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房彦谦传》原文赏析及译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Justifiable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隋书房彦谦传》原文赏析及译文(共含8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ustifiabl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隋书房彦谦传》原文赏析及译文

篇1:《隋书房彦谦传》原文赏析及译文

《隋书房彦谦传》原文赏析及译文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宗党所异。十五,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适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①,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开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衡得书叹息,而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有识嘉之。灹亦不敢为恨。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选自《隋书·房彦谦传》,有删节)

【注】①禁网疏阔:指官场纪律松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 擢:提拔B.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 罹:死难

C.家有旧业,资产素殷 素:向来D.顾谓其子玄龄曰 顾:回头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诵数万言,□宗党所异

②留连数日,屑涕□别

③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

A.①而 ②以 ③因 B. ①为②而 ③以

C.①为 ②乃 ③而 D. ①因②而 ③乃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B.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C.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D.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

B.房彦谦与黄门侍郎张衡也很友好,当他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对朝政匡正挽救时,就写信劝告他,但张衡却不敢上奏皇帝。

C.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揭发那些自认为正直的人,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

D.房彦谦担任官职期间,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日常生活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虽常常招致贫乏,但他始终怡然自得。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3分)

②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4分)

(2)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房彦谦“直道守常”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B项“罹”:遭遇或遭受。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在每个选项中仅提供三个虚词来选择填空,因此读懂文章就显得尤为重要。①“为……所”表被动结构,排除AD②中讲(薛道衡)逗留了几天后,挥泪作别。“而”字是连词,表修饰,说明“别”的情状;③说彦谦准备在蒙山下建房居住,来求得自己的心愿,“以”字是连词,表目的。符合语境。排除C。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要点包括找特殊虚词位置,辨别特殊句式,结合修辞,并适当利用语感来划分句读。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原文“讦以为直”,“以为”即“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之意,翻译为“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

9.

(1)【答案】

①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采分点:事,侍奉;逾,超过。

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②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它。(采分点:有……者,定语后置;尺牍,书信;宝,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宝贝一样。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答案】

①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等到房彦谦任职,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②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房彦谦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了一封信劝告他)

③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概括时则要寻找答题区域,对事件进行梳理,再根据题目要求回答。(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D。答对其中1点得2分,答对其中2点得3分。

【参考译文】

房彦谦,字孝冲,本来是清河人。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七岁时,已经诵读数万字的文章,亲戚朋友认为他很奇特。十五岁时,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后来为继母守丧,他不进饮食有五天。侍奉伯父乐陵太守房豹,竭心尽力,每当有时令珍果,自己从不先吃。遇到亲戚的丧期,必定以粗米、草菜为食,尽到礼节,宗族中的人都以他为榜样。后来从师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于是广泛涉猎五经。懂作文章,擅长草书和隶书,能言善辩,风采气概超出常人。十八岁时,恰好广宁王孝珩做齐州刺史,征召房彦谦任主簿。当时官场纪律松弛,州郡的官员尤其放纵松懈。等到房彦谦任职,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州郡官员规规矩矩,没有谁不敬畏他。

开皇七年,提拔任命他做承奉郎,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因为任职期满,改任长葛县令。仁寿年间,皇上叫持节使者巡察各州县,考察州县长官胜任与否,考察结果认为房彦谦是全国最好的,越级提拔为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是一代文豪,地位显赫名望清高,跟他交结的人,都是全国有名之人。他很看重房彦谦的为人,并且对他很友好且怀敬意。炀帝继位,薛道衡改任番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房彦谦的官署所在地,逗留了几天后,挥泪作别。黄门侍郎张衡,也与房彦谦很友好。当时皇帝营建东都,极尽奢侈华丽,天下百姓感到非常失望。又加上汉王叛乱,遭遇不幸的人很多,房彦谦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了一封信劝告他。张衡收到信后感慨叹息,但是不敢上奏让皇上知道。

房彦谦知道朝廷法纪不能整治,于是辞官隐居,准备在蒙山下建房居住,来求得自己的心愿。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有识之士称赞他(的做法)。刘灹也不敢对他怀恨。后来隋朝政事渐渐混乱,朝纲败坏,官员没有不改变节操的。房彦谦坚持正道,遵守常法,坚定不移,洁身自立,深被当权的人所忌恨。外放为泾阳县令。不久,死于任上,当时年龄六十九岁。

