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名师辅导 考研数学决战100天(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狗勾狗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名师辅导 考研数学决战100天
考研大纲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来了,对于考研数学大纲基本不出大家所料没有任何变换。这说明这几年考研数学继续保持其稳定性。从大纲到大纲都没有变化,反映到试卷上,从09年真题到真题,我们的试卷难度波动也不是太大,所以的试卷难度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由于11年的真题难度相对来说要小一些,所以12年真题难度应该会比11年略有增加,但幅度不会太大,大家不用太担心。我们在剩下的100来天,应该如何复习备考?这里给大家几点复习建议。
一、继续重视基础
大纲要求考查三基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这几年考研试卷来看,简单题和中等难度的题占到70%左右,中等偏上难度占到20%左右,难题最多也就占到10%。也就是说,只要大家掌握好大纲要求的三基本,我们考研数学的分数应该就能到100-110分,这是相当可观的,在这个基础上在拔高一点,那么考到120-130分还是容易达到的。那么如何重视基础呢?教材是大家手里必须要随时备的书,一定要把教材上的定义,定理,性质真正弄明白了。不是简单的背下来,关键是要把来龙去脉搞清楚,如何去应用。
比如连续的定义,我们就需要搞清楚连续定义的几个等价的定义,什么时候这个定义好用,什么时候好用。这样才算真正掌握好了,抽象函数讨论连续通常用前者,具体函数讨论连续通常用后者方便;再比如定理,我们需要搞清楚定理的条件,必须首先把定理条件记清楚了,才能用。
比如极限四则运算法则,看起来简单,很多人容易用错,因为要用极限四则运算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必须要求参与运算的极限都要存在,很多人在看书时就容易忽略这点,上来不管极限存在还是不存在就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这是错误的多发点,也是概念不清的'具体表现;
再比如洛比达法则,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对其条件还是很多人容易忽略,上来只知道上下求导求极限是不够的,必须要求上下求导后的极限要存在或者无穷大,这样原来的极限就存在或者无穷大,如果上下求导的极限不存在也不是无穷大只能说明洛比达法则不适用。其次是定理的证明,需要弄明白;
比如罗尔定理,很多人只是背了一下定理,定理为什么是这样,就不管了。其实还是需要大家多停留想想定理为什么是这样,更有利于大家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所以要看教材一定要仔细,真正把教材上的知识弄明白了,不要走马观花像看小说一样的看教材,这样时间浪费了,也没有什么效果,看教材中再辅助一些题目练习要比直接就去攻一些解题技巧方法,效果要明显的多。如果觉得时间实在是比较紧迫,那么可以在做题中,遇到哪些知识自己还没过关的,把教材拿出来,弄清楚这个知识点。
二、重视真题
真题是我们做的题目里面最有价值的,一定要做而且不仅做一遍,至少要做三遍。大概从10月底11月初,我们就应该开始做真题了。近真题,一定要先按照3个小时的时间来做,做完之后不能简单的对答案,改改错就完了。最好能够拿出一个本来好好的去整理一下,一套真题整理的时间应该也要花3-4个小时。如何整理呢?每个题自己看看都考了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自己是否已掌握,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如果掌握了,就在本上写出所考知识点,用到的方法;如果知识点遗忘了,那赶紧拿出教材把相应的知识点好好研读,把解决他的方法搞清楚,进而再记到本上。把每套题中相关类型的知识点的整理在一起,所用到的方法再进行一个总结。这样有助于我们以后看到一个题目大概就能够看出在考什么知识点,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除了10年真题以外,我们还可以把其它的真题用来作为练习,同样整理到我们的本上,所考知识点,所用到的方法。最后一遍就把自己总结好的真题,每类型的选自己前面做错的或者是不会做的,再用来做一遍。把真题研究透彻了,考研数学的成绩一般来说不会低于110分,所以真题一定要当成宝贝来研究。如果自己觉得精力有限,可以选择参加我们的真题精讲班,由老师来帮助大家总结,自己再好好去消化。
三、多动手动脑而不是动眼。
这点也很关键,很多人喜欢看题而不做题,习惯非常不好。实际上在考场上,基础还可以的同学,丢分最多的不是不会做题,而是会做而做错丢分。主要原因就是平时动手还是不够,总认为到考场上再仔细一点就可以了。平时如果没有去发现自己在动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到考场上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平时一定要多动手练习,多动脑思考。
四、适当做模拟题。
模拟题不用做太多,后期有个3-5套检验一下水平,保持自己的做题状态就可以了。
五、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咬紧牙关,挺过这最后的100来天,胜利就在前方!最后祝愿大家金榜提名!
