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土石坝安全监测监测有哪些资料分析?(共含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gath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
(2)监测资料分析的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分析巡视检查结果、观测量的过程变化、效应量的影响因素,应用数学模型分析,分析异常问题,进行安全评价。
(1)检查 对各种观测项目的原始数据和巡视检查记录的正确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及时检查,如有漏测、误测(记)或异常,应及时补(复)测、确认或更正,
(2)计算 及时进行各观测物理量的计算或换算,填写记录表,
用计算机或人工计算,都要保证计算方法正确,成果合理。
(3)绘制曲线 通过计算机或手工绘制测量量的过程线,考察和判断观测值的变化趋势。对成组的同项目测点,宜绘制观测值分布图。有的项目还需要绘制相关图、等值线。
(4)整理巡视检查记录 及时整理巡视检查记录(包括摄影、摄像资料),校对有关系统和观测设施的变动、检验、校(引)测情况,以及各种考证图、表等,确保资料的衔接和连续性。
1、监测系统设计
选定总体监测方案、观测项目及仪器设备;绘制监测系统布置图、施工详图;编写设计说明书、观测技术要求;编制监测设备清单和监测系统的工程概预算书,
2、仪器设备埋设安装
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及配套;按设计图纸施工;做好施工纪录,填写考证标;绘制竣工图,
3、现场巡查和观测
严格按规范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定时到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并做好记录。
4、资料整理与分析
及时整理形成巡查、观测结果,制表造册并进行分析;若发现异常现象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定期进行系统地分析,评判大坝工作状态,研究影响因素及大坝的变化规律,编写资料分析报告,提出工程运营和维修加固的意见。
电源电站坝区施工期安全监测技术分析论文
[关键词]电源电站;施工期;安全监测;缅甸
1工程概况
缅甸密松其培电源电站为引水式水电站,工程由重力式大坝、发电引水系统和电站厂房等组成。大坝正常蓄水位740m,最大坝高47.5m,坝址多年平均流量40.1m3/s,电站装机容量99MW。坝址区两岸山体宽厚,地形陡峻,坡度约30°~50°,左、右岸坡顶高程大于1000m,相对高差大于300m,呈“V”型河谷,大小冲沟发育。坝址区岩体受河流切割影响,卸荷裂隙发育,育有4处危岩体。导流洞布置在左岸,洞长264.42m,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形,断面尺寸为4m×5m(宽×高),主要为三类围岩。导流洞进口处育有2号危岩体。引水洞布置在左岸,洞长约11.22km,断面型式为马蹄形,断面尺寸4.15m×3.90m~5.3m×5.2m(高×宽),主要为三类围岩。本项目监测包括施工期安全监测和永久监测。施工期安全监测重点部位主要包括大坝边坡变形监测,导流洞、引水洞洞室收敛变形监测,导流洞进口2号危岩体收敛变形监测,具体监测项目及工程量见表1。
2监测仪器的埋设及监测方法
2.1大坝边坡变形监测仪器的埋设及监测方法
大坝左右岸边坡变形监测共埋设7个监测墩,J1-J4布置在右岸El.783,El.793,El.803,El.813m各级马道,J5-J7布置在左岸El.805,El.790,El.775m各级马道。JB1,JB2基准监测墩布置在管理营地及左岸上坝公路。平面控制基准点、工作基准点建造具有强制归心标盘的混凝土标墩,墩顶部均埋设不锈钢标盘。监测基点进行校测后,采用边角前方交会,用监测基点对监测点进行监测,角度监测六个测回,距离正倒镜各监测2次,然后根据规范,记录各次监测值,分析监测点位移趋势以及位移量。监测周期:1次/10d~1次/1月,汛期应适当加密监测。
2.2引水洞、导流洞洞室及2号危岩体仪器的埋设及监测方法
根据引水洞洞身围岩的分类及围岩的实际分布情况,开挖时布置了16个监测断面,桩号分别为0+20.00,0+7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400.00,0+500.00,0+610.00,0+700.00,0+800.00,0+900.00,0+1000.00,0+1100.00,0+1200.00,0+1230.00m。根据导流洞洞身围岩的分类及围岩的实际分布情况,开挖时布置了3个变形监测断面,桩号分别为0+050.00、0+285.00、0+272.00m。引水洞、导流洞洞室变形监测埋设方法见图1……引水洞、导流洞洞室变形监测计算方法如下:△C=Lc-Lct,Lc=(a)2+b2-c2/2a,Lct=(a)2t+b2t-c2t/2at(1)△B=Lb-Lbt,Lh=a-Lc,Lbt=at-Lct(2)△A=h-ht,h=c2-L2b,ht=c2t-L2bt(3)式中:△A,△B,△C——A,B,C测点的位移,mm;a,at——B,C两测点基线初始长度的基准值和t时刻的测值,mm;b,bt——A,C两测点基线初始长度的基准值和t时刻的测值,mm;c,ct——A,B两测点基线初始长度的基准值和t时刻的测值,mm;Lb——B,D两点初始长度值,mm;Lbt——Bt,D两点t时刻的长度值,mm;Lc——C,D两点初始长度值,mm;Lct——Ct,D两点t时刻的长度值,mm;h——A,D两点初始长度值,mm;ht——At,D两点t时刻的长度值,mm。收敛变形监测使用仪器为JSSA30型数显收敛计。收敛值主要由收敛桩及收敛钢尺联合进行监测。收敛桩为铁制金属膨胀钩,布置在围岩上,待水泥砂浆达到强度后,进行原始数据采集作为该断面收敛监测的初始值,随后按频次监测要求进行正常监测。导流洞进口EL747m以上正面边坡布置1个监测断面,桩号0+029.50,EL.760.202m;左侧边坡2号危岩体布置了3个监测断面,分别为桩号0+009.22,EL.750.293m,桩号0+028.40,EL.764.507m,桩号0+029.10,EL.770.435m。边坡及2号危岩体采用相对位移法进行变形监测。