房彦谦家中留有祖传产业,资产向来殷富,再加上前前后后担任官职,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日常开销,务必保持朴素勤俭作风。房彦谦自小到大,一言一行,从没有涉及到私利,虽然常常招致贫乏,但也怡然自得。曾经在悠闲当中独自微笑,回头对他的儿子房玄龄说:“人家都因官俸而富,只有我因做官而贫穷。留给子孙后代的财产,就只有‘清白’二字了。”他所写的文章,气度博大,闲静文雅,很有古人的情致。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

篇2:《隋书房彦谦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隋书房彦谦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宗党所异。十五,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适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①,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开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衡得书叹息,而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有识嘉之。灹亦不敢为恨。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选自《隋书·房彦谦传》,有删节)

【注】①禁网疏阔:指官场纪律松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

擢:提拔

B.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

罹:死难

C.家有旧业,资产素殷

素:向来

D.顾谓其子玄龄曰

顾:回头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诵数万言,□宗党所异

②留连数日,屑涕□别

③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

A.①而

②以

③因

B. ①为

②而

③以

C.①为

②乃

③而

D. ①因

②而

③乃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B.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C.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D.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

B.房彦谦与黄门侍郎张衡也很友好,当他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对朝政匡正挽救时,就写信劝告他,但张衡却不敢上奏皇帝。

C.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揭发那些自认为正直的人,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

D.房彦谦担任官职期间,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日常生活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虽常常招致贫乏,但他始终怡然自得。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3分)

②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4分)

(2)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房彦谦“直道守常”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B项“罹”:遭遇或遭受。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在每个选项中仅提供三个虚词来选择填空,因此读懂文章就显得尤为重要。①“为……所”表被动结构,排除AD②中讲(薛道衡)逗留了几天后,挥泪作别。“而”字是连词,表修饰,说明“别”的情状;③说彦谦准备在蒙山下建房居住,来求得自己的心愿,“以”字是连词,表目的。符合语境。排除C。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要点包括找特殊虚词位置,辨别特殊句式,结合修辞,并适当利用语感来划分句读。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原文“讦以为直”,“以为”即“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之意,翻译为“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

9.

(1)【答案】

①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采分点:事,侍奉;逾,超过。

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②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它。(采分点:有……者,定语后置;尺牍,书信;宝,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宝贝一样。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答案】

①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等到房彦谦任职,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②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房彦谦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了一封信劝告他)

③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概括时则要寻找答题区域,对事件进行梳理,再根据题目要求回答。(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D。答对其中1点得2分,答对其中2点得3分。

【参考译文】

房彦谦,字孝冲,本来是清河人。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七岁时,已经诵读数万字的文章,亲戚朋友认为他很奇特。十五岁时,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后来为继母守丧,他不进饮食有五天。侍奉伯父乐陵太守房豹,竭心尽力,每当有时令珍果,自己从不先吃。遇到亲戚的丧期,必定以粗米、草菜为食,尽到礼节,宗族中的人都以他为榜样。后来从师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于是广泛涉猎五经。懂作文章,擅长草书和隶书,能言善辩,风采气概超出常人。十八岁时,恰好广宁王孝珩做齐州刺史,征召房彦谦任主簿。当时官场纪律松弛,州郡的官员尤其放纵松懈。等到房彦谦任职,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州郡官员规规矩矩,没有谁不敬畏他。

开皇七年,提拔任命他做承奉郎,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因为任职期满,改任长葛县令。仁寿年间,皇上叫持节使者巡察各州县,考察州县长官胜任与否,考察结果认为房彦谦是全国最好的,越级提拔为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是一代文豪,地位显赫名望清高,跟他交结的人,都是全国有名之人。他很看重房彦谦的为人,并且对他很友好且怀敬意。炀帝继位,薛道衡改任番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房彦谦的官署所在地,逗留了几天后,挥泪作别。黄门侍郎张衡,也与房彦谦很友好。当时皇帝营建东都,极尽奢侈华丽,天下百姓感到非常失望。又加上汉王叛乱,遭遇不幸的人很多,房彦谦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了一封信劝告他。张衡收到信后感慨叹息,但是不敢上奏让皇上知道。

