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遗落在青石路上的茶香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九仙蛤蚧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随笔:遗落在青石路上的茶香(共含2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九仙蛤蚧”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随笔:遗落在青石路上的茶香

篇1:随笔:遗落在青石路上的茶香

随笔:遗落在青石路上的茶香

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片美丽的土地,叫彩云之南;在彩云之南,有一条青石铺就的道路,叫茶马古道。

千百年来的茶马古道,穿越唐宋的风月,穿越明清的烟雨,托着成群结队的马帮,回响着蹄蹄哒哒地马蹄声,伴着悠扬的驮铃声,蜿蜒在那彩云翩翩的山山水水间,空气中飘荡着一股清清淡淡沁人心脾的茶香。

悠悠的茶马古道,青石与蓝天相连接,高山与密林相对映,旖旎的原生态峡谷风光与纯朴的高山民族风情相守望,远离世世的喧嚣,独特且秀美。不知这条被世人所赞誉的飘满茶香的青石古道上,凝聚了多少农民辛勤的汗水,汇聚了多少农民辛苦的付出,才换来如今的美名远扬。

我仿佛看见了,几千年前,一群群汗流浃背的农民,两个人一组,三个人一群,在一堆形态各异的青石间,在露珠轻挂的早晨,在烈日灼灼的晌午,在欲意黄昏的傍晚,来来回回地行走,不停的敲敲打打。泪水湿透了全身,他们脸上却洋溢着满满地笑容;饿了,就着青石便坐下,津津有味地咀嚼着阿妈亲手做好的饭菜。是那样一群勤奋的农民,才有了茶马古道今天的举世闻名!

千百年后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清脆悠扬的驼铃声也不再一遍遍的想起,只剩下从远古一路遗落在古道上茶香的香魂,还依然飘荡在那片超脱凡尘,纤尘不染的绝美仙境之中。

那深深烙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以及深深浅浅的马蹄烙印,勾起每一个去往那里的人,对远古的千丝万缕般地遐想和赞美,那些曾经壮美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唯有无数华夏子孙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以及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的历史上,雕铸成一座永恒的丰碑,不管世界如何颠覆,都将世世代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

你若寻来,漫步于绿林间,轻踏于林间小道,一股清香的新鲜空气便扑鼻而来,享林绿葱葱,听溪水潺潺,观阴柔共媚。眺远山逶迤,赏四季繁花,幽静之美,定会让你惊叹不已。那座远离世俗的高山之城,定会驱除你身体的疲惫,让你身轻如翼;那一缕缕遗落在古道上的茶香,定能洗净你心里的污垢,让你倍感心灵明镜。

茶马古道,一条满载千百年风尘却清雅脱俗的古道,一条被无数风霜侵染却绿意盎然的古道,一条沾满唐宋风云却清绝于世的古道,一条被风雨洗礼却千秋万代传颂的古道,一条繁华虽落幕却依然熠熠生辉的古道, 一条闪烁着华夏民族荣耀与光辉的古道。用一种不高傲,亦不张扬的姿态,就那么安静的躺在彩云之南的怀抱里。独自绽放,独自美丽,独自清绝,独自狂欢!

茶马古道,一条悠扬的古道;茶马古道,一条永远的古道!

篇2:在浓郁的茶香中品味人生随笔

在浓郁的茶香中品味人生随笔

所谓人生悠闲之事,会友品茗、把盏小憩,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人生如茶,品味几番,正所谓“闲散生活笔数枝,逍遥岁月茶一壶”。姑且不说光怪陆离、良莠不齐的文化文艺怪圈,难得会有几位“真人隐士”执着与书林文海,不闻世事。单说现代社会,商业气息弥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文化也或多或少地渗入了,商业文化的兴起带着其必然的色彩而兴起。走进都市繁华的街道,让人感受最深的是遍布街头巷尾的一座座酒楼茶坊。作为一个流浪的行者,走南闯北,看过了无数道陌生与熟悉的风景,每一座城市都各有其特色,而我独独钟情于茶馆茶楼茶社茶坊等清心寡欲的场所。“子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是我故乡一家茶馆门前的一幅对联,如今忆起仍能引起自己对茶的无限的怀想与思索!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祖籍江苏扬州,而母亲的家在安徽芜湖,那是一个一直有着“小上海”之称古老的城市,是过去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芜湖的茶馆林林总总、遍地开花!江南的小城茶香扑鼻。挂那幅对联的是芜湖一家名叫吉祥的茶坊,走进这家茶楼,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张巨幅的铁画“雄鹰展翅”,铁画是江城芜湖特有的最具代表特色的艺术风格之一,铁的风骨,鹰的气质似乎都暗示着茶主的雄心与凌云之志……我要了一壶果茶,先闻后品,茶香纯正,几碟小菜,也清丝丝的,香辣片脆生生,臭干子余香绕舌,意犹未尽。再看墙头的几帧山水墨迹,静穆舒朗的章法,行云流水的气脉,主人的匠心,从布局到氛围到茶,无一不折射出令人陶醉的文人情趣……江南的茶文化是融合了琴棋书画的独特的氛围与韵味!

