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双赢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海绵宝宝让让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完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双赢(共含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海绵宝宝让让”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完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双赢

篇1: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网友来稿)

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孔子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行为说服学生,感染学生。

现代教师首先要有学生观念,要有换位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习,去评价教师,在学生中做深入的细致的调查,真正掌握学生的所想所为,除课堂上所授知识外,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其它相关的知识。从教材中学,从学生身上学,从老教师的工作经验中学,时刻把自己当作学生,从点滴做起,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做学生的知心人。

在新的教育目标和新的教材前提下,教师们再也不能墨守成规,要将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我们应认真研究,深刻探讨,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方法。两面是我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探索出来的两种方法,还不是很成熟,希望各位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赏识学生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有目的的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设计问题,提出并解答问题,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老师应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形成一种无形的激励力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我刚接新班时,班里有一名女学生学习成绩差,上语文课时抬不起头,回答问题不敢说,为了使她找回自信,我在一次班会上让同学们给她找闪光点,同学们纷纷发言:“她爱帮助学生”“她歌唱得好”“……”听到同学们的赞扬,她感动了,一开始上课提问题,回答问题,不管对还是错都听不到她的声音,现在她变了,课上踊跃发言,大胆地提出问题,还和同学们进行讨论,主动地完成作业,经过自己的努力,她被选为语文课代表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是老师不断向学生提问,学生极少问老师的,老师总担心学生乱说耽误教学时间,这是老师们不放手让学生提问题的原因。现在,我们应在课堂上采用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参与动机,提供机会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为此,老师改变自己的角色,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在不同的角色获取新知。例如《卜算子.咏梅》一课作小结时,我说:“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话音刚落,一位同学却说:“老师,为什么说梅花是女的,为什么不用‘他’来代替梅花呢?就是从一个‘花’字中就说梅花是女的?”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时,我并没有板起面孔,却笑着说:“你听得很认真,看来我概括得不准确,应当怎样说才确切呢?”同学们又一次活跃了,通过讨论,说出了不同的见解,也同时总结出梅花乐于奉献的品格,允许学生的思维“越轨”,达到了教学目的,并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老师应站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无私爱心,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与学生站在同一条

[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网友来稿)]

篇2:如何实现高中英语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双赢

如何实现高中英语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双赢

如何实现高中英语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双赢

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 唐安泉

【摘要】高中英语课,双边活动相对比初中少,越来越多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现象,使大部分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甚至觉得厌烦、厌倦。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巧用英语例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认知、思想和能力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沉闷的、有限的课堂上“动”起来,实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双赢。

【关键词】英语;例句;高中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234.8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01-0012-02

一、引言

高中英语课堂,教师一般用英语上课,双边活动相对比初中少,一串串词汇,一个个句型,一套套语法现象,使得学生有暇识辨,无暇理解,越听越糊涂,越学越枯燥乏味,最后索性就放弃。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能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激活英语课堂的活力,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是新课标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沉闷的、有限的课堂上“动”起来,实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双赢呢?联系近几年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结合我们山区学生的学情,我选用例句作为突破口,因为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

二、紧扣课本,加强记忆

在讲例句的时候,我们老师常发现学生由于受汉语语法和习惯思维表达方式的影响,容易造出一些不地道、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或Chinglish(汉语式英语)。例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些学生把它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up”。这是一个典型的Chinglish。其正确的表达是“If youstuday hard, you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every day.”由于错误百出,使一些自尊心较强、较爱面子的学生不敢乱开口说英语,在你不说他不说大家都不说的相互影响下,课堂出现了沉闷的僵局。对此,我的方法是先紧扣课本,再进一步扩展,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Games (Reading)的词组“play a …part/role in”的时候,我先要求学生回忆以前课文学过的句子。因句子来自课文,学生比较熟悉,他们都踊跃发言、争先恐后地说是哪个哪个单元的,有些就能准确地说出是必修1 Unit2 的“Geography alsoplays a part in making dialects.”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随之活跃,学生以前的知识又得到了巩固。

