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冰仙洞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JYWYQJN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梦幻冰仙洞散文(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YWYQJ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梦幻冰仙洞散文

篇1:描写冰洞的散文

在山西北部忻州地区,有一座神奇的山,山上有一个万年冰洞,但离它几百米的地方竟然是一座千年火山。人们都说:“水火不相容。”但是这两个却能在同一座山上存在,当地的人们解释不了这种现象,就给这座山起名为“矛盾山”。

今年夏天,我随旅游团来到了这神奇的地方——万年冰洞,导游说,进了万年冰洞就像入冬一样寒冷,所以一定要穿严实。可我根本没当回事,心想:肯定没有那么冷。就穿上短袖上衣和短裤进去了。

离洞口还有几 十米 远我就感到一阵寒意袭来,慢慢的,离洞口越来越近,我就感到越来越冷,进了洞几米远,就冷得受不了了,爸爸赶紧把自己的外套给我穿上了这下,我就没那么冷了,但是还有一些冰冷。

冰洞里有许多冰针,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冰帘。还有冰团,看上去就像大大小小的蘑菇云,用彩灯照在冰洞里,犹如进入人间仙境,美丽极了,我们顺着阶梯观赏,竟然忘记了寒冷。不知不觉中就走出了美丽的万年冰洞。

篇2:描写冰洞的散文

万年冰洞,顾名思义,就是有上万年历史的冰洞。这下,在山西省宁武县境内就有一个万年冰洞。今天,我们就开车去万年冰洞,出发喽!

经过一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万年冰洞,门票可真贵呀!120元一个人,但我们为了瞧一瞧这万年不化的冰洞,还是买了票,进去看一看。我们一人手上拿了一个介绍书,我饶有兴趣地看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万年冰洞是形成于新生代第四代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这个冰洞位列于我国冰洞之首,并且这个冰洞的山则是一座极阳之山,是一座燃烧千年不灭,异常炽热的火山!水火不容,更何况冰与火!然而冰与火相隔只有一山之隔,如此截然相反之现象,实属世间罕见,堪称“中华一绝”、“世界奇观”。看了这个介绍书,我心里就对这座火山旁的万年冰洞产生了好奇,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进入冰洞去瞧一瞧了。于是,我们开始进入冰洞内部,一探究竟。

但我们还没进去,就冷的发抖了,看来这冰洞真是名不虚传呀!一进这冰洞,映入眼前的是一个冰的世界,冰的天堂!四周全部都是冰,头顶上、脚底下、身旁,全都是冰,我都惊呆了,可姑姑却说:“这只是凤毛麟角,好看的还在后面呢!”我便又兴冲冲地朝着冰洞深处出发。再往里走,是一个个奇特的冰柱,还有冰花、冰钟,甚至还有冰人、冰菩萨呢!它们个个晶莹剔透,奇异少见,特别是冰菩萨,它模模糊糊似乎是一位和善的.菩萨正盘腿打坐,不仔细看还真像呢!更何况在彩灯的照耀下更加绚丽夺目,让冰变化莫测,实为一个美景啊!

此次冰洞之旅不仅让我见识了万年冰洞的神奇,更让我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无所不在,真是不枉此行啊!

篇3:曹仙洞游记散文

曹仙洞游记散文

距狼牙山西南方七公里处,有一九泉莲花山。九泉莲花山的主峰大展山半山腰,有一天然岩洞,名曰曹仙洞。传说列位八仙之一的曹国舅,曾出家在此修行,得道成仙。余虽早有耳闻,且向往已久,却终无缘光顾,非常遗憾。今年七月一日,正值党的九十周年生日,有幸应曹仙洞负责人蔡宝武、蔡宝库之邀,携老妻、孙女,一同前往曹仙洞观光。

天公作美,阴沉沉的云层遮住了火辣辣的日头,蒙蒙细雨荡去了往日的炎炎暑热。驻足停车场,玉皇殿、黄娘宫那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在飞云走雾中时隐时现,我不禁脱口赞道;‘啊!真乃人间仙境。’主人留我们在接待室小憩,我们滞留片刻,便随导游向曹仙洞进发。停车场距曹仙洞一百八十三米,一条七星水泥台阶路直通曹仙洞口,此盘山路安北斗七星图形所修,所以称七星盘山路。共四百零八级台阶。我们一行缘盘山路缓缓拾级而上,路旁古木森森,浓雾弥漫,万籁俱寂,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伴我们同行。我们走在盘山路上,仿佛置身于九霄云天,望着脚下的飘渺的云雾,真的是飘飘欲仙了。徐徐的微风,拂去了我们身上的疲劳,也拂尽了我们心头的尘念。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向曹仙洞攀去。