房彦谦知道朝廷法纪不能整治,于是辞官隐居,准备在蒙山下建房居住,来求得自己的心愿。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有识之士称赞他(的做法)。刘灹也不敢对他怀恨。后来隋朝政事渐渐混乱,朝纲败坏,官员没有不改变节操的。房彦谦坚持正道,遵守常法,坚定不移,洁身自立,深被当权的人所忌恨。外放为泾阳县令。不久,死于任上,当时年龄六十九岁。

房彦谦家中留有祖传产业,资产向来殷富,再加上前前后后担任官职,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日常开销,务必保持朴素勤俭作风。房彦谦自小到大,一言一行,从没有涉及到私利,虽然常常招致贫乏,但也怡然自得。曾经在悠闲当中独自微笑,回头对他的儿子房玄龄说:“人家都因官俸而富,只有我因做官而贫穷。留给子孙后代的财产,就只有‘清白’二字了。”他所写的文章,气度博大,闲静文雅,很有古人的情致。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

篇3:《新唐书路隋传》的原文及译文

《新唐书路隋传》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①,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以策说浑城,召置幕府。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帅判官。从珹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逮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

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遗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

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

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

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

译文:

路隋,字南式,他的祖先出自阳平。父亲名叫沁,字安期,通晓五经,为人端正诚实少言,凭守孝悌闻名于世。建中末年,担任长安尉。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避难时,沁丢下妻子儿女,跑到皇帝所在之处,守卫梁州,从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两次中箭,衣裂染血。用计说服浑城,召到幕府。向东讨伐李怀光,担任副元帅判官。跟从珹在平凉会盟,被吐蕃所抓,挂了。当时路隋还小,凭借父亲的功劳被朝廷授职为八品官。等到长大,知道父亲被吐蕃所抓,日夜哭泣,坐着时必定向着西面(父死之处),不吃肉。母亲告诉他长得很像父亲,于是他终身不照镜子。贞元末年,吐蕃请求和谈,隋多次上奏认为应该答应,皇帝没有回复。被举荐为明经,担任润州参军事。李锜想困辱他,让他担任市事,隋风轻云淡地坐在店里,不肯屈服。

韦夏卿敬重他的.品格,让他在东都幕府里任职。元和年间,吐蕃前来通好,路隋五次上疏请求与吐蕃交好,希望父亲泌能够回来,皇帝下诏答应。让祠部郎中徐复派使臣回访吐蕃,然而泌却已经死了,皇帝怜悯他,追封沁为绛州刺史,官员们为他的父治丧。路隋守丧期满后,朝廷提拔路隋担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凭借正直诚实著称。

穆宗即位,路隋和韦处厚一起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又升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次授予官职的命令出来,(常有)用金币来感谢他的人,路隋拒绝他们说:“这是公事,怎么可以给私人赠送呢?”

文宗即位,以中书侍郎的身份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负责修撰国史。当初,韩愈写《顺宗实录》,写到宫中一些事情十分切要率直,宦官不满,指责韩愈所写不是实情,皇帝下诏让路隋校正谬误。路隋建议说:“史册,是用来褒扬劝勉的,平民的善恶尚且不可以说谎,更何况人君呢?言官却拿隽不疑、第五伦(这样正直无畏的人)相提并论,来蒙蔽视听。宗闵、僧孺等人认为谓史官李汉、蒋系都是韩愈的女婿,不可以参加编写,让我下笔,我认为不对。况且韩愈所写的已经不是他自己想的,而是元和年以来沿用到现在的。请让我分条指明特别错误的地方,交给史官修改审定。”皇帝下诏指责贞元、永贞间的几件事失实,剩下的不再改正,汉等人也不停止。进封为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过了很久,路隋因疾病而辞职,皇帝没有准许,封封他为太子大师。第二年病死,享年六十岁。