3监测与成果分析
3.1大坝边坡变形监测与成果分析
自06月12日来,项目部对左右岸边坡5个变形监测点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监测,各点变化趋势图均已得出,以J4点为例,形变如图2。图2中,X值方向为坝轴线方向,Y值方向为垂直与坝轴线方向,Z表示高程。206月12日X,Y,Z对应的刻度值5,10,15表示3个量的初始值,后续每个监测日X,Y,Z对应的刻度值与初始值比较得出形变量。由J1~J5数据形变量趋势分析,各点平面位置相对初始值最大校差为5mm;各点高程位置相对初始值最大校差为4.6mm。大坝所有监测数据最大校差小于5mm,其校差可视为监测误差,各监测点较为稳定,无形变趋势。
3.2引水洞、导流洞洞室及2号危岩体变形监测与成果分析
3.2.1进口边坡及2号危岩体自年3月至2009年5月,项目部对导流洞进口EL.747m以上正面边坡1个断面,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监测,监测断面显示岩体最大变化量在0.03mm,在允许的范围内,说明导流洞进口及洞室开挖爆破时对岩体的`扰动较小。自2009年2—6月,项目部对导流洞进口左侧边坡2号危岩体3个监测断面按照要求进行了监测,监测断面显示岩体变形分别为0.14,0.07,0.10mm,也在允许的范围内。3.2.2导流洞洞室自2009年2—4月,项目部对导流洞洞室共3个断面进行了监测,现以1断面0+50m为例,位移变形关系如图3,位移变形速率如图4。通过导流洞洞室3个监测断面监测资料分析,前期洞室变形速率最大值为0.09mm/d,后期变形基本平稳,最大位移量为0.08mm/d,经支护后的围岩稳定性较好,满足洞室施工要求。正值表示收敛,监测时出现负值的原因是由于监测误差及计算公式假定条件引起。3.2.3引水洞洞室自2009年2—4月,项目部对引水洞洞室进行了监测,断面位移变形关系曲线、断面位移变形率曲线与导流洞洞室监测图类似。引水洞洞室16个监测断面监测成果表明,收敛量均在规范要求以内,顶拱最大变形值出现在0+20.0m(1断面),变形值为0.77mm,后期测值平稳,变形速率最大值为0.08mm/d;左边最大变形值出现在0+200m(4断面),变形值为0.44mm,变形速率最大值为0.07mm/d;右边最大变形值出现在0+70m(2断面),变形值为0.94mm,变形速率最大值为0.11mm/d。前期围岩变形主要是因爆破过程中岩石被扰动所造成的。
4结语
环境保护监测策略分析
一、前言
环境监测,就是相关部门依据相应法律法规,对影响环境质量和发展趋势的因素进行测试、监视,从而实现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监督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调查环境背景、研究制定监测方案、合理设置监测地点、样品采集及送检、对样品进行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等环节,它是了解环境质量水平、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和重要保证。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我国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整个环境监测的水平高低与能力大小决定着环境保护监测的整体效果。因此,只有从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采用多种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监测的科学有效性。
二、环境保护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针对环境保护监测这一环节,经过严格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环境保护监测水平不断提高。但现阶段,由于存在着诸多方面因素的干扰,我国环境保护监测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1.业务水平不强
高素质的环境保护监测队伍,是保证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虽然设有环境监测机构,但对于相关技术人员,各项技术培训并没有配备到位,对于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在实际监测工作执行过程中,如监测空气质量、废水的相应指标时,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结构作为支撑,且受主观思想的影响较大,最终导致监测分工不明确、监测人员业务水平不够、工作慵懒散漫现象的出现,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直接导致了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降低,在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得产品质量低劣,而与此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没有很好的措施能很好的化解在矿物资源、能源事物的开发过程中,在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弃、废水的严重破坏,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是对生态平衡的又一重大挑战。
3.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持续性
一般来说,为响应国家环境保护的号召及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排放量较低,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对环境造成较明显的损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逐渐积少成多,最终酿成终身受害的严重后果。在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不断被破坏,也给人体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