攀完七星盘山路,来到曹仙洞口。洞口坐南朝北,两扇铁门,铁门乃后人所设。洞口右侧矗立着曹国舅石雕高约6米,曹国舅,北宋开国元帅曹彬之孙,仁宗曹皇后之弟,官至中书令,后,来此修道,得道成仙。洞口前十米处有一巨石,名曰升天石。传说曹国舅修道

成仙后,登此石升天。洞口东侧百米之遥便是三清观,三清观那恢弘的建筑,翼然临崖,三两个道家弟子执帚端箕,行色匆匆,大概是去观中清扫。

云雾沉沉,雨意尤浓,我们在洞口停留片刻,便进入仙洞。步入洞中,仿佛置身于早春二月,一阵阵寒意袭遍全身。导游告诉我们,仙洞全长五百多米,高可达十五米,宽五十多米,能容纳一万多人,共分为四个厅:一二厅为明厅,三四厅为暗厅。

临洞口右侧一石井,井口盘卧一龙,井上方洞壁有一石壶,壶嘴滴水入井,此景为盘龙仙井。传说曹国舅修炼期间去玉坨朝圣,吕洞宾派来神龙,在此为其看门守护。

左侧矗立一石簪,西天王母留簪在此,为曹国舅驱妖辟邪。曾有人欲偷锯之,石簪流血,吓退贼人,从此无人敢窃。

前行,左侧一仙姑坟,相传一民女贤姑,为曹国舅相救,后寻曹国舅不遇,欲修道不成,遂悔恨而死,葬于此处。石坟缝隙中常常有水溢出,那是仙姑的.眼泪。

再前行,便是八仙雕像,八仙或站或卧,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我不禁赞叹雕刻师傅技艺精湛,巧夺天工。

看罢过海八仙,便是十八龙会。某年河南大旱,十八条地龙经曹国舅指点,前往河南降雨救灾,归来曹国舅宴请众龙,众龙大醉不醒。若遇大旱之年,人们便来此祭拜,祈求神龙降雨,一直延续至今。

正欲前行,一石鼓挡住去路,此景为天罗地鼓,天罗嵌在洞顶,与地鼓相对。传说曹国舅在此修炼,天兵武请曹国舅上天,曹不允,吹起七洞箫,天兵闻听头痛欲裂,弃锣鼓慌忙而逃。

刚刚看罢天罗,洞顶一条条石鱼映入我眼帘,几十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里生活着各种鱼类,后地壳变迁,便形成了这些鱼化石。

二厅是此洞最高最宽的一个厅,高约十五米,宽五十多米,站在厅中央,岩洞似偌大穹庐,五彩的灯似繁星闪烁,在此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北海神龟,传说北海龙王曾奉御旨传曹国舅未成,遂变石龟留于此处。那汉钟离石像、天女散花更为形象逼真,引人入胜。驻足仙人戏台,仿佛仙人观戏的场景就在眼前,锣鼓丝竹之声响彻山洞,不绝于耳。

炼丹炉和仙药房相连,汉钟离和吕洞宾授法太上老君从天外飘然而至,授内丹之法,内修之术并告以太极两仪、四象之理,曹国舅技艺精进。

步入第三厅,我们观赏了仙人走廊、狐仙四姐妹、珊瑚礁、群龙戏海、棋台、八仙讲经台、龟驮金睛兽、小天河,仙人坐骑、骊山圣母雕塑、送子娘娘等景点,尤其是那小天河汩汩的流水和璀璨的珊瑚礁最引人瞩目,在此,我们朝拜了骊山圣母,祈求圣母造福于民。

游罢三厅,洞陡然变低变窄,窄得只容一人低头猫腰才能过得去。我们匍匐前行了十多米远,洞又高又宽敞了许多,不过比起前三厅还是小巫见大巫,这里洞小,自然景观也就少了许多,只有擎天柱和二龙戏珠尤为显眼。

游罢曹仙洞,我真正领略到曹仙洞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山的路上,云雾依然和我们结伴而行,云雾的飘渺,仙洞的扑朔迷离,使我身上也带有些许仙气,我陶醉了。曹仙洞几乎令我流连忘返。

篇4:写景散文:仙洞山一游

写景散文:仙洞山一游

仙洞山是国家AAA级旅游胜地,古称瑞峰、陈岩山,海拔580米,位于蓬壶镇之西北面。它吸引了不少游人文客。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上至七十几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他们有的来烧香拜佛,请神还愿;有的登山锻炼,游览名胜。