()名师辅导:30分钟突破考研英语翻译
考研翻译是历年考研中得分较低的题型,也是大部分考生望而生畏的一种题型。在考研冲刺的过程中,如何突破考研翻译呢?
首先,突破心理障碍。
考研翻译看起来很恐怖,句子很长,平均每个句子长达到了近四十个单词。有些考生一看,这么长的句子,肯定很难,肯定读不懂,在心里产生了一种畏惧情绪,首先在心里否定了自己读懂这个句子的可能性。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很难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来进行考研翻译句子的解读,本来可以读懂的句子,由于主观上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没有全力以赴,也会越读越生涩,甚至有些考生会因此放弃,白白浪费了本可以得到的分数。
其实,考研翻译没有想像中的可怕。虽然句子长一点,但是要知道,任何长的句子,它的主干都是短的。要理解这一点,必须明了英语构句的一种思维,即层级结构DD―主句套从句,从句中再套次从句。比如:NOS whose boss is Laoyu who is a famous educator in China is an English-training school。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层级结构,它是一个主句: NOS is an English-training school, 再套了一个从句:whose boss is Laoyu,再在从句中套了一个次从句:who is a famous educator in China。这个句子乍一读好像很复杂,其实只要明白了这种思维DD层级结构,找出主干结构,划清修饰结构,这个句子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一点需要明白的是,考研翻译每年考的句子类型都是固定的。虽然考的句子每个都不同,但是究其根底,把每年考的句子类型总结一下,无非就是这么几种: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倒装,插入,省略,同位,指示代词。
所以考生在翻译冲刺复习的时候,心中一定要有一种“战略上鄙视它,战术上重视它”的心理,不管考研句子怎么长,一切句子都逃不脱我“如来佛的掌心”。不管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以一种以不变应万变,无招胜有招的心态来应对所有考研句子。有了能读懂考研翻译句子的信心,考研翻译句子就读懂了一半!
其次,翻译词汇的解决之道。
考研翻译对词汇的数量要求并不高,但对词汇的质量要求较高。只要词汇量的水平在六级左右,翻译词汇中量的'要求已经满足了。如果在做翻译的练习过程中,一句话还会碰到超过三个以上的生词,那么在冲刺复习过程中还要分配一些时间把缺少的词汇补充上来。但是,如果词汇量达到了六级以上的水平(也就是说在翻译的真题句子中很少碰到生词了),这也并不意味着翻译词汇这一块就解决了。这是因为考研翻译对词汇还有一个“质”的要求DD―即“熟词僻义”。“熟词僻义”即单词很熟悉,但翻译出来的意义却是生僻的。考研翻译中有“熟词僻义”的单词很多,冲刺复习时间紧迫,不可能一一记住,怎么办?
