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崩塌堆积体边坡滑坡安全监测成果分析(共含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高良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崩塌堆积体边坡滑坡安全监测成果分析
介绍了崩塌堆积体边坡滑坡抢险安全监测的实施方法,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对滑坡体变形特征、变形规律、滑动破坏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监测为工程信息化施工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确保了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也为后期电站左岸堆积体边坡处理决策和设计优化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作 者:保华富 唐建华 董泽荣 BAO Hua-fu TANG Jian-Hua DONG ZE-Rong 作者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分院,昆明,650033 刊 名: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 2(6) 分类号:P642.22 关键词:崩塌堆积体 滑坡 监测 破坏机理 信息化施工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移动监测成果的整理及分析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大量的基础工程建设和矿产开采所形成的`露天边坡、自然风化和水蚀等因素所形成的需要进行灾害治理的边坡正在逐年增加.这些边坡由于受力的平衡状态逐渐破坏,因而便产生了边坡的不稳定,或者说边坡岩体移动的问题.
作 者:张成立 徐晓章 作者单位: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刊 名:浙江国土资源 英文刊名:ZHEJINAG LAND & RESOURCES 年,卷(期): “”(4) 分类号:X8 关键词:饮水沟堆积体抢险加固工程监测成果及预警分析
根据饮水沟堆积体边坡变形特征,采用数学模型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综合预测分析,及时提出边坡异常变形的.预警;结合开挖、降雨、排水以及加固处理等因素,对监测成果进行分析,论证边坡变形机理,实时分析抢险加固效果,为制定抢险方案以及调整加固参数、优化施工组织和加快工程进度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是成功预警并高效治理大规模变形体边坡的典型工程案例,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作 者:李仕胜 赵华 董泽荣 黄仕俊 段会文 肖胜昌 Li Shisheng Zhao Hua Dong Zerong Huang Shijun Duan Huiwen Xiao Shengchang 作者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33 刊 名:水力发电 ISTIC PKU英文刊名:WATER POWER 年,卷(期): 32(11) 分类号:P642.2(274) 关键词:安全监测 预警 变形机理 加固效果 堆积体 小湾水电站高速公路边坡监测方法探讨
本文分析了公路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方法、手段以实现对公路边坡科学、经济合理的.监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边坡监测系统的要求,提出了建立公路边坡监测系统的合理程序,为高速公路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指导.
作 者:胡志兵 作者单位: 刊 名:广东科技 英文刊名: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14) 分类号:U4 关键词:高速公路 边坡检测 方法探讨三峡库区生基包滑坡监测及成果分析
生基包滑坡监测属于三峡库区奉节县三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之一,该滑坡位于长江左岸,临近人口稠密的安坪乡集镇,地理位置重要.三峡水库175 m蓄水后,其变形破坏特征有何表现?对航道安全运营有无潜在威胁?是否会对滑坡体上的重要建筑及村民生产生活构成危害?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分析了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确立以4种监测手段为主、人工巡查为辅的监测方案;通过对大地变形GPS、深部位移、滑坡推力等几种监测方法的运用及对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实例说明其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再次,结合宏观人工巡查进行对照分析,以充分说明大地变形、深部位移和滑坡推力监测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最后,根据监测结论提出对生基包滑坡防治的建议.
作 者:赵重 LI Chang-ming 李厚芝 ZHAO Zhong LI Chang-ming LI Hou-zhi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1734 刊 名: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ISTIC英文刊名:EXPLORATION ENGINEERING(ROCK & SOIL DRILLING AND TUNNELING) 年,卷(期): 35(7) 分类号:P642.22 关键词:三峡库区 生基包滑坡 成因分析 监测成果 防治建议三峡库区生基包滑坡监测及成果分析
生基包滑坡属于三峡库区奉节县三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首先介绍了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生基包滑坡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确立以四种监测手段为主,人工巡查为辅的监测方案;通过对大地变形-GPS、深部位移、滑坡推力等几种监测方法的'运用及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实例说明其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再次,结合宏观人工巡查进行对照分析,以充分说明大地变形、深部位移和滑坡推力监测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最后,根据监测结论提出对生基包滑坡防治的建议.
