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仙洞游记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道弓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曹仙洞游记散文(共含11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道弓”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曹仙洞游记散文

篇1:曹仙洞游记散文

曹仙洞游记散文

距狼牙山西南方七公里处,有一九泉莲花山。九泉莲花山的主峰大展山半山腰,有一天然岩洞,名曰曹仙洞。传说列位八仙之一的曹国舅,曾出家在此修行,得道成仙。余虽早有耳闻,且向往已久,却终无缘光顾,非常遗憾。今年七月一日,正值党的九十周年生日,有幸应曹仙洞负责人蔡宝武、蔡宝库之邀,携老妻、孙女,一同前往曹仙洞观光。

天公作美,阴沉沉的云层遮住了火辣辣的日头,蒙蒙细雨荡去了往日的炎炎暑热。驻足停车场,玉皇殿、黄娘宫那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在飞云走雾中时隐时现,我不禁脱口赞道;‘啊!真乃人间仙境。’主人留我们在接待室小憩,我们滞留片刻,便随导游向曹仙洞进发。停车场距曹仙洞一百八十三米,一条七星水泥台阶路直通曹仙洞口,此盘山路安北斗七星图形所修,所以称七星盘山路。共四百零八级台阶。我们一行缘盘山路缓缓拾级而上,路旁古木森森,浓雾弥漫,万籁俱寂,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伴我们同行。我们走在盘山路上,仿佛置身于九霄云天,望着脚下的飘渺的云雾,真的是飘飘欲仙了。徐徐的微风,拂去了我们身上的疲劳,也拂尽了我们心头的尘念。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向曹仙洞攀去。

攀完七星盘山路,来到曹仙洞口。洞口坐南朝北,两扇铁门,铁门乃后人所设。洞口右侧矗立着曹国舅石雕高约6米,曹国舅,北宋开国元帅曹彬之孙,仁宗曹皇后之弟,官至中书令,后,来此修道,得道成仙。洞口前十米处有一巨石,名曰升天石。传说曹国舅修道

成仙后,登此石升天。洞口东侧百米之遥便是三清观,三清观那恢弘的建筑,翼然临崖,三两个道家弟子执帚端箕,行色匆匆,大概是去观中清扫。

云雾沉沉,雨意尤浓,我们在洞口停留片刻,便进入仙洞。步入洞中,仿佛置身于早春二月,一阵阵寒意袭遍全身。导游告诉我们,仙洞全长五百多米,高可达十五米,宽五十多米,能容纳一万多人,共分为四个厅:一二厅为明厅,三四厅为暗厅。

临洞口右侧一石井,井口盘卧一龙,井上方洞壁有一石壶,壶嘴滴水入井,此景为盘龙仙井。传说曹国舅修炼期间去玉坨朝圣,吕洞宾派来神龙,在此为其看门守护。

左侧矗立一石簪,西天王母留簪在此,为曹国舅驱妖辟邪。曾有人欲偷锯之,石簪流血,吓退贼人,从此无人敢窃。

前行,左侧一仙姑坟,相传一民女贤姑,为曹国舅相救,后寻曹国舅不遇,欲修道不成,遂悔恨而死,葬于此处。石坟缝隙中常常有水溢出,那是仙姑的.眼泪。

再前行,便是八仙雕像,八仙或站或卧,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我不禁赞叹雕刻师傅技艺精湛,巧夺天工。

看罢过海八仙,便是十八龙会。某年河南大旱,十八条地龙经曹国舅指点,前往河南降雨救灾,归来曹国舅宴请众龙,众龙大醉不醒。若遇大旱之年,人们便来此祭拜,祈求神龙降雨,一直延续至今。

正欲前行,一石鼓挡住去路,此景为天罗地鼓,天罗嵌在洞顶,与地鼓相对。传说曹国舅在此修炼,天兵武请曹国舅上天,曹不允,吹起七洞箫,天兵闻听头痛欲裂,弃锣鼓慌忙而逃。

刚刚看罢天罗,洞顶一条条石鱼映入我眼帘,几十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里生活着各种鱼类,后地壳变迁,便形成了这些鱼化石。

二厅是此洞最高最宽的一个厅,高约十五米,宽五十多米,站在厅中央,岩洞似偌大穹庐,五彩的灯似繁星闪烁,在此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北海神龟,传说北海龙王曾奉御旨传曹国舅未成,遂变石龟留于此处。那汉钟离石像、天女散花更为形象逼真,引人入胜。驻足仙人戏台,仿佛仙人观戏的场景就在眼前,锣鼓丝竹之声响彻山洞,不绝于耳。

炼丹炉和仙药房相连,汉钟离和吕洞宾授法太上老君从天外飘然而至,授内丹之法,内修之术并告以太极两仪、四象之理,曹国舅技艺精进。

步入第三厅,我们观赏了仙人走廊、狐仙四姐妹、珊瑚礁、群龙戏海、棋台、八仙讲经台、龟驮金睛兽、小天河,仙人坐骑、骊山圣母雕塑、送子娘娘等景点,尤其是那小天河汩汩的流水和璀璨的珊瑚礁最引人瞩目,在此,我们朝拜了骊山圣母,祈求圣母造福于民。

游罢三厅,洞陡然变低变窄,窄得只容一人低头猫腰才能过得去。我们匍匐前行了十多米远,洞又高又宽敞了许多,不过比起前三厅还是小巫见大巫,这里洞小,自然景观也就少了许多,只有擎天柱和二龙戏珠尤为显眼。

游罢曹仙洞,我真正领略到曹仙洞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山的路上,云雾依然和我们结伴而行,云雾的飘渺,仙洞的扑朔迷离,使我身上也带有些许仙气,我陶醉了。曹仙洞几乎令我流连忘返。

篇2:黄仙洞游记作文

黄仙洞游记作文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坐车到钟祥黄仙洞去游玩。

出发的时候,我们带了许多面包,准备在路上吃。走着走着,路越来越曲折,几乎是九十度的急转弯,七拐八弯的路让我们心惊胆战。调皮的弟弟竟在车上唱起了歌:“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弟弟的歌声把我们逗乐了,我也不害怕了。一路上,伴着欢声笑语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下了车,我们步行到黄仙洞。刚进洞,弟弟就大声叫道:“姐姐快看——那里有棵大白菜!”我顺着他的手指一看:原来是一块形状怪异的大石头,还真的挺像棵大白菜呢!我们边走边看边猜摸:这像什么,那像什么,弟弟就一个劲儿地说他的:“嗯,这个像曲奇饼干,那个像土豆,旁边的那个像香蕉……”弟弟的比喻全是吃的,他可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吃货哟!

