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续书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永远是小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兰亭续书散文(共含9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永远是小孩”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兰亭续书散文

篇1:兰亭续书散文

兰亭续书散文

向往了很久,今天终于来到绍兴仁里王村的中王文化山庄。

时令虽是初春,绵延千里的龙门山脉已是一律的翠色,呈现一派盎然的生机。飒爽的春风,吹拂着枝头的嫩绿;潺潺的溪流,游荡着嬉水的鱼虾;蒙蒙的雨雾,滋润着茶园竹林,给人一种置身童话仙境的感觉和回归自然的舒展。

我们循天鹅溪逆流而上,来到栖兵山麓的中王文化山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处江南明清风格的廊式古建筑,石墩木柱,粉墙黛瓦,檐下悬一紫木金字匾额,上书“右军台”三字,朴素的墙面镶嵌的是高三尺宽六丈的石刻《曲水流觞图》。

《曲水流觞图》讲的是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书圣王羲之集谢安、孙绰、支遁等41人,聚会绍兴兰渚山下之古兰亭,举行一年一度的“曲水流觞”修禊盛会。这天,天晴气朗,名士们分坐溪水两旁,一觞一咏,饮酒赋诗。酒至微醺,王羲之铺蚕茧纸,挥鼠须笔,乘兴为众贤所赋诗词作序,一气呵成后来被南朝梁武帝萧衍称之为“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的《兰亭集序》,为中国的书法文化挥写了熠熠生辉的一页,给世人留下一段曲水流觞的千古佳话。

这是一组由黛黑色花岗岩组成的壁画。画面上王羲之铺蚕茧纸拈须挥毫的洒脱;王徽之赋诗吟咏的豪放;王献之拾句不成的尴尬……经艺术大师妙手生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我们面前。

转过右军台,就是琅琊楼了。据传,魏晋南北朝时期,王羲之第七世孙中有个叫法极的,因看破红尘在会稽城里的嘉祥寺削发为僧,法号智永。云门寺建成后,智永为祭扫祖先墓地方便,从嘉祥寺移居到了云门寺,成为会稽山区闻名的高僧。

云门寺有一个练书习字的书阁,智永独居阁上三十年,闭门不出,埋头临书,光用坏的笔头就满满整整地装了五大筐。智永晚年为弘扬书法艺术,决定将自己临书得来的八百余帖《真草千字文》分送浙东寺院。这一送,足足送了好几年,等到剩下手头上最后一帖时,智永想,仁里王村是高祖王羲之以故乡琅琊仁里村村名命名的地方。这最后一帖《真草千字文》,无论如何也得送到仁里山寺,给仁里王村的宗亲送去一份薄物。

智永法师将《真草千字文》送到仁里山寺后,被仁里王村的王姓族长安排住进了宴宾会友的'琅琊楼。是夜,智永法师沐浴更衣后意欲就寝,但当他想起100多年前,自己的高祖王羲之也是在这幢楼内,题写仁里王村的村名,为琅琊王氏族人找到寄托乡思之地时,不由得心潮澎湃,久久久难以入睡。智永想,除了已经送出的《真草千字文》,我还能为这块土地做些什么?他决定为琅琊楼题一块匾,写几幅字,使这所王氏族人聚散之处,永远散发书法艺术的悠远魅力。

有趣的是历史与现实往往惊人的相似。千余年后,这里依然是“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不但绍兴的书画名家在这里展示力作,外地的丹青高手到这里以文会友,就连附近中小学校的学生,也在琅琊楼内学着少年王献之的模样挥毫临帖,传承书法文化的真谛。

走过一段青石路,我们来到状元亭前。这是一座国内任何旅游景点都能见到的砖木凉亭。但当我们走进亭内,立即感受到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只见一大青石镌就的亭碑兀立其间,正面“状元亭”三个隶书大字,浑圆有力。背面是记述建亭立碑缘由的碑记,如豆小楷,字字玑珠。读完碑文,方知状元亭纪念的是绍兴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王佐。

据志书载,王佐(1126—1191),南宋绍兴山阴人,字宣子,号敬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第一。初为秘书省校郎,时值秦桧当政,秦桧之子秦禧提举秘书省,人多趋炎附势,独王佐持重,不与妄交一语。秦桧死后,秦禧被斥,王佐起为吏部员外郎。后历任明州、建康、潭州、扬州等大郡知府。因其为百姓安居、社会稳定屡建功勋而受朝廷重用,升显谟阁待制,进权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官至宝文阁大学士。伫立亭台,迎山风,听林涛,忽然悟到建亭者把状元亭建在高高的山岗上,不仅是对宋状元王佐的缅怀,更是对后人学海行舟的激励。