一路上,道路平坦。我们二十几人,四辆轿车,急匆匆地驶向仙洞山。来到山脚,眺目远望。只见山葱葱郁郁,绿色盎然。一片巨大的岩石镶嵌在山的中上部,怪石嶙峋、奇峰耸秀,甚是显眼。其余的亭台楼榭掩映其中,被椎子树林遮住,有的也只能看到屋脊。

在仙洞山,有十二种树木,其中珍稀树木有六种,是一片罕见的亚热带季雨林,林深树茂。在这深秋中,仙洞山的树木仍然长势良好,一片绿意,一片生机勃勃。走向山坡的水泥路,在一棵独木成林的大树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红色大字“美山经草翠”,笔力遒劲,颇有特色。石刻左边是放生池,池里人造仙鹤屹立,姿态优美;大鱼栩栩如生,嘴尾朝天;青蛙匍匐在石上,仿佛在四季鸣叫,令人耳目一新,有一种活跃之美。

走过一段鹅卵石小道,可看到一只石象,身形巨大,惹人注目。据说在原始时代,神农氏教民耕地,是以象拖犁。后来将野牛驯化后,代替象耕。石浩似象型,加以雕刻,犹如真象,常伴神农于仙山之中。它颇受人们喜爱,不少人与象合照,以留下美好的回忆,留下独特的留念。

在鹅卵石小道两边,一些茶花树一字排开,姿势优美,绿叶亮泽;万年青鲜翠欲滴,随路而行。小道旁边一尊弥勒佛塑像,体型巨大,耳垂至肩。他安然静坐,笑容可掬,带给人们一片好心情,带来一个个好希望。

登上几级台阶,我们来到真宝殿。殿前钟楼鼓楼互相对望,甚是庄严,有气派。殿里供奉的神农大帝,香火不断,紫烟袅娜,烛光闪烁。好些人烧香朝拜,祁佛保佑,保佑身体健康,平安吉祥。

一路登山,拾阶而上。不久,我们来到“神农洞府”。它又名“鼓石室”。相传神农大帝驾祥云南游时,因爱慕逢壶胜境,降居此山,在这石室中设坛传道,教化人民。洞中的底部以石击之,杳如鼓声咚咚。给那简陋的石室赋予了美丽的传说,不由得令人神往。在仿佛中,在此时此刻,神农大帝在给我们讲道。据说该洞是八仙拜访神农氏的居所,内有天然石桌,可容八人环坐。但现在,已不见石桌,只留下我们的想象,与佛神交。

山中有九曲岭,曲径通幽,是通往仙洞山峰顶之路。道路全用石头砌成,迂回曲折。在这林荫小道中,品尝山林石景,享受仙洞清新的空气,使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一行人历经九曲,也不禁微汗流出,气喘吁吁。

在九曲岭路上,可见“逢壶仙界”四个大字。该摩崖石刻为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所书。他是福建晋江人,万历35年进士,官至大学士。他的字令人难忘,让人在欣赏中不忍离去,真是魅力十足,光芒四射。

仙洞山峰顶,古代是座古寨,整个寨有三个寨门,即南门,北门和东门,非常险要。人们要攀藤附壁才能爬上峰顶。如飞鸟行走的'路线,因而,人们将通往山上的道路称为“鸟道”。但现在,攀上峰顶有路可循,有路可走,不必费太大的劲,经“鸟道”而至天后宫。里面供奉“海神”天后娘娘。她祖籍莆田,自小生于海边,熟悉水性,通晓天文气象,平生救人无数,终生未嫁,是中国影响最大,供奉最多的女神。后世称其为“马祖”,“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有些人烧香礼佛,虔诚祈祷,甚是诚恳,甚是真切。

经过诵经堂,我们来到峰顶的无极殿。它系双层仿天坛圆形殿宇,高度与底部直径约为999厘米。上层供奉神农大帝,下层供奉弥勒佛,保佑国家安泰,人民康安,笑口常开。在无极殿眺目远望,远处的景物被树木遮挡,只能从树的缝隙看到部分的远景,这真是一点小小的遗憾。我只能感叹树林的高大与雄伟,感叹绿色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我们二十几人在无极殿前留影,作为一群人重阳登山的见证。既见证了同学情,朋友谊;见证了仙洞山与人的密切联系;也见证了人舍不了山,山与人不可分。