转了好几个弯,我们来到了“百步梯”。这“百步梯”还真是陡,石壁几乎与地面垂直,不太清晰的石阶曲曲折折地嵌在石壁上,叫人望而生畏!我们决定登上这“百步梯”,跟随游人,爸爸打前锋,我和弟弟在中间,妈妈断后。与其说是走,不如说是“爬”。我和弟弟边爬边数步数,哈,终于到顶啦!我数的是三百四十一步,弟弟数的是三百五十六步。我俩争论不休,身后的一位姐姐说数的是三百二十步,大家都在议论到底有多少步,最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

我们探到出口,眼前一亮。周围是一大片草地,蔚蓝的天空下有许多山羊在草地上觅食。草地上开着一些不知名儿的花,真是美不胜收!

这次游黄仙洞,我们不但看到了洞里奇观,而且体会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我们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呢!

篇3:黄仙洞游记作文

黄仙洞游记作文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坐车到钟祥黄仙洞去游玩。

出发的时候,我们带了许多面包,准备在路上吃。走着走着,路越来越曲折,几乎是九十度的急转弯,七拐八弯的路让我们心惊胆战。调皮的弟弟竟在车上唱起了歌:“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弟弟的歌声把我们逗乐了,我也不害怕了。一路上,伴着欢声笑语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下了车,我们步行到黄仙洞。刚进洞,弟弟就大声叫道:“姐姐快看――那里有棵大白菜!”我顺着他的手指一看:原来是一块形状怪异的大石头,还真的'挺像棵大白菜呢!我们边走边看边猜摸:这像什么,那像什么,弟弟就一个劲儿地说他的:“嗯,这个像曲奇饼干,那个像土豆,旁边的那个像香蕉……”弟弟的比喻全是吃的,他可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吃货哟!

转了好几个弯,我们来到了“百步梯”。这“百步梯”还真是陡,石壁几乎与地面垂直,不太清晰的石阶曲曲折折地嵌在石壁上,叫人望而生畏!我们决定登上这“百步梯”,跟随游人,爸爸打前锋,我和弟弟在中间,妈妈断后。与其说是走,不如说是“爬”。我和弟弟边爬边数步数,哈,终于到顶啦!我数的是三百四十一步,弟弟数的是三百五十六步。我俩争论不休,身后的一位姐姐说数的是三百二十步,大家都在议论到底有多少步,最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

我们探到出口,眼前一亮。周围是一大片草地,蔚蓝的天空下有许多山羊在草地上觅食。草地上开着一些不知名儿的花,真是美不胜收!

这次游黄仙洞,我们不但看到了洞里奇观,而且体会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我们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呢!

篇4:蓬莱仙洞游记作文

蓬莱仙洞游记作文

那一天,我和妈妈,还有妈妈的朋友一起去石台的蓬莱仙洞游玩。

一路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遍地洒着小野花,这儿一朵,那儿一簇,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高大的树木成了最好的遮阳伞,如果晚上在这样的.树下乘凉,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洞口,抬头只见“蓬莱洞”三个大字刻在洞口的石壁上。旁边用小字刻着相关仙洞的简介:洞的全长3000多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呈立交结构。洞内有迎客厅、深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婵宫、银河长廊、瑶池、南海、潮音殿、送客厅等20个景点。

走进洞内,发现里面到处都是形态各异、颜色不一的石钟乳和石笋——这真是仙人住的地方啊!听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这里有一个山水浮雕,特别漂亮。我闻声过去一看,果真!浮雕上的所有人、物、花、草都雕刻的栩栩如生,宛如活人、活物。浮雕上刻的都是一些故事,如“王母出浴”。王母刚刚洗过澡,坐在瑶池边,旁边的仙女们,也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围着王母正唱歌跳舞呢,淡淡的快意浮上王母的嘴角。

我早就听说蓬莱仙洞有一个王母瑶池很漂亮,便慕名而去。到了王母瑶池,只见池上云雾缭绕,池边粉红色的钟乳石上端坐着一位体态端庄的女子,她薄施粉黛,身着金缕玉衣,娥眉轻舒,面如满月,如刚刚沐浴完毕的王母娘娘。娘娘身边摆着一幅罩着纱巾的铜镜,身后是笼着白纱的玉床,线条柔和,桔白透明,酷似天宫的罗纱帐;身旁的月牙形池内,一群仙女正嬉水沐浴,风姿绰约,栩栩如生。我把自己也想象成其中的一位仙女,在池中与其他仙女们嬉戏打闹、唱歌……好不热闹、好不开心!

蓬莱仙洞真美丽!令人留连往返,来了还想再来,让人怎么看也看不够。如果可以,我真的很想再来游一游“蓬莱仙洞”呀!

篇5:黄仙洞游记作文

黄仙洞

暑假期间,我和

大约早上9点钟时,我们来到了黄仙洞洞口。一抬头,便看见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黄仙洞欢迎您。再看看右上方的石壁,上面有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黄仙洞。再仰望上方,那里有一个巨大无比的洞,听说里面可以藏好几千人呢,我不禁被震慑了。

走进洞口,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池塘。那里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许多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畅游,有的三五成群,好像在开会,有的两个头碰头,尾巴交叉着,好像在说悄悄话,还有的一个人在水里游着,好像有什么伤心的事。我捧起水,泼在脸上,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一直往前走,我看到了许多石像,它们活灵活现,形态各异。看双龙戏珠,只见一条龙张牙舞爪,另一条龙往上飞着,想接住珠子,它们你争我抢,互不相让,

小学生作文大全

瞧哪吒重生,一朵荷花亭亭玉立,好像一位仙子站在哪儿,美丽极了,荷花上,哪吒正站在上面。还有很多这样的石像,真是气势磅礴。

沿着小路往前走,有一个天梯,仿佛真的要通往天上似的。这个天梯十分险峻,不仔细看还以为它是垂直的呢,真让人胆战心惊。

啊,这次游黄仙洞是多么快乐呀!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黄仙洞游玩。

大约早上9点钟时,我们来到了黄仙洞洞口。一抬头,便看见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黄仙洞欢迎您。再看看右上方的石壁,上面有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黄仙洞。再仰望上方,那里有一个巨大无比的洞,听说里面可以藏好几千人呢,我不禁被震慑了。

