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功的企业并购案例(共含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kjhgfds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惠而浦收购意黛喜:尝试收购相同文化背景的国际企业。相比收购合肥三洋此次收购意黛喜惠而浦则是把眼光放到了全球市场并借意黛喜重返欧洲市场,同时也意味着其完成了在全球三大主要市场(美国、中国以及欧洲国家)的布局。
意黛喜此前的控股方Fineldo SpA首席执行官Gian Oddone Merli说:“过去数月的讨论证明,惠而浦是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惠而浦与意黛喜有着相似的文化,都一贯重视产品的质量,并都有能力保持长期的增长”。
惠而浦收购合肥三洋:自身发展强大是不二法门
惠而浦以34亿人民币收购合肥三洋,对于惠而浦来说其目的在于借在中国市场有品牌和渠道优势的合肥三洋来重振中国市场弥补惠而浦在国内市场知名度小、销量少的现状。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相比飘摇动荡中的三洋品牌,惠而浦则是一个“良伴”。或许中国消费者对于惠而浦的产品稍有陌生,但这个美国“大兵”在全球家电市场则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惠而浦公司创立于19,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奔腾港,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据显示,惠而浦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从去年同期9200万美元大幅升至2.52亿美元。
伊莱克斯收购GE家电业务:尝试并购战略契合度高的企业
目前全球第二大家电制造商伊莱克斯也基于扩大自身规模收购美国GE家电业务意在强化其弱势的北美市场为进军北美市场打好基础此外进军北美市场也预示着伊莱克斯还将挑战竞争对手惠而浦的全球霸主地位。
对于此次交易,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JeffImmelt在一份声明中指出,GE的战略,是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公司,此次的资产交易,符合GE这一战略。伊莱克斯CEO表示:“这一交易对伊莱克斯是历史性事件,战略契合度和行业逻辑性都具有吸引力。”
联想并购IBM PC,时间:12月8日,并购模式:“蛇吞象”跨国并购。联想以12.5亿美元并购IBM PC业务,其中包括向IBM支付6.5亿美元现金和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18.5%股份),同时承担IBM PC部门5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联想5年内无偿使用IBM品牌。
联想当时年营业额30亿美元,且试图自己走出去,但无起色。而IBM PC业务销售额达到120亿美元,但亏损巨大,只好选择剥离PC业务。
并购难点:1.面临美国监管当局以安全为名对并购进行审查,以及竞争对手对IBM PC老客户的游说;2.并购后,供应链如何重构。最新挑战:如何整合文化背景悬殊的企业团队和市场。
典型经验:1.改变行业竞争格局,跃升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公司;2.把总部移至美国,选用老外做CEO,实施本土化战略,很好地把握了经营风险; 3.先采取被并购品牌,再逐渐过渡到自有品牌发展。
为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佳联和开封收割机厂(下称“佳联”)共同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美国约翰迪尔的1000系列联合收割机技术。技术引进协议1981年签订。
1994年,由于佳联有技术引进的积累,大型联合收割机在中国占据垄断地位,约翰迪尔选定佳联作为合资伙伴,并且提出:只与佳联的优质资产合资,由约翰迪尔控股。可以先由中方控股,最终由约翰迪尔控股,并威胁道:“我可以选择与开封、四平等地的企业合资,若中方控股,我就不提供更先进的技术,而且佳木斯投资环境不具优势。”
5月,双方签了合资合同。209月,佳联成了美国约翰迪尔在中国的独资公司。至此,约翰迪尔佳联取代了老佳联在中国农机行业的垄断地位,实现了它在中国的产业布局。(案例资料来源:《工人日报》赵何娟整理)
大连第二电机厂(下称“二电机”)曾排名第二,12月,与英国伯顿电机集团签订合资协议,成立大连伯顿电机有限公司。合资后的情况和大电机如出一辙,不到3年,外方的8000万股本金还没到齐,就完成了独资步伐。
锦西化机始建于1939年,是中国化工机械制造工业的摇篮。透平机械是其主导产品之一,在该领域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核心技术。
锦西化机与西门子合资的主导者是葫芦岛市政府,起因于“国企改制”。西门子最初提出参与锦西化机改制,进行整体合作,之后却说:不整体合作,而要全资收购透平分厂。而此时锦西化机即使不同意也已挨不到谈判桌旁,即便参加谈判也没有多少发言权。
4月签订了合资合同,合资公司随后就挂牌,合资公司股权比例70∶30,西门子控股。这意味着西门子彻底消除了中国本土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多年来,卡特彼勒在华合资有两个原则:第一,必须控股;第二,必须掌握销售权。他们往往不允许控股企业有独立的技术能力与产品。
在中国,由于外国公司在华装载机和压路机领域完全没有优势,卡特彼勒此前与中国大企业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的几次合作都不愉快,于是开始选择二流企业,即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山工机械”),此并购案是卡特彼勒在华并购战略的第一个实质性战果。卡特彼勒最终用不到200万元人民币收购山工机械40%的股份,将其纳入自己的中国体系。
卡特彼勒也开始调整在华并购战略,正在与厦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工程机械集团等行业内重要企业建立紧密联系,等待时机。其正利用中国国企“产权改革”,以及中国机械工业在跨国公司竞争压力下陷入困境的机会,有条不紊地蚕食由国企组成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核心企业。
原大连电机厂(下称“大电机”)成立于1946年,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电机生产企业,1997年4月,和新加坡威斯特签了合资协议,成立威斯特(大连)电机有限公司。合资后,外方通过垄断购销渠道做亏损的惯用手法,很快掏空了合资企业。并且仅用3年就完成了“合资、做亏、独资”三部曲,使曾经的金牌电机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声匿迹。
★ 企业并购意向书
★ 企业并购论文
★ 企业并购开题报告
★ 互联网成功案例
★ 成功投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