三、难易适中,易于接受

选出的例句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可过难,也不可过易。难了,学生听不懂,容易丧失学习信心;易了,学生听了乏味,没有兴趣。无论是过难还是过易,都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认为教师在选择例句时应遵循“可懂性输入”这一原则,要难易适中,易于接受。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例句所用词汇不宜过难,不能超出学生当前所掌握的词汇量。使用例句的主要目的不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而是重在说明语法或词汇运用的要点。这一点对教授新课来说特别重要。而复习课却有所不同,复习课的例句可以联前串后,才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的知识。

②例句不宜过长,结构不宜太复杂,重在说明问题。例句过长或过于复杂就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③在辨析词义或句型时,教师应尽量选用有代表性,有示范性的简明扼要的例句,以使学生较容易地弄清他们之间的区别。

请看下面的例句, 注意其优点:

a)He was badly wounded and he needed help badly. 他伤得很厉害,特别需要帮助。

b)Last year, the young man took charge of the farm after hisfather’s death. And now he is in charge of the farm. /the farm isin the charge of the man. 去年,那年轻人在他父亲死后就管理这个农场。现在他负责这个农场/这农场在他的负责之下。

c)The boss insisted that the man had stolen the money andinsisted that he (should) leave the company at once.老板坚持说那个人偷了钱并坚持要求他立刻离开公司。

d)His pale face suggested that he didn’t sleep well and Isuggested he (should) have a good rest. 他苍白的脸表明他没睡好,我建议他应该好好休息。

以上的句子都有个共同点,就是要辨析的.词语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比性和说服力。学生自然而然就可以领悟到它们的区别。

四、生动有趣,用活语言

生动有趣的例句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克服紧张心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应尽量使用幽默、有趣、生动的例句来唤起学学们的笑声,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讲that 用法时,我先在黑板上写出:

He said that that that was not that that that he had said.(1) (2) (3) (4) (5) (6)(他说那个that 并不是他所说的那个that)然后叫学生们试着翻译并说出各个that 的含义及词性。同学们觉得有趣,马上议论开了,个个争先恐后,畅其所想。最后我总结:(1)连接词,引导宾语从句;(2)(4)指示代词,“那个” ;(3)(5)名词;(6)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

又如我在复习以f 或fe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将f 或fe 变为ves 的单词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下面这个句子:The thief’s wife herself used a knife to cut the wolf hidden under theleaves behind the shelf into two halves and ended its life.(小偷的妻子亲自用刀把躲在书架后面树叶下的狼砍成两半,结束了它的性命。) 这个例句虽然是硬造出来的,不合实际,但它却将中学课本中所出现的以f 或fe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把f或fe 变为ves 的的九个单词全包含进去了。使学生在觉得有趣、好笑的同时增强了记忆。

再如讲some 作“某一”的意思时,我原本用准备好的例句:I have read the story in some book.(我在某本书上读过这个故事。)在我讲这个用法时,恰好教室外有人找一同学,我灵机一动,说到:“Li Ming, some person outside the classroomis asking for you.”(李明,教室外面有人找你。)并把这个句子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some 这一用法。

五、思想健康,寓意深远

例句的选择既要能体现所学语言结构特点,又要思想健康,情操高尚,对学生有教育,鼓舞和启迪的作用。这样寓教育于教学,让学生懂得且记住例句,那么他们自然就会受到例句所蕴含的思想的熏陶,此类例句可结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爱国教育、校纪校规等举出。例如讲解句型“It+be+adj.+for/of sb.+to do sth.”,可以举出以下例句:

(1)It’s necessary for everyone to obey the law.每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

(2)It’s not right for the students to make much noise inclass.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吵闹是不对的。

又如,在教学“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模块1 unit 3 )时,可运用如下句子:

