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那一年,一本没读完的书散文(共含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林娜琏林娜连连好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那一年,一本没读完的书散文
在《读者》杂志上读到苏岑写的《那一年,一本未读完的书》,这个书名在我的脑海中迅速打转,读完这些文字,我很有同感,借用她的题目,也写了一篇同样的文字。
小时候,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特别爱看书。从六岁开始,记忆中总是定格在这些画面。我和作者一样,因时间过于久远,我也不确定自己上到了几年级,但依稀记得又到了暑假,黄灿灿的玉米棒子,横七竖八躺在吊脚楼上。又要在爷爷的监督下开始剥玉米了,一整天坐在玉米堆上,没有机会出去玩,真恨不得早点开学。幸好我家的报纸多,还有一些旧书和《今古传奇》之类的杂志,不出门也能解闷儿。
记得爷爷的房间里放着好几本小说,第一次看完《射雕英雄传》时,我并没有完全弄懂,只拣好玩的章节看,尤其是写郭靖和黄蓉的情节,都一字不漏地看完。当年,里面好多字我也不认识,那些恩恩怨怨也只是一知半解,有些是经过了爷爷讲解,然后顿时茅塞顿开。也大概知晓南帝北丐中神通,东邪西毒欧阳锋,后来结合电视剧,终于理清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那时爷爷的眼睛特别好使,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那些小字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听大人说是返光了。整个夏天呆在家中,有忙不完的家务活,无聊极了。只盼爷爷看完小说后,我好接着看。可爷爷偏偏看得慢,我也跟着干着急。实在按捺不住,我便偷着看,早晚放牛时,我偷偷藏在衣服里面,有时连上茅厕的时间也不放过。母亲知晓后,经常训斥我,我却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照样看得如痴如醉。
后来看了《玉娇龙》的上集,因为没看到故事的结尾,一直让我惦记着。但这本书没有《射雕英雄传》耐人寻味,可能也是我没有看完的缘故。好多章节我也回味不起来,只隐约记得有玉娇龙这个女子,而且也是一位千金小姐。情爱的笔墨留住了我的回忆,残缺不齐的故事搁浅在我的心中。这么多年我心中念叨着:不知她生下罗小虎的孩子后,结局又如何……
进了初中,我住进了叔叔家,他刚好是我的语文老师。叔叔家的藏书很多,但多半是科普之类的,对写作文大有帮助。那时,好些女同学迷上了琼瑶的小说,而我一直惦记着那本书,翻遍整个书架,也没找到《玉娇龙》的下集。初中三年,我只读过琼瑶的《失火的天堂》,还被叔叔逮了个正着,被叔叔狠狠责骂了一顿。从此后,我再也不敢偷偷看言情小说了。但每个星期回到家中,我照样啃老家的旧书,一遍又一遍,累积在记忆中,连旧报纸也不放过,伴我度过春夏秋冬。
高中毕业后,我放弃了复读的机会,父亲资助我开了一个小小的书店,没料到,生意却相当不错。我阅读无数,终究也没寻到《玉娇龙》的下集,确实也很遗憾。一晃数十年,近来闲着无事,看了两集《射雕英雄传》,感觉失去了当年看小说的韵味,书中的故事情节少了许多精彩。突然怀念儿时啃小说的那些日子,搁浅在记忆中的《玉娇龙》似乎再也寻找不回来了。无论如何,我要在屏幕上完成我的心愿。我也忘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谁?随着我爷爷走的那一年,早已灰飞烟灭。
今晚,坐在沙发上看到苏岑写的这篇文章,我突然想写一些关于这本小说的文字。或许,在书籍匮乏的年代,无论是连环画,还是缺角少字的.章回小说,都给儿时的我在记忆中增添了一抹诱人的色彩。再次提起,心依然在雀跃,那些甜蜜的思念延续到笔尖上,与过去的自己一见如故。原来,读文写字未曾改变,如今继续,多了一份历练。很多时候,沿着书藉的墨香去追寻一本书名,其实是在回味一段往事,还有往事中相关联的人物,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书籍代替了我们的零食,占据了整个童年的市场,这些精神食粮一旦被发酵,便是不可多得的佳酿。前不久看了《芈月传》,芈月当了皇妃后,仍喜欢去四方馆转悠,听儒子百家的学说。虽然这里鱼目混杂,但只要坚持了自己的内心,也无疑是一个好去处,就像我当年拜读的那些旧书,知名度不高,但我却如掌中宝,要不然,如今也不会重拾碎片,拼凑这些美好的片断,圆了少年的梦。