篇4:《南史·到彦之传》原文及译文

《南史·到彦之传》原文及译文

南史

原文: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后也。宋武帝讨孙恩,以乡里乐从,每有战功。义熙元年,补镇军行参军。后以军功封佷山县子,为太尉中兵参军。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羡之等欲即以彦之为雍州,上不许,征为中领军,委以戎政。彦之自襄阳下,谢晦已至镇,虑彦之不过己,彦之至杨口,步往江陵,深布诚款,晦亦厚自结纳。彦之留马及利剑名刀以与晦,晦由此大安。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其秋,迁南豫州刺史、临六州诸军事,镇历阳。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彦之制督尹冲、朱修之等北侵,自淮入泗。泗水渗,日裁行十里。自四月至七月,始至东平须昌县。魏滑台、虎牢、洛阳守兵并走。彦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杜骥守金墉。十月,魏军向金墉城,次至虎牢,杜骥奔走,尹冲众溃而死。魏军仍进滑台。时河冰将合,粮食又罄,彦之先有目疾,至是大动,将士疾疫,乃回军,焚舟步至彭城。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文帝遣檀道济北救滑台,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复封邑,固辞。明年卒,谥曰忠公。

译文:

到彦之,字道豫,是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的后人。宋武帝讨伐孙恩,到彦之凭借与武帝同乡而乐于跟随,常立战功。义熙元年,补任镇军行参军一职。后凭借军功被封为佷山县子,担任太尉中兵参军。宋武帝即位,晋升彦之为侯爵。彦之辅佐镇守荆楚,接近二十年,威信被官吏与百姓怀念。等到宋文帝即位,认为徐羡之等人有篡位谋反之意,宋文帝害怕,想派彦之带兵担任先锋去攻打。彦之说:“如果对对方没有二心,便应该放手让对方发展;如果使对方有忧虑,这样的军队是不值得依靠的,还开启了对方心里的疑虑,这不符合远近之人的`期望。”恰逢雍州刺史褚叔度死了,皇帝就派彦之暂时镇守襄阳。徐羡之等人想希望彦之兼任雍州,皇上不许,彦之被征召为中领军,托付给他军政要事。彦之从襄阳出发,谢晦已到达军镇,认为彦之不会拜访自己,彦之到达杨口后,步行前往江陵,向谢晦深表诚意,谢晦也深深地同他结交。彦之留下马匹及利剑名刀给谢晦,谢晦因此大为安心。元嘉三年讨伐谢晦,晋升彦之为镇军将军,在彭城洲交战,作战失利,都想退兵回夏口,彦之不退,恰逢(名将)檀道济到达,谢晦才失败逃走,江陵平定,彦之于是担任荆州州府事,改封为建昌县公,那年秋天,升为南豫州刺史、掌管六州所有军事,镇守历阳。皇上对于彦之非常恩待,将加封他为开府,想先让他立功。七年,派彦之制约监督尹冲、朱修之等人北伐,从淮水进入泗水。泗水溢出,军队每天才走十里。从四月至七月,才刚到达东平须昌县。北魏的滑台、虎牢关、洛阳一带的守军都撤退了。彦之留下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关,杜骥守金墉。十月,北魏军队向金墉城进发,驻扎在虎牢关,杜骥逃跑,尹冲因军队溃败而死。魏军仍然进入滑台。当时河冰将化,粮食也没了,彦之之前有眼病,这时病发,将士也有生病染疫的,于是回军,烧毁舟船,步行至彭城。当初(朝廷)派遣彦之北伐,军需物资非常充足。等到败归,各种物资荡然无存,朝廷府库因此空虚。文帝派遣檀道济向北拯救滑台,抓彦之入狱,撤职。九年,又恢复他的封邑,彦之坚决推辞。第二年死了,谥号叫忠公。

篇5:高中语文《王彦超传》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王彦超传》原文及译文

王彦超,大名临清人,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士。

周祖平内难后,北征契丹,以彦超为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从周祖入汴。会军变,周祖革命,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未行,湘阴公旧校巩廷美据州叛,真拜彦超武宁宰节度,命讨之。彦超督战舰破其水寨,乘胜拔之。又与枢密使王峻拒刘崇于晋州,彦超以骑兵进,崇遁去,授建雄军节度。复以所部追贼至霍邑,贼步骑堕崖谷,死者甚众。