“熟记僻义”的最终解决之道DD―联想法。
英语中词汇词汇义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即不断从具体到抽象逐次引申。
举个例子,set 这个词我们通常背的词义是,“放”(动词词性)如:I set the table for dinner,我在桌上摆好餐具准备开饭。 由“放”的意思引申为“制定”(动词词性):set a rule,制定规则。再引申为“固定的”: set eyes,一动不动的眼睛。再由“固定的”这个涵义引申为“一套”:a set of furniture,一套家具。再引申为数学里的概念“集合” (考研翻译真题第65题)。
这个例子,很能够说明英语词汇的语义逐渐引申的过程。任何词汇的语义一开始都是具体的,跟现实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然后逐渐抽象化,逐渐往其它跟现实生活并不是很密切相关的领域引申。不管一个词汇后来的意思怎么引申,它一定跟它最初的那个具体的意思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
由这一个规律我们可以得出我们解决翻译中“熟词僻义”的方法DD联想法,即根据具体的语境,选一个我们熟知的词的词义的近义词。
比如03年考研翻译真题第61题:Further more, humans have the ability to modify the environment. 这其中modify 我们通常背的意思是“修改”, 但在这个句子中,不能翻译成“修改环境”,必须翻译成一个跟这个语境吻合的“修改”的近义词,即“改造”,“改造环境”是符合这个语境的。
第三,紧抓“定语从句”的翻译。
“定语从句”的考点占了历年真题考点数量的一半左右。所以抓住“定语从句”就抓住了翻译考点中的大部分。它的重要性无可置疑。
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
A. 前置法,即把定语从句翻译到先行词的前面。何时用“前置法”?大多数限定性定语从句都用“前置法”。
B. 后置法,即把定语从句翻译到先行词的后面独立成一个句子。后置法的翻译有两种情况,一是所有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另一种是限定性定语从句中,关系词在从句中做的是主语,且从句内容复杂时。
前置法比较简单,稍微解释一下。凡是定语从句中关系词前没有逗号一般把从句翻译到先行词的前面。如. 应翻译为:在教室中的那个男孩长得很帅。
后置法比较复杂一些。分两类,第一类,关系词前有逗号的一定翻译先行词的后面,独立成一个句子。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如:The boy, who is in the classroom ,is handsome。应该翻译成:这个男孩很帅,这个男孩在教室里。
第二类举个翻译真题例子:(71题):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这里划下划线的定语从句的引导词做的是定语从句的主语,且从句内容比较复杂(定语从句中套了一状语从句),应该用后置法。翻译答案为:届时,将会有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聊天节目并且有装有污染监视器的汽车。如里这些汽车违反污染标准的话,这些污染监视器将会使其停止行驶。
考研数学复习名师指导
20考研数学复习名师指导,我们很多同学更关心的是如果我是来年参加考研数学的这种复习,我应该怎么去做?针对于我们今年真题的特点,考研教育网考研数学辅导名师朱长龙希望广大考生在以后复习当中,能够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知识点的复习。
更加强调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同时这些基础知识复习完了以后,一些简单的应用,你需要注意,特别像我们关于定积分的一些几何应用,从今年的角度来说,我们数二的试卷,体现的非常的明确,在以后的考试当中,可能我们数一的同学,数三的同学,对这部分也会作为重点的内容出现。这是第一件事情,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以及对于知识的应用的角度提出认识。
第二,对于重点和难点,能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
我想针对于我们真题体现出来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以及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需要真正提高这种训练的力度。如果把知识,特别是简单的知识,能够明确,这样在我们真正在考试的过程中,能够比较灵活的去运用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提前备考,夯实基础。
我们同学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数学由于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就需要提早复习,特别是我们参加了一次考研的同学,今天开始了我们以前考研数学的基本的情况以后,就可以针对个人的基础情况进行复习,具体来说,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整个考研的数学复习分成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我们一开始的时候,主要关于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阶段,核心的材料就是我们在本科的时候,来上课的时候,这种本科教材,在大家看的过程中,主要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做一些适当的题目,最后能够做到,当老师强化课程的时候,当老师讲到某些知识的情况下,你能够回忆起这个知识具体说的是什么样的内容,这样的话,能够提高你对知识的认识,这个阶段就可以,一般的情况下,大约在明年的6月30日之前,能够合理地把三科的教材,按照我所说的达到基本要求就OK了。强化阶段是关于知识的运用,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核心的,我想是两个部分。