游罢状元亭,再览王公祠。喜见大书圣王羲之画像,并有琅琊王氏宗谱挂于壁,心中疑团至此全部解开。原来仁里村王氏乃王羲之后裔,王佐则是仁里王氏之祖。王佐少年时慕学先祖王羲之样,好游越中山水,曾寻古觅胜至仁里租屋读书。王公祠旁,少年王佐读书处尚存。宋状元王佐手捧《史记》研究历史的塑像端座厅首,似乎正在倾听隔壁状元亭少儿图书馆传出的朗朗书声。循声来到少儿图书馆,只见窗明几净的阅览室内,一群少年儿童正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那聚精会神的情景,不由人顿生敬意。

在中王文化山庄,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说其是一座书法文化的大观园,一点也不为过。除了文中已有提及的亭台楼阁,还有百姓堂、越女阁、洗笔池等许多建筑,展现的也是书法艺术,飘逸的亦为翰墨清香。

如果说兰亭是一个经典,中王文化山庄则是它的续篇。王羲之的后裔们把千百年前的那次雅集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这是品味“中王文化山庄”后,发自我内心深处的感叹。

篇2:风流兰亭散文

风流兰亭散文

让我们插上时间的翅膀,飞回1661年前的晋穆帝永和九年,飞向地处江南的会稽山阴兰亭。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会稽山下,桃红、梨白、柳青,空气中弥漫着桃花的淡香、兰花的幽香;鉴湖之滨,小桥、流水、人家,行人们披一蓑烟雨,乌篷船唱一湖咿呀。

兰亭就在会稽西南的兰渚山下,也是王羲之公余寄居的地方。因为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起了驿亭,故名兰亭。

担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也就是会稽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这几天显得有些忙碌,他要在三月初三上巳日这一天,筹备一次兰亭雅集。

旧俗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大家要到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也叫祓禊、修禊。魏晋以后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成为人们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江南本多雨,何况是春天!稽山鉴水,常常笼罩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仿佛是一幅水墨的横轴。但到了三月初三,老天爷仿佛也要成全一桩美事。久违的阳光照耀着碧波万顷的鉴湖,并透过茂密的竹林洒下万点金光,兰亭池塘中的白鹅也变得轻松欢快,嘎嘎地叫唤着扇动起宽大的翅膀,搅得一池春水荡漾起一圈圈银白色的涟漪。

兰亭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一批名士的到来,等待着一次盛会的召开。

参加兰亭雅集的42位名士,其中有军方背景的.占到22人。他们有的在会稽任上,有的来自周边郡县,有的来自京城建康(今南京),也有的来自更远的前线。因此有人认为,兰亭雅集不仅仅是一次文化盛会,更是一次关乎国家前途的军事会议。但在兰亭面前,金戈铁马的战争消失了,争权夺利的政治隐退了,只留下一种魏晋的风流,一场文化的盛宴。

马蹄得得,桨声欸乃。船剪一湖琉璃,马踏满地落花。谢安离开隐居的东山,驾一叶扁舟,披一身霞光,由娥江而入鉴湖,一路向西直驶兰亭。谢安不仅是当时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善行书,通音乐,在儒、佛、玄学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高歌一曲天台赋,横绝一世惊当时的孙绰来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等华辞丽句,曾经万人传唱,一时洛阳纸贵,王公大臣皆以得绰文而为荣。支道林来了。他家世事佛,自幼读经,二十五岁出家,为般若学即色宗创始人。矜豪傲物的谢万来了……他们中有那时最显赫的人物,最有才华的诗人,最伟大的书法家,最有名望的高僧……

小小兰亭一时车水马龙,笑语喧哗;高朋云集,蓬荜生辉。作为东道主的王羲之一次次地出门迎讶,一声声的诚挚问候。这时兰亭修篁摇曳,桃花盛开;清泉鸣唱,烟霞弥漫。等到42人完成祓禊仪式之后,接下来大家分坐蜿蜒小溪两旁,参加“曲水流觞”活动。所谓“曲水流觞”,就是将装满酒的杯子轻轻放入流水潺湲的小溪,任其水上漂流。由于溪流曲折,水流时缓时急,觞时停时走,觞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赋诗,赋诗不成,就要罚酒一觞。觞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放在荷叶之上,使其浮水而行。

他们有的袒胸露腹,有的峨冠博带;有的嬉笑怒骂,有的正襟危坐,但都忘情地融入一方山水:青山绿水,紫气岚霭;花绕修竹,雀呼烟树;鹿鸣山涧,兔走溪边……风清清兮远云悠,人和乐兮春光媚。大家把心存放在山水之间,让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纵情于流觞曲水,陶醉在诗情酒意。

一片碧绿荷叶,载着一只盛满美酒的“觞”,慢慢顺水而下,漂至王羲之面前,王羲之微笑着端起酒杯吟道:“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然后将酒一饮而尽。

当觞顺流而下,在孙绰面前盘旋流连时,孙绰缓缓立起身来,一首五言诗就在银波碎纹间跳荡:“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莺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觞流过谢安前面,却又走了一个回环,停在谢安面前徘徊不去。谢安捻须一笑,一首四言诗朗声而出,在青山绿水间回响:“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森森连岭,茫茫原畴。逈霄垂雾,凝泉散流。”

