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竹枝词·巴东船舫上巴西古诗翻译赏析(共含4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聪明太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竹枝词·巴东船舫上巴西古诗翻译赏析
《竹枝词·巴东船舫上巴西》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前言】
《竹枝词四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三首描绘诗人于江楼上所见的“竹枝”歌乡之雨景。
【注释】
⑻巴东、巴西:均为郡名,前者在今四川奉节一带,后者在今四川阆中一带。船舫(fǎng):泛指船。
⑼雨脚:随云飘行、长垂及地的雨丝。
⑽蓼: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或水中。簇簇(cù):丛列成行貌。
⑾蓠:水中生长的一种藻类植物。
【翻译】
坐着小船,从巴东到巴西去。一路上,江风吹动波浪,大雨下个不停。那江边的水蓼草开着白里带红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紧紧挤在一起;被雨打湿的`江蓠草叶,更显得幽绿幽绿的。
【鉴赏】
第三首集中重墨描绘诗人于江楼上所见的“竹枝”歌乡之雨景。前两句描绘舟行风雨中。三、四两句由第二句生出,绘水边景致。“冷花”、“湿叶”,雨气逼人;“红簇簇”、“碧凄凄”,描绘歌乡雨景,乡土色彩浓郁而体物入微。
《题舫子》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舫子
【宋】王安石
爱此江边好, 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 坐占白鸥沙。
【注释】
①题舫子:大约吟后就写在小船上了,所以题目叫《题舫子》。
②黄犊:小黄牛。
①舫:小船。大约这首诗题在游船上,故题目为《题舫子》。至:到。前两句说,我非常喜欢江边的风景,在江岸边玩到太阳西斜了,还舍不得离去。
②眠:本指睡觉,这里是说躺在草地上,
③草:草地。
④黄犊:小黄牛,这里泛拂黄牛。
⑤坐占:强占。
⑥沙:沙滩,欣赏天上的白云,静听河中的流水。
【参考译文】
喜欢这江边的好景色,到太阳落了仍留连忘返。在黄牛吃过的草上睡觉,到白鸥沙滩上坐坐。
【浅析】
这首诗,字句少,容量大,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可谓是“简而妙”。一二两句“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诗意浅显,出语平常,也只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诗人的所爱。然而,工夫全在三四两句:”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用二个对偶句子,精炼地写出了丰富的内容,构成了诗的意境。河岸上绿草遍野,牛群有的闲卧,有的啮草。诗人占得一块草地,正在欣赏这眼前的美景。水边的沙滩上聚集着一群“白鸥”,因诗人强占了它们的沙滩,只在远远地窥伺,不敢前来。一“分”一“占”,用得何等准确生动!“黄犊”对“白鸥”,色彩多么鲜明!“草”对“沙”,都作实字用,更显得短有力。可谓字句之内,有用笔的`艰辛,字句之外,有诗意的情趣。
【赏析】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诗显示了中国古代抒情小诗的特色:形象和简炼。它的内容非常简单,诗人记述他在江岸边玩了大半天,草地上睡睡,沙滩边坐坐,如此而已。通共用了二十个字。前面的两句:“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只说明地点和时间。意义很明显,语句也平常,写出来也并不难,而且光有这样的句子并不能成为一首诗。好就好在后面的两句:“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这两个对偶句子,十分精炼地描绘了鲜明的形象,构成了幽闲洒脱的意境。
我们可以想象,诗的意境是这样的:
河岸上绿草如茵。闲散的牛群,有的在啮草,有的在闲卧。这草地一贯由牛群主宰着,这草归牛群所有。今天诗人来了,躺在草地上,仰看天上的白云,静听河中的流水。他在这草地的一角,牛群仍在他的周围,彼此坦然相处。诗人的这一小片草地,是从牛群那儿分出来的。黄犊就是小黄牛,这儿泛指黄牛。所以说“眠分黄犊草”。
水边的沙滩上,在往常没有人来的时候,就聚集着白鸥。有人坐在上面,白鸥不敢来了,只是远远地在窥伺着。沙滩本为白鸥所有,现在诗人坐在这里,不是强占了属于白鸥的沙滩吗?这就叫“坐占白鸥沙”。
“分”字、“占”字这两个动词,经过艰辛的锤炼,非常准确而主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活动,也从这两个字上面看出诗人和牛群与鸥鸟的关系。诗人把黄犊和白鸥写入句中,不仅利用鲜明的颜色造成精致的对偶,使诗句美丽,而且可以使人们根据这诗的诗意,根据自己的想象,在眼前再现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图画。至于语句,如黄犊、白鸥之后,删去连词,紧紧地缀上名词“草”和“沙”,都是实字,使人觉得简短有力。于是字句之内,就看出了用笔的工夫,字句之外,显示了诗意的情趣。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原文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马车驱赶著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著.
洛阳城里是多麼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著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赏析:
这首诗与《古诗》中的另一首《驱车上东门》(见后)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色、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向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像出远门的旅人那样,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列子》释“远行客”:
“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古诗》中如“人生寄一世”,“人生忽如寄”等,都是不久即“归”(死)的意思。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斗酒”虽“薄”(兼指量少、味淡),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索”,求访。“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会有什么感想呢?结尾两句,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那些权贵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贱之可乐”(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豪门权贵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从全诗章法看,分指双方较合理,但又绝非忧乐对照。“极宴”句承写“洛中”各句而来,自然应指豪权贵。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娱乐”、又因自寻 “娱乐”而“游戏”洛中的,结句自然应与“娱乐”拍合。当然,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戚戚”,但口上说的毕竟是“娱乐”,是“游戏”。从“斗酒”、“驽马”诸句看,特别是从写“洛中‘所见诸句看,这首诗的主人公,其行乐有很大的勉强性,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销忧。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
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然而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直到“两宫”,都一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全无忧国忧民之意。自己无权无势,又能有什么作为,还是“斗酒娱乐”,“游戏”人间吧!“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用现代汉语说,便是:有什么迫使我戚戚不乐呢(改成肯定语气,即“没有什么使我戚戚不乐”)?全诗内涵,本来相当深广;用这样一个反诘句作结,更其馀味无穷。相关文章阅读:
lǐ jǐng
李璟
shǒu juàn zhēn zhū shàng yù gōu ,yī qián chūn hèn suǒ zhòng lóu 。fēng lǐ luò huā shuí shì zhǔ ?sī yōu yōu 。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qīng niǎo bú chuán yún wài xìn ,dīng xiāng kōng jié yǔ zhōng chóu 。huí shǒu lǜ bō sān chǔ mù ,jiē tiān liú 。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2 古诗翻译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3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
★ 《竹枝词》古诗
★ 古诗赏析
★ 赏析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