1.归纳总结知识的运用,特别是在考研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常考的题型。我们出现的试题,仍然有很多的重点难点的问题,是我们老师在课上一定讲到的,甚至有一些题型是我们在平时举例子的时候一些原题,这样的话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去理解老师在课上所讲的。
2.强化阶段做的第二件就是系统的做一些复习,具体来说要选择一本比较好的考研数学的辅导书,按照书的顺序,这种结构,重点地去研究书上所说的常考的题型,典型的方法,同时要做大量的训练,这个训练的目的`是加强对知识的一个认识,特别是在考研的过程中,能够把一些最常见的一些问题,通过合理的这种方法,来给他解决,这样的话,容易提高我们成绩。另外在冲刺阶段,核心的就是需要大家进一步地加深对知识的运用能够,主要需要去做应试层面的套题,包括真题。
我们每一年的真题,对于下一年的复习都是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说我们能够把以前的真题进行系统地研究,我们有的时候,是能够判断这种趋势性的,你比如说今年的很多的试题,都是延续了这样一个特点,像我们数三的题,经济应用的考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另外,关于比如数一常考的概论统计部分,参数部分也是我们在各个课程中反复强调的,如果说基本的方法,你能够通过做这个题,通过听老师的上课,能够合理地理解,这样的话我们在做的时候,一定会取得相对好的成绩。
我想关于考研数学真题的一个解析,以及对我们即将要去准备2014考研数学的同学来说,主要就是这些东西。希望大家在真题的指导下,以及自己的努力,能够把考研数学一些基本的东西,掌握清楚,最后取得好的成绩!
最后,代表考研教育网考研辅导团队祝2013考生金榜题名,2014考生备考顺利,谢谢大家!
2013考研数学辅导 勤奋之道
整个考研科目里面,数学可以说是这四门里最难的一科,数学它考的不只是你会不会这个知识点,更多的是你对这个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换句话说,数学考的不只是广度,更主要考的是深度。所以有志于考研而又避不开数学的童鞋们,一定要在数学这块狠下功夫,数学成绩,直接决定你总分能不能够线,数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所以投入最大块的时间给数学也是应该的。
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到上午这个时段头脑最清醒,这个时间用来思考逻辑性很强的'问题效果最好。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是相当重要的,切记一定要熟练,考研数学考的不只是题你会不会做,而是考的你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的准确的解答出来。
也许部分同学会问:我的数学基础很差,但又不得不考,咋办。建议数学基础确实很不好的,那就报一个补课班,而且最好报一个小班面授授课的,学时多的,高数不要低于50学时,线代不要低于20学时,概率不要低于25学时。至于报什么学校,咨询下自己的学长学姐他们那些过来人比较合适。数学最好不要报那种大礼堂的班,视频班也不理想,效果特别不好,尤其是大礼堂的,因为报班是因为自己数学基础太薄弱,数学这科目要想真能学到点东西,复习有点效率必须得经常和老师交流当面请教才行。
第一阶段3-6月,主要是夯实基础,这期间只看教材,配合补习班,或者视频教程,一定要把教材吃透,不要留下知识盲点,复习数学,会有一些很难的知识点,一定要在这一阶段复习基础的时候,都搞清楚。教材的课后题最好全做,没时间全做的话,均衡的从每个大题抽出一半来做。教材选择一般用同济大学的高数和现代,浙江大学的概率等比较好。
第二阶段7-10月,此阶段应该将自己的复习指导书全部看一遍,将上面的题型和解题思路都熟悉一下,并少量的做一些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此外还要将历年真题也要看一看,看看主要出题方向,还有那些真题的解答方法,不同的参考书可能解题方法也不一样,做一下对比,形成自己的心得。
第三阶段11-12月,这时外面天气很冷了,但还是要早起复习,心里压力也极其的大,一定要顶住,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放弃。这个月,主要就来做真题,真题建议做一天,再总结一天,好像高考前夕也是做一套模拟试卷,在分析一天,这样不会很累。一定要掐时间做,这样效果才好,让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最后就是满怀信心上考场了,要相信自己,不就是个数学吗,花了那么多精力,再难也难不倒你,就是出的偏了,那也是大家一起遭罪,付出和回报成正比的,所以,相信自己吧。
。名师辅导: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二)
第二讲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冲刺要点归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它研究人的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本讲的未考点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及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两点,与思想道德修养密切联系的部分是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