此时此刻,我一边写一边回味着,爷爷仿佛又回到了我的生活中,父母依然年轻,干劲十足。而我心甘情愿坐在玉米堆上,一边剥着玉米,一边听爷爷讲《杨家将》和《薛刚反唐》,还有很多很多的精彩,回放……
一本不敢读完的书750字
一天中午,我们几个女生在看连环画,对《司马光砸缸》中的司马光大加赞扬,“书虫”姚凯奇却向我们泼来凉水,说他在一本书上看到司马光为了大地主的利益,反对王安石变法,是个坏人。
司马光到底是不是坏人,爱刨根问底的我将问题甩给了班主任陈老师,陈老师神秘兮兮地说:“明天给你答案。”
第二天陈老师带来一本《苏东坡传》,让我自己在书的63-104页找答案。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事,给我一本《苏东坡传》,怀着好奇心,我用一个傍晚的时间将书从63页看到104页,内容是《国家资本主义》《拗相公》两章。两个小时如在云里雾里一般,“天书”中英宗、神宗、进士、翰林、参政知事,青苗法、免税法,那么多的人,杂七杂八的事,还引用了一段古文,看得我晕晕乎乎。两个小时后朦朦胧胧知道的是司马光要比王安石好。
可怎么去说服姚凯奇呢?可我不敢再翻开这本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去找找答案,真的不敢了。
第三天,我把书还给陈老师。
“怎么,这么快就看完了?不简单嘛!”
“别提了,像看天书,头都胀破了!”我说,“陈老师,为什么书上说王安石变法不好?”
“把我们的`才女也难倒了!其实书上是有答案的,宋代是国力比较弱的一个朝代,神宗皇帝和王安石雄心勃勃想让国力变强,就实行了变法,可封建社会就那么点儿东西,国家多了老百姓就少了,穷了,所以司马光和苏东坡都反对。”
“哦,是这样。”
“可话又说回来,”陈老师又说,“林语堂到底也只是个作家,历史到底是怎样的,王安石,司马光到底是怎样的人,我们不能光听他说了算,所以,沈秋,你抓紧时间学习,长大再去看《苏东坡传》,还要看更多的书,弄明白个究竟,到那时陈老师来问你。”
我再次看了看老师办公桌一的《苏东坡传》,心里想:《苏东坡传》,你等着。
一本没有读完的书致父亲散文
您是一本没有写完的书,却是那样让我爱不释手,时刻把主要的精华记住。
我想象出主人公的模样,高大而消瘦,带着黑边眼镜,似乎在思考什么,您是在惦记父母的健康吗?您孝敬父母,你上边有哥姐,下面有个妹妹,只有您把父母、妹妹带到您家一起生活,并无微不至地照料他们。
您是在惦记学校的安全吧,你是一校之长怎么能不操心,在流弹肆虐的日子,学校停课,您自己冒着危险跑到学校护校,舍不得让其他老师去,您说越是危险的时候领导要首当其冲,您任人唯贤,有位亲戚在您校当教师,他生活不检点您说他不配教学生,毅然把他辞退。
您也许在思考参加绘画大赛的素材吧,您向来同情弱者,您的油画被评为东北三省美术作品一等奖:一位农民吸着烟袋锅,坐在大树下歇脚,旁边有一匹白马拴在树上,我看出来了,画马是您的特长。
解放期初,您配合当地政府搞宣传到处画宣传画,夜以继日地工作,您身体本来就不好,长期的劳累,使您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您的领导是长征老干部,您走后,他给母亲的信中写道:“老王的去世使我失掉了臂膀,整夜失眠,漫步在松花江畔,想念故人犹在眼前。”
在您临去世的前几个月,您的眼睛闪着异样的光,那是您的妻子怀孕时,您说真希望这是个女孩,不要多说,只这一句就够了,这一句使我感觉到了父爱,我能想象如果您健在我该是多么幸福!
父亲也感觉到我对您的'爱了吧,我学习绘画,因为您喜欢;我努力学习,因为您喜欢;我孝敬父母,因为您喜欢;我同情弱者,为人正直,因为您喜欢。
我感到您时时刻刻在望着我,有一双大手在后边保护我,推动我,父亲!我没见过您是我一生的遗憾,我没感受到您细腻的爱,但我感受到了您博大的爱,您的品格,您的学识,足够我受用一生!
父亲您安息吧!