真正的南方人,喝茶最讲究,喝茶时自有自己的一套精致茶具,小巧玲珑的杯盏与茶壶,细细把玩,讲究一个“吃”的功夫。中国闽南、老广一带的功夫茶让许多初品者偶感不适,吃它需要真的有点功夫才行,我曾有幸于一位南方的朋友家中得以细品,醉里见功夫,真的.有了几分醉意!功夫茶是用半发酵的茶炮制的,我一直以来以为功夫茶是用红茶泡制的,直到有一位老茶客点醒,我才知道并学到了一些关于茶的知识,我把他的这段话引上也让大家长长见识,“功夫茶所沏的非红茶,乃半发酵茶。红茶是全发酵,绿茶是不发酵。功夫茶的功夫早在采茶和炮制时就已体现。好的茶王需靠茶师双臂反复摇动上万次而出品。而绿茶主要靠手掌在温火的茶锅中炒出,各有千秋,殊非凡品。”我知道的南方茶有铁观音、冻顶乌龙与台湾隙缝金莹等等,在福建、台湾、广东的一些地方出产并流行。我有一次跟旅行团出游时还学到一些茶道的讲究与新名词,只记得有一个倒茶的过程与方式叫“韩信点兵”还有什么“走马观花”“凤凰三点头”等等的说法,每个地方的称呼都不尽相同!真是一种历史、文化与茶道的交融!

而四川的盖碗茶别具特色,边饮边吃边聊,摆龙门阵,喝盖碗茶是绝对正宗的川味茶道。川茶、川情,一把二尺多长的细壶嘴,只要你的盖未合,细长滚热的水束,就从你的眼前惊落,准确无误地注满茶碗。这就是四川茶馆“茶博士”的拿手绝活,对襟黑褂一穿,此乃真“博士”名不虚传!此外在海口的一家茶坊还有一首七碗茶歌为证:“一碗喉初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帷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液习习清风生”初闻此歌,已觉心醉,而入其内,当时我就被茶馆里古色古香的摆设与布局所吸引!楼下是古朴的桌椅,一尺见高的竹桶搁在桌的正中,服务小姐称其为“烟缸”,这真是我见过的最可爱的最大最高的烟缸!楼上脱鞋而上,席地而坐,雕花长桌横立其中,两人或四友相对而坐,开怀畅谈,频频小饮。几色茶点,一壶月色般的清茶,身临其境,一些凡尘俗气顿时卸下了许多,人也清雅了许多!

这已是多年前的一些经历与感受,现在海口的茶舍茶楼更是一家比一家富有特色,我与一个十多年的好友偶遇于海口,让我再次曾走进了茶馆,那是一家名为中国茶道与唐朝的什么茶楼。我在离开海南两年后再次回来,仍能感到海南人那种悠然自得的饮茶习惯,也反映了海南人性格中淡然平和的心态。茶是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文化之一,体现了中国人飘逸、清心的气质。茶特有的清香、醇厚、朴实无华正如一种龙的民族独特的人格力量,渗透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茶文化与茶一样源远流长。

中国的茶有上百种之多,南北各异而茶馆、茶道也各异,正如南北方人的性格一般,有的浓烈;有的清淡;有的香醇;有的苦涩,不管是南方的功夫茶,还是北方的花茶,江南的绿茶等,今日之茶楼都有一共性,就是以茶会友,品味人生!“饮茶一族”的在各地的涌现,不足为奇,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茶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士!工薪族偶而品尝,也能负担的起,而一些嗜茶的好饮者,更是三朋四友相聚,呼儿唤妻一往……“茶文观色”,茶文不言而明,所谓观色,色为风景,看这边风景独好,茶馆乐此不倦一家接一家的开着,红红火火,风景独好!品茗者品味人生正应了一种超然出世的人生态度与处世风格。外国人要了解中国,唯有走进茶馆,才能从某一个侧面真正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与诗人的气质!商业文化的渗入并能改变中国人传统的民俗文趣,茶馆只是其中一斑而已!

遗落的青春的散文

重拾遗落作文750字

在茶香中升华作文

在路上随笔

遗落的种子阅读答案

香菱学诗的启示随笔

在路上生活随笔

遗落的旧时光经典美文

文字,在茶香中四溢抒情散文

岁月遗落了的心境经典散文

随笔:遗落在青石路上的茶香(集锦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随笔:遗落在青石路上的茶香,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