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国水体污染的综合监测及其治理措施(共含16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嗷嗷”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国水体污染的综合监测及其治理措施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对21世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全局性的.重大意义,从我国的水污染状况、水环境监测系统、污水水体的治理措施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并提出污水处理的展望.
作 者:张奕 李明高 余江 ZHANG Yi LI Ming-gao YU Jiang 作者单位: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2 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28(z2) 分类号:X32 关键词:水污染状况 水质监测系统 污水处理展望煤化工污染及治理措施探讨
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产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制约了煤化工自身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煤化工行业污染物的来源,并提出防治煤化工污染措施建议.
作 者:季惠良 Ji Huiliang 作者单位:上海寰球石油化学工程有限公司,上海,32 刊 名:化工设计 英文刊名: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年,卷(期): 19(6) 分类号:X5 关键词:煤化工 环境污染 气化 废水处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重金属废水排放量增加.有毒重金属对环境的严重威胁正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介绍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危害,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微生物治理重金属污染水体的良好应用前景.作 者:张坤 罗书 Zhang Kun Luo Shu 作者单位:泸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四川,泸州,646000 期 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 年,卷(期):, 20(3) 分类号:X52 关键词:重金属 水体污染 微生物治理农村垃圾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本文在阐述中国农村垃圾污染现状和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农村产业结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环保意识等诸多方面.
作 者:雷| 万红友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刊 名:环境 英文刊名:ENVIRONMENT 年,卷(期): “”(8) 分类号:X7 关键词:农村 垃圾污染 治理措施浅析河流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及指标生物
针对河流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问题做了理论描述,并比较了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的利弊,阐述了生物监测中的.指标生物、常用种类和在环保中的应用、要求和用生物指标监测污染水体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作 者:房英春 刘广纯 田春 何小惠 宋钢 FANG Ying-chun LIU Guang-chun TIAN Chun HE Xiao-hui SONG Gang 作者单位:房英春,刘广纯,何小惠,FANG Ying-chun,LIU Guang-chun,HE Xiao-hui(沈阳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沈阳,110044)田春,TIAN Chun(沈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沈阳,110032)
宋钢,SONG Gang(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沈阳,110044)
刊 名:水土保持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12(2) 分类号:X522 关键词:河流 污染 生物监测 指标生物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
介绍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技术,并就其原理、实例、优缺点和应用等问题做了简要论述.
作 者:杨正亮 冯贵颖 呼世斌 郑雪斌 作者单位:杨正亮,冯贵颖,呼世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郑雪斌(广元市环保局,四川,广元,628017)
刊 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年,卷(期):2005 23(1) 分类号:X70 关键词:水体 重金属污染 治理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及治理技术初探
摘要:介绍了城市景观水体的功能特点;从景观水体的污染物来源,分析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针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污染特点,综述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控制措施、物理治理技术、化学治理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复杂,单一的技术难以达到修复效果,需要采用多种技术联用的综合治理方法,才能达到恢复景观水体的生态平衡.作 者:莫灼均 Mo Zhuojun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系,广东,东莞,523106 期 刊:广东化工 Journal: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 37(7) 分类号:X 关键词:城市景观水体 富营养化 治理技术巢湖水质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摘要:巢湖不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安徽省最大的'湖泊,同时又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淡水湖之一,近年来,其污染及防治问题备受人们关注.作 者:潘洪来 陈绿杰 刘先杰 作者单位:潘洪来,刘先杰(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116)陈绿杰(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期 刊:中国科技纵横 Journal: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18) 分类号:X5 关键词:巢湖 污染现状 治理措施利用水生蔬菜治理水体污染的建议
摘要: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水生植物滤床技术种植水生蔬菜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有效途径,建议让农民成为应用水生蔬菜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主体和受益者,实现治理水体污染的可持续发展.作 者:何建军 陈学玲 关健 周明 王俊 高虹 史德芳 胡中立 周明全 He Jianjun Chen Xueling Guan Jian Zhou Ming Wang Jun Gao Hong Shi Defang Hu Zhongli Zhou Mingquan 作者单位:何建军,He Jianjun(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分中心,武汉,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武汉,430064;国家食用菌研发加工专业分中心,武汉,430064;湖北省莲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430072)陈学玲,关健,周明,王俊,高虹,史德芳,Chen Xueling,Guan Jian,Zhou Ming,Wang Jun,Gao Hong,Shi Defang(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分中心,武汉,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武汉,430064;国家食用菌研发加工专业分中心,武汉,430064)
胡中立,周明全,Hu Zhongli,Zhou Mingquan(湖北省莲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430072;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
期 刊: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Journal: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6) 分类号:X52 关键词:水生蔬菜 治理 水体污染,
水生植物技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应用于水质净化,充分利用自然净化与水生植物系统中各类水生生物间功能上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水质,利用生物间的相克作用修饰水质,利用食物链关系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资源取得水质净化和资源化、景观效果等结合效益。但需要控制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以防过度繁殖,适得其反。
,
在水体内利用藻类为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供作鱼类的饵料。使之成为菌-藻类-浮游生物-鱼的生态系统。在景观水体内宜于放养的品种应以花鲢、白鲢为主,并配以鳙、草、鲤、罗非鱼等。因此,作为景观水体适量养鱼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既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又能很好的发挥水体的垂钓功能。
污染景观水体治理的物理方法有哪些?