走进洞口,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池塘。那里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许多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畅游,有的三五成群,好像在开会,有的两个头碰头,尾巴交叉着,好像在说悄悄话,还有的一个人在水里游着,好像有什么伤心

[1] [2] 下一页

篇6:大王洞游记散文

大王洞游记散文

江南之畔,九华秋浦圣境。其余脉有一山,山有一洞,曰大王洞,古称穿山洞。八月中旬,同窗好友携妻小相约小聚,一行十人,驱车前往。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路欢歌。车行九华之境,峰峦如聚,千沟万壑,犬牙交错,倏忽山势横行,远望一牌坊,飞檐四张,上书“华东第一洞”。

近景心切。乘索道缓缓而上,跌宕起伏于山涧,清风拂面,鸟瞰远山近景,尽收眼底,茅舍七八,散落其间,白鹭展翅,忽隐忽现。心醉神怡,绿意无边,尘世纷扰,顿觉尽消。步行三四里,山路崎岖,蝉声鸟鸣不绝于耳,飞瀑横绝于路,薄如浣纱斜挂石壁,雨打花开,幻作朵朵白莲。

曲径通幽处,便是大王洞。洞口著猩红大字“大王洞”,出自书法名家赵朴初之手,拾阶而下,北宋滕子京摩崖石刻,诗云:“洞户千年叫不开,白云无主自徘徊。只因种玉人归后,一闭春风待我来”。古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洞内水声潺潺,时缓时急,钟乳奇石,目不暇接。时而缓行,徜徉伫立;时而攀附护栏,佝偻前行;时而踏上浮桥,行走柔波之上;登上石桥,俯看嶙峋怪石;休憩龙宫大厅,观水流之清莹,仰视白龙呼啸其上。畅游其间,恍若身置异域。石壁之上,形态万千,犹如仙灵,犹如飞天,霓虹五彩,琼台仙阁,亦幻亦真。洞内行程五六里,游人如织。孩童惊奇尖叫,天真无邪;情侣窃窃私语,缠绵悱恻;老者拄杖,踽踽而行,唯恐惊扰山灵;三五成群者,叽叽喳喳,放浪形骸。一出洞口,发尖眉梢尽是水滴,浑身犹如桑拿,戴眼镜者,视线皆模糊。是液化还是凝固,友人出题考其子,同龄者争先作答,游意未消。

抚摸万年之石,聆听水滴之声,呼吸洞之气息,体察洞之生机。赞山水之交融,叹大自然之神奇,感时空之凝结,悟人生之须臾,寄情于山水,涤荡尘世之喧嚣,寻求心灵之归宗。

篇7:三明仙游记散文

三明仙游记散文

去三明,源于两年前看过的一本杂志中的一篇游记《迷失在三明》,作者描绘的三明如桃源仙境,又有悠长的历史,于是向往了许久,恰好有朋友是三明人,就踏上了快乐逍遥的三明之旅.....

【静静的沙溪河】

三明人对沙溪河是依恋的。当我在夜晚漫步在沙溪河畔时,我会产生这样的感想。夜幕下,沙溪河在静静地流淌,她没有溪水流动的哗啦声,也不似我家乡的湘江那样,船只频繁穿梭,在这里,甚至没有看到船只,轮船小船板都没有。所以,河面就显得简洁明快,但河面的色彩却并不简洁,一眼望去,河水泛着的涟渏都是闪着光彩的。

河的对面,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用霓虹灯勾画了轮廓,艳丽光彩,一闪一闪如梦幻一般。往远处看,能够看到河的上下游都会有桥的轮廓横跨河上,即桥都被霓虹勾勒出线条来,桥的形状都不一样,有的平卧,有的斜拉,在河水里映着细碎的色块。桥的光是稳定不变的,与河水中荡漾着的波光,相互映射,感觉沙溪河的夜景,简直是五彩斑斓的梦幻世界。

河边的岸上,是各种树木。尽管是晚上,但树的形状在朦胧的路灯光下,还是清晰可见的。南方城市的生物生长是很好的,植被也是相当丰富。在河边徜徉,我们可以看到,沿路的树木景致却不一样,有的稀疏间密有致,有的蓊蓊郁郁,地上只漏些路灯的碎光。有的地段,是较为开阔的,那里除却人工铺就的地坪与道路,其余地方就是草和树,几乎看不见泥土。有的地段很窄,只剩下路了,而这地方河堤上的树,却是格外的茂密,从堤上斜过来,遮在行人头上,路灯光也被遮掩了。还有那几株大榕树,像一把大伞支在那里,若是雨天,好象随时想为行人遮风挡雨似的。这么美丽的景色,怎不叫人流连。所以,沙溪河畔,一路上,看到三三两两的人或散步或休闲。有的是一家三口,有的是恋人吧。河边间隔一段就会设有长椅,供人休息。河沿的岸边,市中心地带都装有金属护栏,路也是精心打造的,铺有各式地砖,水泥铺设的地段,也会有一些图案点缀其中。虽然一路的路灯有些幽暗,但并不影响人们的情绪。人们在这样的路上缓缓地走,心绪应该是极其放松的。

我这个外来人,对这河畔的景致是敏感的新鲜的,而常年生活于斯的'三明人,应该不单是来赏景,更多的应该是在这宜人的环境中放松休闲。就象我们在城市的公园散步一样。只是这沙溪河,这横穿市区的河流,就是一个长长的大公园罢了。当然,沿河之畔,也有茶座与咖啡室,也有在河岸宽敞处设游乐场的,在桥下的空地,是个交谊舞场,音乐很响,舞者双双对对,这是热闹的场所。过了这段,重又恢复夜的宁静,尽管河水依然华丽多彩。