一、认识对实践的巨大的能动作用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当然,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和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联系主要表现在主张可知论的哲学家包括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费尔巴哈和黑格尔。
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就是这个道理。现代科学哲学中所谓“观察渗透理论”的命题,也指明人总是以自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进行观察的。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D样的。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四、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1、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原理
认识发展过程包括;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在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中,认识经过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由认识到实践,就是用理论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一次意义更重大的飞跃。只有实现了第二次飞跃,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并使理性认识得到检验和发展。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是认识运动的规律。
2、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理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和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受到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因而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是没有终结的,反映这个过程的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永无止境的,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无限发展过程。
认识的辩证运动,决定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认识如果脱离了实践发展的一定具体历史阶段,就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五、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地、无意义的。
六、从认识到实践(未考点)
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1)实现第二次飞跃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第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第四,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七、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未考点)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八、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含思修第三章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它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属性,人的价值是指作为价值创造者的人自身的存在、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类社会、人类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它从根本上说是人与社会的问题,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索取的关系问题。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往往有着不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社会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主导方面,个人价值从属于社会价值。
3、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 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2)人生价值的标准及评价方法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第四,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在坚持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其人生实践的最终结果,又要全面考察其具体的人生实践历程。
(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首先,实现人生价值,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第三,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第四,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它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山之路。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重点真题以及主观题
1.(D,1995年文第5题)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时间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春秋时的鲁国,有姓施和姓孟的两家人,他们都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兵法。他们都想以自己的学问和才能求得一个官职,挣得一份俸禄。
于是施家爱好学问的儿子到了齐国,用仁义道德这一套治理国家的道理,来劝说齐国的国君。国君听了很是高兴,就接受了他的意见,并用他做了公子们的老师;那个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把他那一套用兵打仗,使国家强
名师辅导考研英语:最后70天如何突破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考研在即,复习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为了帮助大家在最后的阶段有效安排考研英语的复习,邀请了考研著名专家张洪兵教授和朱泰祺教授,他们就考研阶段如何复习和大家做交流。
今天的安排是这样的,从下午四点到五点半先由朱泰祺老师做英语讲座,从五点半到六点半由张洪兵和朱泰祺两位老师回答现场同学、网友的提问,届时欢迎同学们进行现场提问,现场提问之前可以写一个小纸条,工作人员会将你们的纸条传过来。
现在请朱老师开始今天的讲座。
朱泰祺:大家好,首先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光临。现在这个时候,11月、12月两个月,基本上决定明年考试的成败了,到12月底的时候如果还不行,那就明年继续革命。这一个阶段,我的经验就是讲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总结归纳、理清思路;第二,抓住重点,带动全面;第三,串讲冲刺、查缺补漏;第四,调整心态,统筹安排;最后,树立信心,沉着应战。
我简单的说一下,说完了之后大家提问题,因为我说的是我想的,我想的是不是都是大家要问的,未必一致。我现在正在上辅导班,跟同学生活在一起,所以一般来说,我讲的问题不会不着边际,来自于群众之中,又把问题回答给广大的考生。
第一个问题是总结归纳,理清思路。早一点是去年,晚一点是今年上半年,甚至是秋季开始复习。现在大家的头脑里想了,考研是1月14日,这个目标、目的地,我现在离考研这个目标有多远,我现在走在哪儿?要给自己定位了,如果不给自己定位,将来要出麻烦了。很多的同学到了1月14日前的时候,明天要考试了,今天还不知道我自己的状态是否适合考试,心中无数,一上战场,一碰到难题整个的心理防线就崩溃了。这样的话,他本来很好的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所以在现在这个时候要给自己很好地进行定位。
怎么样总结归纳、怎么样清理思路?我看主要的有这么几点:第一,你上过什么考研班没有?如果你上过某一个老师的考研班,那么你把教材拿出来,各个项目看看,每一个项目的命题,比如完形填空题命题思路清楚了,考什么?第二,应试对策是否清楚;第三,临场考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是否清楚?如果这三个都不清楚,那就说明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阅读是否清楚,阅读考试的各种题材主要考什么?四篇文章,往往是经济,政治不考。你看了很多的政治,但政治不考。
前几年看香港回归,这种题材根本不考。科普、计算机、电脑、通讯、环保、美国的风俗习惯、美国人对某些问题是怎么看的?比如现在的美国人对抱负有什么看法?有抱负,说点不好听的叫野心,说的好听的叫雄心壮志。美国人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的?美国人对学校里面进行的教育始终是添置还是重视理性职能的培养,这个问题你怎么看?美国人对死亡是怎么看的?美国人对安乐死是怎么看的?这些东西在网上和报纸上经常出现,我们的四篇文章都是从美国当前的报纸、杂志上选来的。英国的话主要是从英国的《经济学人》这个杂志上得到的;美国的是从《美国世界新闻报道》上选来的,还有《新闻周刊》等等,从这些地方选来的材料,多半是实文,语言比较通俗,有很强的'时代气息,有一些词到字典里找不到,找美国的字典也找不到美国人很多的企业,很多高科技的企业到中国来开,为什么要在中国开?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他让中国人干活,干完了又返销到美国去,某些工作外包给中国人。美国人过的生活不是非常奢侈、豪华,但是过得自由自在,也不付出巨大的精力;像中国人是过的很奢华,连玩儿的时间都没有,就觉得毫无意义了。这是因为价值观不同,这种生活就是过的自由自在,工资不要太高,有吃有穿就够了,我也没有雄心壮志。
看国外的一些报刊、杂志,看了以后自己要体会,我看了以后体会不出来,我也没有时间体会。那你看《英语世界》,看看这方面,就会知道基本上这些东西和我们里面的相当一部分和我们考研文章的题材是一致的。我们花五块钱到邮局买一本书,看它两三个月,比什么文章都好。什么文章进入到教材里面,起码三年以后,已经过时了。有的同学说我看《新概念》好不好?好啊。但是《新概念》这样的文章我们不考,《新概念》里的语法、词汇都是比较老的了,已经是以前的了,语言很规范,规范到现在人家都不这么讲话了。