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

诗成以后,作为东道主,文章高手和书法泰斗,大家一致推举王羲之为诗集作序。王羲之乘酒兴,手拈一管鼠须笔,饱蘸几下香墨,在铺开的蚕纸前略一沉思,左手一捋右臂的长袖躬身挥毫:“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绍大家,只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笔带过,职不分高低,人不列等级;介绍环境,只用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轻轻烘托,绝无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的描摹,体现出王羲之霁月光风的情怀。在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之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真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但“四美具,二难并”,王羲之笔锋一转,由良辰美景引发出生死忧乐的思考。综观全篇,文章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集会的乐趣,抒发了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喜极而悲,由悲转静,文章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

王羲之运笔落墨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二十一个“之”字,仅仅三笔,却无一雷同,令人叹绝。二十八行创造了后世无法逾越的艺术高峰,三百二十四字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

这时白鹅停止了高歌,溪水停止了低吟;修竹停止了轻舞,落花停止了缤纷。世上的一切仿佛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一位艺术宁馨儿的诞生。

“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后人把这样的评语送给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其实王献之的书法也丝毫不逊于父亲王羲之,只是一轮皓月遮住了星星的光辉。

至此,“兰亭”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是精美绝伦的书法名帖,是千古传诵的诗篇序文,是内涵丰富的士人文化。“兰亭”已成为一种文化的复合概念。

“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当时士大夫们对政治的兴趣日趋淡薄,而把更多的精力和才华投注到自我的艺术修养上,整个时代风尚也追求一种审美的艺术情调。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得到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不少被后世奉为“宗师”级的人物。诗歌有曹操父子、陶渊明、南北朝民歌;名画有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书法除“二王”外,还有蔡邕、钟繇;石窟文化的代表作有云门和龙门石窟。

宗白华先生说: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篇3:北畇兰亭散文

北畇兰亭散文

谈笑秋风里,独坐鉴秋芳。秋声秋韵共天长,秋香秋色带流黄。草木苍苍,天地泱泱。散冠作赋澄菲,雄草放歌云嫏。衔高阳而爽朗,放浩潦而悠扬。扶风杨柳自飒爽,抱石溪泉而欢畅。兰蕙山野而荡翳,松针破雾而徜徉。幽雁远眺,销魂南翔;呈心牧野,宛转问芳。

沉思幻听,欣然酌意。瞩目草灵,茎直叶细。俊步流连,出尘秀举。深谷秋兰,卓姿仙逸。体若柔竹,形似翩菊。内含清碧,外着飘逸,鬓影斜驰,含香凝煦。眉点晓风若涉轻岚,眼拂幽光似饮春醨。守静似落霞之冬青,飘飖如流风之长裾。采雨露以玉泽,披明阳以奕奕。蕴雅致而宽和,步逍遥于山隅。

峨眉浮云罗苍天,醉眼弯月出御波。望兰,君之情悦而灼灼;醉兰,飘忽神倾而沲沲。余问之曰:含清露可绾萧雨而叫翠,摇清风可束放浪而婆娑?翠羽横斜:籁美音非抚琴而歌声,萧逸可阅可闻可问乎?于是潜息噤声,植兰于心。于是驱繁霜,逐雾霭,宁静视野,和颜宓志,托诚素以顺达,放微波而通辞。于是顾望而忘返,思切而增慕。心耿耿而神往,意拳拳而长驻。于是以淡雅为魂,以清澈为根。与兰同质,结兰北畇。

兰滴露为词。词曰:束束含幽香,叶叶凝朝露。深谷清风弄影轻,惹君频相顾。 兰亦有本心,何事喃喃诉?共守书窗写淡泊,不问云归处。

篇4:重返吴越兰亭江去散文

重返吴越兰亭江去散文

跟友人说到绍兴旅游,通常有两个反应。第一:肇庆?然后我要说明是浙江绍兴。第二个反应则认为我是鲁迅粉,要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朝拜。之后我必须澄清,虽然敬仰一代文豪,但谈不上是粉丝,到他的故居,心态与多个星期前参观Beyond35周年纪念展览有别。

选择绍兴,主要是多个月前看到电视节目《一路书香》,主持人与嘉宾于烟雨中的绍兴笑谈际遇,在「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犹如当下桃园。

踏进兰亭一刻确有此感。早上「天公造美」,春雨洒落越城。十点多进园时,气温略为回升,雾锁兰亭。加上小路两旁的竹林将游人与外界隔绝,仿如走进时光隧道。隧道尽头是相传王羲之父子写下的「鹅池」,而鹅池又真的住了几只鹅。再走几步,便是康熙提字的兰亭。不过,只要细看便发现「亭」字并不完整。原因? 经历过火红岁月的一代,应该知道。