其实,三明的城市是依河而建的,周围环山,整个城市应该是个长条形的。河有多长,城市就有多大;河有多长,公园式的沿河风光带就有多美。

【仙人谷幽伴三明】

每到一地,都要寻访当地的名胜古迹,以满自已的好奇心。到了福建三明,才知道三明城外一公里处就有一个仙人谷,居然还是国家级的森林公园。

开始,并不以为然,因为,三明这座城市实在太美,群山环抱,四周苍翠郁葱,城中也是绿树成荫,各种我叫不出名的花在悠闲地沐浴着阳光,一条沙溪河把整个城市串了起来。很美的生态城市。这么美的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有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福建这地方,特有的地质地貌和亚热带的气候,山青水秀的南方秀美景色,不足以为奇。只是羡慕这仙人谷就生在城市不远处,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罢了。

直到我们走进仙人谷,才发现这里的景色比我们想象的要美得多,才知道这原始次森林,的确是名不虚传,也才更加羡慕三明市的居民了。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天然植物园。从山下的入口往上攀登,阶梯两旁的植物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山下的时候,矮小些的灌木占多,花花草草也很奢侈地点缀在绿色之中。其中,石榴花、月季花、广玉兰我是认得的,还有许多花我都不曾见过,其中有的花象百合,花开在树干上,而树干上又长满了青苔,觉得很是奇特新鲜。再往里走,却是一片竹林,这竹林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它不似井冈竹那般浩如烟海的茂盛高大,而是以品种繁多,姿态各异而见长。你看,观音竹的轻巧玲珑、粉竹的银装素裹,金边竹那镶着金边般的竹叶,还有五六种不知名的竹,让我们大开眼见。越往山上爬,树越高大,林子越深,气温也越低了,也越来越感受到原始次森林的风味了。一路上,什么栲树、各种楠木,什么猴欢喜等品种显示牌挂在树上,恨自已不是学林业专业,弄不懂这些树之间的差别和它们之间的特性。

据三明的友人介绍,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3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珍贵树木有南方红杉、种萼木、梭椤、花桐木等。山之形态,得树而妍;山之灵秀,得水而活。仙人谷里,自然会有一支溪流顺势而泻,在奇山怪石之间,形成各式的瀑布,给整个山谷带来了生气。我们索溪而上,欣赏着十二级瀑布不同的景致。对于瀑布,自以为看得太多,或大于练,或小如丝,形态各异。鸳鸯瀑是由两股溪流汇合而成,金蟾瀑是因奇石形似一只蟾而得名,泻玉瀑应该是被水冲刷的石头已光洁似玉吧,飞龙瀑是最为壮观的,飞流直下,在腰中央溅起了水花,又散落花开来,恰似新娘婚纱般地洁白轻柔,并随风飘摆。仙人谷里的群瀑、怪石与茂林,无疑构成了其引人入胜的景致,这幽雅的景致,无疑是三明市民极尽奢华的天然“后花园”。

【流连忘返桃源洞】

在距离三明不远的永安有个桃源洞。说起桃源洞,想必皆因陶老的《桃花源记》描述的理想境界而名,而这名已被很多地方引用。说明了人性的共性向往吧。

湖南的常德有一处是称桃花源,按陶老描述的景致而建,每年春上桃花盛开时,引得游人如织来神游人间仙境。湖南炎陵县也有一个桃源洞,是真正的风光迤逦的所在。所谓美景,离不开青的山与绿的水,只是这里的桃花可能不够多。但这却不能影响人们对桃花源的向往,至少可以取个桃源洞的名,来表达了一种梦想与追求。

这里的桃源洞也是这种理想中的仙境吗?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桃源洞口”处是两座石山中的间隙,石壁上刻有“桃源洞口”四个仓劲有力的镂刻大字。在“锁洞桥”头,有几株桃树,花期已过,结着些幼小的桃子。想必这桃树桃花是桃花源的标志性植物,而刻意栽下的吧。过了“锁洞桥”,石山上却郁郁葱葱了,且树木高大茂盛。与刚才看到石山阳面光秃秃的石壁是绝然不同的景象。拾级而上不久,就到了“一线天”,同行的胖哥有过莨山“一线天”被卡住进退两难的记忆,便有些心虚不敢入,问及下山的游人,答之:侧身可过。方忐忑跟进。进到“一线天”,人即感觉有种拥堵的味道,窄小而壁立的石山,幽暗的光亮,似乎空气都稀薄起来,吐纳都不自如了。乐观者会说,好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在,悲观者会叹,真正的夹缝中求生呢!走出“一线天”,才发现,其实石壁上还生长许多的小草,阳光从上泻下来,那小草都通透了似的,如果不是那草友好的招招手,动作几下,真的以为是玉做的草呢。沿路阶往上,看到一口古井,里面绿绿的有水的幽光在闪动。据介绍是明朝时期农民军驻扎此山所挖掘。想起刚才一线天的“一夫当关”,才知这里就是兵家理想的驻地。

此山不高,很快爬到山顶。山的顶部有一片土坪,坪的一侧建了一栋小木屋,坪的四周是树木环绕。一行人坐下休息,不约而同就想在此对奕一局。这个环境真的是休身养性的绝妙佳地。不走了,就在这里生活吧。幽雅僻静,与世隔绝般的感觉,竟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这种向往是人类的天性吗,大家心里对此产生强烈和一致的共鸣,不由得又一次想到陶老的《桃花源记》,古今的人们皆象在追求一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天地,又象在逃避着世间的纷纷扰扰。

【世外桃源三家村】

我们到三明,实际上是以三明为中心,向三明四周的景点发散。在熟悉情况的三明朋友带领下,轻松游玩,高效地安排时间,或许还能节省一些盲目的费用支出。

这次,本来是去看永安的土楼和城堡。时间关系,土楼没看成,临时改到三家村。

因为有人导游,只好放心跟随去玩。三明的朋友把我们领上了离三明城区约五公里外的一座山。三明本身是座山城,群山环绕。山中间是空阔地就有了城市。

这山的路比较原始,没有太多人工修理的痕迹。爬到半山腰的一个高点,三明城竟然尽收眼底,明媚的春光之下,青山绿水之间的城市,高楼错落有致,那条贯穿全城的河流比较宁静安祥。从高处看城市的视角,让人有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在一个岔道的树上,钉有一个路标:三家村。便问三家村的名称的来由,是否只有三家人呢。答复还真是这样。

到了,到了。三明的朋友指着前面的房屋告诉我们。听到有人声,那边的几条狗争相叫吠了起来。再看,白的黑的狗都不太大,而且均被链条牵在了树上。那狗蹦几下又被扯了回去。我们便放心地往前走。