仙洞山真是令人留恋往还,仙洞山的殿老径幽,胜景殊多。他引人入胜,美丽迷人。它将留在记忆的深处,伴我长行。

篇5: 我爱仙洞山散文

我爱仙洞山散文

都说山路十八弯,区区羊肠小道,蜿蜒崎岖到山环,老道庙处进山口、大山包登高望远、火烧山最南端的风景线,三线榛蘑产地、马场在群山中间、群山归一仙洞山。

这是我对家乡仙洞山的描述,虽然离家很久,但对白山黑水的依恋是那样割舍不断,美丽的家乡,美丽的仙洞山此时已经映入我的眼睑。

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小兴安岭余脉,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国富镇清洁村境内的国富林场,面积大约在23000亩左右,流经境内的川流不息的通肯河中间而过,人工修建的世纪大坝形成了巨大的湖泊。人工林和自然林纵横交错,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秉承了大自然的杰作。

仲夏季节,信步林中,野花散着芳香跑出来迎客,山鸡翩翩起舞,松鸭放开沙哑的咽喉为你唱歌。松鼠随着歌声枝头上穿蹦跳跃,山鸽子时不时咕咕叫上几声应和。山坡下,黄牛撒欢吃草,白鹅引颈高歌,羊儿戏耍鸣叫,梅花鹿终于忍耐不住,纷至沓来、成群结队欣然接受检阅。

湿地上绿油油的水草泛着碧浪,潺潺溪流中间流过,野鸭子一会儿上岸衔草,一会儿下河把小鱼小虾捕捉,真的好不快活!世纪大坝增添了几分迷人的景色,大雁在这里定居,这里是水鸟的乐园,还有它的邻居丹顶鹤。它们在水中飘来飘去,就像一片片云朵,丹顶鹤一会儿水中轻盈漫舞,一会儿跃上蓝天,鸣叫的声音真的可以惊醒天界。纷纷扰扰就是这样热闹着,它们的不经意的举动打扰了鸳鸯,一对对从芦苇中游出,面带羞涩,喃喃私语,是谁这样无理冲淡了我们的二人世界。

青山绿水,溪流、湖泊。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也是人类珍惜自然、爱护自然的杰作。

珍爱生命,热爱绿色,善待地球。这是拜泉人民和政府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结果,这里是世界仅有的百万亩人工林之乡,森林氧吧,被联合国誉为国际绿色产品示范园区,这里也是中国唯一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地球奖获得者!

秋季到来,大山给人类送来了无尽的宝藏,药材、猴头、蘑菇,还有那红松籽,林蛙。山丁子、山梨蛋子、山里红等特有的地道山产品。

天还没亮,采蘑菇的人就已经登场,有人借着月光,拿着手电筒,潜入林中借着一束束手电的光芒,弯下腰去,蹲下身子仔细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看见了一簇簇带着没有打开伞帽的蘑菇,好不惬意,麻利地把它装入筐中,蘑菇有时候碰上就是一大片,这样大约一个小时筐就采满了,筐满了,天亮了。如果天亮了再来采蘑菇就会白跑一趟,莫道行人早,更有早行人。要想吃蘑菇,三更要起身。

蘑菇分毒蘑和无毒磨两种,毒蘑颜色鲜艳,表面多光滑,用鼻子闻有一股辛辣味,而且很少有蛆虫光顾。无毒蘑有很多种,随着采摘时间不同,都有相应季节的蘑菇生出,身材修长,粗壮的松茸,娇小低矮的灰蘑,樟子松下的伞蘑,柳树下的柳蘑,杨树下的杨树蘑,自然林里的榛蘑,猴头。依次采摘循环再生。

这时候的山,五颜六色,蔚为壮观。落叶松绿叶枯黄渐渐脱落,樟子松虽有脱落仍不改绿色戎装,红松修长的针叶浓浓绿色依然漂亮。山里红叶子粉红似火,柞树叶子泛着金光,层林尽染,道不尽的景色,写不尽的金秋景象!

转眼冬季来临,万物凋零雪花纷纷,这漫天飞舞的雪花,凭添了几分景色,高低错落的群山银装素裹,阶梯式的布局,是那样的完美和谐,雾松、树挂更是鬼斧天工的杰作。这时你游历这里,仿佛踏入了林海雪原,厚厚的积雪,软绵绵的,走在上面一会就会满身是汗,别说去追赶什么动物,就是自己行走都很困难,大雪封山一般很少有人上山,但这里的人们即使再大的雪也得上山,把脱下来的大豆皮子送到指定的地方,也是多年以来的'习惯,去喂养那些栖息在山中的梅花鹿。这里的野生梅花鹿之所以有增无减,除了看护好之外,就是给了梅花鹿充分的,完全可以安全越冬的给养,可以这样不夸张地说,这里是梅花鹿之乡,更是梅花鹿的天堂。