景观水体净化的物理方法有机械过滤、疏浚底泥、水位调节、高压放电、超声波等方法,这些方法效果明显,但不易普及,难以大规模实施,过去常用的有疏浚底泥和水位调节两个方法,疏浚底泥是为了抑制泥中氮、磷的释放而污染水体,
定期补水是为了稀释污染物浓度,其主要机理为稀释作用,其并不改变污染物的性质,但可为进一步的净化作用创造条件,如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使水体其它净化过程尤其是生物净化过程能够恢复正常。定期补充水的处理方法对于较小水面的景观水体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经济上可行,也达到预期的效果。
浅谈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作为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困扰着当今世界,威胁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分析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成因,着重分析了我国对土地荒漠化治理的措施.旨在为荒漠化治理提供借鉴.
作 者:谭艳 作者单位:昆明龙慧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混明,650033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2) 分类号: 关键词:荒漠化 成因 治理措施随着农用塑料薄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用薄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农用残膜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阻力.介绍了农用残膜的污染现状以及对农田环境和农作物等带来的危害,提出治理农用残膜污染的措施.
作 者:侯凤岩 HOU Fengyan 作者单位:锦州北山农工商总公司,辽宁,锦州,121019 刊 名:农业科技与装备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年,卷(期):20xx “”(2) 分类号:S223.5 关键词:地膜覆盖 农用薄膜 污染 影响 治理 措施作者:李团结 郑新伟 陈晓军 马天博 张伟 贾乃峰 李萍
摘要:通过分析农用残膜对农田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针对农用残膜污染现状提出治理措施。
关键词:农用残膜;危害;污染现状;治理措施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用残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促进了农民增产与增收。但随着用量不断增大,农民的认识不够,致使农用残膜清理回收不利,土壤残留量逐年增加,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1-4]。因此,整治农用残膜污染刻不容缓。
1农用残膜污染的危害
1.1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土壤肥力
大量残留的农用地膜在土壤中很难被自然分解,影响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活动,给土壤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不利于农业的生态平衡。其表现在:一是破坏土壤的通透性和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上下隔离,形成断层,造成土壤板结,降低了土壤的吸水、保水能力,导致有水下不去、有浆上不来,使土壤的物理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地膜的残留会使土壤胶体吸附能力降低,有些速效性养分易流失。三是残留农膜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使迟效性养分转化率降低,影响施入土壤有机肥养分的分解和释放,降低肥效。
1.2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减产
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使种子不能很好地发芽,即使发芽,根系也因无法穿透地膜而扎不下去,达不到根深蒂固的程度,作物易遭受灾害。如果种子播到残膜下面,发芽后也长不出来,造成缺苗断条,使作物减产。据统计,各类作物减产幅度:玉米为11%~13%,小麦9%~10%,水稻8%~14%,大豆5.5%~9.0%,蔬菜15%~59%。连续覆膜的时间越长,残留量越大,对作物产量影响越大,连续使用以后,耕地将颗粒无收。
1.3危害人体健康
农膜生产过程中添加一些助剂,当农膜废弃在田间或土壤里时,其中的助剂会向土壤和水中渗透、迁移,会污染大气、土质和水域等。特别是某些含铅、镉等重金属有毒添加剂,会先通过土壤富集于蔬菜、粮食及动物体中,人食用后直接影响健康。
1.4破坏环境,有碍观瞻
残膜被丢弃于田头地角,积存于排泄渠道,散落于湖泊水体或乱挂在树枝杆头,成为白色污染的重要标志,既不雅观还可能缠绕犁头和播种机轮盘,影响田间作业。
2农用残膜污染现状
2.1农膜质量较差,回收难度大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与回收问题主要集中在农用地膜上,目前农用地膜主要使用的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一般厚度为0.003 mm或0.004 mm。由于生产者与使用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地膜的生产趋于薄型化,致使农用地膜强度低、易破碎,寿命只有4~5个月,给回收带来困难。
2.2农膜数量逐年递增,污染面扩大
近些年,保护地栽培技术在沈阳市农村广泛推广应用,农用棚膜、地膜使用量迅速增加,且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应用作物由单一的瓜菜品种扩展到玉米、烤烟等作物。沈阳市20xx年地膜用量为2 300 t,棚膜用量为2 500 t。
2.3回收方法落后,制约农膜回收率