「曲水流觞」是兰亭的核心,这个玩意起初是祈福消灾的仪式。到了东晋,逃难至南方的文人雅士,相聚于曲水,觞(盛酒的杯)随水而流,在某某面前打转,某某便要赋诗,作不出来便要罚饮酒,我们读书时所背的.《兰亭集序》便是王羲之与友人「曲水流觞」后结集的序。站在曲水前,不禁有点失望,虽不期望眼前就是东晋遗址,但未免太「完美」,两旁的石块大小相近,如同高级酒楼内的山水报置,甚至可幻想不远处便有一个木制水车。但园方已尝试复刻魏晋遗风,让游人参与「曲水流觞」。在抖音年代,赋诗已变成问答环节,不可强求,但被罚饮酒之乐却是一千多年不变。

旁边的是右军祠,祠内有一相传是王羲之洗笔的池,池中央建有墨华亭,由石板桥连接,犹如小小的舞台。石板桥另一端则是王羲之的像,让人供奉。园内的御碑亭,则是康熙临写的《兰亭集序》,附近则有临池十八缸,为王羲之教导儿子书法的地方。

园内新建有书法博物馆,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即使对书法兴趣不大,馆内亦介绍魏晋时期南来避世的文人生活,更展出东晋时期的石砖,近17前的历史,不至于太遥远。

离开兰亭前,横渡兰亭江。群贤如溪水离去,留下《兰亭集序》,临本像冲不去的卵石,散落民间。

篇5:罪责续散文

罪责续散文

截至到今天(12月21日),父亲已经去世半个月了,可是我一直都不相信父亲已全然离世的事实。

那次父亲病重,我回家探望,没过几天,我便又匆匆离家赶了回来,现在想想,悔不当初。当电话的另一边传来妹妹的啜泣声:“哥,父亲去世了……”,我当时都忘记了是否流过泪水?是否在他乡为父亲的`离世而哭过?

一路颠簸之后,踏进熟悉而却又有些陌生的家门,满院狼藉,满目凄凉!父亲的灵堂早已设好,白色*灵棚挂饰随凄冷的寒风摇摆,似乎也在为老父亲的去世而哀鸣……

父亲走的很安详,只是病痛折磨之后,显得有些消瘦,世人都会走这个过程,可是父亲似乎走的太突然,操劳了一辈子,最终却带着一颗操碎的心去了另一个世界。姐姐和我说:“父亲临终的那一刻,流下了一滴眼泪,虽然意识模糊,可是我知道,父亲在想你……”在生命的尽头,父亲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我没有在身边,没有在身边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

在父亲脆弱的生命中,我知道还有好多没有完成的事情,可最终,父亲连说都没有说出来,之所以最后安详的离世,是因为在他心里,还有我,我可以做他还没有做完的事情。

父亲殡葬的那天,漫天飞雪,片刻之间,整个墓地都被皑皑白雪所盖,村里老人说,父亲去的很风光,老天都他批麻戴孝。

父亲生前,为了生活,为了儿女操劳,没有享福,却溘然长逝,我很想他,不知道父亲在那边生活的好不好?

我只能做一只孤雁,在人世间为故去的父亲哀鸣。

希望父亲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篇6:兰亭卧蚕,半抹醉散文

兰亭卧蚕,半抹醉散文

自古芙蓉醉多情,一笔潇湘倾国色。风动莲花香,起步与之醉,轻纱落月间,谁将字轻写歌,谁将一曲秋水水墨书写?清荷细语,耳畔听瑶琴 。

情里云水相依,如影轻歌。 梦理妆红,我来你迎,你走我送,诗里清华,桃水花灯,一笔水墨兰馨,题花落美,缤纷若艳,浅吟低唱,婉约有致,清韵灵动。水芙蓉,木兰香,问君一袭天下,落笔风月,谁人歌,谁人笑?谁人愁?谁人怨?爱也深深,恨也深深。

展一夜青草的芳影,与你执笔,在天涯两端,与你深情相拥,与你书香留影,轻吻,兰香赴美。辗转之间,清歌摇弦,踏梦悠然之处,衣袂心境的片刻,悠然地步履在桃红兰亭之间。

语里清欢,烟花绽放,涟漪之间,兰亭卧蚕,一颦一笑。山水间,你浓,我浓,情更浓。一抹风情,小舟,轻画,彼岸,蓝屏,投影。丹青画眉,文字里的歌。烟雨诗画,一览颦眉,江山画又醉!