候鸟已经离去,皑皑的白雪上,野兔在林下奔跑,山鸡鸡依旧歌唱。松鸭、松鼠拉网式的林中搜索食物,梅花鹿寻着旧路,追赶者同伙。猫头鹰耷拉着脑袋,还在树枝上懒散地过活。只有那展翅的雄鹰,不惧严寒、风雪,在高空中环视、搜索,但是它所涉猎的地方,兔子、山鸡等猎物早已逃之夭夭,否则就会变成了鹰的利爪和铁喙下灭亡。

时光在流逝,严冬很快过去。春天来了,冰雪初融,白山黑水是那样的分明,一切生命都在孕育重生,地表下的草芽萌动,冬眠的动物也已然清醒,蛙儿的初啼告诉了春天的开始,布谷鸟再一次叮嘱,不要把春天忘记。地气上升,大地渐渐的有了生命的足迹,几日间,春草发绿,树芽从小小的蕾包,渐渐扩大,整个青山,被绿色包围,嗅着绿色的芳香,看着勃勃生机的大地,你会感觉你在无限放大,已经蒸腾,和那青山、大地融为一体。

物候的候鸟回来了,盘旋在仙洞山的上空,它们在找它们栖息的巢穴,或是在寻找新的安居场所。这里山清水秀,物华天宝,这里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地方,是动物和鸟儿的天堂,如痴如醉迷人的景色,醉了山,醉了水。醉了我的心房……

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珍惜自然,爱护自然,你付出的是力量,它给予你的是给养!你还与它一片绿色,它给予你的是人间天堂!这样的地方谁不爱,仙洞山我爱你,我的家乡!这是一幅人类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美丽的画卷!谱写了人类与万物、大自然共生、共融、生生不息、休戚与共的不朽乐章!

篇6:高二写景散文:鹅仙洞揽胜

今天是阴天,虽然不太适合爬山,但爸爸还是带着我们,开着小汽车,高高兴兴去金山鹅仙洞游玩。

来到山底下,抬头向上望,只见耸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爬到山顶。开始爬山了,呀,这石阶可真陡啊!还没多久,我就累得走一步喘一口大粗气。

我们来到一个名字为“九鹤池”的水池边,池中的石头上有五只仙鹤,它们浑身雪白,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咦?它们怎么一动也不动啊?原来它们都是假的,是用水泥雕成的。它们有的抬起腿单脚独立,好像正在散步;有的张开了雪白的翅膀,好像正要起飞;有低着头,好像发现了小鱼;还有的抬头张嘴,好像在呼唤正在飞行的同伴……我有点迷惑不解,这仙鹤怎么只有五只啊?不是九鹤池吗?我瞪大眼睛,四处搜寻,终于在水池后面高高的石壁发现了四只正在展翅翱翔的仙鹤。再往水池里一瞧,好多小鱼啊!一只、两只、三只……我数得头晕脑涨,还是数不清水池里有几只鱼,真是数不胜数啊!

我们继续往上爬,我心里想:一定很快就可以到达山顶“一览众山小”了吧,谁知,当我看了导游图时,差点晕了过去,我们爬了怎么久,原来只是爬了这山的三分之一啊。

我们只好又往上爬,突然,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出现在前面,红墙绿瓦。我心里乐开了花,一鼓作气爬到庙门口。这里香客如云,青烟袅袅,鞭炮震耳欲聋。庙的正中盘坐着慈眉善目的佛像,四周竖立着雕刻精美的龙图象的石柱子,房檐上有画着九龙细珠八仙过海等图案的栏杆。桌子上摆满各种各样的供品,香客们都虔诚举着香拜了又拜。我也不例外,在菩萨面前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

篇7: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译文

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凉没有汗。宫殿里清风徐来幽香弥漫。绣帘被风吹干,一线月光把佳人窥探。佳人还没有入睡,她斜倚绣枕钗横发乱。

他起来携着她的小手,走出无声的庭院,随时可见流星横穿河汉。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绳星向下旋转。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不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赏析

此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倾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曹仙洞游记散文

洞仙歌 苏轼

梦幻诛仙同名主题曲歌词

游瑶琳仙洞作文

游黄仙洞作文600字

诗集洞仙歌的鉴赏

仙洞古寺一游作文

洞仙歌苏轼译文及赏析

神奇的蓬莱仙洞四年级作文

洞仙歌,洞仙歌王丹桂,洞仙歌的意思,洞仙歌赏析

梦幻冰仙洞散文(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梦幻冰仙洞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