与书做伴,与书为友,每当有好书,我一定会迫不及待把它读完,可一本《苏东坡传》却让我无法读完,
一本不敢读完的书作文
。一天中午,我们几个女生在看连环画,对《司马光砸缸》中的司马光大加赞扬,“书虫”姚凯奇却向我们泼来凉水,说他在一本书上看到司马光为了大地主的利益,反对王安石变法,是个坏人。
司马光到底是不是坏人,爱刨根问底的我将问题甩给了班主任陈老师,陈老师神秘兮兮地说:“明天给你答案。”
第二天陈老师带来一本《苏东坡传》,让我自己在书的63-104页找答案。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事,给我一本《苏东坡传》,怀着好奇心,我用一个傍晚的小学生作文大全两个小时如在云里雾里一般,“天书”中英宗、神宗、进士、翰林、参政知事,青苗法、免税法,那么多的人,杂七杂八的事,还引用了一段古文,看得我晕晕乎乎。两个小时后朦朦胧胧知道的是司马光要比王安石好。
可怎么去说服姚凯奇呢?可我不敢再翻开这本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去找找答案,真的不敢了。
第三天,我把书还给陈老师。
“怎么,这么快就看完了?不简单嘛!”
“别提了,像看天书,头都胀破了!”我说,“陈老师,为什么书上说王安石变法不好?”
“把我们的才女也难倒了!其实书上是有答案的,宋代是国力比较弱的一个朝代,神宗皇帝和王安石雄心勃勃想让国力变强,就实行了变法,可封建社会就那么点儿东西,国家多了老百姓就少了,穷了,所以司马光和苏东坡都反对。”
“哦,是这样。”
“可话又说回来,”陈老师又说,“林语堂到底也只是个作家,历史到底是怎样的,王安石,司马光到底是怎样的人,我们不能光听他说了算,所以,沈秋,你抓紧时间学习,长大
[1] [2] 下一页
一本不敢读完的书作文700字
与书做伴,与书为友,每当有好书,我一定会迫不及待把它读完,可一本《苏东坡传》却让我无法读完。
一天中午,我们几个女生在看连环画,对《司马光砸缸》中的司马光大加赞扬,“书虫”姚凯奇却向我们泼来凉水,说他在一本书上看到司马光为了大地主的利益,反对王安石变法,是个坏人。
司马光到底是不是坏人,爱刨根问底的我将问题甩给了班主任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神秘兮兮地说:“明天给你答案。”
第二天陈老师带来一本《苏东坡传》,让我自己在书的`63-104页找答案。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事,给我一本《苏东坡传》,怀着好奇心,我用一个傍晚的时间将书从63页看到104页,内容是《国家资本主义》《拗相公》两章。两个小时如在云里雾里一般,“天书”中英宗、神宗、进士、翰林、参政知事,青苗法、免税法,那么多的人,杂七杂八的事,还引用了一段古文,看得我晕晕乎乎。两个小时后朦朦胧胧知道的是司马光要比王安石好。
可怎么去说服姚凯奇呢?可我不敢再翻开这本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去找找答案,真的不敢了。
第三天,我把书还给陈老师。
“怎么,这么快就看完了?不简单嘛!”
“别提了,像看天书,头都胀破了!”我说,“陈老师,为什么书上说王安石变法不好?”
“把我们的才女也难倒了!其实书上是有答案的,宋代是国力比较弱的一个朝代,神宗皇帝和王安石雄心勃勃想让国力变强,就实行了变法,可封建社会就那么点儿东西,国家多了老百姓就少了,穷了,所以司马光和苏东坡都反对。”
“哦,是这样。”
“可话又说回来,”陈老师又说,“林语堂到底也只是个作家,历史到底是怎样的,王安石,司马光到底是怎样的人,我们不能光听他说了算,所以,沈秋,你抓紧时间学习,长大再去看《苏东坡传》,还要看更多的书,弄明白个究竟,到那时陈老师来问你。”
我再次看了看老师办公桌一的《苏东坡传》,心里想:《苏东坡传》,你等着。
一本童话书随笔散文
去举目无亲的县城读书后,从内心深处滋长出来的孤独,像身后的影子,我走到哪儿它就追到哪儿,实在没有办法躲开。我没有玩伴,每天傍晚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坐在出租屋前面的葡萄架下发呆。一只觅食的黄蚂蚁,从一片落叶下爬出来,它往前移了几寸,又退回来围着那片叶子转。黄蚂蚁迷失了前行的方向,一圈圈转着,我担心它饿了,跑回出租屋找食物喂它。当我端着白花花的米饭来到葡萄架下面,没有看到那只弱小的黄蚂蚁,不知它去了哪儿。我捡起地上的落叶,轻轻地搓揉起来,叶子一点点碎了,头顶的天空和远处的山峦渐渐暗了下来。瘦小的我坐在出租屋的门口,望着空寂的夜空,一直想着那只在我面前爬来爬去的黄蚂蚁。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它是我最亲密的玩伴,想着它自己才不会那么孤单。