房屋是极其简易的,土砖砌的墙,石棉瓦盖的顶,窗户是有的有玻璃,有的就是一个空洞。约摸有七、八间房吧。房前的空坪上已经有一拨游人在围桌玩扑克。我们一到这里,立即就有了某种灵感。或许是人的本能纵然,或许是久违了的风景,或许是久居城市的人对乡村的异样感受,或者是对这种返朴归真似的房屋有种特别的感觉吧,总之,一行人放下行李包袱,就开始到房子的周遭巡视起来。

房子在半山腰,群山环绕之间。沿山坡,种有菜蔬,圈养了黑山羊,放养了一群小鸡,牵养着几只小狗。屋的四周都是多类树木竹林,一切都是那么原始、生态、自然。空气极其新鲜,阳光明媚炽烈。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于陶公描绘的桃花源中,轻轻松松、自由自在。福建的朋友,在屋外的坪里摆出了便携式功夫茶具,液化气灶具,支架起来,舀了些水就开始了传统项目——沏茶。一行人就围在桌前,晒太阳、品茶、悠哉悠哉。

客人中更多的是拎着照相机四处找景,墙头晾挂的鸡肉、羊肉、丝瓜什么的,农家小娃好奇而纯净的眼睛,屋内的旧家具等都被拍摄一番。

到午饭时间,有人争着要亲手做菜,也有人抢着烧柴火,更多的人围着厨房抓拍镜头。房屋主人也乐得让客人们去玩,只在一边笑。

吃饭就在坪里摆上桌子受用,难得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借着酒兴,有人说,这可是现代的桃源洞,回到家乡,不妨买块地,搭建个土房子,周末、渡假应是不错的。

男主人搭上腔:你们城里人真是好日子过腻味了一样,居然想过这苦日子。我们是没办法,原来这里是“三家村”,就是三户人家的,可是,有办法的,都下山了,只留我们一家了。

我们没有再与之争辩,笑笑又继续喝酒,尽享这份属于别人的生活......

篇8:三仙洞

三仙洞位于芒市东南41公里的潞西县勐嘎镇,在半山悬崖绝壁上有一天生的溶洞,洞中有三个貌似狐仙的岩石而得名。洞分上、下两层,游路曲折,景观独特,内空高达30米,横跨50米,共有16个厅堂。洞中分布有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花等景观,似玉树琼花、动物形状,千姿百态,蔚为壮观。洞前建有亭台楼阁,凿有游廊相通,风光优美,是人们休闲游览的好地方。

目录喀什市新沂市三仙洞三仙洞-潞西三仙洞三仙洞的传说收缩展开喀什市

【三仙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喀什市以北10公里的恰克玛克河南岸峭壁的半腰间。维吾尔人称“玉素布尔杭”,意为三个佛教洞窟。洞口离地面20余米,离峭壁顶部8米。开凿于东汉时期(140年前后),是中国西部保存较好的最古的佛教壁画洞窟。3个并列的洞口呈方形,其中以中洞为最大,高近2米,宽约1.5米。3个洞均分前后二室,都是前大后小,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约有前室一半。窟顶都是纵券式,这是以砂石质为主的佛画洞窟的常见形式。三窟间洞壁厚1米余,有后人掘出的小洞可互通。中洞后室今仅存一无头佛像石胎,佛身彩色泥塑已剥蚀殆尽;西洞在开凿时就未完工,现也空无一物;东洞前室四壁绘满了大小不同的各种佛画,顶部为莲花藻井,藻井四周又绘有高50厘米的坐佛。佛盘腿而坐,双手平放胸前,佛像背后光环耀眼,色彩斑斓,其中有一座佛身着彩色方格袈裟。后室有一石床,上有40厘米左右长方孔,是当年固定佛像的底座,但佛像早已无存。除此之外,还保留着一尊立佛,造型极其优美生动,所着服饰奇特罕见,腹部以下为绿、红、蓝三色相间的横纹绘成,造型和用色在中国其他佛窟壁画中极少见。洞中色调典雅质朴,图案造型独特生动,充分体现了古疏勒国人民高超的想象力和创作技巧。可惜洞中有不少精美绝伦的壁画被后人破坏,佛像也被窃走。

新沂市三仙洞

三仙洞位于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风景区。

简介

马陵山为为国家4A级景区,跨临沭、郯城、江苏新沂三县,绵延60余公里。是一条低山丘陵.它北起临沭县曹庄,北南走向,以状如奔马而得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及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马陵山,古人也称为陵山,马岭山,司吾山,地处苏北鲁南,经郯城县、东海县、新沂市,南止于宿迁境内的骆马湖边,整个山体连绵起伏,长达百余公里,马陵山主要隆突的山体位于山东省郯城县境内,最高山峰海拔184.2米;新沂市境内的马陵山主峰为91.8米。陵山山清水秀,花香鸟语,气象万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其丰富。马陵山环境质量良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植物107科316属521种,鸟类15目37科152种。山上有刺槐、松柏、果园、茶园。西坡近山地带有金刚石、重晶石矿。古迹有望海楼朝霞、禹王台柳莺、仙洞云壑、清泉寺等。清代诗人屈复长期隐居此山,写下许多优美诗篇。清乾隆皇帝五下江南,三过这里,并写下多首赞美之诗;花厅古文化遗址出土的人殉墓葬,引起中外考古学家的关注;名胜古迹众多,三仙洞、三真岩洞、龙台、全潮律院、禅堂、司吾清晓、龙泉夜雨、翰林墓、乾隆行宫、司吾古国遗址等,数不胜数。

军事地位

马陵山历来为军事要地,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战国时期齐魏之战,孙膑胜庞涓于此。黄巢起义的传说,韩世忠抗金的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一九四六年十二月的宿北大战,陈毅元帅指挥部就设在风景区内的三仙洞内。