4.污染物的种类繁多
环境污染通常不是因为单纯的一种有毒物质导致的,它是多因子联合作用的结果。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不同污染物各有各的毒害作用,其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联合作用产生的效应更为复杂,有的具有特异性或是非特异性作用。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的协同叠加作用使得带给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更大的难度。
三、加强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有效措施
环境保护监测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技术手段,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面对众多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阻碍,为使环境保护工作更加落实到位,必须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1.完善环境保护监测的法制管理模式
全方位的法律管理体系是保证环境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强有力的保证。首先,加强法律意识管理、实现监测的法制化进程、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是确保整个监测工作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其次,要形成监测法制程序,理顺环境保护监测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修改和完善环境保护监测管理相关条例法规等方法,构建环保部门与监测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模式,是确保监测工作权威性的关键。最后,实现环境保护监测信息传输与信息发布之间的有效对接,保证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形成整体化管理,是强化环境保护监测体制、优化监测管理的重要举措。
2.强化环境保护监测基础能力的整体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性管理,全面加大监测应急能力建设,做好监测能力项目的储备建设,在提升整个环境保护监测技术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针对这一点,一方面就是要实现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创新科学有效的评价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形成以人为本的监测综合评价机制,加大对标准化建设的整体投入,从而为监测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管理平台。
3.多渠道培训提升监测人员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监测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提升和保护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不仅要加强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采用实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多种形式的监测知识业务培训,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全面的道德素质管理,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强、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监测人员,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奋发向上的专业化监测队伍,实现对监测各个环节的综合性管理。
四、结语
环境保护监测工作任重道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在整个环境保护监测过程中,努力发现监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以积极的心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对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全面推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发挥监测工作的有效性,提升环境监测机构整体质量水平,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平衡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秀红 李路娟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环保局
★ 监测工作总结
★ 监测的工作计划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 舆情监测工作总结
★ 监测机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