美国人讲话比较随便,语言也比较新,所以今年阅读理解就考了一篇,第四篇是美国的正式英语、规范英语的衰退。而美国的英语口语倒是很普及,反应的就是这个,这些体裁是我们考研的题材。考研的文章是400-450字,考研的文章是五段,今年考的四篇文章都是五段,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这篇文章加上五道题多长时间做完?应该是15分钟。正确的应该达到五分之三,偶尔是五分之四,偶尔的偶尔是五分之二。如果做下来,老是五分之一的,那么要好好的思考了,我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你对要求也清楚,你用这个要求衡量你现在的水平,就觉得差得很远,你给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定了位了。如果说400字左右的文章,看下来差不多,正确的五分之三,运气好一点的五分之四,说明你的问题不大了,你可以再做一两个月模拟考题,问题就不大了。
考研政治名师 考前30天冲刺辅导
离正式考研的时间还有30天的时间,在今后30天的复习时间内,应该如何科学有效的复习考研政治,名师支招,在总结归纳的复习过程中,应学习抓好这样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突击的掌握形势与政策的内容,按照考研政治大纲的规定,形势与政策是一门重要的课堂,它考试时间的范围是整个全年的形势与政策的一些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以及我们当前的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和政策,在现阶段把时政问题抓好是一项当务之急。
第二件事情,就是对曾经做过的模拟试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同学们在总结作题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对曾经作错题的总结上,要把自己曾经作错的题和教材中的相关考点进行对照,搞清楚为什么作错,错在哪里,下一次再碰到类似题目的时候,能不能避免犯这样的错误,这是我们作题的关键,关键是要纠错。(来源:考研教育网)
第三个事情,就是对曾经阅读过的教材进行总结和归纳,同学们在最后阶段总结教材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放在记住考点,记住考点与考点之间的关系上,哪些考点需要记住,当然容易考分析题的考点,我们需要在现阶段花一定的时间好好的把它记一下。
对于容易考选择题的考点,同学们在阅读教材的时候,主要是理解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容易考分析题的考点,如果你记不住,你在考试的时候你是写不出来的,在最后这十几天的复习中,同学们要把复习政治的主要经历放在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去记一记容易考分析题的考点上,我想在今后的这个十几天的复习时间内,同学们能够把这样三件事情能够做好,考研政治就能够获取很高的分数。(来源:考研教育网)
复习的重点内容容易考分析题的.问题
第一门课程是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的分析题主要考的是哲学原理,哲学是世界观是方法论,所以我在辅导班级中给学生强调,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具体会围绕什么样的问题来出题,它具有不可预测性。它到底是考古代的问题还是现代的问题,是我们中国的问题还是国际上的问题,它都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我们对于原理最后阶段的复习,要把重心放在去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观点上。
那么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说,哪些观点是最重要的,我想主要有这么七个观点,同学们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要突出的掌握好。 (来源:考研教育网)
考研英语名师辅导之完形填空点评
2011 年考研英语完型填空部分的难度与近几年相比难度变化不大,相对较为简单。文意理解的考 察提高。这篇文章来自于 2009 年 3 月 25 日的《科学美国人》。着重探讨了笑声的作用与情感和肌肉反 应的相互关系。从广义的题材上,与 08、09、10 等年份上属于一种类型的文章,都是提出一种理论, 往往这些理论还与公众认知存在差距,然后对其进行阐述。就词汇而言,本文无太多高级词汇,难度 适中。虽仍然有同学对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很头疼,但本次主要还是在更高层级,即上下句逻辑、整 个段落和整个意群的倾向性上考察逻辑关系。这更加坚定了今后我们对完形填空的认识:完形填空将 延续不再只注重对词义辨析的考察,而更加向阅读靠拢,测试考生对于文章整体行文和逻辑的把握。 同学们在备考中一定要注意训练阅读的全局观。
总的来说,今年的完形填空有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总分结构 根据英美人士的演绎性思维逻辑,在阐述一件事物上,往往是先总述,后分述。我们在做这类文
章时,思维必定要跟着这样的路线前进。比如今年的第 1、7、14 题均为总分/分总结构题。
第 7 题 instead of straining muscles to build them, as exercise does, laughter apparently accomplishes the __7__。