景观特色

景区以其奇异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种类繁多的动、植资源著称。清代乾隆皇帝六度南巡、三幸此山,写下了“钟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几分”的诗句,形象地赞美了马陵山的瑰美。清代大才子、乾隆皇帝的文学侍从纪晓岚在《红花埠》一诗中写道:“人言从此去,山水渐清柔。”乾隆皇帝从粗犷的北地走到这里,在不高不险的马陵山里,不惟可以感受到千年历史的漫漫黄尘,更觉得这里是江南秀丽润泽风景一个起点――也许这苍茫与清秀、厚重与轻灵交汇着一点,触动着见多识广的乾隆皇帝,御笔一挥,封它作了“第一江山”,并写下了“第一江山春好处”的诗句。 马陵山三仙洞因传洞的石壁中有蟹、蛇、蛤蟆聚居而得名,是马陵山风景区的精华之一。 游览全国三仙洞,不可少了马陵山三仙洞。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于康熙九年,游马陵山三仙洞,作《三仙》收入《聊斋志异》。

三仙洞-潞西三仙洞

三仙洞位于潞西市南部,距市府芒市41公里,最早开发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据史记《龙陵志》载:“洞有石佛三,自然生成,不是雕饰,土人遂称为三仙洞。”民间说法:洞有嫦娥、狐、猴三仙,常常显灵,福佑乡民,普渡众生。后来因洞建寺,主供观音,称为“三仙洞观音寺”,简称“三仙寺”。洞外有观音,洞内有三仙,佛、道皆有,加上溶洞的奇观异景,三仙洞曾一度成为滇西边陲“游人甚移,香火不绝”之名胜。可是在历史更迭的长河中,“仙境”几度淹没无闻。如今三仙洞又再展现于人间。 三仙洞现已开发洞景德镇1.8公里,有上下出入口,自然对流通风。溶洞共有九个洞厅,分别为:大鹏殿、三仙一体佛殿、独龙道、奇景宫、金柳河、世外桃源、清风口、宝莲官、东海龙宫。洞洞不同,洞中有洞,钟乳累累,奇石斗秀,清泉潺溪,深潭倒影,千姿百态,妙趣无穷。其自然的'溶岩景观(钟乳石景观)不亚于世界上已开发的任何溶洞。清道光二十二年石碑记云:“洞中皆仙景也,其万象包罗,难于备述。望大仙然而缤纷者,石花也;旋步数十,武遥池内珍珠颗颗而滴自石盖之岭者,石中之甘泉也。莲台左侧势如龙蟠,玄哉妙景不可具状。”此溶洞景观特多,一步一个景,是天工神斧花了两亿六千五百万年时间精工细作而成。“古洞初开好似西天世界,山中造就佛道人家”。形象地勾画了三仙洞的自然景观及景区的地理外貌。您只须慢慢欣赏,便会越看越喜欢,百看而不厌。

三仙洞的传说

马陵山五华顶向南不远处有一悬崖峭壁,壁底有一洞,高八尺,宽九尺,深十二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三仙洞。 传说从前山东有个贩鱼的小伙子,推着一车鱼到南方去贩卖。途中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笑呵呵地问他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小伙子说他从山东地来,到宿迁、淮安一带去。这老翁便拿出一封信,请小伙子捎给他的位朋友,嘱托小伙子经过司吾村时,别忘了上山找“仙人洞”,他的朋友就住在洞中。 小伙子来到马陵山下,在司吾村找个客店住了下来,看天还未黑,就出店门找老翁的朋友去了。山间雾气腾腾,十分幽静,山崖上有个洞,周围树木遮天蔽日,树下有两位老者正蹲在石桌旁下棋。小伙子见老者正在兴头上,不好意思打搅,于是就在一边观看,不知不觉看了三盘。看看天色还是没有黑,只是一会儿暗,一会儿亮,树叶一会青,一会黄,心里好生奇怪。 直到两位老者下完了棋,小伙子才说明来由,并把信交给了他们。两位老者挺高兴,留小伙子在那吃饭,饭后还要陪他转悠转悠。小伙子心想不能再看了,要回店休息,明天好走路,于是就急忙走出山林,来到庄里,但是怎么也找不着原来的客店。忙寻一老者来问,老者道:“庄是这个庄,不过这里多年没有这个客店了,听爷爷的爷爷说过,原来这里有过客店,有一次一个上乡小伙子推着一车鱼住店,上山游玩,谁知一去未回。一车鱼烂在店里,车子也烂了,只剩下一根车把。”那鱼贩一听,心中好奇怪,又无可奈何,只好空手回家。 来到山东老家一看,村庄也全都变了样,走遍全庄也没找着自己家门。正好,过来两位中年人,上前寻问,中年人听后把眼一睁,说道:“那都是咱老祖宗的事,你问这些干啥?”小伙子忙说:“我就是那个贩鱼的,今天回家找不着门了。”两位中年人一听,大怒,一边骂一边打:“哪来的小子,敢冒充俺的祖宗,非揍死你不行!”鱼贩白挨一顿揍,没办法,只好又回马陵山来找下棋的老者。来到马陵山一看,两位老者还在下棋,这回他再也憋不住了,上前问道:“两位老者,我那日在此观棋,怎么回去一切都变了样,弄的我有家无归!”他们一听哈哈大笑,说道:“你在看下棋的那会儿,世上已经三百年过去了,你看那树叶一会青一会黄,那就是一年过去了。”鱼贩一听,大吃一惊:“那你们是……?”“我们在此修炼三千多年,方成正果,你也在此修炼吧。”小伙子心想:“也罢,回去也没人认我了。” 从那以后,小伙子就留在马陵山和两仙一起下棋,一起修炼也成了仙,三仙洞因此而得名。

篇9:竹仙洞

竹仙洞,古时也称足仙洞。位于珠江三角洲的珠海市湾仔镇。这里竹林成山,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是一个不错的旅游休闲的旅游区。

目录名字起源发展历史景区特色自然环境收缩展开名字起源

竹仙洞坐落于珠海市湾仔镇与南屏镇之间的南湾大道西侧,是珠海市重点风景旅游区之一。景区内奇石叠立,山泉潺潺,竹木蓊郁,相传该处为“神仙出没之地”,洞口常吐祥云,仙鹤常聚,因而于同治五年间先人杨兰臬在一块巨石上刻有“洞天福地”“鸿翔鹤聚”八个大字,也曾有一位赤足大仙在此修练得道,在“滴水岩上嵌下足印”,故称“足仙洞”,后因这里翠竹成林,“足”与“竹”谐音,被称为“竹仙洞”。 竹仙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在这里我们可欣赏到“登高望远”、“俗客不来”、“云路”、“觉步”、“紫门”、“桃园”等胜景,还有名师巧匠雕琢成的“睡童”、“十二生肖”、“洞虎”等十三幅巧夺天工的雕群像。观音庙、八仙庙、土地庙等古庙宇更是每逢节假日善男信女烧香拜佛、求签问卦的好地方。 由香港知名人士张紫珊女士赠送的泰国“四面佛”已安装落成,余秋里将军在此题词“为人民造福”。