作 者:赵重 ZHAO Zhong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1 刊 名:西部探矿工程 英文刊名: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 21(5) 分类号:P642.22 关键词:三峡库区 生基包滑坡 GPS监测 深部位移 滑坡推力关于滑坡监测工程分析论文
1工程概况
该滑坡为一相对平缓的凹形坡地,总体倾向西,坡形为折线型,滑坡中部地形坡度较缓,坡角在10~12°之间,中前部及前缘和后部地形坡度较陡,前部地形坡度在25~30°之间,前缘近河边部位多形成5~10m的陡坎,后部地形坡度在17~22°之间。滑坡区北侧山体倾向沿渡河的坡地呈直线型,坡度35-40度,倾向滑坡区一侧山坡坡地,多形成2~5m的岩质陡坎,地形坡度较陡,坡度在35-40度之间,滑坡区南侧坡体,坡面形态不很规则,地形坡度在17~30°之间。
研究区地层在区域上划属扬子区巴东利川小区,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和第四系,三叠系为一套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互层构成;第四系有残坡积、崩坡积、冲洪积和滑坡堆积层。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新华夏系一级隆起带的第三隆起带,以及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和长江中下游区域东西向构造带交汇部位,区域上经历了晚元古代末的晋宁、侏罗纪末的燕山、三叠纪的印支和第三纪以来的喜马拉雅四次大的构造运动,随着中三叠世以后构造变动的加剧,形成了北西向、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及北北西向等一系列不同方位、不同性质和不同特征的构造形迹,其中的东西向构造带是极为重要的构造体系之一,主导着研究区所在区域的基本构造构架,该滑坡就位于该构造带奉节复向斜的黄家河向斜南翼。
2监测工程的目的与任务
根据滑坡与现代河床的相对位置,滑坡前缘剪出口高于现河床,河流对滑坡体的侵蚀作用已终止,结合滑体物质结构和滑坡地表形态特征,说明滑坡形成时间较长。根据地质调查,未发现重大变形和整体复活迹象,表明滑坡目前整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由于滑坡体前缘地形坡度陡,在雨季,滑坡近河岸地段局部易产生土体拉裂或小型坍塌,从而影响上部滑体的稳定;当蓄水后,滑坡前部滑体浸泡在水下,由于库水的水力作用,原有坡体的稳定平衡条件将被破坏,滑坡稳定性将降低,从而致使滑坡整体趋于不稳定。
借鉴同类工程类似经验,采用抗滑桩措施对其进行致力。由于滑坡区以往工作程度较低,建议对该滑坡应补设监测网,以便对滑坡变形位移进行定期观测,为滑坡治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目的是为了解滑坡在施工期间和运行期的变形活动特征,判断滑坡稳定状态,保证施工安全,并对防治效果进行检测,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为今后滑坡治理提供经验。
3施工期安全监测
在施工前开始布置,监测滑坡变形情况,为了解施工期滑坡整体稳定性和由于工程扰动因素对滑坡的影响,以便及时指导施工、调整工程部署及安排施工进度等。包括地表绝对位移监测和裂缝相对位移监测。
①地表绝对位移监测。布置3条纵线共8个位移监测点,在滑坡对面陡崖上设置2个基准点。采用GPS测量法。②裂缝相对位移监测。用伸缩仪、位错计、千分卡或钢尺直接量测地表出现的裂缝。监测点两个一组,测量其距离或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以观察裂缝张开或闭合等变化。共设置裂缝监测点3组,监测3个裂缝变化情况,每组两个监测点。
施工安全监测原则上实行24小时自动监测,如滑坡稳定性较好时且工程扰动小时,可采用8-24小时监测一次的方式进行。
4防治效果运营期长期监测
包括地表绝对位移监测、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和桩身内力监测。
仍设置8个位移监测点,原来近桩的'监测点移到2、7、19、27号抗滑桩桩顶上,其余继续利用施工期监测点。
在7、20号抗滑桩纵向受拉筋中间一根设置钢筋计,每1.5m设置1个,共设置钢筋计18个,可采用φ36GJL-3型钢筋应力计,额定应力400MPa,工作温度-30℃~+70℃。与钢筋的联接方式可采用螺纹套管联接、挤压接头联接、对焊联接等。
监测期一般不少于一个水文年,但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可结合日常巡线长期进行。由有经验的监测人员定期对滑坡进行巡视检查,除量测地表及挡土墙中出现的裂缝宽度变化外,注意观测滑坡体是否有新的裂缝出现,裂缝出现的位置、规模、延伸方向、发生时间等。
监测时间间隔宜为7~10天,暴雨期间要加密观测次数。
每次检查均应作好详细的现场记录,必要时应照相或素描。若发现异常迹象,经复查后,应立即报告主管单位。
所有监测内容应分别设计监测记录卡,以便进行整理分析。
对该滑坡防治建立动态的监测预警系统,确保滑坡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北京:地质出版社,.
[2]程新文.测量与工程测量[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摘要:某滑坡稳定性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初步定为采取抗滑桩+监测预测及预警措施对该滑坡进行治理,监测工作是该滑坡防治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本文从监测目的任务、施工期安全监测、运行期监测等分析了该滑坡的监测措施,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建议。
关键词:滑坡;监测工程;施工期安全
勐滨煤矿边坡滑坡的分析与治理
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露天矿的.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是矿山安全及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结合勐滨煤矿近年边坡变形破坏情况,从规划、施工、地形、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阐述了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及原因.针对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提出了合理布置采场位置、剥离方法等综合治理措施,以确保边坡稳定及采场安全.
作 者:李鹏飞 LI Peng-fei 作者单位:云南澜沧铅矿有限公司,云南,澜沧,665601 刊 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 年,卷(期):2009 25(3) 分类号:P642.22 关键词:边坡 边坡稳定性 边坡治理 滑坡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