(1)As is known to everyone, Taiwan belongs to China.众所周知,台湾属于中国。

( 2 )We have sent Shenzhou Ⅶ into space successfully,which shows the growth of our country’s power.我们把神州七号成功地送入太空,这显示我们国力的增强。

再如,讲“serve”一词用法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句:Everyone should serve the people heart and soul(。 每个人都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强调句型时,我用: It is our party thatlets us live in a happy life.(是共产党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像上面的例句所示的情况,平时老师专门抽时间教育不一定见效,学生容易听而不闻,放在英语课堂教学例句中,转换了形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别具意义。

高中英语课堂不应该是沉闷、乏味的,而应该是生机勃勃、充满欢声笑语的;不应该是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应该是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大舞台。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和运用合适的例句,把思想性、教育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有机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引人入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高中英语课堂“动”起来,从而实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双赢,体现新课标的真正的内涵。

篇3:新课程的教学要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论文

新课程的教学要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新课程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学习方式,都应注重互动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活动与交流。下面以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为例,谈谈在新课程教学中建构新知识的一些方法。

一、在新课程教学中建构新知识的方法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基础进行建构

新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学习身边的化学、有用的化学,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例1:空气成份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建构,学生可以从下列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

①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吸收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肥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② 动植物呼吸需要氧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③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④ 早晨有雾或树叶上有水珠,或饼干长时间放在空气中会变软等,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实验探究

《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特色,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把现实世界带入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实验探究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组织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

例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师从拉瓦锡实验出发,提出问题:我们能否设计一些在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案,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组织方案讨论。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最后,组织实验结果交流和实验误差分析。

例3,氧气的化学性质

首先设问: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磷未燃烧完就熄灭,从这一事实能得到什么启示?能否通过实验证明氧气支持燃烧?然后组织方案讨论。接着试验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再进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例4,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首先演示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实验,提出问题;能否证明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是否都参加反应?组织方案讨论后完成[实验2-5]和[实验2-6]。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例5,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问题

可先让学生按图2-17进行实验,然后根据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探讨。

3、查阅资料,搜集整理

有些知识是学生从未接触到的,而且又可能是在化学实验室无法进行实验探究的;有些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去获得,但因为课时安排问题,我们又不可能都采取实验探究的方式。所以对某些内容的.学习,可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整理的学习方式。

例6,空气成份中的稀有气体,就可让学生看书或上网查阅资料;

例7,有关气体密度大小的比较,可在学习了化学式后,让学生搜集一些常见气体的式量和密度,从而归纳有关的规律。

例8,稀有气体的用途和大气污染,则可提供多媒体素材,让学生领会。

4、对比和归纳

通过对知识的对比和迁移,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领会新知识。

例9,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可通过对相关化学方程式的对比,去领会“合”与“分”。

例10,纯净物与混合物,可通过让学生对空气和氧气两瓶无色气体进行角色扮演,直观地归纳出空气和氧气两瓶无色气体在组成上的区别,从而达到能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二、教学反思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特征,因此,并非只有探究学习才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不同的知识可用不同的建构方法,关键是看我们是否用好教材,是否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2、如何组织实验探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刚开始时出现了两种刚好相反的情况,一种是很少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一种是什么都想让学生进行探究。前一种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对后一种情况,一方面是没这个必要(例如,我们不需要去探究各种物质的密度、熔沸点等),在时间安排上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探究的内容太多,也就不能突出教学重点。所以,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好重点的探究内容。例如本单元探究重点就分别是:

课题1 ――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课题2 ―― 氧气的化学性质;

课题3 ―― 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②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问题。

篇4: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实现方式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2005年1月21日 绍兴市教育局教研室 周智忠