发展历史

同治三年,香山北山籍人士正四品营都杨云骧(号楚田)因不满清政府的腐败,解甲归田来竹仙洞隐居,修桥铺路,修筑庙宇,邀来文人雅士吟诗作对,泼墨挥毫,并将诗词镌刻于岩石上,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被珠海市列为首批摩崖石刻群文物保护单位。 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利用竹仙洞的甘甜山溪水源修建了第一座对澳门供水水库(至今仍为澳门惟一饮用水源),成为珠海市最早的`自然生态保护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经有关部门批准,于八十年代初将竹仙洞开辟成风景旅游区,并先后投资近二千万元进行环境保护建设,开发、修建石洞、亭阁一批,原地原石雕刻“济公”、“睡童”等艺术雕像十多处,特别是九六年初由境外友人捐赠并经泰国皇室法师开光的泰国“四面佛”更使公园增添了一处难得的祈福圣地。

景区特色

近年来,景区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建设,先后引种了几十种名竹品种,修建了桃花源、杜鹃林,每到初春,百花竞开,令人流连忘返,特别是春节期间,已逐渐成为珠海市民必到的观赏桃花之处。由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常被中外游客赞誉为“人间仙境”,堪称花园城市珠海城中的奇葩。 进入竹仙洞,犹如溶于大自然;山清水秀,花香鸟语;登高望远:“三水”(湖水、江水、海水)、“两制”(珠、澳两地)、“一军营”(驻澳部队后勤基地)一览无遗,山景、水景、石景相映交辉,十分壮观。

自然环境

进入竹仙洞,犹如溶于大自然;山清水秀,花香鸟语;登高望远:“三水”(湖水、江水、海水)、“两制”(珠、澳两地)、“一军营”(驻澳部队后勤基地)一览无遗,山景、水景、石景相映交辉,十分壮观。 竹仙洞顾名思义“丹竹成林”。早在五十年代,竹仙洞在修建水库时,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净化水源,在水库的周边山体遍植丹竹。于九十年代,为美化景区,先后引进近20个竹品种加以种植,至今已有共约23种丹竹,成为珠海市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观竹景区。 实验证明,竹所释放出来的负离子是树木的3倍,故竹园里是吸收新鲜空气的最佳场所,为珠海的最佳氧吧之一。 此外,在竹林里还遍植山杜鹃,每到初春季节,满山杜鹃繁花似锦,令人流连忘返。

篇10:仙洞岩

沿着基隆西岸的六号码头往里走,七号、十二号……每一个码头忙着装、卸货,起重机忙碌的吼叫着,搬运工人起落有致的吆喝着,大卡车隆隆的来来往往……到十八号码头,向左转入中山区的仁安街,现在眼前幽静的景象,与码头忙碌情景迥然不同。一座占地不广的寺宇――仙洞严安立在那儿,本师释迦牟尼佛则安详的坐在岩洞外,倾听海潮拍岸声,凝视芸芸众生相,指引苍生入佛境。

目录简单概述建筑结构旅游景观交通信息收缩展开简单概述

地理位置

仙洞岩位在基隆市西北端的中山区。

历史渊源

创建于清同治年间,为一海蚀洞,昔日海水即在洞旁,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现因海岸上升的缘故,距海平面已达数公尺高,附近奇崖重叠,怪石嶙崎,地势天成。仙洞岩的形成,与海岸地形的变动有关,让洞本来沉于海底,海蚀成洞,后因海岸上升的作用,覆又出现。传说,曾有仙人来此修道,因而得名呢!海蚀成洞,洞口不大,但门上是仙人之旧馆,为群生作干城简洁的楷体字对偈,却明示了仙洞岩过去百年来的历史,及其今后为众生指引迷津的抱负;而方便门开无二法,修行路人有三乘的对偈,却又是那么的慈悲,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方便门已开,证道与否,全赖个人;倘吾人有幸,入得方便门,还能不用功精进.

建筑结构

仙洞内主要可分主洞、右洞、左洞等,洞内清静幽暗,曲折蜿蜒,气氛神秘。主洞两侧石壁上,有许多佛雕、墨迹,惟妙惟肖,尽头也有一尊佛像,供人祀奉。右侧为一小洞,不易深入,可在洞口外焚香礼拜。左侧洞一片漆黑,游洞赭须自备照明灯前往。此洞宽窄起伏不一,时蹲时侧才可通行,约80公尺余,则视野豁然开朗。 出仙洞旁有登山石梯,可达仙洞公园及圣安宫。仙洞公园上有个观景亭,可清晰看见货柜码头作业船只和基隆外港,颇有小人国之趣!圣安宫供俸妈祖,庇v往来船只的平安,另新大庙正兴建中,指日可待。 另出仙洞旁向防波堤方向前行,左侧有座短山岭,岭上有一处废弃的古炮台,俗称『荷兰城』,景致亦可观。