落水天涯,卧芳踏寻,一抹水墨清香,有缘而来。青衣飘摇,一许痴情,沾染,你我的,眼眸,瑶池花畔,云水间。碧影着万言情湖,你我,柔情似水,深情款款,搂抱,天涯所有风情花月,握住时光的脚步,将流年花絮,铺满在,桃红妖妖的路上。

笔墨瀚香,淡眉梳妆之间,一缕婉约的初遇,意涵飘香,深深回眸落在时光嫣然处,一抹执念,婉转在你我一片唇边,映入你那小酒窝中。情里顾盼,词里写生,梦里梳妆。落花腰间,握住彼此的一份心,一份情,不离不弃,执笔天心,你我他。

一束温情撩拨着微风的轻盈,一轮静月,舞动着流水一般的温柔,明目晗香,挽步在这红尘画影的初秋的夜晚,一湖秋水,侵入在你桃红指尖,若影之间,我拨动一水红袖,青墨间。抚摸曾经的梦,将一幕幕记忆的花瓣,刻画在,花开花落间,情是馈赠,你我一抹柳月之处。

同室朝暮,怀想楼亭风月间,一枚情思,午夜惊鸿,浮动着翩翩的,你唯美的眷念。一轮缤纷的季节里,我闭住呼吸的脉搏,青衣着光影间的碎碎念念念,将一树树桃红朱砂,温柔而多情,点你眉间。将我的一抹深情,温婉与你朝暮穿越红尘。

明眷着点点滴滴的爱意,将你拿下。城鸿康桥的风月,万千人群中,柳眉花开,烟波流影, 幽兰曲梦,衣牵魂梦,想念的韵脚,将南国伊人的冰馨委婉疏影,水榭徜徉,小叙书欢,多少风清,美景伴我,触景,轻轻回眸。

风清莲荷,一脚踏进秋水画暮里,几许晚风,夜风摇树,捻着一袭红尘花事,若水之间,偶然,一些眷念和几许淡淡的花香,走过,中原龙乡一处繁华如梦,如歌如幻,如诗如梦的小城。

久别的女儿,你可曾想起我对你无限思念之情。斗转星移,你已离开三月有余,母女之情,绵绵不绝,深深念怀,耳边语,心里思,情里书,梦里写,执念馨香,花一半,月梦枕边,只为你,书卷我一许淡淡的水墨心。

含香花语,月儿轻轻,半梳妆。小轩提笔,天涯远,入守情闲,几许念?语开花瓣,玉帘醉。听风呢喃,夜褩疏影,秋水梦! 青山画水,一枚冰凝诗玥,柔情细语,柔情,半插曲!衣若兰馨,水波影,携手夕阳,待星辰。一朵芬芳,花自醉!

小夜朱砂,一片温馨在康桥。舞锊桃红花瓣,遇见你的美,留香小字,诗菡,小签梦里游,兰舟画廊,多少日月穿梭,流光抛影,滑落指尖,

键盘敲,禅意相约,初次,触屏,我们相识在,一个水月怡人的春天花开的夜晚。水墨抒情,你我往来书迎,一抹友情,悄然打开,我路过,的兰亭画卷。

花开流年,仪态万千,醉芳华。心阑珊,花剪影,偶然间,没多久,你携来一片花瓣带着 一抹淡淡的水墨清香,让我为你的'文字,诗歌,做留言评论。

我寻花逐鹿,耳抓思挠,半路剪影,愁楚薄纱,半是难以推却,半是含羞抱月,窃窃不敢投影,久久不敢落笔,为你写下赞美的那一笔。

迟迟犹豫中,我点起羞涩笔墨,踮起低矮脚尖,偷偷地,给你倾城一流的文字笔墨,天涯填词,乱笔,偷画。不成文不成章,不成词,不押韵,也不成律,所有的笔墨风格都是一团糟。羞羞涩涩,给你的精彩的文笔打点滴,好与坏,只有你知我知,惶恐之间,给你去留言。

花蕾舒展,一书桃夭,许我一生钟情,为你沁水回眸,杏花落雨,吻芳滴露,小桥流水,折一束花香,轻入案,点一支红尘蜡烛,轻衣梳妆。水月轻歌,楼里听风,字里潇湘,青衣画卷,书香阁楼,水墨粉黛凝露,一枝花,悠悠踏花间。

往来书情,一纸水墨,花开天涯温暖整个空间。萍水相逢,易于桃红兰亭花絮间。珍惜你我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友情。笔墨风情,不是建立在烟花水梦之间,而是建立在一片相互信任 一片真心维护之间,字里风华,情里书卷,踏步人生,只为一生能有这样的美丽的相遇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今生芳华,握笔蓝天,水墨映雪,在一本书里能看到你我以及丛多文友以及一些网络作家和文学作家,名字的出现,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

晚晴梳妆,今生今世,我能在半生中,亲有这样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生活而感到倍加荣幸。凭栏星宇,执笔耕耘,相识桃红满天下,很感谢这网络的高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享受,也很感谢能在这一片水墨江山画卷里,与各位文友通力合作,携手并肩,兰香,踏步,共帘一幅山水诗画。铸就一番新的人生,风轮!

提花落案,字消愁,闲做柳弦,语做梦,风华岁月,章台影。且把快乐,写成语,缇萦花边,不羁愁,只为兰花一蝶,水月轻。兰亭漫步,水墨舒心,瑶池碧月,一抹诗情画意,总香浓!醉语清欢,桃花庵,你来我往,一水胭脂,诗更浓。语浓,情浓,花浓,梦更浓。把酒清欢,烟雨袭,一纸江山,舞水袖。醉是风情,红尘笑!