那个周末,父亲来城里办事,顺便给我带来了生活费,我就不用走十几里的山路回家了。送走父亲后,我锁上木门,揣着几块钱顺着出租屋前面的那条泥巴路走去,想去看看高耸入云的大楼,想去看看穿流不息的轿车。泥巴路的尽头,是一条狭长而破旧的街道,两边是一家家大大小小的店面。我叫不出那条街道的名字,挤在拥挤的人群中,有些慌乱,伸长脖子踮着脚东瞅西瞧。东倒西歪地穿过吆喝声此起彼伏的街道,汗流浃背的我再也不敢往下走了,担心自己就像那只黄蚂蚁,找不到回出租屋的路。我轻声地问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伯,小心翼翼地摸了一把口袋里的那几块钱,才心安理得地往文化路走去,汗水就像小溪在脸上纵横漫延。走在我前面的是一对母子,他们打着花伞,我无意中听到小男孩叫他妈妈带他去新华书店买书。那是我第一次听人说起新华书店,在我心里,她就是一座神圣的殿堂,我做梦都想着去里面看书。我不知道新华书店在哪儿,就偷偷跟在人家的后面,一边走一边在脑海里勾勒着书店的模样。
那对母子走进了新华书店,我刚从农村来城里读书,胸膛里跳动着一颗羞怯而敏感的心,不敢跟着进去。我傻傻地站在铁门边,半天后才探着头往里面窥望。我仿佛听到了翻书的声音,“哗哗”响着,是那样清脆;我仿佛嗅到了油墨的芳香,从鼻孔飘进心田,是那样浓郁。我激动得像筛糠那样颤动起来,在地面上使劲搓了搓鞋底,用力拉扯了几下衣角,理了理衣领,低着头红着脸紧跟在一位叔叔的后面,像做贼那样溜进了新华书店。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厚实的书架,也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书。一本本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书,整整齐齐地码在墙边的书架上,像列队的士兵,等着首长的检阅。刚开始,我站在书架前,从这边挪到那边,又从那边挪到这边,不敢伸手去摸一把。我就像一叶扁舟,在文字的海洋里慢悠悠地飘荡,去找寻一片鸟语花香的港湾。我看到了一些小朋友蹲在地上看书,急着转过身去望了一眼坐在门口的营业员,接着在衣服上擦了擦手,也学着他们厚着脸皮去书架上取来一本童话书,蹲在地上贪婪地翻看起来。进城读书前,我在村里看过一些小人书,不知道什么是童话书。那是我第一次读童话书,那些精美的插图,那些动人的故事,闪动着迷人的光芒,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在那本童话书里,我读到了《小老虎进城》、《亚旗进山》、《虎与狼的故事》等故事,一次次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又怕被人讥笑,用手把嘴巴捂上。有时候,那些文字又变成了尖锐的铁片,狠狠地往胸口戳了一下,痛得我差点流出眼泪来,我不由得用手背抹一下眼眶。这么多年来,每当我回望自己在县城走过的那段艰难的求学时光,眼角总会流下苦涩的泪水。可第一次进新华书店读书的画面却是那样温馨和美好,一段段故事,一行行文字,一直珍藏在我的心底。要是没有那些童话故事,我不知道自己怎样面对那些漫长而孤单的夜晚。
我恨不得一口气把那本童话书读完,可那本童话书实在太厚了,就算一天读一个故事,也要几十天。我觉得自己就是一枚铁钉,而手中的童话书就是一块磁铁,牢牢地把我的心吸住,怎么也分不开。可看书的时间久了,虽然书店里的营业员不说什么,可我觉得心里头还是过意不去,只好恋恋不舍地把手中的童话书放回去。我走了几步,又回去看一眼,要是自己有了这本童话书,每天看上几个故事,那就不会望着葡萄架发呆,那就不会蹲在地上盯着一只蚂蚁围着树叶转。我瞥了一眼书价,三块多钱。在城里孩子的眼里,三块多钱只不过是他们一天的零花钱。可我是个从乡下来城里读书的农村娃,三块多钱是我两天的伙食费,是我一个星期的早餐钱。我叹了叹气,摸了摸口袋里的钱,摇摇头走开,实在是舍不得买呀!口袋里的生活费是父亲用血汗一分一厘换来的,我把它拿去买书,对得起起早摸黑的父亲吗?我又忽然想起父亲说的话,爷爷手头有些钱财,可他没有买田,也没有买地,把那些钱财全部拿去买书,家里大大小小的书堆满了好几个书架。我咬了咬牙,狠着心肠买童话书,大不了不吃一个星期的早餐。我捧着那本童话书,摸出口袋里的几张皱巴巴的纸币,往收银台一步一步走去。走出新华书店的大门,我把童话书当成了宝贝捧在手里,喊叫着往出租屋飞去,就像过年穿上新衣服那样快乐!