显德初,刘崇南寇,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从战高平。彦超自阴地关与符彦卿会兵围汾州,诸将请急攻,彦超曰:“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翌日,州将董希颜果降。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之下,擒其守将安彦进,献行在。师还,诏率所部浚胡芦河,城李晏口。工未毕,辽人万余骑来侵,彦超击败之,杀伤甚众。

宰相李谷征淮南,以彦超为前军行营部署,败淮南军二千于寿州城下。吴兵水陆来援,谷退保正阳,吴人蹑其后。会李重进兵至,合势急击,大败吴人三万余众,追北二十余里。

宋初,加兼中书令。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酒酣,谓彦超曰:“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彦超降阶顿首曰:“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帝大笑。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

太平兴国六年,封分邻国公。七年,彦超语人曰:“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我年六十九,当自知止。”明年,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禄。彦超既得请,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三。

开宝初,彦超自凤翔来朝,与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俱侍曲宴。太祖从容谓日:“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知旨,即前奏日:“臣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行德等竞自陈夙昔战功及履历艰苦,帝曰:“此异代事,何足论? ”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时议以此许彦超。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 权:暂时代理官职

B.追北二十余里 北:败军

C.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 斥:斥责

D.时议以此许彦超 许:称许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超识时务的一组是(3分)()

①乘胜拔之 ②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

③奉表待罪 ④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

⑤表求致仕 ⑥居处服用,咸遵俭约

A.②③⑥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彦超南征北战,作战善于谋略,机智勇敢,立下了许多功劳,深得君王的信赖重用。但他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

B.王彦超在进攻汾州、石州时,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部署。既攻克了城池,又保护了士兵,充分显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王彦超面对太祖的问题,巧妙应对,既使太祖感到高兴,又让自己摆脱了窘境。第二天还上表请求太祖处治自己“失言”的罪过,讨取君王的欢心。

D.当太祖想“释兵权”的时候,王彦超心领神会,请求告老还乡。七十岁时又明哲保身,上表朝廷请求退休,过起节俭的生活。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

(2)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

(3)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国,臣之愿也。

参考答案

1.C(斥:驱逐)

2.B(①②表现王彦超作战有谋略,④讲的古制,不是王彦超的举动)

3.C(上表请求太祖处治的是自己当年没有挽留太祖的罪过,而非失言)

4.(1)(王彦超)于是领兵奔赴石州,他亲自击鼓催促士卒登城,亲自冒着箭石(指挥作战),几天后攻克了石州。(“趣”“鼓”“躬”各1分) (2)宋太祖与王彦超有老交情,就来到作坊,召随从大臣宴会习射。(“旧”“因”“幸”各1分) (3)(我)如今已经老迈无能,希望能够告老退休返回家园,这是我的愿望。)(“衰朽”“乞骸骨”各1分,判断句式1分)

【参考译文】

王彦超,是大名临清人。,性情温和,恭敬谨慎,能够礼贤下士。

周祖平定内部蔽乱后,北上征讨契丹,任用王彦超为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随从周祖进入汴州。正逢兵变,周祖成为皇帝。就任命王彦超暂任徐州节度使。还没有出行,湘阴公旧校巩廷美占据本州叛乱,朝廷正式任命王彦超为武宁军节度使,命令他去讨伐。王彦超率领战舰攻破他们的水寨,乘胜攻克。王彦超又同枢密使王峻在晋州抵御刘崇,王彦超带领骑兵进发.,刘崇逃跑,王彦超被授予官职任建雄军节度使。又带领所辖军队追击敌兵到霍邑,敌军的步兵骑兵坠落山崖,死的.很多。

显德初年,刘崇南侵,朝廷命令王彦超带兵夺取晋州地区向奢截击敌军,随从在高平作战。王彦超从阴地关和符彦卿会舍亮办包围汾州将领们请求立即攻击敌军,王彦超说:“城池已经危险了,早晚要投降,我方士兵精锐,如果进兵先登,必定会死伤很多人,稍稍等待一下。第二天,州将董希颜果然投降。王彦超于是领兵奔赴石州,他亲自击鼓催促士卒登城,亲身冒着箭石,几天后攻克石州,擒获了守将安彦进,送到皇帝所在地。班师回朝,朝廷下令所辖军队疏浚胡芦河,筑城李晏口。工程还没有完工,辽一万多骑兵来侵犯,王彦超打败了辽兵,杀伤了很多敌兵。