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对于广大的英语教师来说,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这两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最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尝试从任务型语言教学和自主学习的特点入手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现方式。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课程模式之一,是众多交际教学模式中最强调语言教师和学生自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许多语言学家,如Littlewood,Skehan,Willis和Nunan等从不同的角度对任务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以意义为中心,以解决某种交际问题为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即在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区别于其它交际教学模式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主动的学习和运用语言,不论是采用真实生活的目标性语言,还是为实现目标性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性任务,都能使语言学习者产生更强烈的语言学习动机,从而使其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二、自主学习

和任务型语言教学一样,自主学习也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受人本主义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者潜能的发挥,主张学习者积极、自发学习,强调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负责;Dickinson(1987)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负责能力。一般来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很显然,在我们的教学环境中完全的自主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自主学习应该是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属于半自主,因此老师在课堂内外的支持和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三、从任务型语言教学角度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涉及到学生需要分析、任务目标的确定、任务的设计、任务的执行和任务结果的评价等,下面我们结合任务型教学的具体情况来探讨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分析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需要是英语自主学习最基本的动机因素,因此教师在设定任务目标和设计任务时,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这就有必要对学生的需要进行分析。需求分析可以在教学的各个阶段进行,可以放在学期开始前进行,也可以在单元教学开始前进行,甚至可以具体到对某一课的要求。对于强调语言真实性的任务型教学而言,需求分析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能力范围,智能因素,认知能力与学科综合,尤其要了解学生的能力范围、智能因素、认知能力,也就是说要了解学生现有水平与课程、任务目标之间的差距。因为只有当所设计的任务接近学生的语言水平或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的欲望,从而自主的去完成任务和学习。

2、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培养他们自我计划和监控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Littlewood(2004)认为任务目标可以是老师定的,也可以是学生定的。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设定具体的、近期的、能够完成而又有挑战性的目标,因为自我定向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引入师生协商策略,就教学目标、内容、进度、方法和过程等进行协商决定。另外我们还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我计划和监控的能力,比如给学生一个课外的调查任务,在教师确定总体目标以后,具体的小组内分工,时间安排,资料的搜索,策略和方法的调整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当学习者感到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决定自己想做的事,能自己确定学习内容,能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材料时,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激发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富有探险的精神,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的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也就逐步养成。

3、加强课堂合作学习。

影响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环境要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以班级、小组还是个人的形式进行学习。任务型语言教学更强调学生间的互动、合作学习,这恰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的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普遍存在交际压力,合作学习可以减少学生的焦虑感,能自主地投入学习,并最终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不光靠老师,而是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交流、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是促进学生自主性的要素之一。Littlewood(1999)发现,由于文化的差异,在不崇尚个人主义的东亚(包括中国)的学生更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也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社会互动理念。在课堂上除了必要的个人活动以外,我们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个性特征组织各种小组,并把不同的语言交际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使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以及组与组之间的友好竞争和相互支持取长补短,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4、引导学生自我评估。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估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这是“评估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技能”。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的终结性评估为主,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其本身的特点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任务活动及其完成的效果,这一点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来说应该完全有可能实现,因为每一个任务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预定任务目标参与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从而可使他们从评价中得到反思,获得动力,更好地去完成下一个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我们还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些具体的标准,让他们对照这些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学习表现,例如,在写作任务的最后环节可以进行全班公开评改一两篇典型的文章,目的是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会对用词、语法结构、篇章结构的评估方法,在这过程中学会并懂得什么是好的写作,以找到并注意自己的差距。

任务型语言教学和自主学习从表面上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教学模式范畴,后者是一种学习能力,但从本质上讲两者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因此它们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自发的学习和解决问题,最后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则能有效改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几个方面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全面地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本质。我们相信,只要在英语教学中坚持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那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两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网友来稿)

双赢谈判学习总结

服务县域经济 实现社农双赢

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

创新党员学习方式

开学星座学习方式

新课标下的师生合作的方式分析论文

合作,双赢作文

合作双赢范文

培养好的学习方式

完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双赢(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完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双赢,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