篇7:半场倾城半曲兰亭情感散文

半场倾城半曲兰亭情感散文

光阴如梭,好似在清新目光里,令人炫目的朝阳升起时一种很奇异的光芒里走来的少年;也好似在阳光下洋溢着风尘而纯净的透明。只是那年的剪影里少年披上了一身霞光,懵懂着沾染在感招有几分故意营造并夸张了的氛围,瞬间有了强悍的内心,自豪着内心如此就充满了自信。未成熟待成熟以成熟的成长,陪伴着不为人知的路途,欣慰的是一路走过来,似乎是在你轻轻一眨眼间蓦然着追忆曾经的那个少年。

———————题记

柳叶知哀,月楼念醉,冷香琴瑟眉头。有雨来春燕,箜笛天鸥。好是几丝魂魄,萦幽梦,串撷不休。清馨舞,离愁别恨,却忆回瘳。悠悠,无端欲语,长袖拂追思,泛起神游。纵岁如沧海,丽影风流。堪羡朦胧虚渺,任情态,屡诉诗舟。伊人手,烟花为灵,染墨桑收。

光阴的线,坐拥于飘逸的思绪,行走在纸上的记忆,风雨只是随笔在心情不离不弃的悲喜当中。而听风听雨在浅落,好似撷在手心里的迷香,翻手几抹嫣红,浮弄无语而轻轻挥洒诠释心绪在百转千寻。

初感季节结成的清雅,浓转了亦逐的寒烟,袅袅妖娆,重重的念起,却化作了丝丝缕缕的怜惜。一抹黯然的疼痛依附在指尖,捻在心怀铺下了而今在脚下不想遗下浅浅的印痕。季霜会在短时间里淹没这行浅浅的足迹,吟风数雨滴,回眸不见脚下的轻轻。

轮转悟知愁几多,如梦似水流年花自飘零,叹红尘空有一腔余恨。纷落流光溢彩,风景却说留得“残荷听雨声”!锦墨凉凉曲指不解的花殇,水墨丹青好似渐开一池碧青,溅起暗香通透凝在眉黛。是苍山的高远,是游梦青灯,是晚风无亦飘过,是幽幽霓虹的光圈照着苍劲的梧桐……一笔挥毫开落云之朵宣,绽开碎落琉璃黑白两色的旧时。

跨越几千年水墨情韵,遥想琴瑟之音,追思隽咏古人之愿,将诗文观景,如烟雾般行走在烟雨曲畔,从容天然秀水一腔豪情。

玉似魂魄凝在淡雅的清宣之上,无酒的诗,以思的杯饮下狂放千年断词离赋。回顾极尽春秋,一行行涟漪的花絮并不关风月空悬在烟雨红尘,静思展笺望去却是款款的不知何物,只是悠然的在杯月里泛着暗香,写着落英在陌上花开,有意无意度化尘缘,续浮生几多明媚,几许夙愿唏嘘此刻:黄叶满地灵风吹,君心悲秋潆烟谁。

心染几许落寞,持卷飞思一场繁华,婉曲将已逝繁华散落满亭温婉。心若水,尘若梦,断章不尽,残缺惆怅纸宣绕指。生的可待,回眸淡笑,这份淡然的追忆,千层细浪万倾委婉,弹指岁月楚楚莅临划过长风,穿过小桥,荡漾在流水之间,随你写尽寸寸伏笔承载。

文字,音乐,它们追溯,它们跌宕,它们纠结红尘深处的怀想。一个本性真挚的人,只是将灵魂鲜活了,面对喧嚣还一份本真,该如何从容,又如何轻淡情景。冷清静谧蕴劲纵逸,自我浅醉挥墨,如若行云流水的俊逸是为了傲视去见证巅峰的辉煌,智永不为高贵而意气,却为意气在巅峰时刻壮志满怀。

生的愉悦不是只有优的安然,悲壮孑然独立。嗔嗔岁月,湮没无数青衫年华,以林风高悬,华发再添新雨。半场倾城,半曲兰亭弹唱,曲赋凝练几江秋水,泪盈千思万缕平愁。兰舟苍穹啸向流光,山河见证沧桑缀笔。

玉手纤纤,琴弦寂寂,芳华点滴眉梢。想万千如水,横亘天娇。恰似悠然古道,追思起,远幕春潮。阑珊处,荧光醉靥,啸傲长枭。逍箫,一杯酒下,当是纵繁离,却忆残飘。漫锦文凝目,花谢芭蕉。回念闲诗寄托,墙柳絮,那幻欢侥。而今到,匆匆叠留,乞笑英雕。

如画诗意,轻腕一笔笔细心描画。尘风缕缕如轻纱般清灵,渺过瀞瀞的淡雅,象娓娓道来的诗韵,吟懿柔婉了心绪。心界依一怀恬静勾勒岁华那明月,那桃花开的时节。隐隐江南风韵嫣然,倾心用绾卷编织万般柔情,美丽而极尽烟雨心花的身影。温柔的繁华在旧词里依然是幽莲出尘,一世绝美。