宰相李谷征讨淮南,把王彦超封为前军行营副部署,在寿州城下打败淮南军二千人。吴兵从水陆两路前采支援,李谷退守正阳,吴兵紧追其后,正逢李重进军队赶来,王彦超与他合力急速攻击,大败吴兵三万多人,追击败军二十多里。

宋代初年,加官兼中书令。宋太祖与王彦超有老交情,就来到作坊,召随从大臣宴会习射。酒喝得畅快时,太祖对王彦超说:“从前依在复州时,我前来依附你,你为什么不收留我? ”王彦超走下台阶叩头说:“一勺水怎么能让神龙栖息呢?当时陛下没有滞留在小州,大概是天意吧。”太祖大笑。王彦超第二天献表请罪,皇帝派宦官安慰解释,让他来朝廷拜见。

太平兴国六年,王彦超被封为邻国公。七年,王彦超对别人说:“大臣到七十岁退休,是古代的制度。我现年六十九,应当有自知之明,第二年,王彦超上表请求退休,朝廷追加其太子太师,给予金吾上将军的俸禄。王彦超退休后,全部斥退仆人侍妾中吃闲饭的人,居住穿用,都遵循节俭的原则。雍熙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三。

开宝初年,王彦超从风翔来京城朝拜,与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一起陪侍宫中的宴会。太祖不慌不忙地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国家的旧臣,长期治理重镇,事务纷扰繁忙,不是我用来优待贤士的心意。”

王彦超知道太祖的心意,立即上前奏道:“臣没有功劳,长期冒领荣耀恩宠,如今已经老迈无能,希望能够告老退休返回家园,这是我的愿望。”武行德等人竟然自述往El的战功以及经历的辛苦,皇帝说:“这些是别的朝代的事了,怎么值得谈论? ”第二天,全都罢免了武行德等人的节度使职务。当时的舆论因此赞许王彦超。

篇6:文天祥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文天祥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文天祥传(节选)(8分)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厓山”,也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泫然,流泪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 ⑵吾事毕矣( ) ⑶南乡拜而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1.⑴侍奉⑵完(成)⑶通“向”。

2.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3.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劝降,但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二: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书:书信 (2)涕:眼泪 (3)殊:特别

3.弘范“使(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我不能保卫国家也就算了,又怎么能教别人叛国呢?/赠以《过零丁洋》一诗。

4.选出对画线句子“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B)

A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B.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C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D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5.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弘范敬重天祥的句子。(不少于两句)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弘范义之

6.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忠贞不贰,从容就义。

译文: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张弘范坚决索要书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了他。这首诗的尾句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张弘范攻破厓山后,元军中大摆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弘范认为他的话合乎正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

篇7:《宋史·李彦颖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宋史·李彦颖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李彦颖字秀叔,湖州德清人。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第,主余杭簿。守曹泳豪事酒家业为官监,利其赀具,彦颖争之。泳怒,戒吏煅炼,不得毫发罪。调建德丞,改秩。时宰知其才,将处之学官;或劝使一见,彦颖耻自献。御史周操荐为御史台主簿。

金败盟,张浚督师进讨,上方向浚,执政坚主和,陈良翰、周操不以为然。右正言尹穑阴符执政,荐引同己者,转言和于上前。上惑之,罢督府,良翰、操相继黜,而穑进殿中,迁谏议大夫。一日,穑以和、战、守叩彦颖,彦颖曰:“人所见固不同公既以和议为是曷不明陈于上前以身任之事成功归于公不成奉身而退。若欲享其利而不及其害,国事将谁倚?”穑大怒曰:“自为谏官,前后百余奏,曷尝及一‘和’字,而台簿有是言!”自是衔彦颖,阴排之。

