: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1、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

审题要做到:不看错题,不遗漏题、要看全题、要审准题;认定和处理好(剖析)图文信息,学会二次审题、阅读试题的多次设问、反复观察图文信息,充分挖掘题目中显性和隐性条件。这样才可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

地理试题情境的设置千变万化,素材的来源十分广泛,试卷的切入点,很可能都不是老师讲的,也不是教材上有的,并且有些题于叙述较长,情景、前提、层次较多,可能给学生的答题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同学们一定要记住,问题的落脚点始终不会脱离地理本身。考生要深信地理试题的答案要领定能在课本中找到联系.当无法用记忆中的知识答题时,不妨像对待作文一样来对待该问题。对于题干叙述过长的题目,一定要先读问题,再读材料,这样会让自己有效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同时还能节省考试时间。

2、其次是针对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调动所学知识,思考可从哪几方面进行回答,也即是理清答题的思路,罗列简易提纲,明确这个问题要从什么角度去说?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从多维角度考虑解答,尽可能多角度,尽可能全面,以克服想到什么就答什么的缺乏逻辑的现象.第三是答题时具体该怎么说?以提纲为依据,内容充实、要点精确,规范地、条理清晰地答题,有层次、有逻辑地组织语言。关于原因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因果关系,从根源上答,层层递进。

比如关于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从河流流量和流速两方面加以说明,但要从根源上说起。由于降水多,集水区域广,河流流量大;流经阶梯交界处或峡谷地区,水流急。

3、关于发生规律、过程的描述,一定要注意先后的顺序。

在这个过程中,文字表述要注意地理术语的运用应,力求准确,措辞要认真推敲,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叙述要符合学科习惯和规范。地理答题要求运用学科语言,按顺序、完整回答问题,防止漏题、漏答,答案要序号化、段落化、整齐化。还要注意以下技巧:

(1)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例如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不妨模糊回答是寒暖流的交汇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饵料丰富。关于风暴潮的成因:是什么风不好确认,不妨就答风力强大。以免写成台风,反而有背事实。

(2)多与少的技巧: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的书写,并且要全面。注意答案尽可能简洁准确,条理分明,把握答案的方向性、逻辑性与全面性。高考评卷是多写不扣分,但少写绝对得不了高分。在某些时候不妨坚持“三多”,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多写,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把知道的相关东西都搬上去;多分点,显得答题有条理,高考评卷时,教师往往是提纲挈领看分点、看标题。分点明显可避免教师把两点看成一点而造成失分。

(3)主要与次要的技巧

尽量抓住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把抓,把自己认为最好,最关键、答得最到位的要点放前面。

(4)段落与分点的技巧

一个问题答一段,一个问题的分点用序号。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4、复查检验

有无错别字;表述正确,自己无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或要点丢失;表述符合逻辑,前后无相互抵触,无自相矛盾。

篇3:高考地理综合题目的答题技巧

(一)、常见综合题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答题才能有的放矢。一道问答题由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制词、内容回答词和解答方式词构成。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制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范围、时间等,内容回答词为该题必须回答的内容,解答方 式词则为回答的方式。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审明中心词,明确所要论述的对象是什么;其次是审条件限制词,依据条件限制词的内容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并进行筛选,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解答方式词和内容回答词进一步提炼,形成最终符合题意的简明扼要的答案。例如题目要求:扼要说明图示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题目中心词是 “ 水能开发 ” ;条件限制词是 “ 图示小区域 ”“ 有利 ” ; 内容回答词是 “ 因素 ” ;解答方式词是 “ 扼要说明 ” 。

2.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要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 际的联系等,实现与新问题的对接。 4.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 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 “ 眼高手低 ”“ 茶壶里 的饺子倒不出 ” 的情况。因此,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回答时理 清思路,分清层次,清楚地将内容表达出来。

(二)、非选择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

非选择题的解答是一种书面表达,在书面表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导致得分率低。

1.名词不清,错别字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基本地理事物的识记存在不足。如甘肃写成甘苏,地 垒写成地磊等。

2.词不达意,口语味浓:不能用正确的学科语言反映地理事物,表达说明地理问题,如: “ 投资大 ” 说成 “ 花 钱多 ” , “ 自北向南 ” 说成 “ 由上往下 ” 等;对地理原理、规律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明于心而不明于笔,写出来的与心里想的正好相反,甚至极不严谨、规范,常常出现常识性的或者是极端不负责任、缺乏科学态度的严重错误。

3.画蛇添足,做无用功:这类问题绝大部分由于审题不清,对题干要求中的限定词理解不清或疏忽大意,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脱节或超出要求范围。常见的有只要求评价自然原因,却长篇累牍地阐述人为原因;只要求答出某种地理要素,却过多地一一展开等。

4.层次不清、逻辑混乱: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字较多、涉及 面较广的论述性、评价性的简答题中。有些学生在展开分析时往往不能遵循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或者按照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的思维层次一一表述,而是出现时空的跳跃或层次的混杂。例如,在描述某地的地理特征时,一会儿描述东部的地形条件,一会儿又描述西部的人口状况,一会儿又回过头来描述东部的交通状况等,不能给人 清晰的思维顺序。

高考地理常见问题及复习方法技巧

(一)复习要求:地图知识是学习地理的最基础知识,在各种地理考试中,地理问题的设计离不开相应的地图作背景,因此,认识地图,正确、全面的判读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1.熟练运用地图基础知识,识读地图,并具有一定的图文转化能力(把图像信息通过文字加以表达或根据文字资料绘画相关图像)。

2.掌握主要地形图像类型的结构特点和判读方法,训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要求学生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地理事物的特征。能够结合等高线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二)常见问题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1.掌握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表示方法,了解常用图例、注记。

经纬网图是各种地图特别是区域图的基础,我们在学习任何一个地理区域时,首先应该先熟悉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这样才能分析判断出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在各种考试当中经常以基本的经纬网示意图作为命题的背景进行综合考查。

篇4:高考地理综合题目的答题技巧

(一)仔细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审题是应试第一关。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做大过程中遍存在重解题,轻审题的现象。由于综合题往往图文材料篇幅很长,而问题篇幅较短 造成一些学生在做题时匆匆浏览题目便急于下笔,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谓“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

(二)答案要全面

答题时在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确保答案全面、完整、不漏点,避免失分。 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答题要做到完整不漏点,能全方位地分析问题。作答时看清该题所附的分值。

(三)注意答题规范,踩点作答,条理清晰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组织答案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答题要严谨,杜绝口语化。作答针对性要强,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 如广东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 第40题第(4)小题“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卡早,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可以如下作答:

针对过度开垦,应:退耕还草;控制人口增长。

针对过度放牧,应: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实行轮牧、舍饲养殖;

针对连年干旱(降水少),应: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

针对植被破坏,应: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另外,还可以回答: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法律法规。

篇5: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一、前提:

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二、基础:

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三、关键:

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1) “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提升:

明确题中常见行为动词的答题要领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五、实践----主观性试题的答案要求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化答题的宗旨。

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5.在指定试卷区内作答,书写整洁,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符合“网阅”要求)

高考语文答题策略

高考地理考场答题要领及应对策略

高考政治的答题策略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选择题

高三地理综合题冲刺诀窍

高考英语答题策略与技巧

高考化学试题类型及答题策略

高考地理的答题公式介绍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和规律

高三地理答题

高考地理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锦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考地理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