沈阳市农膜回收的方式多采用人工捡拾地膜,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耗工、费时的问题,致使农民积极性差。只注意清理大张的残膜,而忽视了小块的;只捡地表的,而不翻挖土里的。有的农户甚至把从田间清理的地膜又随意丢弃到地头,遇到大风后被带回田间,造成二次污染。
2.4废旧菌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沈阳市食用菌产业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废旧菌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路边、河边、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摆放的废弃菌袋,按规格为16.5 cm×33.0 cm、1 000个菌袋重4 kg计算,沈阳市20xx年菌袋用量达1 000 t以上,如果得不到重视和加以回收利用,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3农用残膜污染的治理措施
要防治农用残膜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积极防治残膜污染。主要通过清理和回收利用减少污染,并依靠有利于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
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治理白色污染受益者是农民,治理主体仍然是农民,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意识到残膜对环境、农作物生长乃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把残膜清理回收工作与秋整地结合起来,广泛动员,并组织农民在田头将废膜深埋、焚烧,以避免二次污染。
3.2完善制度,严格执法
把农用残膜清理回收工作纳入政府行为,加强各级领导重视,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管理。县、乡、村各级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农民要同养地制度挂钩,提出明确要求,划定责任区,明确责任人,搞好检查监督。严格按照《辽宁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规定,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清除”的原则,对不清理的农民给予必要的处罚。
3.3提高农膜质量
目前使用的地膜厚度一般为0.003~0.004 mm,致使地膜强度小易破碎,产生的较小碎片不利于人工回收而大量残
留于土壤中,建议使用0.012 mm厚的地膜,这样地膜使用后碎片大,便于田间回收,可减少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同时,生产农用薄膜时,尽可能使用低毒添加剂,以减少重金属污染。
3.4加强新型农膜的科研攻关
沈阳市几年前试验并推广过生物降解膜,但效果不太理想。因为光降解受地理、气候制约,很难达到较准的时空性,且不完全降解。因此,要逐步完善光降解类型,提高技术指标。开发新型农膜代替塑料农膜,利用天然产物和农副产品的秸秆类纤维生产农用薄膜,可部分取代农用塑料,这是一种根治残膜污染的有效途径,发展前景广阔。此外,应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因素,提高残膜回收率。推广残膜回收机械化生产技术,各地自制和引进多种捡膜机械,并进行多项改进和更新,大大提高了沈阳市农用残膜回收率。目前沈阳市残膜回收机械达到220多台。
3.5搞好农膜的再生利用,防止污染转移
根据当地使用农用薄膜的状况和用量大小建立废膜加工企业,将废弃物加工成工业原料,建立菌袋回收加工厂,将菌袋回收利用,填充物发酵制成有机肥料,也可以加工成机制木炭,变废为宝。在起步阶段,政府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残膜的企业发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4参考文献
[1] 孙志洁.棉田残膜污染调查及其危害[J].河南农业科学,20xx(4):61-62.
[2] 张保民,王兰芝,潘同霞,等.残膜污染土壤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9-10.
[3] 袁俊霞.农用残膜的污染与防治[J].农业环境与发展,20xx,20(1):31-32.
[4] 曾祥斌.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xx(16):227,229.
小型人工水景污染治理措施有哪些?
对于这类水面较小、水源稳定且有专人管理的景观水体来说,处理较为简单相对经济的物理和化学方法为治理措施的首选,
1.定期补水。定期补充水的处理方法对于较小水面的景观水体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经济上可行,操作管理也方便。定期补水能起到降低水体由于蒸发渗漏作用而引起的含盐量的增加,以及稀释水体中有害污染物浓度的作用,对于防止水体水质变坏及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能起到延缓作用,
2.循环过滤。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这类处理方式增加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对于广场喷泉类的景观用水比较合适。
3.投加化学药剂。当已经发生富营养化引起水质变臭时,可以采用直接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的方法杀死藻类,然后通过自然沉淀后清除淤泥层的方法达到防止净化水体的目的。杀藻常用的化学药剂有硫酸铜和漂 。投加时要均匀布撒。硫酸铜药效强,每升水投加0.3~0.5mg,在几天之内就能杀死大多数产生气味的藻类植物。硫酸铜对于鱼类也有毒性,因此,在景观兼养鱼的水体中投加硫酸铜杀藻时,应慎重计算布撒量。漂 或氯能灭藻并可以去除致臭物质,但投量要多一些,如0.5~1mg/L。但应当注意,加氯不应过多,否则反而又会增加水的气味。
4.建议。水面较小且有专人管理的景观水体建议以上述三种物化处理方式为主;以长期保持水体的感官性状为主要控制目标;结合清淤、换水的方式保证水体水质,达到既经济易行又节约水源的双重功效。
★ 水体污染研究报告
★ 治理污染建议书
★ 河道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