我从房东家找来一张旧报纸,折叠着仔仔细细地把童话书包起来,在上面一笔一画写上《郑洁渊童话集》。我坐在葡萄架下,把童话书放在膝盖上,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忘掉了在地上爬来爬去的蚂蚁。我仿佛看到可爱的小老虎胖墩儿,它怕我在城里孤单,一摇一晃向我走来。它蹲在门口,那些不三不四的小混混再也不敢来出租屋欺负我。我又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鸟儿,扑闪着翅膀,唱着欢快的歌谣,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到了那个炊烟袅袅的村庄。那晚,我把童话书放在枕头边,睡觉的木板床仿佛变成了摇篮,可爱的小白兔就在边上跳起舞来,百灵鸟在耳边歌唱,我渐渐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那以后的日子,我每天傍晚写完作业后,都会坐在出租屋前面的葡萄架下翻看那本童话书。童话书里的那些可爱的动物,一个个从书里跳出来,它们在跳舞,它们在歌唱,它们在给我讲故事,整个院子一下变得热闹起来。那本童话书,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她叫我认识了人世间的美丑善恶。也是那本童话书,像一位良师益友,陪着我走过了那些艰难的求学时光,让我相信自己的世界会一天天变得美好起来!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散文
昨天已如记忆般美丽并且老去,明天却是个不解的谜题,而今天,今天是一瓶没有标签的酒,喝了它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甜。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悄然而至,眨眼而逝; 以至后来,我们早已记不得来时的路。
在青葱般的岁月里,我们厉兵秣马,信心百倍,我们怀揣着无数的梦想上路。后来,命运将我们逼入囧途,我们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审视昨日的自己。于是我们怀着忐忑的心,匆匆上路。
我们无法阻止岁月前进的脚步,当理想与现实接轨,我们便时常驻足,欣赏一路的`风景。当我们回过头来,早已不认识曾经的自己,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岁月变迁,时光流逝。
我们一直都渴望着长大,长大是多少人所期许的,长大是多少回不去的伤与痛。
谁的青春不迷茫?当自己在迷茫之中找到路的时候,你才发现:“自己弱得还不足以撑起自己的野心。”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扉页里写满了岁月遗失的美好。愿时光不老,我们不倒!
一本让我百看不厌的书散文
有一部电视剧陪伴我度过童稚时期,使我那时深信这世界上有神仙的灵存,并使我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好奇。那些光怪陆离、栩栩如生的神话世界以及降妖伏魔的打斗场景令我全神贯注,目不暇接,至今还回味无穷。如今再看此书,除了童年时期那些感慨与幻想之外,却有了更高层次的享受,也品位出更多的味道来。现在我只能说:无论是看电视剧还是看书,总是有同样的感觉,就是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而此书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说起《西游记》,可以说得上家喻户晓,雅俗共赏。而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果真名副其实,确是一部巨世之作。书中主要讲述唐僧带着他的.三个徒弟到西天取真经,来造福人间。一路上无数次遭遇妖魔鬼怪的毒害与阻挠,路途不仅遥远且险恶重重,而每一个难关都是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敢挑战的信心、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超强的本能凝聚成一股力量,才能一次又一次艰险地排除万难,最终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
此书文中每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活灵活现,给人以惊险、激动和活泼神奇的视觉满足感,其中,神通广大和拥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是我的最爱看点,他便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自由和正义的化身,我对他敬仰万分。
故事情节总在不经意间带我进入梦幻的神话世界里,满足我对神话故事的欲望与好奇感,每个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看完此书让我受益匪浅,得到了不少的启示。使我懂得做人要有理想和信心以及勇气,要为理想去努力拼搏、付诸行动,遇到困难不要轻意放弃,不要被任何困难所击倒,要有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一切,直到取到“真经”为止;在生活中,要乐观积极面对,要有正义感,敢于与邪恶作斗争;在工作中,要团结互助,勇挑重担,兢兢业业,努力为领导排忧解难,更好地为社会多做贡献!
《西游记》不知是否也给了你,和我一样的启示与共鸣呢?我们知道,一旦战胜了困难和挫折,那胜利离我们还会远吗?那团体的目标还会远吗?
★ 一本有趣的书
★ 一本锁起来的书
★ 一本难忘的书作文
★ 一本特别的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