7. [A] opposite [B]impossible [C]average [D] expected
如果单就这句和上文来看,instead of 作为本题的线索,提示后面应该与之相反似乎太过隐晦。但 如果本着总述句出题看分句的原则,我们很容易在后面找到 decrease 这个词,在笑声起到的作用上与 之前出现的 strain 呼应,马上可以知道这是一种相反的作用。从而确定第 7 题选 opposite。而总述句 既然确定,依据分述句是由总述句展开的观点,第 8 题也迎刃而解,选择与 strain 反义,与 decrease 感情色彩相同的 relax。
2、注重行文逻辑关系 逻辑题的加重一直是考研完形改革趋势,这也是我们课堂上格外强调并花大量时间研究的问题。因
为从逻辑的高度上更容易考察到学生对于文意的理解和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今年有接近一半的题或 多或少可以划到逻辑题的范围。但未如前几年单纯考察句子之间或者上半句和下半句之间的简单逻辑 关系,而是大量将逻辑点掺入句子内部,使得难度增加。比如第 19 题,如果不确定空格之后所述为实 验结论,则不易选出 suggesting。如果给它们进行大概的分类,可以分为纯逻辑题(1、6、11、13、
15、19、20)和引申逻辑题(7、15、17)。
如第 1 题中 But __1___some claims to the contrary・・・。
1[A] among [B] except [C]despite [D] like
单就 But 和 contrary 直接决定了后面的词应该是个表示对立关系的词,despite 当仁不让。
再如第 13 题,不光光是基于文意的理解考察因果关系,并且出现了我们常讲的红花选项 because。看 来这个记录依旧延续。
3、感情色彩题与反义选项的设置 今年的`完形填空在这一点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感情色彩题强调作者的倾向性,比如是赞成还是反
对,促进还是抑制,一般来说是两正两反。只要是站在了正确的范畴,则本题的正确率就可达 50%。反 义选项往往是出题者为了迷惑考生而设置的选项,意思不重合但两者的可以组成事物的全集,往往答 案就在它们中间,多数是二选一。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一题点,则很容易通过我们课堂上的原则通过分 析作者导向而提高自己的正确率。今年的感情色彩题有 3、8、17;反义选项题有 10、14、20
① 如第 17 题,・・・to __hold___ a pen either with their teeth-thereby creating an artificial smile - or with their lips, which would produce a(n) __17___ expression
17.[A]disappointed [B]excited [C]joyful [D]indifferent 一看选项,马上就可以分为两个阵营,AD 和 BC。首先确定感情色彩。因为实验的第一组是用牙齿夹住 一根钢笔使得自己保持微笑,属于正面意思,后面的一个 or 暗示后面的内容与前面相反,应为反面内 容。这也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讲到三大关联结构之相反式。显然 AD 属于此类感情色彩。又 D 选项的 indifferent 属于意思模糊的选项,不论是在完形填空还是阅读理解上都由于其太“冷漠”而不选。故 本题选 A
② 又如第 10 题选项 [A]physical [B]mental [C]subconscious [D]internal,AB 两项覆 盖了人对外部客观事物的两类反应,生理和心理。而正是这两类,也基本涵盖了所有范畴,所以两者 必选其一。
③ 再如 14 题的[B]follows 和[C]precedes;20 题的[C]Similarly 和[D]Conversely 都是同第 10 题一 样的道理,两者相反选其一
4、固定搭配与中文代入 固定搭配时常被考生称作“会就得分,不会就瞎蒙”的考察点。今年考察不算多,也不难。在 12
和 15 题考到了固定搭配,分别是 root in 和 flow from,根据文意理解应该不难做出。这次有一题值
得一提,就是第 16 题中表示用牙齿咬着钢笔的动作,到底是中文里更形象的 bite 还是更符合英文习惯的 hold。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出题点所在,即用中文的固定思维设计迷惑选项。这同 2000 年完形填空 中“施肥”的表述如出一辙,应为 feed the soil 而不是 mix the soil。这告诉我们在做英美人士所 写的文章时,一定要按他们的思维走,切忌中文思想的引入。
备考建议:
本文是摘自 2009 年 3 月 25 日《科学美国人》,标题为“How Humor Makes You Friendlier, Sexier”。 同样地,2010 年考研英语完型填空的文章来源于 2009 年 6 月 6 日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杂 志,原文的标题为“Questioning the Hawthorne Effect”。2009 年的完型填空文章是一篇关于动物智 能方面的科普文章,选自于 2008 年 5 月 7 日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题为“The Cost
of Smarts”。实际上,考研英语的很多文章,无论是完型填空还是阅读理解的文章,都直接来源于外 刊,包括《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今日美国》(UAS Today)等。建议同学们在考研的道路上早做准备,闲暇时间多读英文 报刊杂志,了解英美人士思维习惯。尤其在完形填空越来越偏向于阅读的趋势下就显得格外有用。同 时,这无论对完形填空、阅读还是写作都很有助益。
。★ 数学名师工作计划
★ 数学辅导总结
★ 考研数学证明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