笔端的芳菲掠起柳岸枯残的微漾,迷蒙的远处是尘心穿梭人间烟火缭绕,待琉璃跌落荒凉轻柔在风吹柳枝时一同起舞。柔柔的心怀,随着吹响的`柳笛起落跌宕,在冷风里沦陷,任脚步在曲径的延伸间向前而行。

其实岁月是有期待的,只是把期待静守成一个人的温柔,清淡如水的简单安详。颦笑几分清寂,眷眸几多懿柔。纤手匀开淡墨思绪,捻弦一曲烙在岁月上心头,不下眉梢的曼妙风影。

轻腕的芬芳,是寻常花期光阴盛开在阳光下的青花,被人间打磨,悠荡若隐的渔火,是岁月晕染在浮萍开散落在你心湖处的岚烟。如若有风采,那也只是闲歌涟漪泛着温柔你用悠然陪在你身旁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场“江雪”逸思入了桃源,凡花开在幽谷,清寒透过空旷,素雅开满柔婉,红笺清茶幽香,风雨尘心一生。

红尘梦事皆不过是谁知当年吹箫为那般,遥看凤凰台上花谢花飞依旧有蝶在徘徊。人间景致醉把风过,尘埃霏霏,昨日千江水流,今天依然一江东流,物是人非是尘烟碾过你的心,你把箜篌奏得过于憔悴,几番明月,几曲流觞,令无数个日夜颠来倒去。伤悲的是那桃花开遍处题着兰亭的开篇,序已展颜,赋曲在临贴,在天之涯行云,在地之角百转千回。

飘思红尘,思量中木然,断续融入悄悄平淡的回音当中,旧的绵柔确定它宁静存放着,空谷中有着花草树木,清悠悠的。晴天多日,这样的暖阳,清凉的微风,合适这样的宁静佛起一目疏影凌波,即将楚楚而生的微妙中聚集飞然并平伏心音,跟随岁月铺满、蕴存。醉里鸾凤台,断桥边吹箫,惊一谭欧鹭,尽兴晚筝渡。

篇8:醉人书散文

醉人书散文

酒卒为醉,酒能醉人,亦能醉己。但凡酒类,无不入口穿肠,散播五脏,侵入血液,行麻痹神经之功效,使人忘乎所以,飘飘然放浪于形骸之外而不自知。

酒不醉人人自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应是诳语,殊不知“举杯消愁愁更愁”。纵算解得烦忧,也仅是逞得一时快活,这段快活的时间和平常时间相比大可忽略不计。少顷,快活之感全无,身心复疲倦不堪,尤其更甚。酒能醉人,不能乐人,悲喜之间全在于饮酒的心情和度量。醉酒绝非酒之罪过,实人之贪醉。酒虽醉己,更殃及周边的人,或搀或扶,或担心忧虑,此诚是大罪过,称之为“罪人”亦不过分。

我尝醉酒,意识全无,所言所行都忘却烟消云外。及翌日早起,多诚惶诚恐,惶惶不能终日,一是生怕作出有违常理的事,二是念及若一睡不复醒而心生余悸。每每于此,多暗下戒酒之决心,却总无疾而终。于是退而求其次,以控制饮酒为行则,仍不能免于醉酒。综观如是,为身心懦弱意志不坚多有惭愧。近日复因醉酒,人生竟起波澜,懊悔不已。写醉人书,立书为证,势在摒弃恶习,不为酒而醉生梦死,不为酒而失却心智,拳拳之心,神明可鉴。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生活之乐也,以生活为乐,人自陶醉,欣然信然。