旅游景观

十月初,秋老虎肆虐,但一步入仙洞岩,一股清凉刹时涤尽秋虎之闷懊,而初进洞内那短暂的晕黑感也立时适应了过来。弥勒佛敞着大肚子,笑嘻嘻的迎接来人,右侧石壁前立了韦歇菩萨,左侧则供了伽蓝菩萨。入内,两旁壁上隽勒了许多墨宝,海外洞天、别有天地这八个勒于清同冶年间的苍劲大字,颇让人发思古之幽情,也将仙洞岩的地理形势、内部简洁构筑,传神的一览无遗的.传达了出来。而梦龙山人所书三十三天之外天,九霄云如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则道出了成佛之道无他r 心坚罢了。壁顶上慈灵远荫这四个右上勒字,又显示了人们对仙洞岩诸佛菩萨守护众生的殷深依赖。这些颇具历史价值的古迹级题字,都局促在仙洞入口颇为狭窄的石壁上,而虽然拥挤,却也更显出仙洞岩海蚀成洞的可贵与不可多得。 入内为圆通宝殿,供奉观世音菩萨,两侧石壁则为十八罗汉、土地公及关公。由于依天然石洞凿筑而成,因而洞内颇显昏暗,对过惯灯火通明的都市生活的人而言,必定不能适应+然而,这也显出了佛家的节俭。 沿着石洞入内,灯光更为昏暗,但仔细看两旁壁上,栩栩如生的石凋佛像,一尊尊的凿壁而居,地藏菩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 E贫尊庄严,更是引人入胜。 再内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该殿占地颇广,因而三十烛光的灯泡更显出洞内的幽暗,但暗并不妨碍行者的修行,正如殿上的喝语:仙自灿烂展台称,洞常幽暗境常清,一颗明星在暗夜中更显出其明亮,而佛菩萨更能在纷扰熙攘的环境中求得一片净土,因而所处虽纷乱、晦暗,却能保有一颗澄明、平常的心。宝殿右侧为地藏殿,供奉地藏王菩萨,为生灵开觉路;左侧,供奉民间传说的八仙,更为仙洞岩加上神话色彩。由于石洞天成,且为海蚀,经过长时间的侵蚀后,洞内时而有水滴穿流而下;高搬触石壁,腐蚀的壁岩屑随着手指的触摸而沾满,心头一惊,心想,这风化的石壁不知经过了多久时间的摧残才形成?若再一直风化下去,仙洞岩不知能再在宇宙间存在多少时日?叉百多少有缘人能及时一会? 侧为禅寺,传有其禅师,昔年于此石室中成道,然地处偏僻,年久荒芜,渐已无人管理。 走出岩洞,再看一眼弥勒佛,忽然想起布袋和尚所写的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首,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低下头来便看到倒映在水田?的天空;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着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而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插秧时的退步的工作向前展进。 仙洞岩岩口左侧有两尊石刻观音,出已模煳的日文字刻可看出,是于日据时代由日本人塑立供奉的;右侧有石阶可登上仙洞公园,园内景像怡人,可俯瞰基隆港,更与大佛禅寺遥遥相对。 岩洞右侧为二层楼建筑,二楼为寮房,一楼则为图书室及最胜寺,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四大天王护持左右;地藏王菩萨则另辟一室供奉,执扶持珠照灵台司地府,度冥救世了佛愿体天心,地藏菩萨的悲愿随时令人感动,也使人随时自我检讨。 仙佛度有缘同超苦海,洞天一合相成就菩提、台阳海上留真宇,仙洞岩中礼梵宗,看完了仙洞岩内一景一物,一字一像,更能体会山门上对偈的含意,只有有缘人才能与佛同度苦海,共证菩提。

交通信息

开车: 由基隆交流道下,走忠一路中山一路中山四路仁安街即可抵。 搭车: 搭乘基隆市公车301路,然后至仙洞r站下车,步行约3分钟可抵。

篇11:黄仙洞

黄仙洞俗称黄金洞,是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位为大洪山脉之南,坐落在湖北省钟祥市客店镇,距钟祥市市区66公里。《大洪山志》卷五・形胜篇载曰:“洞之山为黄仙山,相传黄石公憩此,故名。”经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国际旅游洞穴协会认定黄仙洞洞内拥有四个世界级景级景观:边石池大厅、钙膜片边坝、石将军溶蚀石牙、三拱门景观。尤其是洞厅内20000平方米的边石池,气势恢弘,波澜壮阔,被誉为世界溶洞之一绝。

目录景点介绍气候特征地理特征景点介绍

据有关专家学者鉴定,该处的喀斯特典型地貌――2万多平方米的“云盆”景观,是中国溶洞之奇观。 洞内景点有:洞口雄风、济公仰天、屈子行呤、蝶戏熊猫、木榕迎客、仙鹤顶月、龙潭飞瀑、金 天书、黄仙长廊、屈尊门、海豚跃江、水晶琼壁、黄仙华盖、延水宝塔、双象戏水、大鹏展翅、鳄鱼戏水、仙人指路、洞房花烛、将相和、罪蟾鸣冤、公关壁、文峰塔、晚霞漫天、金龟探海、雄狮回首、双龙腾天、金鸡报晓、哪咤出世、双狮守关、仙女舞台、大圣读经、定海神针、银河坠天、海兽强食、黄山飞瀑、仙女遗衣、南天双塔、擎天玉柱、云盆奇观……等等。最有名的便是沧海桑田和直通娘娘寨的.天梯。使人观后不能不触景生情,羡天功之造化,叹人力所不及,更钟情于九洲,给人以美感,促人以遐思。 黄仙洞景区,古往今来,佛道僧士云集,骚人墨客荟萃,留下了众多的摩崖壁画,碑碣石刻,有着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同时也具备了较高的地质科学考察价值,实为世间难得佳境。

气候特征

钟祥市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稳定通过10摄氏度的活动积温为5086.1摄氏度,其中南部为5204摄氏度,中部和北部为5112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8摄氏度。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7摄氏度,出现在1961年6月22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3摄氏度,出现在1977年1月30日。年平均无霜期262天,初霜日一般在11月20日左右,终霜日一般在3月4日前后。降雪日年平均10天左右,一般在12月和1月。

地理特征

史料载:“黄仙山在山之南麓,其下有黄仙洞,豁然明旷,有龙潭,深不可测。”黄仙洞面向西北,全长2500余米,洞口壁高100米,宽70米。洞内蜿蜒曲折,跌宕起伏,丰富的石灰岩石在天然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经过极其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从而形成了极其奇特的洞天石林景观和十分丰富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洞内钟乳石比比皆是,形态各异,石针、石矛、石笋、石柱、石塔、石幔、石瀑,分别呈红、黄、白、褐等色,如玉似翠,景致诱人,色彩绚丽,扑朔迷离,气势恢宏,波澜壮阔。

梦幻冰仙洞散文

洞仙歌 苏轼

游瑶琳仙洞作文

游黄仙洞作文600字

诗集洞仙歌的鉴赏

仙洞古寺一游作文

玉华洞游记作文

洞仙歌苏轼译文及赏析

神奇的蓬莱仙洞四年级作文

七仙岭游记作文

曹仙洞游记散文(合集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曹仙洞游记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