改国子博士,权吏部郎中,以父丧去。免丧,复为吏部兼皇子恭王府直讲,权右史兼兵部侍郎。经筵,张栻讲《葛覃》,言先王正家之道,因及时事,语激切,上意不怿。彦颖曰:“人臣事君,岂不能阿谀取容?栻所以敢直言,正为圣明在上,得尽爱君之诚耳。《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上意遽解,曰:“使臣下皆若此,人主应无过。”

坠马在告,力求去,以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勤约有惠政。提举洞霄宫,复参知政事,病羸,艰拜起,力辞,上曰:“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孟享礼繁,特免卿。”绍熙元年,致仕。家居凡十载,自奉澹约,食才米数合。室无姬媵,萧然永日,与州县了不相闻。薨,年八十一,赠少保,谥忠文。

(节选自《宋史李彦颖传》,有删改)

译文:

李彦颖字秀叔,是湖州德清人。绍兴十八年,考中进士,担任余杭主簿。守曹泳豪监管酒业,谋取私利,彦颖与他争执。泳豪大怒,告诫手下官吏煅炼,没有丝毫获罪。调任建德县丞,改变品级。当时宰相知道他的才能,将让他去学官任职;有人劝他主动去拜访宰相,彦颖耻于自荐。御史周操推荐他担任御史台主簿。

金国人破坏盟约,张浚率领军队进攻,皇帝正打算支持张浚,执政派却坚决主张和谈,陈良翰、周操等人不以为然。右正言尹穑暗地附和当权大臣,推举引荐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婉转地在皇上面前论说议和(的主张)。皇上犹豫了,张浚,良翰、操等人相继被罢职,而尹穑却被召到殿中,升任谏议大夫。一天,尹穑以和、战、守之事向彦颖询问,彦颖说:“每人个的观点本来不同,你既然认为和谈是对的,何不明白向皇上表明观点,亲自处理这件事,事成了,那么功劳归于你,如果不成还可以全身而退。如果只想享受好处却不愿担任责任,国事将依靠谁?”尹穑大怒说:“自从我担任谏官后,前后百余次上奏,哪次提到一‘和’字,而你现在却这样说话!”从此怨恨彦颖,暗地里排挤他。

改任国子博士,兼任吏部郎中,因为父丧离职。丧期满后,再次担任吏部郎中兼任皇子恭王府直讲,兼右史兼兵部侍郎。在经筵上,张栻讲《葛覃》,提及先王正家之道,因为涉及到时事,言语激动急切,皇上心里不爽。彦颖说:“臣子侍奉君主,难道不会阿谀逢迎取悦君主吗?张栻之所以敢于直言,正是由于您睿智英明,能使臣子尽力表达爱戴君主的忠诚之心罢了。《尚书》说:‘如果说话不合心意,必定向道求助。’”皇上立刻爽了,说:“假使大臣都这样,君王就不会犯错了。”

坠马后向皇上报告,极力请求离职,凭资政殿学士的'身份担任绍兴知府,勤俭并且工作做的很好。提拔为洞霄宫,兼参知政事,病弱,行动不便,力请辞职,皇上说:“老人不应把筋力不济作为礼,如果觉得上朝之礼太繁琐,我可以免你之礼。”绍熙元年,退休。在家共住了十年,节约度日,吃的很少。家里无姬妾,日子悲催,与州县没有瓜葛。死,年八十一,朝迁追封他为少保,谥号忠文。

(译者/尹瑞文)

篇8:穆天子传,穆天子传唐彦谦,穆天子传的意思,穆天子传赏析

穆天子传,穆天子传唐彦谦,穆天子传的意思,穆天子传赏析 -诗词大全

穆天子传

作者:唐彦谦  朝代:唐  体裁:七古   王母清歌玉g悲,瑶台应有再来期。

穆王不得重相见,恐为无端哭盛姬。

李商隐隋堤原文及赏析

庞统传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译文赏析

孙武原文及译文赏析

郑燮传原文及译文

《贾生传》原文及译文

宋濂周节妇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旧唐书苗晋卿传》原文赏析及译文

《渔家傲》原文注释及译文赏析

《黄山小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隋书房彦谦传》原文赏析及译文(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隋书房彦谦传》原文赏析及译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