篇9:心灵书散文

心灵书散文

【和一朵雪花一起转身】

和一朵雪花一起转身,我看到雪地上那些深深浅浅的脚窝静静躺着,我还看到了已经离开人世的亲人朋友们安详的面孔。

那些面孔已然溢出我的生活,尘世间的是非冷暖与那些面孔的主人早已没有任何牵扯。至多,在节令忌日,他们会不情愿地被忆及。

那些一晃而过的面孔如擦肩飘落的雪花,打个照面,便隐去了踪影。在落雪的夜晚,我的行走只是寻觅心灵慰藉的过程。

夜,岑寂;雪,白亮。我知道我留在雪地上的那些脚印不久就会消失,消失得了无痕迹,和那些已经舍我而去的亲人朋友一样。

但我不会因此而去收藏,去刻意地记取。世间没有永恒,曾经拥有也就够了,就像一朵雪花在天地间飘扬,何其短暂,何其杳渺,但这飘落的过程却足够雪花完美的呈现。

和一朵雪花一起转身,我邂逅了一个温暖的眼神。那眼神中的悲悯和淡然会伴我走完一条不留印痕的路。这是雪花告诉我的,是一朵雪花给我的承诺。

【如果可以挪开石头】

如果可以挪开石头,我就允许雨一直下。

开花的日子不远了,但我却忘了把钥匙带在身上。

前尘往事,只是一些残损的雪花。转念间,氺已从右手边流走,我的铁锹还在左手边,在畦埂上插着……

我一直在想,如何让石头自己走开。从惊蛰到谷雨,雨会一场接着一场落下,我不想看到自己遭雨水淋漓的窘况。

腾跃。突破。跳出特定的框,向上或者向下,向左或者向右,直到远处的夜色压弯眉睫。

事实上,我仍在原地,而石头也在原地。我明白,关闭的将无法开启,而破碎的还可以捡拾,修缮,加固,存放……泥土和露水将伴我坐等明天。

【当我打开灯盏】

当我打开灯盏,夜色退潮。窗外的玻璃上,一雄一雌两只蛾子紧紧摞在一起,扑闪着粉翅攀升,滑落,再次攀升……我知道这对苦命鸳鸯的意图,但我不想熄灭灯光。

风经过树叶,像极了生命的歌吟。那激情如火的岁月闪现眼前,再次踩痛我的记忆。

神秘的永恒之门或许早已关闭,不像房间里的灯盏,为我自己所掌控。然而,既然涉水,就意味着生死由命,命里的九瓣花和七叶草此刻正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为我开放。彼处,月明星稀;此处,风雨如晦。

左手海水,右手火焰,生活就是这样一种悖谬,没有人能够在生命的进程中逃脱在场的困境。

侧身在文字的窄缝中穿行,生命常常需要小心翼翼。如果没有了如果,生活的意义降至生存本身,就像仍在玻璃上攀援的那两只蛾子,思想无须负重。这样,在纷攘的尘世间,面对弱水三千,一个人也只不过是一支羽毛而已。

【乘着火车去远方】

乘着火车去远方,我习惯于一直望向窗外。

窗外有陌生的鸟兽、草木、建筑……而拭亮目光的'往往是那些迎面而过的站牌,把一个个在地图上看不到的地名摆在醒目的位置,小到一个村庄、一条河或者一座桥,它们用无语的言说告诉我存在的具体与真实,就像一个集体中有李四有张三,而非一个笼统的或者确切的数字。

火车咬住轨,不论前路光明还是黑暗,一味地前进,而我的意识与感觉也紧紧地追随。直到停下来的时候,意识中依然有树木或者灯火从车窗边疾速滑过。感觉仍旧在路上,犹如行进中的生命,而归宿只属于肉体和精神。

火车翻山越岭,走村过镇,一路疾驰而去,让离开的那个地方越来越远,越来越大,直到占据一个人的内心。出发时的期冀却让目的地越来越近,越来越小,由内心的虚设化作眼前的真实,最终具体为某个城镇的某个街道的某个房间。整个过程在纠结中完成:牵系与期待,空落与踏实,回忆与畅想,最后在一盏灯的关照下反思行旅的目的和意义。

【想象一滴露水】

以一滴水的生命状态独对一条河。冰消雪融之后,浩荡的春水在某个傍晚流经黄土地,流经我。

来者正来,去者正去。我的眼前,无际的浩瀚截断夕辉。在想象中,我只是一滴露水,悬在苇叶的叶尖,想把自己融入无边的大水,又有些难以放下。此刻,我需要风,一缕晚风,轻轻地推我一把。那样,或许我就能融入集体这一概念,和所有的流水一起奔向千里万里。

但我的渺小与流水的浩大不成比例,我的孤孑与流水的欢闹格格不入。即使离开叶尖,我走向集体的步子也会迟缓犹疑。我纠结的是:自己闯入一个陌生的群体,是否会遭遇冷眼、嘲讽、甚至排挤;是否会被其他的水滴一起推上岸,在黎明到来之前渗入泥土。

无边的浩荡、澎湃的豪情是属于他们的,属于我的只是静默和臆想。我宁愿静看他们自由奔走,而独守我的苇叶,坐等黎明,坐等十万道阳光。

【如果开门是山】

如果开门是山,我绝对做一个樵夫,持一把斧头去删减繁芜,让生活简单到柴米油盐。

在砍柴的间隙,还可以偶尔去采采草药,或者捉几只山鸡;要么找一处山泉洗手濯足,要么寻几个果子解渴。

实在没事可做,就找一处坡地躺下晒晒太阳,或者开点儿荒,撒上几把谷子、高粱、大豆还有苞米。

如果开门是山,我绝对不去读书识字,让自己的一生在山林中耗尽,去记住每一条山路每一座山头每一脉山溪每一个山洞;不去管自己年岁几何,属于哪个代系,只关心季节轮回、昼夜更替。

春夏秋冬,靠山吃山,实在老得走不动了,就随便找个山坳躺倒,把属于自然的还给自然,用肉身喂养野兽和野草。

北畇兰亭散文

罪责续散文

兰亭遐想作文

娃娃书散文

兰亭的游记作文

那些书那些时光散文

安妮的书散文

书的海洋散文

书事的散文

兰亭杯 我的档案征文

兰亭续书散文(锦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兰亭续书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